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政策】锂电等出口管制措施,暂停一年实施
10月30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
据悉,中美经贸团队通过吉隆坡磋商达成多项共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中方将相应调整针对美方上述关税的反制措施。双方同意继续延长部分关税排除措施。
2、美方将暂停实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将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
3、美方将暂停实施其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美方暂停实施相关措施后,中方也将相应暂停实施针对美方的反制措施一年。
此外,双方还就芬太尼禁毒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相关企业个案处理等问题达成共识。双方进一步确认了马德里经贸磋商成果,美方在投资等领域作出积极承诺,中方将与美方妥善解决TikTok相关问题。
今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2025年第58号公告,公布对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该公告原定于11月8日正式施行,对锂电池、正极材料、石墨负极材料及相应核心设备实施出口管制。
中长期来看,锂电产业竞争正加速转向对技术、产品、供应链和本地化布局等多重维度的综合考验。企业可以利用这一年的窗口期,系统性地夯实内力或调整航向。
【重点事件】三星SDI与宝马集团就全固态电池验证项目达成合作
10月31日,三星SDI宣布,已与德国高端汽车制造商宝马集团及美国电池技术公司Solid Power共同签署三方协议,将携手开展全固态电池验证项目。
根据协议,三星SDI将采用Solid Power研发的固态电解质,供应兼具更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全固态电池单元。宝马集团将负责配套电池模块及包组的研发。三方旨在基于共同确定的参数与需求评估电池性能,并将其搭载于宝马下一代验证车辆进行测试。
【重点事件】18亿固态电池项目冲刺封顶
据“河南援疆”消息,10月31日,位于新疆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部新兴产业园的哈密浩辰星辉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GWh固态电池项目传来新动态,项目6栋厂房中的5栋厂房已完成主体建设,该项目通过增加设备及人员赶进度,预计到11月底第六栋厂房主体建设完工。
作为西北地区首个固态电池生产基地,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占地100亩,创新采用“技术转移+飞地园区”模式,达产后可年产电芯超100万只,形成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等多元化产品矩阵,年产值突破50亿元。
据介绍,该项目通过“产业援疆+技术转移”模式,引入河南新能源产业先进经验,建成后将形成从材料研发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带动上下游20余家配套企业落户哈密,其产品可满足西北五省(区)新能源汽车电池需求量的30%,同时为新疆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提供关键储能支撑,助力哈密抢占新能源产业制高点。
企查查显示,哈密浩辰星辉科技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月15日,法定代表人为王国廷,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新材料技术研发;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等。
股东方面,该公司由河南重联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控制,持股比例为90%,王健和许梦分别持股5%。
【重点事件】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合作,固态电池研发频现突破性进展
与江铃汽车合作固态电池研发的动力电池上市公司孚能科技日前在互动平台介绍,公司固态电池中试线处于稳步建设过程中。与国轩高科合作的奇瑞汽车近日也透露,奇瑞犀牛S全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完成装车验证。市场关注的固态电池领域频现突破性进展。近日采访获悉,中国整车和动力电池领域上市公司两两结对的固态电池研发组合所结出的成果正在纷纷浮出水面,通过优势互补、互相赋能,多对合作组合的固态电池研发时间表开始逐渐清晰。
【重点事件】三友化工与中科海钠等设钠电合资公司
10月28日,三友化工(600409)公告,为推动纯碱产业链延伸发展,加快“三链一群”产业布局,进一步深化“两碱一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出资1亿元与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海钠”)、唐山国控科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控科创”,公司关联方)共同投资2.7亿元在河北唐山南堡开发区设立合资公司,规划建设钠电材料-电芯-系统集成等产业链项目,延伸发展钠离子电池产业。
公告显示,合资公司唐山三友海钠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最终以工商登记注册的名称为准)注册资本分两期缴纳,由中科海钠控股并表,其中中科海钠货币认缴出资1.2亿元,占比44.44%;三友化工货币认缴出资1亿元,占比37.04%;国控科创货币认缴出资0.5亿元,占比18.52%。
