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事件】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召开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专题研讨会
为推进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于2025年11月21日在京组织召开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专题研讨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由专家委副主任陈斌主持。专家委专务委员蔡惟慈,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宋志明、叶定达,党委常委、总经济师佘伟珍等现场参会。
会议围绕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目标指标体系及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等进行了深入研讨。规划编制办公室介绍了总体规划目标指标体系的初步考虑,与会专家结合各行业实际,交流了各行业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情况,就目标指标体系的设计提出了意见建议。
会议强调,规划编制工作应注重系统谋划与分级衔接,规划指标体系要涵盖发展规模、创新能力、绿色低碳、产业安全、质量效益等维度,总体规划突出战略性和指导性,专业专题规划进一步细化落实,形成宏观统筹与领域支撑的有机体系,着力推动“十五五”时期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毛予锋、中国铸造协会张志勇、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吕莹、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杨金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王天辉、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果岩,中国机械联机器人分会(机器人工作部)陈丹、标准工作部李思远、科技工作部汪晓光等先后代表行业发言。
【重点事件】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起重机分会年会在玉林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20日,以 “聚势向上 质赢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起重机分会(以下简称分会)七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吊装行业发展大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12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秘书长吴培国,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分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李建友,协会监事严建国,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汉阳,徐工机械副总裁、起重机械事业部总经理孙建忠,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工程起重机分公司总经理罗凯,三一集团副总裁、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涛,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工程机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任刘中星,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黄旭,以及来自行业协会、主机制造、产业链配套、科研院校、认证检测及海外营销等全产业链上的会员企业领导出席了会议。
【重点数据】1-9月重型机械进出口总额360.64亿美元,其中矿山机械进出口42.64亿美元,同比增长9.90%
2025年1—9月,重型机械行业实现进出口总额360.64亿美元,同比增长10.92%。其中:出口额337.25亿美元,同比增长12.52%;进口额23.39亿美元,同比下降7.95%;进出口顺差313.69亿美元,同比增长14.35%。主要分行业中:冶金机械行业1—9月实现进出口总额26.89亿美元,同比增长9.39%。其中,出口额24.9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3%;进口额1.91亿美元,同比下降18.44%;进出口顺差23.0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5%。矿山机械行业1—9月实现进出口总额42.64亿美元,同比增长9.90%。其中,出口额40.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3%;进口额1.89亿美元,同比下降15.19%;进出口顺差38.86亿美元,同比增长13.16%。物料搬运机械行业1—9月实现进出口总额290.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12%。其中,出口额270.79亿美元,同比增长12.58%;进口额19.42亿美元,同比下降5.91%;进出口顺差25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4.24%。
【重点事件】煤矿智能化如何迈向高阶?2025中国国际煤炭发展论坛专家深度共议
