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
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应该把握哪些主要原则?如何推动《意见》加快落地见效?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
“场景,可以理解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创新性应用的具体情境。”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吹风会上说,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巨大的人口规模,这带来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场景已成为关键的创新资源。可以说,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实现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综合性创新载体。
《意见》明确了场景培育和开放的主要领域,以及场景开放的主要路径,提出了促进场景开放和公平高效配置的主要举措。
李春临表示,要坚持创新引领、改革推动、因地制宜、安全有序、系统推进、融合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分批次推出应用场景项目清单,围绕建设综合性重大场景组织实施若干重大项目,及时跟踪评估场景培育和开放效果,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
“场景对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说,将加速推动“5G+”“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北斗+”等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培育。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着力做好场景创新、开放共享、供需对接,遴选一批标志性、创新性、适用性强的新技术新产品,挖掘开发一批潜力大、效益强、价值高的新场景,培育一批场景创新促进机构,举办系列供需对接活动,打造供需对接平台,以场景应用牵引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部七司负责人陈宏生认为,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离不开前沿技术驱动,前沿技术突破及其成果转化会不断催生出新领域新赛道的应用场景,支撑应用场景优化,推动场景跨行业跨领域融合。新场景大规模应用,也将为技术攻关指明方向,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实战的“训练场”。
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前沿技术突破及其成果转化引领驱动重大场景培育和开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形成“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的快速迭代创新机制。加快重大前沿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支撑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负责人桂刚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与有关部门共同推动中央企业落实好《意见》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高价值场景供给,拓宽场景开放广度深度,提升场景应用保障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欢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经营主体融入场景建设,与中央企业在技术、产业、人才等一系列环节深化合作,共同承担重大项目,共同开展科技攻关。
“我们坚信,在各类经营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场景资源必将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沃土’,助力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桂刚说。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艾学峰介绍,广东将发布新一批场景清单和典型案例,分领域、分地区举办“N”场供需对接活动。在全空间无人体系、深海资源开发、智能制造等领域拓展重大应用场景。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的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市场化运作的场景中心,上线“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发布厅”,为企业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搭建桥梁、释放机会。
安徽省发改委主任陈军表示,安徽将制定专项政策,构建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聚焦低空经济、量子信息、人工智能、聚变能源等领域组建场景实验室,打造一批引领性、标志性的“超级场景”。联合沪苏浙在长三角共同开放跨区域、跨领域的综合性重大场景,营造开放协同的场景创新生态。推进场景培育开放和要素创新配置,以系统化要素保障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安徽场景”加速迭代。
【重点政策】工信部:开展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
11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底座、“人工智能+制造”、智能产品装备、共性基础支撑等重点方向,发掘培育一批技术创新强、应用落地快、典型示范好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加快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应用,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重点事件】《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一、文件制订背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发〔2025〕11号),要求探索推广人人可享的高水平居民健康助手,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大幅提高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国家卫生健康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深刻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战略机遇,在总结各地积累的人工智能应用和管理方面经验基础上,研究制订了《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实施。
二、文件主要考虑
