豆腐乳
腐乳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美食,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腐乳可以有效分解大豆所含有的胀气因子、抗营养因子,提高大豆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腐乳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极易消化吸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据统计,2024年我国豆腐乳行业市场规模达81亿元,同比增长4.81%。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豆腐乳行业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健康属性和营养价值,低盐、低脂、高蛋白的豆腐乳产品将受到市场青睐。
铸钢件
铸钢件是通过铸造工艺生产的钢制零件或组件,指将熔化的钢水倒入模具中,经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钢制产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铸件生产国,铸件产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随着铸造业的发展,大型铸钢件被广泛应用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尤其是制造业、能源、轨道交通等下游行业需求旺盛,大型铸钢件是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受环保政策、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铸钢件产量增速有所放缓,但高端铸件占比逐步提升。2023年我国铸钢件产量为635万吨。绿色铸造、智能制造等技术的推广提高生产效率,支撑产量增长,2024年我国铸钢件产量约695万吨。
商品固化片
商品固化片是多层板生产中的主要材料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化,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及电子信息终端产品的快速升级,终端产品向多层化发展,多层板用预浸型基板材料--商品半固化片行业同步高速发展。据统计,2024年我国商品半固化片市场需求量增长至93498万米,市场规模增长至192.13亿元,产量增长至90943万米。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拉动下,我国商品半固化片行业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随着技术持续创新和产业不断升级,我国商品半固化片行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核废物处置
核废物,或称放射性废物,是指在核能开发、核燃料循环和其他核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弃物。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核废物处置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核废物处置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据统计,2024年我国核废物处置市场规模约11.47亿元,其中,乏核废物转移市场规模约5.42亿元,乏核废物处置市场规模约6.05亿元。核废料管理策略正不断进化,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提高处置安全性、优化管理策略及探索长期处置方案成为当前趋势。
植保无人机
近年来,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对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要求的提高,植保无人机的需求不断增加。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已达205.51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238.91亿元。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庞大的耕地面积。目前,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率仍然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随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对高效、精准的植保机械需求将持续增长。
母线槽
近年来,我国母线槽的产量持续增长。2022年我国母线槽产量为1545万米,而到了2023年,产量增长至1611万米,显示出稳定的增长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电力需求的增加,母线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2022年我国母线槽需求量为1422万米,而2023年需求量达到1491万米,同样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发展为母线槽产量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磷酸铁锂电池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储能领域的规模化发展,磷酸铁锂电池因其高性价比、高安全性和长寿命等优点,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409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
电池管理系统(BMS)
近年来,中国电池管理系统(BMS)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之一的BMS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21年我国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规模达到103.08亿元,同比上升138.78%,2023年我国电池汽车管理系统(BMS)行业市场规模达250.74亿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带动了BMS市场的需求。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BMS对于车辆系统的良好运行至关重要。因此,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BMS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储能电池
近年来,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以及储能需求的不断增加,储能电池出货量连年攀升。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185GWh,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84GWh,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占全球的45%。在储能电池类型方面,锂电池(包括磷酸铁锂电池等)占据主导地位。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其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在储能电池出货量中占比较大。
游戏外设
近年来,全球游戏产业的收入不断创新高,尤其是电子竞技的兴起和移动游戏的普及,激发了对高性能外设的需求。年轻一代游戏玩家日益重视高品质游戏体验,愿意为更好的游戏外设投入更多资金,尤其是电竞选手和游戏主播等群体,对外设的要求更为严格。叠加电竞赛事逐渐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许多品牌也开始加大在电竞领域的投资,从而推动了针对专业电竞选手和电竞爱好者的外设产品发展,2023年全球游戏外设市场规模为49.5亿美元。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游戏外设将越来越智能化;同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普及将推动新的外设设备的需求。
生物识别技术
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日趋成熟,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生物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逐步应用于金融、电信、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等领域。特别是各国政府在边境安全、电子护照以及刑侦等方面逐渐普及了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此外,云计算和电子商务也带了巨大的需求,移动支付和在线转账等业务推动了生物识别技术市场的扩张。2023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为405亿美元。
汽车自动变速器摩擦片
在国内,汽车自动变速器摩擦片行业发展较晚,受关注程度较低,国外企业长期抢占该领域市场,国内一直没有形成能够在该领域与国外大型企业相抗衡的企业。近年来,林泰新材等本土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攻克核心技术瓶颈,打破了国际龙头垄断局面,提升了我国国产自动变速器摩擦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产业也进一步扩大。2023年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摩擦片市场规模达61.19亿元。
混凝土预制桩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混凝土预制桩经历了开始从日本引进先进的产品、技术和工艺到独立自主研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快速发展阶段,截至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管桩产量最大、品种最多、规格最全、应用范围最广的国家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2023年,我国混凝土预制桩产量为4.4亿米。
功能性碳基材料
碳基材料主要指的是用碳纤维(CF)、碳化硅纤维、碳纳米管(CNT)、石墨烯等碳系材料作为填充材料与聚合物基体复合制成的屏蔽材料。近年来,得益于碳基材料逐步渗透各个应用领域以及下游市场需求不断拓展,我国功能性碳基材料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中国功能性碳基材料市场规模为192.31亿元,同比增长27.85%。
智能仪表
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仪表的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推动了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同时,下游行业的持续升级,如工业自动化、能源管理、智慧城市等领域对智能仪表的需求不断增加,进一步拉动了市场增长。2023年中国智能仪表行业市场规模为6573亿元,同比增长4.42%。
胃癌早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加剧,40岁以上人群对胃癌筛查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也凸显了胃癌早筛在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为胃癌早筛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液体活检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筛查的准确性和便捷性,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于早期的筛查和诊断,带动胃癌早筛市场规模的发展。2023年,中国胃癌早筛行业市场规模为49亿元,同比增长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