据悉,合资公司落户河北唐山南堡开发区的钠电产业园,项目分期实施。根据一期项目可研报告:一期项目总投资约4.8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4.06亿元,铺底流动资金0.83亿元。规划用地约200亩,租用区政府新建生产车间、仓库、成品车间、办公楼、测试中心等,建设2GWh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及钠离子电池PACK系统集成产线,项目建设期12个月。一期项目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10.8亿元、利润总额1.67亿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1.38%、投资回收期5.84年(含建设期)。二期项目建设方案(含正极材料)由各方另行协商约定。
【重点事件】知情人士:“半固态电池”将统一更名为“固液电池
10月27日消息,据第一财经报道,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为了防止市场把半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混淆,相关主管部门正在酝酿出台一个新文件,将“半固态电池”统一命名为“固液电池”。
半固态电池即部分添加了液态电解液的电池,是通往全固态电池路上的“折中方案”。
据报道,业界对半固态、全固态有较为明显的概念区分:“半固半液”解决方案一般被称为“半固态电池”,更接近全固态、液态电解质更少的情况下,可被称为“准固态电池”。
相比较当下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的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具有安全性更高、能量密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充电速度更快等优势。
今年2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预计到2027年全固态电池开始装车,预计到2030年可以实现量产化应用。
在今年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阐述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图时预计,基于硫化物电解质的第一代全固态电池将在2025年至2027年实现量产,能量密度达400瓦时/公斤;第二代产品将在2027年至2030年量产,能量密度提升至500瓦时/公斤;第三代产品则计划于2030年至2035年推出,目标能量密度突破600瓦时/公斤。
【重点事件】北方首批出口钠离子汽车动力电池在津启运
近日,天顶星(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汽车用钠离子动力电池组经天津保税区海关查验鉴定合格,凭出境危险货物运输包装使用鉴定证书起运发往尼日利亚,这也是我国北方首批出口的钠离子汽车动力电池。
据了解,钠离子电池具有宽温域、高倍率、长循环、高安全性等特点,相比于传统锂电池,它在-40℃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放出85%以上的容量,零伏条件下也能实现无损存储运输。由于钠离子电池属于第9类杂项危险货物,根据相关规定,在运输出口前,海关需对其包装的适用性、合规性和安全性实施现场检验鉴定,鉴定合格核发相关证书后,企业才可办理出口通关手续。
“这是我们第一次出口钠离子电池组,对许多流程都不太了解。天津保税区海关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危险货物在规格、标识标签等方面的关键问题,使这次出口很顺畅。”天顶星(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尚勇说,“目前,我们的第二批产品正在加紧生产中。泰国、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客户也有长期合作意向。”
天津保税区海关危包科副科长孙腾表示,依托海关总署的相关政策,天津海关已建立起“产品检测—包装鉴定—通关放行”的全链条支持机制,并及时跟踪海外市场相关标准更新情况,能够为企业提供动态合规指导。
【重点企业】全球新能源头部企业重仓宜昌 远景动力242亿元项目开工建设
10月27日,远景动力智能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在宜昌高新区开工建设。该项目10月9日签约,18天后开工,再次刷新了重大项目建设的“宜昌速度”。市委书记熊征宇出席活动并宣布开工。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红辉主持。市委副书记谭建国,市政协主席王均成,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方翛出席。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赵卫军致辞。
在开工活动现场,熊征宇、陈红辉一行察看了宜昌产投产业园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听取了项目情况介绍,对远景动力及其合作伙伴来宜昌投资兴业表示欢迎,希望参建各方加强沟通衔接,合力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熊征宇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充分彰显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市上下要切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扩大有效投资,激发稳增长动能,为奋力打造全省支点建设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陈红辉在主持开工活动时指出,远景动力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电池科技公司,在宜投资兴建智能锂电池生产基地,必将进一步提升我市新能源电池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水平。全市上下要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真抓实干、奋力争先,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宜昌高新区、猇亭区和市直各相关部门要继续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全生命周期管理,让企业放心投资、舒心创业、安心发展。