《实施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工智能+”有关精神,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创新驱动、安全可控的原则,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医疗卫生行业实际,促进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规范应用,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提升服务能力,保障服务安全,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预防、诊疗、康复、健康管理等全链条连续智能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总体考虑:一是突出应用。以场景为驱动,面向卫生健康行业真实业务、依托真实场景、解决真实需求。二是突出基层。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在推进医用机器人、新药研发的同时,把更多篇幅放在基层和预防,以人工智能支撑预防、诊疗、康复、健康管理全链条集成服务。三是突出融合。鼓励政产学研用多方参与,推动医学人工智能在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发挥海量数据和巨大市场应用规模优势,培育发展大健康产业。四是突出安全。统筹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人工智能赋能而不替代的定位,创新监管方式,实施分类管理,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确保安全、可靠、可控。
三、文件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提出“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指导思想,基于各地医疗卫生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建设情况、应用进展情况、业务发展需求,确定了2027年和2030年的主要发展目标。第二部分为深化重点应用。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在基层应用、临床诊疗、患者服务、中医药、公共卫生、科研教学、行业治理、健康产业等8个方向24项重点应用。第三部分为夯实应用基础。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医疗数据供给、优化人工智能算力算法、加强中试基地建设、加强科技人才和标准支撑等5个方面内容。第四部分为规范安全监管。提出优化行业管理和审核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和预警机制、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3个方面内容。第五部分为加强组织保障。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试点示范、加强宣传合作,推动人工智能互利共赢、智能向善,技术普惠、成果共享。
四、文件落地举措
下一步,我委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意见的重要举措,积极推动文件落地实施。
一是将加强部门协同,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政策支持,凝聚社会合力,营造创新生态,指导各地抓好文件落地。创新分级分类监管方式,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隐私保护,促进医学人工智能规范应用,赋能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
二是发挥中试基地的先导作用,坚持公共属性定位,聚焦行业共性问题、构建行业共创平台、沉淀共性支撑能力、培育产业共赢生态,加快建立临床专病数据集和人工智能语料库,探索建立垂直大模型行业公共支撑服务平台。
三是及时总结推广新的应用经验。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约化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做好推广宣传,持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形成良好生态,推动人工智能医疗服务体系全链条运用落地见效。
【重点事件】《湖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11月7日,省政府新闻办在长沙召开《湖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数据局有关负责人解读《实施方案》,深入介绍湖南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部署。
【重点事件】世界数字科学院与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举办DWC2026数字世界大会
第二届社会发展世界峰会(The Second World Summit for Social Development)于2025年 11月4-6日在卡塔尔多哈成功召开。世界数字科学院(WDTA)联合冈比亚共和国和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UNRISD)成功举办了“弥合数字鸿沟:人工智能助力全球南方包容性发展”会议,与会各方探寻利用人工智能(AI)推动全球南方包容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会上,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UNRISD)所长玛格达莱娜·塞普尔韦达·卡蒙纳女士(Magdalena Sepúlveda Carmona)与世界数字科学院(WDTA)执行主任许木娣博士(Melan Xu)代表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将携手筹备于2026年4月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举行的首届数字世界大会(Digital World Conference,简称DWC)。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在推动全球数字包容性发展领域的深度合作迈入新阶段。联合国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委员会主席穆科德大使( H.E. Amb. Prof. Muhammadou M. O. Kah)和世界数字科学院执行理事长李雨航院士、世界数字科学院副理事长徐亭等见证签约仪式。
数字世界大会(DWC)是数字时代的全球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国际平台,旨在将联合国《未来契约》和《全球数字契约》转化为可持续的全球协作实践,构建包容、公平、安全的数字未来。DWC2026与联合国科技大会同期举办,将汇聚政府、产业、学术、投资及社会各界代表,围绕"加速包容性数字化转型:创新、安全与共享繁荣"的主题,延续联合国“未来峰会”理念,践行WDTA“加速创新,安全可信,共享普惠”的3S理念,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发展和创新解决方案。
DWC 2026将围绕人工智能和数据治理、数字经济与社会发展、数字人才发展与教育等关键议题展开讨论。此外,大会将设立多个高级别小组会议、科技领袖研讨会、教育领袖研讨会和产业领袖研讨会,探讨跨国合作、互联互通、 标准协同、安全合规、技术互信、教育协作、绿色基建等重要议题,为全球数字治理提供政策建议。
