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为多级航天运载工具,核心服务于航天器入轨需求,性能由多系统协同决定。其主要由箭体结构、推进系统、制导控制系统、安全自毁系统等构成,通常含2~4 级,末级设仪器舱与有效载荷,外部配整流罩。按关键维度分类:级数上因单级难达宇宙速度故以多级为主;推进剂分固体、液体、固液混合(如长征一号前两级液体、第三级固体);结构形式有串联、并联(捆绑式)及串并联混合;使用方式含一次性、部分与完全重复使用。关键指标包括运载能力(入轨有效载荷重量)、入轨精度(轨道参数偏差)、可靠性(任务完成概率)及发射成本。国内外主流型号覆盖多轨道:国内长征二号丙(二级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LEO4.0 吨)、长征五号(二级半液氧煤油,LEO25 吨、GTO14 吨)、朱雀二号(二级液氧甲烷,LEO4.0 吨);国外猎鹰9 号(二级液氧煤油,LEO22.8吨)、重型猎鹰(二级半串并联,LEO63.8 吨),俄罗斯质子M、欧洲织女星-C亦各具适配场景。
结构、控制、动力三大主系统构成火箭核心,动力装置(发动机)是成本与性能关键。结构系统为“躯体”,需维持外形、连接分系统并承受外力,核心部件含有效载荷整流罩、推进剂贮箱等,典型如猎鹰9 号——整流罩为两瓣式碳纤维面板-铝蜂窝夹芯结构,级间段同材质,一、二子级贮箱工艺统一以降本提效。成本占比上,箭体结构与发动机为硬件核心:一级发动机占54.3%、箭体结构23.5%;二级发动机28.6%、箭体结构29.5%,推进剂占比极低(一级0.7%、二级0.2%)。控制系统保障弹道稳定,含制导系统(测参数、控关机以保入轨精度)、姿态控制系统(测角速率、维飞行稳定)、供配电时序系统。动力系统分两类:固体发动机结构简单、发射周期最短24 小时、储存周期数年,但比冲低(2000~3000 牛秒/kg),适配小卫星(如捷龙三号2.65 米发动机装药量71吨、推力200 吨);液体发动机比冲更高(2500-4600 牛秒/kg)、运载能力强、可控性好,分液氧/液氢(如YF-77)、液氧/煤油(如YF-100,航天动力主力)、液氧/甲烷三类,供应系统按推力需求分挤压式(小推力姿态控制)与泵压式(大推力主发动机)。
行业呈现重复使用、低成本、环保化趋势,液氧甲烷发动机成下一代核心赛道。
重复使用技术(如猎鹰9 号一子级回收)大幅降低发射成本,推进剂向无毒无污染转型(替代传统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液氧甲烷发动机因冷却性能优、不易结焦积碳、维护便捷、成本可控(甲烷价格为液氢1/30)、可空间中长期贮存,适配重复使用需求,国内外加速研发。国外代表:美国猛禽(全流量补燃循环,海平面推力2000kN、比冲3273m/s)、BE-4(富氧补燃循环,推力2400kN),欧洲普罗米修斯(100t 级推力)。国内进展显著:10 吨级“鸣凤”一号、“天鹊”11(真空比冲333s)、“焦点”一号(变推40%-105%)均完成整机热试;80 吨级“天鹊”12、“龙云”通过热试,“鸣凤”二号总装出厂,技术成熟度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商业航天发射需求持续增长叠加重复使用、液氧甲烷等核心技术突破,运载火箭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建议关注火箭方向:超捷股份、高华科技、中衡设计等;卫星方向:陕西华达、上海港湾、上海瀚讯、臻镭科技、长光华芯、航天电子、佳缘科技、上海沪工等。
风险提示:核心发动机、箭体结构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低轨卫星发射等任务规划调整导致发射需求波动;关键复合材料、精密零部件供应链稳定性不足。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转自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伟风/鲁俊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低轨卫星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低轨卫星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低轨卫星行业重点企业推荐,2026-2032年中国低轨卫星产业发展前景与市场空间预测,2026-2032年中国低轨卫星行业投资机会及风险分析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