赵卫军表示,远景动力宜昌基地的开工,是企地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具体行动。我们将以科技创新驱动能源转型,构建“矿—材—芯—储”一体化的锂电全产业体系,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锂电池全产业链高地,建设绿色、智能、数字化的世界一流工厂,推动湖北万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崛起,让“宜昌造”点亮中国、走向世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远景集团是一家全球化的绿色能源科技集团,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24年“全球100家最具影响力企业”,2025年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92位。本次宜昌项目总投资242亿元,将建设智能锂电池全产业链基地和零碳园区项目,是远景在全球布局的第14大生产基地。
当天开工的远景动力智能锂电池生产基地是一期项目,总投资120亿元,规划年产能40GWh,覆盖电极、电芯、电池包等锂电池全产业链,生产最新一代700+Ah储能电池产品,达产后年产值超百亿元。
发扬“苦干实干、勇挑重担、一线攻坚”的板房精神,今年7月14日,宜昌市级层面接洽该项目,双方保持高频沟通,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12次互访,最终达成投资协议。随后,宜昌迅速排定任务清单,抓好土地要素保障、桩基施工等开工准备各项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开工。
近年来,宜昌着力推动传统化工产业向新能源新材料赛道裂变升级,聚焦打造国家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先后引进宁德时代、邦普、欣旺达、楚能新能源、万华化学等一批龙头企业落地,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目前,全市已建成和在建新能源电池产能突破200GWh。
市领导张立新、杨卫华、卢斌、李小军出席开工活动。市直相关部门、猇亭区、宜昌高新区、市属国有企业有关负责同志,施工单位代表等参加开工活动。
毅富能源科技长期深耕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落地,聚焦储能行业核心技术瓶颈的突破。此次推出的高性能科研专用夹具,是公司在推动液流电池技术迭代进程中的重要技术成果转化。该产品的应用将显著提升液流电池科研工作的效率与精度,助力科研人员在电极材料性能评测等关键研究环节获取更系统、可靠的实验数据,对液流电池领域科研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重点企业】欣旺达动力发布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
10月29日,欣旺达动力在微信公众号宣布聚合物全固态电池——“欣·碧霄”发布。欣旺达动力中央研究院院长徐中领介绍,这款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更兼具长寿命和高安全性,是锂电池未来的重要里程碑。
固态电池是破解锂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终极方向。欣旺达动力2015年启动固态电池前瞻研发布局。2020年,完成第一代半固态电池研发,能量密度达300Wh/kg。2025年初,量产发布第一代半固态航空动力电池“欣·云霄1.0”,能量密度提升至320Wh/kg。2025年中,推出“欣·云霄2.0”,能量密度达360Wh/kg。
此次发布的“欣·碧霄”聚合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实现20Ah电芯在不到1MPa超低外加压力下循环寿命超过1200周,且通过了200℃热箱等考验。
【重点企业】宁德时代与江汽集团共赴10年新程
10月25日,宁德时代与江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技术、供应与出海领域,以宁德时代持续领先的电池技术护航江汽集团全系产品,为用户兑现更安全、更高效的出行价值。
江汽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项兴初及江汽集团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明,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及宁德时代市场体系联席总裁韩伟共同出席并见证签约。江汽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马翠兵与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副总裁罗慧萍代表双方在合肥签署协议。
