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武汉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加快构建“965”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图]
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是湖北省省会城市。武汉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965”现代产业体系(即9大支柱产业集群、6大新兴产业领域、5大未来产业方向)。近年来,武汉市凭借充足的智力资源、强大的产业支撑、良好的创新生态、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等优势,不断壮大培育新质生产力,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5年浙江省金华市新质生产力研判:聚力培育十条重点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式布局、集群发展[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活跃的民营经济基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25年长沙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以“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增强[图]
长沙市为湖南省省会,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2017年,长沙首次迈入“万亿俱乐部”。2024年,长沙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68.78亿元,同比增长5.0%,首次突破1.5万亿元。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长沙正加快构建“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年苏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科技创新引领,因地制宜构建“1030”产业体系[图]
苏州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链集群建设方面展现了高度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能力。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链集群发展,苏州正在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高端制造业为支撑、以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苏州正因地制宜地精心布局“1030”产业体系,全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期在未来的全球经济版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2025年广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稳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等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近年来,广州市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赛道,点燃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2024年,广州“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超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提升至32.3%。
2025年深圳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深化“20+8”产业集群布局,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生态[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肩负着为国家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重要使命。
2025年成都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构建“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近年来,成都市经济运行恢复向好,发展质效稳步提升。2024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11.3亿元,同比增长5.7%。成都市深入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集成电路、高端软件、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5年深圳市福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科技创新驱动未来,聚焦“8+3”产业体系[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作为深圳经济特区的中心城区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的所在地,福田区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和深圳市号召,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年杭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三大数字先导产业[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杭州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近年来,杭州市经济运行平稳,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2024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6000亿元,达6305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市GDP比重达28.8%;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401亿元,增长4.9%。
2025年上海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三大先导产业发展取得明显突破[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肩负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责任使命。近年来,上海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着力于科创能力的提升,在基础研究投入、科创体制机制改革和科创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投入,凭借强大的创新策源能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突破,成为我国第一个5万亿元GDP城市。
2025年深圳市宝安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全面构建“17+2”现代化产业体系[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宝安区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出口大区和制造业强区,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和深圳市号召,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年深圳市龙岗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强化“IT+BT+低碳”三大主导产业优势,全面推进“11+2”产业体系新布局[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龙岗区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和创新高地,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和深圳市号召,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年深圳市南山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引领,加速构建“14+7”现代化产业体系 [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深圳市南山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创新生态、领先的科技企业集群以及前瞻性的政策支持,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土壤,使其成为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