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制造业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食品制造业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烟草制品业
- 纺织业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家具制造业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医药制造业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金属制品业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汽车制造业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其他制造业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AI智能硬件
2023年,中国AI智能硬件行业在经济增长和AI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其中,3C产品市场(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的复苏尤为显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的出货量均实现了显著增长。这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智能化产品需求的持续升温,也体现了AI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深度渗透。与此同时,智能汽车及其相关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智能汽车集成了先进的车载终端技术,如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导航和车联网服务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驾驶体验,还推动了车载智能硬件需求的持续增长。在AI技术的推动下,智能硬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是指具有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存储等功能的多元件集成电路,是集传感器、通信芯片微处理器、驱动程序、软件算法等于一体的系统级产品,具有精度高、分辨率高、可靠性高、自适应性高、性价比高等特点。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智能传感器技术及产业,陆续推出智能传感器专项政策支持,推动国内智能传感器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未来,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在高新技术智能化推动下,智能传感器在工业、汽车、消费等不同应用领域的渗透程度不断加深及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稳定增长。
新能源搅拌车
新能源搅拌车是指采用新能源动力(如电力、氢燃料或混合动力)驱动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辆,用于在建筑工地之间运输混凝土并保持其搅拌状态。相比传统的燃油搅拌车,新能源搅拌车具有绿色环保、低碳排放、运行成本低等优势,符合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方向转型的需求,同时通过创新的动力系统设计,提升了车辆的运行效率和适应性。2024年中国新能源搅拌车销量持续增长,达8036辆,同比增长51.11%,占据新能源重卡9.71%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2024年销售的新能源搅拌车共有4种补能类型。其中,纯电动(不含换电)车型共销售6294辆,占比78.32%,以绝对的优势为搅拌车第一大补能车型。
汽油机
汽油机一般指汽油发动机,是以汽油作为燃料,将内能转化成动能的发动机。汽油机的特点是转速高、结构简单、质量轻、造价低廉、运转平稳、使用维修方便,在汽车上,特别是小型汽车上大量使用。汽油机的种类繁多,按气缸数目可分为单缸汽油机和多缸汽油机;按工作循环可分为二冲程汽油机和四冲程汽油机;按进气方式可分为自然吸气式汽油机和增压式汽油机;按燃油供应方式可分为化油器式汽油机和喷发式汽油机。汽油机作为我国内燃机的主要类型,销量占比稳定在85%以上。
刻蚀机
刻蚀机是一种用于制造微细结构的设备,常见于半导体、光学和电子工业中。刻蚀机通过将化学反应物和物理能量相结合,去除材料表面的一部分,从而创建所需的微细结构。刻蚀机主要分为湿法刻蚀机和干法刻蚀机,其中,湿法刻蚀机分为化学刻蚀机和电解刻蚀机;干法刻蚀机分为离子铣刻蚀机、等离子刻蚀机和反应离子刻蚀机。目前中国刻蚀机的国产化率正在逐步提高。虽然总体核心半导体产业设备国产化率不足10%,但是刻蚀机领域的国产化率约为20%。刻蚀机是我国最具优势的半导体设备领域,也是国产替代占比最高的重要半导体设备之一。不断发生的半导体贸易限制事件,让刻蚀机等半导体设备的战略重要性凸显,未来刻蚀机的国产替代有望加快。
焊接机器人
焊接机器人是指从事焊接(包括切割与喷涂)的工业机器人,属于智能制造以及工业4.0领域的重要设备之一,可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编程来精确执行焊接动作,提高生产效率并确保焊接质量的一致性。基于不同作业原理划分,焊接机器人主要包括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激光焊接机器人以及其它焊接机器人。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焊接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为120亿元,同比增长3.35%。未来,钢结构行业、船舶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为焊接机器人市场规模带来新一轮的增长空间。
真空镀膜设备
随着环保治理和生态红线的刚性倒逼,真空镀膜以高性价比、低污染的优势成为表面处理业内主流技术。一方面,迎合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另一方面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起到了节能环保作用。随着我国制造业越来越发达,真空镀膜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对真空镀膜设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2017-2023年中国真空镀膜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从增长速度来看,却呈现下降态势,这主要受近几年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的影响。但由于真空镀膜设备除了应用在消费电子领域外,还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医疗设备、建筑等方面有所应用,所以整体来看行业市场规模仍有所增长。
蓝宝石衬底材料
全球蓝宝石衬底材料行业的需求量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LED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电子市场的扩大。据统计,2023年全球蓝宝石衬底材料需求量从2021年的20211.2万片增长至23700万片,估计2024年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蓝宝石衬底材料的需求量将增长至25500万片。
电子加速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加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行业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政策和技术创新鼓励措施,进一步推动了电子加速器行业的发展。据统计,2023年中国电子加速器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64.2亿元增长至145.2亿元。估计2024年随着电子加速器不断应用,以及海外市场的兴起,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75亿元左右。
车用改性塑料
改性塑料作为新材料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上升,以及在汽车轻量化带动下,汽车行业已经成为改性塑料需求增速最快的领域。此外,由于国家重点鼓励和发展高分子改性塑料行业,并给予行业多项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引导了一大批优秀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推动汽车用改性塑料的发展。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国汽车用改性塑料行业需求量整体保持上升态势,2023年行业需求量达到568.9亿元,同比上涨15.42%,估计2024年在以塑代钢需求的推动下,行业需求量达到600亿元以上。
锑冶炼
我国是锑矿产业第一大国,但无序开采以及低回收率一直是锑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锑资源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出于对锑矿资源的保护,我国开始限制锑矿的开采。因而,在国内锑矿产量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我国锑行业生产产品,锑原料(锑精矿及其他)及锑锭的产量均呈现下滑态势。据统计,2023年我国锑原料产量已从2019年的5.23万吨下降至4.1万吨,下降幅度超过20%;锑锭产量已从2019年的8.31万吨下降至6.62万吨,下降幅度同样超过20%。
镍钴冶炼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存储系统等领域对镍钴需求的激增,我国镍钴冶炼行业开始迅速崛起,国内镍钴金属冶炼产能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我国已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镍钴生产国和消费国。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我国精炼钴(包括电解钴、钴粉、钴盐等,折金属量)整体产量为18万吨,同比增长14%;全年全国精炼镍累计产量达33.45万吨,累计同比增长36.47%。
抗感染类药物
2019年以前我国抗感染类药物市场呈现增长态势。受国家持续推进限制抗生素滥用政策、新冠疫情防控等方面原因影响,2020年我国抗感染类药物市场规模出现较大幅缩减。近两年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医院手术等医疗接诊量开始逐步回升,我国抗感染类药物市场消费进入回升阶段。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抗感染类药物市场规模虽仍未回到2019年前水平,但已回升增长至1952亿元。
镁合金
从产量来看,我国镁合金产量自2021年之后产量呈下降趋势,到2023年我国镁合金产量为34.52万吨,同比下降3.5%。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导致消费市场低迷,依赖于镁材料的终端产品如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房地产等行业的生产与销售均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了对镁及镁合金的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对轻量化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镁合金作为轻量化效果显著的金属材料,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推动产量增长。
铝合金
随着全球对节能减排和轻量化需求的增长,铝合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新兴领域,铝合金的需求增长尤为显著。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铝合金产量达到1458.7万吨,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55%。2024年1-10月,我国铝合金产量为1321.8万吨,同比增长8.7%。
电镀
近年来,电镀行业的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镀市场规模约为1681.6亿元,2022年增至1752.7亿元,同比上升4.23%。到2023年,电镀行业市场规模已增长至1822.9亿元。随着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电镀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行业对电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电镀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