江汽集团是一家涵盖整车制造与出行服务的综合型汽车企业,旗下“尊界”系列作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端化进程的划时代力量,重新定义了国产豪华智能电动汽车的市场格局。该系列车型应用了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骁遥电池等先进产品,涵盖超充、双大面冷却、NP2.0热防护、超安全底部防护等多项领先技术,全方位提升电池及整车的安全与性能表现,优化终端用户的用车体验。
围绕江汽集团的精品供应链战略,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在以下三大方向展开深度合作:
更稳固的供应:宁德时代将为江汽集团全系车型提供长期、高质量的动力电池配套,确保供应链安全与技术持续领先。
更领先的产品:双方将在超充、双核、电池延寿、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换电生态及电池数据应用等关键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确保新技术能快速应用于量产车,实现“技术即产品”。
更广阔的市场:联手出海,共同打造适应全球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车型,推动旗下乘用车(江淮、钇为、瑞风)与商用车(安凯)等品牌走向世界。
未来,双方将持续探索动力电池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共同为用户打造更安全、更高效、更豪华的出行体验,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更高端、更全球化的新阶段。
【重点企业】欣旺达拟在泰国投建绿色能源锂电池工厂
10月29日晚间,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公告,子公司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香港全资子公司香港欣旺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拟以自有及自筹资金在泰国投建绿色能源锂电池工厂二期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4.8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4.19亿元。
公告显示,该项目投资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1.38亿美元,约占总投资的29%;银行贷款3.43亿美元,约占总投资的71%。所建设的泰国绿色能源锂电池工厂二期项目包括园区建筑工程、装修工程及水电配套工程,规划总产能17.4吉瓦时。目前,该项目尚需履行境内外投资备案或审批手续,以及泰国当地投资许可等审批程序。
欣旺达表示,本次对外投资旨在进一步完善业务布局,服务国际客户,满足市场需求,拓展海外业务,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对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前,泰国绿色能源锂电池工厂一期项目完成境外投资备案,投资金额不超过2.59亿美元,已开始试产。欣旺达动力科技(泰国)有限公司于2024年设立完成,此次将成为二期项目的实施主体。
【重点企业】孚能科技发布2025年三季报,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交付在即
10月30日晚,孚能科技(688567.SH)披露公司2025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64亿元;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14亿元,同比增长49.15%。
孚能科技长期聚焦三元动力电池,同时积极拓展磷酸铁锂、钠离子等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是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2025年,孚能科技通过国资整合迎来发展新契机。广州工控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凭借自身资源和平台优势,在车企客户协同、上下游产业链对接、低空经济布局、融资与治理等多方面助力孚能科技,推动其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车市场的繁荣为动力电池行业带来了强劲需求。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达到1124.3万辆和1122.8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5.2%和34.9%,占新车总销量的比重攀升至46.1%。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多元化需求,孚能科技积极拓展技术路线,推出SPS大软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系统。目前孚能科技SPS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市场拓展成效显著,获得广汽、吉利、江铃等多家知名车企项目定点,并成功应用于纯电皮卡、轿车、SUV等多类知名品牌车型,充分验证了其在多维度市场、多材料路线和多样化车型上的超高适配性与强大竞争力。公司赣州新能源与广州基地两处SPS产品产能均已实现规模化出货,随着部分客户定点车型逐步放量,两处基地产品良率均已提升至较高状态。
固态电池是动力电池行业的终极产业趋势,正吸引着众多企业的布局。当前固态电池中试线、量产线加速布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作为科技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为固态电池应用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增量市场空间,也对动力电池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产品、制造要求,进一步提升了竞争壁垒。