WDTA与UNRISD的签约合作标志着2026数字世界大会全面启动,双方将携手推动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全球青年、教育机构和数字技术行业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为全球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注入新的动力,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重点事件】中国与中亚将探索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合作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从住房城乡建设部了解到,中国与中亚将探索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等方面的合作。
据了解,2025中国—中亚建设部长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建设部长和代表,共商加强务实合作,共同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会议以“互利共赢 共同发展 加强中国—中亚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合作”为主题,通过了《北京倡议》,就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推动新城新区建设和城市更新,探索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等方面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相关负责人提出了深化中国—中亚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合作的4点建议:
第一,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围绕住房建设和城市发展领域的议题,定期开展研讨交流培训,为解决双方合作中的问题搭建平台、提供渠道。
第二,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合作,推动工程建设标准的互鉴融通,联合建设工程实验室等技术平台,不断研究攻克工程技术难题。
第三,探索合作开发建设新城新区,充分利用中国规划、建设、管理经验,与中亚五国在开发建设新城新区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第四,加强联合国框架下全球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合作,积极响应联合国倡导,参加世界城市日活动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评选,共同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新城市议程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治理倡议。
【重点事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会在南京召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11月4日下午,国家数据局在江苏省南京市组织召开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会,总结一年多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批先行先试工作进展,交流建设经验,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冰主持会议。
会上,相关地方数据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等展示和交流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最新成果和经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科曙光,及北京、天津、大连、南京、杭州等先行先试承担单位围绕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行业场景应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实验验证平台等分别展示了建设成果。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西北大学有关专家就“十五五”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研究进展、数据基础设施运营机制与价值实现路径作主题演讲。
会议认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已实现良好开局。对标2026年底前广泛开展试点试验,2028年底前实现全国大中型城市基本覆盖,2029年底前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的目标,一年多来,全国数据系统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健全标准体系,创新运用机制,持续丰富应用场景,推动第一批先行先试取得积极成效。建设了北京、南京等18个城市数据基础设施节点,并实现了设施间互联互通,孵化上百个业务场景,汇聚数据交易所、数据开发商等各类主体超过3900家,对外提供数据产品超过13000个。总体上,第一批先行先试基本完成了阶段性建设任务,达到了中期目标。
会议强调,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开创性、系统性工程,既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也要充分认识其艰巨性。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一是要继续抓好先行先试,探索设施建设最优路径。今年部署的第二批先行先试是第一批先行先试的延续和深化,要在第一批先行先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技术的成熟性、场景的有效性、标准的适用性、制度的匹配性,要科学衔接两批试点,保持连续性与创新性。二是要不断深化场景供给,促进设施建设提质增效。通过应用场景链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优先布局一批数据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和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三是要加速推动技术收敛,夯实发展根基。紧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着力推进高速数据传输网络、密态计算、智能检索等技术研究,提升设施自主能力和持续演进水平。四是要扎实筑牢安全防线,加强安全保障。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牢牢守住网络、数据、系统安全底线,不断强化云网数端一体化安全防护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医保局等部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地方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同志,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工作单位负责同志,国家数据局有关司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先后到苏商银行、江苏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生态孵化中心、江苏省医保数据赋能实验室、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钢铁集团等开展实地调研和交流。