煤矿智能化发展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难题?如何迈向更高阶?日前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煤炭发展论坛上,煤炭行业专家展开分享交流。“煤矿智能化是重塑行业地位的关键一招,是让煤炭真正成为新型能源体系中最可信赖的基石的必要路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在论坛上表示,“我国已形成大型现代化矿井、灾害严重矿井、地质条件复杂中小型矿井等不同类型煤矿的智能化建设模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透露,与2020年相比,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由494处增加到1930处。
智能化示范煤矿整体处于中初级水平
“我国矿山智能化发展速度非常快,质量也非常高。”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西理工大学校长葛世荣说。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矿山超过1.6万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30余类共2640台(套)机器人、2000多辆无人驾驶车在各类矿山推广应用。
刘峰表示,重点煤矿企业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单班作业人员减少6人以上,劳动工效提高20%以上。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公司榆家梁煤矿、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山东能源集团滨湖煤矿建成国际领先的无人化综采工作面,构建了生产期间有人巡视、无人操作的常态化作业模式。
无人驾驶矿卡调度系统可实现采场设备全覆盖,作业效率达到人工作业的50%至110%,纯电无人矿卡已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实现规模化应用。
目前,已建成的智能化示范煤矿整体仍处于中初级水平。2024年1月、2025年6月,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分2批公布建成的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名单,共66处煤矿(含52处选煤厂)。在智能化井工煤矿中,Ⅰ类中级水平煤矿27处,Ⅱ类中级水平煤矿31处,Ⅱ类初级水平煤矿3处。5处智能化露天煤矿全部为中级水平。智能化选煤厂中,中级水平选煤厂45处,初级水平选煤厂7处。
装备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智能化装备难以实现全自主运行。”葛世荣指出,目前,智能化矿山常态化运行仍面临设备可靠性不足、感知不精准、数据交互不畅、运行不稳定、故障难预测、人机协作弱六大难题。
山东能源集团副总工程师亓玉浩同样认为,装备保障能力不足是当前煤矿智能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之一。
亓玉浩结合实践总结了九方面典型问题:一是装备系统根基不牢,自动化生产效能受限;二是装备适应性不足,难以实现常态化运行;三是关键元件故障率偏高,制约装备协同控制效果;四是产学研用方向存在偏差,规模化推广受阻;五是安全管理侧重点从“人”转向“人—机—网—数据”,配套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六是装备运维强度提升,复合型人才缺口凸显;七是智能装备品类繁杂,质量与价值评估困难;八是数据积累与应用存在短板;九是部分关键元部件技术有待自主攻关。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当前通用大语言模型仍属于统计智能、‘文科’智能,而非真正的认知智能。”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教授毛善君表示,“‘读万卷书’的能力很强,但是‘行万里路’的能力不够,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未达预期。”
毛善君认为,目前,DeepSeek等通用大语言模型本质是一维的,难以理解多维物理世界,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很难处理GIS(地理信息系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矢量类型数据。
当前,煤炭企业应用的大模型,主要是对行业政策法规、公开资料的问答处理,缺乏与生产矿井具体数据、业务和系统的深度融合,难以适应私域、动态与复杂的矿山应用场景。
毛善君看来,适用于煤矿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具备垂直领域数据训练、处理多维矢量图形、表达多维时空关系、理解严谨业务逻辑、实现多模态融合分析等能力。
从“单点智能”向“全系统协同”跨越
“智能化建设正处于从‘单点智能’向‘全系统协同’跨越的关键阶段。”刘峰表示,智能化的视野应从生产环节延伸至矿井规划、设计、建设、运营、闭坑等全生命周期。
刘峰认为,煤矿智能化评价标准应从“有没有”转向“用不用”“好不好用”,从“投资多少”转向“省不省钱”“能否保安全”,要追求可量化、可验证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葛世荣认为,煤矿智能化建设应重视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他看来,高级智能化矿山应以数据为驱动,实现采矿设备机器人化、生产数据知识化、开采过程透明化、采掘现场无人化、生产决策最优化,通过数字化运维实现矿山高安全、高效益。
葛世荣表示,人机协同是下一阶段智能化建设需要攻克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当前智能化矿山常态化运行中其他五大难题的有效技术途径。具体需要攻克数字孪生、透明地质、数据智能和具身智能四项关键技术。
