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贵金属包括金、银和铂族金属(铂、钯、铑、铱、锇、钌)8个金属元素。贵金属的化学性能稳定,具有高导电性、高抗氧化性、优异的材料塑性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是现代工业体系中特殊且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被誉为“现代工业维他命”。尤其是铂族金属,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应用于催化剂、电子材料等领域,但其储量有限。中国铂族金属资源极度匮乏,铂族金属二次资源种类繁多且品位较高,在我国铂族金属工业中地位愈发重要。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贵金属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2024年中国稀贵金属产业市场规模为17634.97亿元,较2023年增加1027.94亿元;预计2025年约为18733.71亿元。
一、定义及分类
在我国,贵金属因其独特的化学性质、经济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而备受关注。贵金属材料种类多样,且各具特色。贵金属包括金(Au)、银(Ag)、铂(Pt)、钯(Pd)、钌(Ru)、铑(Rh)、铱(Ir)、锇(Os)八个元素,其中以铂为代表的铂、钯、钌、铑、铱、锇又被称为铂族金属。按金属密度可将贵金属分为轻贵金属和重贵金属;纯贵金属材料、贵金属与其他元素组成的材料统称为贵金属材料,包括贵金属催化剂、贵金属浆料、贵金属电接触材料等。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及监管职责
贵金属材料制造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新材料领域,贵金属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核电、航天、航空、军工领域,行业受到有色金属、国防、核电相关部门的监管,其主要职责具体如下:
2、相关政策
贵金属材料是支撑我国先进制造行业、新能源行业发展提升的重要战略性产业,它在汽车、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多个战略新兴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均把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列入重点支持名单,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政策环境,以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同时,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特别提出加强贵金属的回收利用,环保、绿色发展相关政策为贵金属材料循环利用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三、行业壁垒及风险
1、行业壁垒
贵金属材料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复杂。特别是核反应堆堆芯关键材料、航天航空、军工材料产品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此外,资质、人才、资金均为贵金属材料的主要壁垒,具体如下:
2、行业风险
贵金属材料行业虽然具有高附加值、稀缺性和战略价值,但也面临市场竞争环境、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风险,具体如下: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贵金属材料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矿产勘探、开采、冶炼等得到金(Au)、银(Ag)、铂(Pt)、钯(Pd)、钌(Ru)、铑(Rh)、铱(Ir)、锇(Os)八类贵金属;行业中游为把上游八类贵金属与其他元素材料加工成贵金属材料;由于贵金属拥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例如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化学稳定性等,下游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器、光伏/太阳能电池、工业电器、新能源装备、燃料汽车电池、半导体芯片、贵金属装饰等产品,终端应用于汽车工业、电子信息、电气、新能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环境保护、航天、军工等领域。在下游经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贵金属废料经过回收、提纯,可提取得到高纯度贵金属,实现贵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
贵金属材料行业产业链
2、行业领先企业
(1)、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贵研铂业所处行业为贵金属工业材料制造行业,所处行业主要为航空、航天、电子、能源、化工、石油、汽车、生物医药、环保等行业提供产品及服务。贵研铂业是集贵金属系列功能材料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贵研铂业坚持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坚定发展贵金属新材料制造、贵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贵金属供给服务三大业务板块,打造贵金属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贵金属新材料高端科技人才平台、贵金属新材料产业投资运营平台和贵金属价值管理平台,能够在贵金属产业内为客户提供从原料供给到新材料制造和资源回收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截止目前,贵研铂业拥有贵金属领域系列核心技术和完整创新体系,承担国家贵金属领域80%以上科研项目累计3000余项,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据企业公告数据显示,2024年,贵研铂业贵金属特种功能材料营业收入67.75亿元,贵金属信息功能材料营业收入4.82亿元,贵金属前驱体材料营业收入48.43亿元,贵金属工业催化剂材料营业收入1.45亿元,机动车催化净化器营业收入23.86亿元,贵金属再生资源材料营业收入137.21亿元。
(2)、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有研新材主要从事稀土材料、微光电子用薄膜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有金属及贵金属、红外光学及光电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是我国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的骨干企业。在贵金属功能材料领域,贵金属电子装联材料、贵金属超细丝材、贵金属超薄带材等高端新材料完成工艺固化及产业化建设,具备批量化制备及市场大规模推广交付的能力,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24年期间,有研新材贵金属装联材料、贵金属医用材料、贵金属超薄带材、贵金属浆料及粉体材料等业务销售收入增长明显,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据企业公告数据显示,2023年,有研新材实现营业收入108.22亿元,其中,铂族营业收入58.88亿元,占总营收的54.40%;2024年,有研新材实现营业收入67.59亿元,其中,铂族营业收入41.84亿元,占总营收的61.90%。
六、行业现状
贵金属包括金、银和铂族金属(铂、钯、铑、铱、锇、钌)8个金属元素。贵金属的化学性能稳定,具有高导电性、高抗氧化性、优异的材料塑性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是现代工业体系中特殊且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被誉为“现代工业维他命”。尤其是铂族金属,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应用于催化剂、电子材料等领域,但其储量有限。中国铂族金属资源极度匮乏,铂族金属二次资源种类繁多且品位较高,在我国铂族金属工业中地位愈发重要。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贵金属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2024年中国稀贵金属产业市场规模为17634.97亿元,较2023年增加1027.94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稀贵金属产业市场规模约为18733.71亿元。
七、行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1、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国家政策支持核电行业发展