【重点事件】刘烈宏主持召开数据领域民营企业座谈会
11月4日上午,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主持召开数据领域民营企业座谈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听取企业关于“十五五”期间深化数字中国建设、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大全集团、南京爱福路汽车科技、企查查、深圳华大基因、智元创新、飞友科技、高德云图科技、忽米科技、视联动力、万达信息等10家民营企业负责人发言。
大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新要求,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大家纷纷表示,近年来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和企业数据开发利用为数据要素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为民营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拓展了新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和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为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提供了新工具,广大民营企业对数据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刘烈宏表示,民营企业在繁荣数据产业、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等方面优势显著,欢迎民营企业积极投身数据事业发展,探索形成更多鲜活的成功经验。希望民营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信心、把握机遇,在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国家数据局将认真研究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持续加强沟通交流,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数据政策环境。
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冰,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负责同志,国家数据局有关司主要负责同志、江苏省数据局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重点事件】“十四五”期间 我国研制发布数据领域国家标准超120项
国家数据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十四五”期间,我国研制并发布数据领域国家标准超过120项,在人工智能应用、新型基础设施、数据交易流通等重点方向实现广泛应用,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点事件】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大会签约项目超百个
日前,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签约数字经济领域重点合作项目100余个,签约金额超1000亿元,涵盖数字技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多个核心领域。
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浙江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0%,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是全国唯一同时获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的省份,数字经济已成为浙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与会人士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加速迭代和广泛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相关部门已推动实施多项政策,为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把握智能时代发展机遇,需坚持创新驱动,培育产业生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优化要素配置,激活数据动能,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突出综合施策,完善治理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发展;加强合作交流,共享发展机遇,让世界各国共享智能时代成果。
作为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特色活动之一,本次大会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会上,浙江联通党委书记、总经理童海波等企业负责人见证了在浙江的国家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启动。
会上还设置了高层次人才“校(院)企双聘”签约环节,企业、高校与高端人才三方同台签约,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根基。
【重点事件】2025数字信任生态合作大会探讨技术前沿应用
11月7日至8日,2025数字信任生态合作大会在上海市举办。大会以“智链筑基 信任领航”为主题,与会嘉宾共同探讨数字信任技术的前沿应用与未来趋势,深化数字信任生态建设。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南新生表示,当前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以数字身份、区块链、隐私保护等技术为支撑的数字信任体系,对于保障数据安全可信流通、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有序发展至关重要。标准是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下设的数字信任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CCSA TC603)已开展大量研究工作,通过制定标准、编制报告、组织研讨会等方式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未来,协会将强化政策与标准衔接,增加有效标准供给,加强标准宣贯以赋能千行百业,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我国数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和数字协作的深化,构建以“信任”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日益迫切。数字信任通过融合区块链、数字身份、隐私增强等技术,构建“身份—规则—过程—结果”可信的闭环体系,是加速数据流通、增强跨域协作的关键支撑。中国信通院前期发布了《数字信任发展报告》,推动星火·链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可信区块链评测服务等,形成了大量数字信任相关的研究成果。