为推动智能化建设,山东能源集团将健全标准体系,建立煤矿智能装备的可靠性认证与准入制度,淘汰低质、高故障率产品,打造创新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高标准建设“零碳”园区,强化人才支撑,形成“装备强、人员精”的运维新范式。
下一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将组织编制智能掘进等生产系统及供电等生产辅助系统的运行质量评价标准,推动智能煤机装备接口协议与数据格式标准化,征集一批重体力劳动的代表性场景,发布技术难题清单,鼓励厂商揭榜攻关,推广实用技术装备和典型做法,加快推进重体力劳动机械化或机器人替代。
【重点事件】“长沙智创”打造全球运行时间最长纯电全矿山无人矿卡项目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0日讯 截至11月,在江苏省句容市台泥水泥有限公司矽锅顶水泥灰岩矿(以下简称“台泥句容矿”),14台来自长沙的纯电无人矿卡自主运行已整整三年,已成为全球运行时间最长的纯电全矿山无人矿卡项目。
驾驶室空无一人,大卡车装卸、运输、卸载、充电等全流程作业全自动化,这就是希迪智驾矿卡在台泥句容矿现在每天的工作内容。
3年前的11月,台泥句容矿成功实现安全员下车,14台由希迪智驾量身定制的无人驾驶纯电动矿卡,全面替代原有燃油矿卡,实现7×16小时常态化连续作业,正式宣告全球首个全矿区无人驾驶纯电动矿车运输系统成功落地,为行业树立了“安全+低碳+智能”转型的参照系。
三年合作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百万公里安全运行零事故,用技术筑牢生命防线;无人驾驶效率达人工1.04倍,16小时不间断作业打破人力局限;更凭借纯电能耗优势与运维成本降低,累计节省数千万元。
在台泥句容矿的示范效应下,希迪智驾不断收获大量订单,公司研发的“元矿山”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已经遍布全国20余个矿山,覆盖煤矿、金属矿、砂石骨料矿等多个品类。
总部位于长沙的希迪智驾,作为国内最早同时研发自动驾驶和V2X技术的企业之一,已积累在矿山、园区等封闭场景多个高复杂度工况的技术解法,并通过完整的自研体系不断演进算法、优化架构、推进量产、高效交付,为长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不久前《湖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的实施方案》公布的同时,同步公布“人工智能+”十大重点企业、十大示范场景等关键名单,凭借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与卓越应用实践,希迪智驾获得两项荣誉:成功入选“湖南省‘人工智能+’十大重点企业”,公司核心成果“商用车封闭场景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更在众多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获评“湖南省‘人工智能+’十大示范场景”,以双重认可彰显行业标杆实力。
“台泥句容矿的成功,不仅是一份关于‘技术赋能’的满分答卷,更是一个‘生态共赢’的全新起点。它雄辩地证明,智慧矿山的未来图景已然铺开。”希迪智驾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这份经过实践淬炼的中国方案赋能于更多矿山,共同开启安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纪元。
【重点事件】2025智能矿山发展大会(云贵川)成功召开
11月17-18日,由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的2025智能矿山发展大会(云贵川)在昆明召开。本次会议以“四化融合创新 绿色智能发展”为主题,聚焦矿山智能发展核心议题,深度探讨矿山智能化建设前沿技术与实践、绿色矿山建设路径与标准,旨在推动云贵川地区矿山产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重点事件】山东矿机建厂70周年庆典:股东共襄盛举,锚定智慧矿山新征程
11月22日,山东矿机(002526.SZ)以“同心七十载,聚力赴新程”为主题,隆重举办了建厂70周年暨上市15周年庆典活动。
本次庆典特别开放股东专属参与通道,有多位符合条件的投资者通过“古东管家”App报名,亲临现场感受企业发展的澎湃动力,与管理层、行业专家及合作伙伴共话未来。此次庆典不仅是对企业辉煌历程的总结,更成为公司加速战略转型的新起点。
据悉,山东矿机是一家以煤机生产销售为核心主业,涵盖智能散料输送装备、建材机械、包装印刷机械及精密机械加工等多业务协同发展的多元化集团公司。
近年来,公司坚定不移贯彻执行精品化、成套化、智能化、全球化、服务化的“五化战略”,继续深入提升发展“配件”战略,加大研发投入,进行工艺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挖掘业务潜力,成功实现从传统煤机制造商向智能装备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华丽蜕变。
公司抓住行业智能化、数字化机遇,将智能化及系统化装备作为主打产品。公司于2022年上马关键项目——智能输送高端成套装备及运维配套产业基地项目。据悉,该项目以煤矿井下皮带输送机为基础,研发生产适用于港口、码头、铁路物流园等场景的长距离散料运输系统以及远程智能维护系统,为客户提供无人化的物流运输解决方案。一期、二期及配套设施会陆续投产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矿机致力于推进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实现“机器代人”,主动迎合工业物联网模式,为客户提供智能设备,实现智能检测,助力客户提升生产安全性、降本增效,实现煤机设备稳健发展。