孚能科技致力于成为固态电池的领军企业,已率先在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深度布局。目前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的成本相比液态电池只高5%-10%,具备良好经济性和成熟的产业化基础,已实现GWh级别出货,随着多个定点项目的放量,公司2026年半固态电池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显著增长。
与此同时,孚能科技赣州新能源基地、广州基地及镇江基地为柔性生产线,均具备半固态电池生产能力。客户生态方面,公司积累了广汽、东风、三一重卡、一汽解放、美国某头部eVTOL公司、上海时的、小鹏汇天等固态电池客户,构建了多元而优质的客户生态圈。
对于全固态电池,孚能科技在技术路线上具备先发优势。软包是固态电池的最佳封装形式,公司依托“软包+叠片+三元”领域的深度技术积累和丰富量产经验,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00-500Wh/kg)研发进展顺利,2025年底将向战略合作伙伴客户小批量交付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第二代采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完成技术开发,采用富锂锰基/高镍三元正极与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中银证券表示:随着固态电池技术和产业进展加快,上车应用节点临近,对于固态电池的批量化生产提出更高要求。固态电池产线中,固态电池专用设备是产业化过程中的确定性红利,具备高成长性、高护城河及新一轮价值链重构机会。
未来,孚能科技凭借在三元动力电池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在固态电池领域的领先布局,有望在动力电池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占据重要领地。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固态电池产业的加速发展,孚能科技有望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和能源转型贡献重要力量。
【重点企业】宁德时代入股锂电材料龙头
10月31日,锂电材料龙头企业天华新能(300390.SZ)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裴振华、容建芬夫妇与宁德时代(300750.SZ)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以每股24.49元的价格,向宁德时代协议转让1.08亿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12.95%,合计转让价款达26.35亿元。
交易完成后,宁德时代将持有天华新能13.54%股权,成为公司重要战略股东。
资料显示,天华新能成立于1997年,201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23年成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企业。经过近三十年的专业积累,公司先后在静电及微污染防控、医疗、新能源等领域深入布局。
在锂盐领域,天华新能主要的锂盐产品是氢氧化锂,已布局四川宜宾、四川眉山和江西宜春三大锂盐生产基地,产能分别为7.5万吨、6万吨和3万吨。
在上游锂矿资源的布局方面,天华新能以包销、控股、参股等形式,与巴西、刚果(金)、尼日利亚、津巴布韦、澳大利亚等国的锂矿商紧密合作。逐步增加自有矿区的资源供给,提升优质锂精矿资源的自给率,形成稳定供应链。
宁德时代此次战略入股,标志着双方从单纯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升级为资本+技术+产能的全方位协同。这不仅保障了宁德时代未来高端锂盐材料的稳定供应,也为天华新能锁定了长期订单,实现双赢格局。
【重点企业】超101亿!国轩高科超级电池工厂开工
据国轩高科10月30日消息,公司位于斯洛伐克苏拉尼(Šurany)市的电池超级工厂项目已于当地时间10月28日上午正式开工。
该项目占地65公顷,是斯洛伐克历史上第一个超级电池工厂项目,在第一阶段将为苏拉尼地区带来1300个新工作岗位,一期规划产能为20GWh,计划2026年试生产,2027年正式生产,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盟市场。
【重点企业】时代一汽首台自产电芯电池包正式下线
10月30日,时代一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迎来重要突破——首条PACK生产线正式投产,搭载自研电芯的电池包成功下线。这标志着时代一汽初步实现了从电芯制造到电池系统集成的全链条闭环,为其产能自主与产品升级奠定基础。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心脏”,电池包的生产工艺与综合性能直接决定整车的安全表现、续航能力与使用寿命。
据介绍,该PACK生产线引进宁德时代先进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具备高度柔性,可适配多车型电池包的定制化生产需求。
时代一汽运营总监胡强表示,新产线所生产的CTP电池包采用宁德时代最新技术,具备高安全性与长循环寿命,整体能量密度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10%以上,有效解决了传统电池包空间利用率低、能量密度不足等问题。同时,该电池包支持超级快充技术,显著缓解用户的续航焦虑。