会上,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何伟发布《2025数字信任产业观察》,深入剖析数字信任的演进逻辑、核心框架与发展趋势。何伟表示,数字信任是人际、制度与技术信任的有机融合,区别于侧重防对抗的数字安全,其核心在于通过密码算法、物联网、区块链、数字身份等技术促进合作与价值流通,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当前国内外数字信任概念认可度持续加深,政策与产业层面均加速推进相关布局,量子密码算法、区块链、物联网、数字身份、隐私增强等技术加速演进,信任即服务(TaaS)、数字内容溯源证真、新型支付协议与金融服务模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会上同步发布了产业全景图、标准规范等多项成果。其中,《数字信任产业全景图(2025)》,系统梳理了区块链、数字身份、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的产业生态;《数字信任系列国际标准》全面介绍了数字信任相关的国际标准研制现状;《现实世界资产物联网可信上链技术规范》,为解决资产数字化过程中的数据可信性问题给出技术参考。
【重点事件】《发展中的中国中小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发布暨研讨会举行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西门子股份公司合作研究成果《发展中的中国中小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致辞时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为中小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认识推进中小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发挥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制造业基础好、产业链齐全、韧性大等优势,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加快推进中小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Xcelerator中国总经理、西门子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建钧表示,当前我们正站在数智化转型的历史节点上,未来甚至整个二十一世纪都将受到人工智能及其对千行百业的影响。数智化转型不仅包括效率提升,还涉及产业创新升级、AI等前沿技术甚至催生出一批新赛道。西门子公司将通过打造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生态,助力中国中小企业在数字化浪潮里破浪前行,共同塑造一个更加智能、更加绿色、更加包容、更加智慧的工业未来。
《发展中的中国中小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报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联合撰写。报告提出,全球发展已迈入数智化新时代,制造业进入数智化转型加速期,中小制造企业作为中国制造大国的“毛细血管”和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因素,其数智化水平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重要影响,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数智化转型的重点。近年来,中国一批中小制造企业推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深度融合,以数智化转型满足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开拓新空间,探索出了一些成功模式。可为中小制造企业主动加大投入和开辟数智化转型新空间提供更多支持,充分释放数智化转型新动能。
【重点事件】2025之江营商论坛在杭州举行——AI时代知识产权领域的“浙江路径”
11月9日,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主办的“2025之江营商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境内外知识产权官方机构、国际组织、知名高校及企业共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代表齐聚之江畔,围绕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沿问题、发展路径与未来前景展开深入交流,从顶层设计、数据赋能、全球合作三方面,共同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顶层设计——法律完善与体系升级“双轮驱动”
划清AI权利边界,行业共同完善知识产权领域法律制度。本次论坛期间,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联合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中国贸促会商法中心共同研究形成《人工智能大模型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研究报告》,重点围绕专利、著作权等法律保护路径,以及技术保护措施、行业自治规范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分析,为法律制度的完善和产业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保护体系同步升级,浙江构建“行政+司法+协同”三位一体保护格局。行政保护方面,对于专利侵权纠纷,浙江是全国率先完成专利执法权全部下放至县级局的省份;司法保护方面,建有杭州、宁波、温州三个知识产权法庭,集中审理全省范围知识产权案件;协同保护方面,搭建200余家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同时,针对电商平台这一重点领域,建立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协作调度中心,构建形成执法合作生态,有效应对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挑战。
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浙江率先将人工智能模型参与生成数据纳入知识产权登记范围。截至目前,浙江已吸引全国27个省(区、市)的各类主体来浙提出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6.5万件,发放登记证书2.7万件,约占全国登记量的66%,覆盖97个国民经济行业中的87个,直接转化金额达108亿元,约占全国转化总额的七成,真正实现了让数据“供得出、聚得拢、用得好”。
数据赋能——专利导航点燃创新引擎
数据赋能行业洞察,为产业发展指引方向。浙江以专利导航为“科学罗盘”,通过深度分析全球专利信息,系统揭示AI产业在技术、产品、组织和商业模式等维度的创新动态与演进趋势,为产业发展提供关键决策支撑。今年1-8月,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达4226.2亿元,同比增长21.9%。
