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行业周刊:量子技术进入加速创新爆发期,行业尚处萌芽期
量子技术将革命性地应对复杂挑战——从医药研发突破到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为欧盟工业竞争力与技术主权开辟新机遇,并在国防安全领域展现强劲的两用潜力。预计到2040年,该领域将在欧盟创造数万个高技能岗位,全球市场价值将突破15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
智慧电力行业周刊:技术成果多点开花,虚拟电厂仍是行业重点发展方向
通知表示,将根据天津市电力系统峰谷差率变化、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储能等系统调节能力情况调整峰谷浮动比例,其中,峰段电价在平段电价的基础上上浮60%,谷段电价在平段电价的基础上下浮60%,尖峰电价在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20%。
生物医药行业周刊:国内外新药研发稳步推进,各地加码布局生物医药
财联社6月15日讯(编辑 赵昊)初期数据报告显示,礼来公司的一种实验性减肥药物可帮助患者减肥,且副作用较小。这可能表明这家制药巨头在肥胖症市场有望获得一个新的立足点。
航空航天行业周刊:日本月球着陆器失败,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RESILIENCE” 号是日本 ispace 公司 “SMBC x HAKUTO-R 月球探测合资任务”(Mission 2)的航天器单元,这是该公司月球探索计划的最新进展。它于 2025 年 1 月 15 日搭乘 SpaceX 猎鹰 9 号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并将在数日后尝试着陆于月球的冷海(Mare Frigoris)区域。
汽车行业周刊:北京新增小客车指标10万个,比亚迪回应经销商“暴雷”
5月29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表示,欧盟对中国乘用车及轻型卡车轮胎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中方对此高度关切。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只会人为增加消费者负担,制造贸易壁垒,干扰价值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对双方都不利。中方一贯主张合理审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敦促欧方不要贸然采取贸易限制举措,与中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彼此关切。我们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行动,并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人形机器人行业周刊: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成果再突破,宇树科技订单爆满
在生活领域,着力培育新型消费热点。以“人工智能 + 家居”为例,发展智能终端与家庭服务机器人,推广全屋智能生态系统,2027年智能家居市场人工智能技术整体渗透率达70%左右。“人工智能+ 出行”布局智慧交通系统,加快开展无人配送、无人出租等应用场景,2027年全省部署运行1.5万辆以上低速无人配送车、无人配送渗透率超50%。
低空经济行业周刊: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低空经济融资多点开花
航空科技公司Archer正与其基础设施合作伙伴猎鹰航空(Falcon Aviation)在GCAA密切协调下推进改造工程。项目完成后,该场地将成为阿布扎比首个支持早期商业空中出租车运营的混合型直升机起降场,并纳入Archer在阿联酋的广域基础设施网络——初期运营计划与阿布扎比航空(Abu Dhabi Aviation, ADA)合作开展。
人工智能行业周刊:产品及技术更新迭代加快,政策支持不断强化
数据中心和计算能力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是训练和运行人工智能模型所必需的技术基础。除了人工智能应用外,企业还会利用数据中心和云解决方案开展各种数字活动。
数据中心行业周刊:美国数据中心泡沫苗头已现,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旺盛
报告显示,在过去5年,全球数据中心占全球电力消耗量的比例以每年12%递增。按照现有速度,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每年约945太瓦时,略高于目前日本每年的总用电量。
AI+产业周刊:“AI+”政策支持不断强化,赋能千行百业
4月2日,全球最大的AI开源社区Hugging Face更新了大模型榜单,阿里通义千问近期开源的端到端全模态大模型Qwen2.5-Omni登上总榜榜首,DeepSeek-V3-0324和群核的SpatialLM-Llama-1B紧随其后,杭州公司霸榜全球开源模型榜单前三。
CCUS产业周刊: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中国首口海上CCUS井开钻
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是碳排放大户,年排放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以上。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扩大到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三类。
能源矿产行业周刊:国内配套政策持续完善,行业龙头企业业绩向好
据专业贸易企业达顿大宗商品公司(Darton Commodities)的数据显示,尽管截至目前刚果(金)仍是世界最大钴资源国,但印尼钴产量一直在增长并在去年占比达到11%。钴在这两个国家都是作为共伴生矿生产:在刚果(金)作为铜的副产品,在印尼则作为镍的副产品。受到出口暂停令的影响,这种金属的价格已经飙升。
芯片行业周刊:广东加码布局人工智能,加速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当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应用场景“多点开花”。围绕打造应用场景,广东将建立省级跨部门协调机制,压实“管行业管人工智能应用”责任,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在教育、医疗、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领域广泛拓展应用。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围绕工业、农业、城市管理、医疗、养老服务、特种作业等领域,深入挖掘开放应用场景。鼓励各地市挖掘开放各类应用场景,招引企业打造一批典型案例。
智能电网行业周刊:全球首条柔性直流项目启动,AI技术赋能智能电网升级
电网是重要基础设施,“十四五”以来,我国电网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额达6083亿元,同比增长15.3%,为能源基础设施的升级和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储能电池行业周刊:储能技术持续突破,46系圆柱电池将驱动产业链重构
储能电池作为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际能源署预计,随着全球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提高,需要大量配置储能装置,预计2050年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将达3100吉瓦时。此外,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相关算力中心耗电量巨大,为新型储能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储能行业周刊:行业标准持续完善,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发展的推动下,储能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储能项目的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其中新型储能发展迅猛。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03.3GW,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首次超过100GWh。储能产品迭代速度加快,新品不断。全国已发布约 2160 余项与储能相关政策,多地制定新型储能装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