目前,山东矿机已成为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拥有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平台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青岛、北京等设立研究中心,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科研联系。
对此,山东矿机董事长赵华涛表示:“我们将通过持续的数智化投入,致力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数字化换人、智能化无人的发展目标,为国家建设智慧矿山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升级提供精准实用、安全有效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在打造‘百年企业’的征途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新步伐。”
2025年9月,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提出“不断提升煤炭开采装备自主化、成套化、智能化水平”的要求,为煤机装备转型升级指明方向。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多项井工煤矿智能化能源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煤矿智能化建设。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山东矿机有望充分受益这一进程,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山东矿机基于在国际市场多年积淀,从产品、服务与投资维度,开启了新一轮的全球化战略。从分析全球铁矿石分布到对接跨国巨头,到紧跟“一带一路”寻找新机遇,公司通过引进国际人才、获取顶级资质、对标国际标准,在全球化道路上踏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稳健的经营策略、雄厚的创新力量以及前瞻的全球化布局,持续提升山东矿机的核心竞争力。至2025年三季度末,山东矿机净资产达到32.88亿元,创出历史新高,每股净资产1.8089元,较去年年末增加3.46%。
七十载砥砺奋进,共携手再启新章!凭借持续创新与精准战略布局,山东矿机集团已构筑“以煤机装备为根基,智能散料输送、建材机械、包装机械、精密加工等业务多元协同、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助力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开启成长新征程,为股东持续创造更大价值。
【重点事件】鄂尔多斯东胜区煤矿实现“鼠标采煤”新突破
近日,记者在国能包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李家壕煤矿的中控室看到,工作人员通过综合管控平台轻点鼠标,即可远程操控井下百米深处的采煤设备,真正做到了“采煤不见煤、挖煤不用人”。这一场景标志着东胜区在智慧矿山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据李家壕煤矿机电副总工程师郭宏伟介绍,该矿累计建成5个智能综采工作面和3个智能掘进工作面,采掘作业方式从“人工操作”全面转向“鼠标采煤”。智能化改造后,单个采掘面作业人员从原来的15人减少至7人以下,生产效率提升30%,设备开机率超过98%。在智能化管控方面,该矿构建了统一的云基础设施与数据融合平台,打通生产调度、安全监测等系统数据壁垒,通过三维GIS与AI分析技术实现人员设备的精准定位与异常预警。目前已有8项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我们还在高危场景推广机器替代作业,”郭宏伟补充道,“机电硐室、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主斜井巡检、管路安装等危险作业均由机器人完成,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安全水平。”
作为年产600万吨的中型矿井,李家壕煤矿于今年10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验收,被评为中级智能化井工煤矿。其成功实践是东胜区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缩影。据东胜区能源局副局长张伟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23座煤矿的智能化建设任务,建成12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和12个掘进工作面,29辆无人驾驶矿卡投入露天煤矿使用,累计减少固定岗位400余个,有效提升了煤矿本质安全水平。
【重点事件】山能集团西北矿业:“AI+”战略 绘制传统矿业转型升级新画卷
在西北矿业的生产现场,智能化场景已从蓝图走进现实:AGV叉车机器人在正通煤业的智能仓储中心自如穿梭;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地面调度中心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井下采煤设备自动运转;五举煤业选煤厂的大屏幕上,全厂运行数据实时跳动。这些画面,正是企业推进“AI+”战略、加快智能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西北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业献表示,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加快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部署,持续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发力,推动“减人、提效、保安”举措落地,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安全、绿色、智能、高效的现代化煤矿企业。