专利导航点燃企业创新引擎。今年知识产权日,浙江发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与申请指引》,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清晰路径。目前,全省AI领域专利授权量已达7929件,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多项成果荣获中国专利金、银奖,创新质量与数量同步提升。一批骨干企业在机器视觉、安防监控等关键领域已具备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实力。
高增速背后是知识产权的硬核支撑。全省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全国前四,数字经济产业发明专利数量增速全国第一,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连续七年全国第一,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数量和转化运用金额均占全国总量的七成;宇树科技获2025年WIPO全球奖,是今年中国唯一获奖企业;建立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协作调度(浙江)中心、全国首个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数据知识产权专业法庭等,推动形成“创新-保护-运用”的良性循环。
链接全球——打造全链条知识产权“合作高地”
合作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论坛期间,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与清华大学法学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韩国仁荷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构建起“智库-人才-服务”全链条国际协同网络。
在高端研究层面,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清华大学法学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达成全面合作意向,主要围绕共建高水平知识产权智库平台、共同开展知识产权领域重大课题研究、共同推进人工智能领域合作等内容,旨在构建政校合作新的范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与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韩国仁荷大学的合作将聚焦国际化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养,为浙江企业“走出去”储备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在专业服务领域,论坛现场促成多项国际合作项目落地。杭州市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与香港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共建全球知识产权服务网络,将助力企业在15个主要城市快速完成专利布局与侵权防御;浙江途瓴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与全球著名知识产权数据商比利时Fovea IP集团合作,依托其全球数据资源,为浙江企业提供海外商标监测、侵权预警和科技金融评估服务,提升创新效率与自我保护能力。
本次论坛充分展现了浙江在AI时代知识产权领域的标杆成果,为探索知识产权领域提供有益借鉴。未来,浙江将进一步深化数据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完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为完善知识产权领域贡献更多“浙江力量”。
【重点事件】6G发展大会将首次在京举办
11月4日,记者从2025年6G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大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经开区召开,聚焦以创新推进6G全球统一标准制定。据悉,6G发展大会是国内6G领域技术覆盖最全面、专业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盛会,已连续成功举办4届,这也是大会首次在京举办。
“2025年是6G启动标准研究的关键年,全球共同探讨6G标准走向,为实现万物智联注入强劲创新动力。”据市经信局副局长苏国斌介绍,2025年6G发展大会将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IMT-2030(6G)推进组共同主办,市经信局、经开区管委会联合承办。主题为“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将以创新推进6G全球统一标准制定为核心目标。
2025年是6G标准化研究全面启动之年,6G发展正处于技术创新加速演进、产业方向愈发清晰的关键阶段。面向6G标准的元年,大会特别邀请ITU-R、3GPP等国际标准组织6G负责人及我国通信标准化组织的负责人,欧日韩等6G产业组织嘉宾及企业、机构代表,以及机器人等产业代表,共商6G通智融合创新空间。
大会将设置7场平行分论坛,围绕6G网络技术、智能内生、无线技术、通感一体化、天地一体化、安全可信、北京6G产业发展等主题,邀请业界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研判产业趋势、展望应用前景,共同推动6G创新发展。
大会期间,一系列亮点成果将集中发布,包括6G通智融合、通感融合、沉浸式通信等重点场景的技术报告,以及2025年6G技术试验结果,为6G标准制定与产业研发提供技术指引。
苏国斌表示,近些年北京在全国率先明确6G发展战略,启动先行先试。顶层设计方面,启动北京6G实验室建设,初步形成“1个总体组+1个实验室+2个研发基地+2个产业基地”的协同发展格局;政策方面,在全国率先发布《北京6G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4—2030年)》等方案及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保障。
生态建设方面,北部海淀区、昌平区发挥产学研机构汇聚优势,信通院、泛联院、小米等龙头企业在标准与专利领域持续发力,形成6G创新研发基地;东南部经开区、通州区依托成熟的产业基础,引入中兴通讯等通信产业引导企业,形成6G产业基地。
“未来,北京市将加快形成千亿级集群组团落地、万亿级产业生态培育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6G产业的核心技术策源地、高价值企业集聚地和行业解决方案输出地。”苏国斌说。
【重点事件】“北斗+”融合创新正加快赋能千行百业
当前我国北斗产品基础不断夯实,应用领域加速拓展,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北斗+”融合创新正加快赋能千行百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是记者日前在浙江德清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上获悉的。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在发布《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5)》时说,随着北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加快融合,“北斗+”突破行业应用纵深,广泛融入交通、通信、能源、气象等领域,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北斗系统与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相互支撑、深度融合,北斗系统为地理信息产业提供高精度时空基准,地理信息产业推动北斗技术广泛应用和产业化。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超过8500亿元,从业单位超过24万家,从业人员近400万人,产业增速达4.8%,近5年复合增长率为5.6%,近10年复合增长率为11.0%。