国家政策长期支持包括核电在内的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从《核安全法》的出台到一系列法规政策的陆续完善,国家为核电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制度层面建立了可靠保障和明确目标。2022年1月份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标志着我国核电事业迎来新阶段、新目标,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同时,随着我国以“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为代表的三代自主核电技术和以高温气冷堆等新兴堆型为代表的四代核电技术逐步成型,核电技术成为中国智造的又一张国家名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驱动下,核电“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上游相关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国家政策推动稀贵金属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气候变化更加突出,全球范围内以知识技术密集、绿色低碳增长为主的新兴产业逐步发展。新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石,先于其他产业受益。而稀贵金属新材料作为新材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受到高度重视。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稀有稀贵金属材料的综合竞争力;实施前沿材料前瞻布局行动,把握新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智能技术等融合发展趋势,发展超导材料、智能仿生、增材制造材料等,推动主干材料体系化发展,强化应用领域的支持和引导。目前,稀贵金属在电子信息、超导、增材制造等新兴领域中不可或缺,在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下,稀贵金属新材料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关键材料国产化程度要求提升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关键新材料对外依存度仍超50%,严重制约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推动高性能合金、高温合金、高纯稀有金属材料等高端材料发展,在关键核心领域增强要素保障能力。核电、航天航空作为国防重点产业,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和政治环境复杂化的背景下,其关键材料的自主化具有更强的必要性、紧迫性。虽然部分企业贵金属产品均实现了关键材料的国产化,但在国防工业的更多领域,仍有较多关键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促使国内具有一定技术储备和攻坚能力的产研单位在关键材料国产化进程中承担更多使命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
(4)下游行业需求带动稀贵金属材料行业增长
核电方面,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核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核电机组核准数量和建设装机容量逐年提升,而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三代自主堆型已成为我核电建设和出口的主力堆型,对上游材料行业起到直接带动作用。在航天航空领域,随着航天航空重大项目从试验性向实用性转变,任务次数、周期和复杂程度显著提升,对钽铌合金、贵金属电接触材料等关键材料需求十分迫切。超导领域,MRI、MCZ产业及可控核聚变试验堆、粒子加速器等重大项目逐渐追赶国际水平,对超导线材的需求量持续扩大。军工领域,根据202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报告,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1.81万亿元,比2024年增长7.2%,其中装备费占比最大,装备更新升级将带动关键材料采购。在民用领域,国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25)》等政策要求优化供给、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内大循环顺畅运行,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带动医疗健康、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贵金属材料、稀有难熔金属材料需求增长。
2、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核安全事故的影响
国内外核安全事故对世界各国核电政策均有较大影响,突发核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核电产业发展停滞。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后,我国曾多年暂缓核电项目的核准,直到2019年才正式重启核电项目审批;2023年,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因此,影响核电上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挑战是突发核安全事故的影响。
(2)产业链不同环节技术水平发展不同步
一项完整的产品或复杂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企业提供不同品类的基础材料,再由下游企业根据产品需求进行加工。因此,关键材料的国产化不仅需要各项基础材料达到性能要求,还要求下游企业具有匹配的加工技术。而在一些前沿领域,国内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技术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可能将造成某些创新材料在研发成功后无法及时投入应用,仍需从国外进口成品。
(3)民品行业成本控制降低稀贵金属需求
近年来,受到国际政经形势变化及公共卫生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增速下滑。目前,在相关行业涉及的民品领域如医疗器械、集成电路、新能源等对稀贵金属材料仍存在刚性需求,但出于对产品成本的控制,下游行业势必通过技术攻关提高常见金属材料对产品的适用程度,或者通过采用低端材料、降低销售价格的方式提高产品价格竞争优势,进而降低对稀贵金属材料的需求。
(4)行业内部竞争加剧
近年来,稀贵金属材料行业上游采选、冶炼、初加工企业凭借原材料和资金优势,逐步向下游加工材料环节延伸,通过价格策略争夺市场份额,此外,民用稀贵金属行业已经出现大量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一般的新进入者。航天、军工、核电等关键领域尚存在一定壁垒,但随着新进入者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下游行业对成本的控制,可能导致行业内部竞争进一步加剧,降低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
八、竞争格局
我国贵金属材料市场发展相对较晚,市场竞争企业有大型跨国企业、国内龙头企业及其他中小型的贵金属材料制造企业。庄信万丰、田中贵金属、贺利氏和优美科等大型跨国企业凭借先进的工艺技术、品牌等优势占据主要市场份额;贵研铂业、凯大催化、福达合金等国内龙头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力,部分贵金属材料市场实现了国产替代。
九、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贵金属是科技、高端制造等产业重要的原材料,为工业生产所提供的材料品种有上千种,是整个工业体系中应用面最广的材料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发展迅速,贵金属材料需求持续增长,市场空间广阔。在技术进步、环保、市场需求增长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贵金属材料产业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企业竞争力增强,国产替代加速。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探索和采用非贵金属材料作为替代品,以降低成本、提高可持续性和改善供应链稳定性。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贵金属材料行业全景分析:随着我国工业发展迅速,贵金属材料需求持续增长,市场空间广阔[图]](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408/1ba88a0bac4b4a65439b806124f6fc0f4ab03cad.png?x-oss-process=style/w320)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贵金属材料行业全景分析:随着我国工业发展迅速,贵金属材料需求持续增长,市场空间广阔[图]
贵金属材料因其稀缺性、高耐腐蚀性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工业、科技、金融和奢侈品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能源、高科技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贵金属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将不断拓展,为市场规模的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市场空间广阔。2024年中国稀贵金属产业市场规模为17634.97亿元,预计2025年约为18733.7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