以“两优三减”为目标,西北矿业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智能技术与传统采矿工艺深度融合,聚焦19项智能化项目进度,打造了覆盖智能开采、安全监测、洗选优化等多个环节的创新应用场景,显著增强了企业在行业波动中的韧性与竞争力。
【重点企业】博雷顿发布无人驾驶专用矿卡,零碳矿山智能化进入“效率赶超人工”关键阶段
博雷顿科技在武汉工厂推出全新一代无驾驶室纯电动无人驾驶专用矿卡——博雷顿9M145E,标志着矿山生产迈入无人驾驶体系大规模落地的关键阶段。新车搭载自研智驾系统,实现高度一致的作业效率与稳定性,并展示系统化绿色矿山解决方案。博雷顿的路线被视为矿山智能化、零碳化替代的完整技术路径,具备长期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重点企业】博雷顿无人驾驶专用矿卡将全球首发 机器人开始“拼实用”
博雷顿11月21日全球首发无人驾驶专用电动矿卡,标志着矿山智能化进入“真无人”时代。这款矿卡以实用主义为导向,取消驾驶室,强化感知能力和安全性。博雷顿自研E2E智驾系统,实现效率与安全双超越。此外,博雷顿还提出系统化的绿色矿山解决方案,与华为合作推进光伏+储能构网型微网,解决电力供应问题,推动矿山电动化。
【重点企业】三一绿色矿山微电网整体解决方案全球首发 ,开启非洲能源革命新篇章
三一集团在赞比亚成功举办“绿色矿山微电网整体解决方案全球发布会”,展示其矿山微电网系统的突破性技术。赞比亚矿业部部长等嘉宾高度评价该方案为非洲矿业提供绿色转型路径。三一集团与多家国际企业和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方案正式全球发布,预示非洲能源转型迎来新契机。
【重点企业】睿创微纳车载多维感知赋能博雷顿无人矿卡,矿山无人化驶入快车道
2025年11月21日,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01333.HK)在武汉工厂举行"重塑矿境,智启未来"无人驾驶专用电动矿卡发布会,隆重推出全新一代无驾驶室纯电动无人驾驶专用矿卡——博雷顿9M145E,并同步发布智慧矿山系统及全天候天眼系统,标志着矿山运输正式从“以人为中心”迈入“以机器为中心”的全新时代。这款车型并非传统矿卡的简单升级,而是从底层架构彻底重构的“工业机器人”。
在这一里程碑产品背后,睿创微纳以其车载红外热成像与4D毫米波成像雷达多维感知,深度集成于博雷顿的全天候天眼系统之中,成为赋能这款矿卡应对极端矿山环境的“智慧之眼”,为其从“能无人”到“为无人而生”的关键跨越提供了坚实的感知基石。
【重点企业】蓝奥LAZE90A无人矿车亮相绵阳车展 以技术创新激活矿业经济新动能
2025 年 11 月 20 日 - 24 日,第 15 届绵阳国际汽车展暨 2025 绵阳新能源汽车消费节在绵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绵阳蓝奥机器人有限公司携核心产品 LAZE90A 纯电动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参展,以 “高效、经济、智能” 的核心优势,为矿业行业降本增效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激活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产品介绍:硬核参数适配产业需求
LAZE90A 是蓝奥机器人专为露天矿山场景打造的标杆产品,操作形式涵盖无人驾驶与远程遥控双重模式。车辆搭载赣锋锂电 400.4kWh 电池组,续航里程达 70 公里,满载工况下每公里耗电量仅4度,支持双枪国标充电,2 小时即可完成补能,满足矿山高强度连续作业需求。
在核心性能上,车辆设计总质量 90000kg,额定载荷 60t,车厢容积 31m³(平装土石方),最高车速 45km/h,满载爬坡度可达 30% 且爬坡车速保持 10km/h,能从容应对矿区崎岖地形。驱动系统采用永磁同步电机,额定功率 500kW,峰值功率 800kW,峰值扭矩 3819N.m,配合三档自动变速箱与前油气弹簧、后钢板弹簧平衡悬架,兼顾动力输出与行驶稳定性。
核心优势:降本增效凸显经济价值
LAZE90A 的经济价值集中体现在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的优化。通过无人驾驶技术减少驾驶员及辅助岗位需求,降低长期人力支出;24 小时不间断作业无交接班损耗,结合云调度平台的智能规划,运力较传统矿车提升 15%-30%。
能耗控制方面,电机系统最高效率≥96%,搭配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技术,滑行与制动时可实现电能回收,能耗较传统矿车降低 10%-20%。车辆核心部件采用矿用专用配置,车架选用 N600L 大梁钢,车桥为山东蓬翔专用矿用桥,维修保养成本低,故障率显著降低,进一步压缩运营成本。
【重点企业】同力重工以十年深耕定义矿山智能运输新高度
近日,由易控智驾、同力重工等单位联合推进的“露天矿生态化整体优化与无人驾驶集群技术装备”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入选十四五“煤炭科学技术重大进展”,成为行业技术标杆。
该项目攻克了大型露天矿复杂工况下的多重技术难关,实现无人驾驶多源融合精准感知、泛化识别、自适应精准控制及实时动态均衡集群调度,实现了露天矿无人驾驶装备大规模常态化安全高效运行。这一成果不仅标定了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更为 “十五五” 期间非公路自卸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科技基础。
截至2025年11月,同力重工已与行业内多家无人驾驶技术公司达成合作,无人驾驶产品累计运营车辆突破2000台,单车运行里程数平均超3万公里,用实打实的运营数据验证技术实力。
在线订购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