报告显示,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累计出货量超过5亿片,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5亿台/套(含智能手机),涉及国计民生重点行业的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数量超过2800万台/套。其中,2024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2.86亿部,超过98%支持北斗定位,北斗已成为大众消费产品的标准配置。
李维森说,在成为国内大众消费产品标准配置同时,北斗稳步走向世界。北斗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通过签署的中俄、中巴、中阿、中沙、中白等多项合作协议,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产品出口14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面进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13个国际组织标准体系,成为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案例。
【重点事件】燕山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11月7日上午,燕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大会在学校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段广仁,河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贾海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马越,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国强、韩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智谱AI、中信戴卡、华为、中兴、统信软件等二十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代表,燕山大学赵险峰、王慧远、孙录印、蔡星周、王德松、黄传真、华长春、王跃华、李春玲等校领导,以及学校各二级单位负责人、人工智能学院筹建工作组成员和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大会由华长春主持。
【重点企业】蚂蚁集团乌镇峰会获四项互联网之光大奖,AI技术落地产业获权威认可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启幕,本届峰会为人工智能从技术研发走向产业落地提供了权威的展示与验证舞台。蚂蚁集团凭借其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实践,获得四项大奖。这些成果覆盖金融、能源、AI企业服务与信贷等领域,展现了蚂蚁集团将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产业价值的综合能力。
获奖技术成果包括,“蚂蚁数科Agentar智能基座”、“能源时序大模型Energy TS”, “数字蚂力AI云客服”和“蚂蚁消金新一代智能实时交互式风控系统”项目。
在备受关注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十大首发成果”评选中,蚂蚁数科Agentar智能基座成功入选。该基座通过构建一站式企业级智能体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严谨、专业且合规的AI解决方案。例如,基于Agentar智能基座打造的智能体应用在财富管理、智能客服等场景中,可帮助机构降低30%欺诈损失,并提升25%营销转化率,助力金融机构加速实现业务增长,提升用户体验与风险防控能力。
在大会“新光”系列推介活动中,蚂蚁数科能源时序大模型Energy TS荣获“新光”产品奖。该模型专注于能源产业的智能化转型,通过多智能体协同与自然语言交互,为发电、售电及用电企业提供发电预测、负荷管理等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及SaaS服务。测试数据显示,其在T+1日发电预测中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低至0.0233,精度较国际主流模型提升超20%,可大幅提升新能源行业运营效率,辅助风控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值得关注的是,蚂蚁集团数字蚂力“AI云客服”凭借“人机融合”模式荣获“新耀”场景奖。该产品成功破解了传统客服“成本、质量与弹性”难以兼顾的行业困境。数字蚂力率先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分布式服务相结合,在企业关键场景中形成服务保障优势。一方面,产品通过“按需付费”模式与企业共享广泛人才储备,省去传统硬件与场地投入,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凭借全链路AI质检与仿真培训,在保障服务品质的同时,实现了最高17倍的日弹性调度能力,确保业务高峰时段用户体验“不掉线”。
目前,该方案已落地零售、金融、出行等八大行业,不仅为超100家头部企业有效提质增效,还累计创造了6.7万个就业岗位,在推动企业服务创新、用工模式优化与服务转型升级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经济与社会双重价值。
此外,蚂蚁消金新一代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也在“新光”系列推介活动中获得产品奖,展现了其在智能信贷决策与风险控制方面的创新能力。
峰会期间,蚂蚁集团以“让智能上限的突破,惠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主题参与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系统展示了从底层大模型到场景化应用,再到可信安全数据基座的完整技术体系展示了其AI技术布局。自主研发的百灵大模型家族、基于医疗大模型的AI健康管家AQ、灵波具身智能机器人Robbyant-R1,以及构建智能终端可信交互的gPass技术等创新成果,共同呈现了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完整路径。
业界观察指出,蚂蚁集团此次获奖项目均围绕产业实际需求展开,体现了通过AI技术提升社会效率的思路。从金融风控到能源调度,从企业服务优化到信贷普惠,这些技术创新成果正在不同领域发挥实际价值,推动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进程。
【重点企业】多家上市公司联合成立现实世界资产物联网技术研究组
在近日召开的2025数字信任生态合作大会上,多家单位在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框架下,联合成立“现实世界资产物联网技术研究组”。
研究组旨在加强现实世界资产物联网技术的跟踪研究,提升资产的可信可溯,加速相关标准体系研制与落地。研究组的组长单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组长单位包括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块链与数据安全研究院。
在线订购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