此次电池包的成功下线,是时代一汽继本年度建成并投产4条电芯产线后的又一关键进展。目前,该公司正加快推进PACK新厂房建设,规划中的第二条PACK产线预计于2026年投产,将进一步弥补产能缺口,增强市场响应能力。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动力电池产业竞争正由“规模扩张”转向“技术+服务”的综合实力比拼,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愈发关键。
时代一汽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夏玉林表示:“未来,时代一汽将持续提升产品性能、质量与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为地方经济与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贡献积极力量。”
【重点企业】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开工
10月28日,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开工活动正式举行。
据悉,襄阳锂电池项目是楚能新能源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建设70GWh现代化锂电池生产基地,最大单体工厂有效产能超30GWh。
项目总投资220亿元,聚焦储能与动力两大核心领域,生产全新一代锂电池,涵盖588Ah-1000Ah大型储能电池,4-6C珠峰系列超级快充动力电池,兼具大容量、高能效、长循环、高倍率等领先优势。
其中,6C“珠峰”快充电池在襄阳项目基地开工前一天正式发布,是楚能新能源集高安全、长续航、超快充于一身的战略产品。该电池采用正极多级颗粒配与负极双层涂布技术,实现质量能量密度高达190Wh/kg、体积能量密度高达420Wh/L,为纯电动车实现续航1000公里以上提供了坚实基础。
同时,在800V超充平台下,“珠峰”电池通过楚能CTP3.0系统集成后,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
随着襄阳项目基地的正式开工,6C“珠峰”快充电池将加速走向量产。
楚能新能源今年全面加速扩张产能,宜昌二期80GWh项目已于9月26日开工,随着襄阳项目开工,楚能锂电池生产基地数量上升至四个(孝感、武汉、宜昌、襄阳),并将正式形成“一全球总部、两研发中心、四大生产基地”的立体化战略格局,在建产能将超过400GWh、总规划产能超过500GWh。
【重点企业】远景动力宜昌超级储能工厂开工
10月27日,远景动力智能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在宜昌高新区开工建设。
本次宜昌项目总投资242亿元,将建设智能锂电池全产业链基地和零碳园区项目,是远景在全球布局的第14大生产基地,致力于构建“资源—原料—正极材料—锂电池—系统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在新能源产业生态中的综合竞争力。
此次开工的项目是一期项目,总投资120亿元,规划年产能40GWh,覆盖电极、电芯、电池包等锂电池全产业链,生产最新一代700+Ah储能电池产品,达产后年产值超百亿元,交付全球头部储能客户,预计于2026年投产,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百亿元。
截至目前,远景动力已在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及西班牙布局14大制造基地和多个研发与工程中心。其中法国杜埃工厂和美国田纳西的工厂已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投产,并同时覆盖了动力电池和储能两大领域,全球化战略进一步完善。
【重点事件】8万吨碳酸锂项目开工
来自临武县融媒体中心的消息显示,10月29日,湖南大中赫锂矿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大中赫锂矿”)举行锂渣无害化综合利用新工艺碳酸锂项目开工仪式。
据介绍,大中赫锂矿锂渣无害化综合利用新工艺碳酸锂项目,预计在2028年建成年产8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的生产线,预计实现年销售120亿元。
而就在该项目宣布开工的同一天,中赫锂矿的母公司大中矿业(001203.SZ)发布公告称,全资孙公司郴州市城泰矿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郴州城泰”)于近日取得了自然资源部核发的湖南鸡脚山锂矿期限为30年的《采矿许可证》。
湖南鸡脚山锂矿采矿证是大中矿业取得的首个大型锂矿采矿证:其经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锂矿资源量达48987.2万吨,折合碳酸锂当量约324.43万吨;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的露天开采规模为2000万吨/年。
根据行业经验及公司试验,每年2000万吨原矿开采可生产8万吨碳酸锂。
【重点事件】子公司拟投建年产35万吨新型高压密磷酸铁锂项目 富临精工持续加码高端产能
10月28日晚间,富临精工发布公告,子公司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江西升华”)拟在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内投资建设年产35万吨新型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项目(以下简称“高压密磷酸铁锂项目”),预计总投资金额40亿元。
公告显示,前述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年产17.5万吨新型高压密新型磷酸铁锂生产线,建设周期预计12个月;二期设计产能规模亦为年产17.5万吨,产品同样为新型高压密新型磷酸铁锂,预计建设周期为12个月,具体建成时间视项目进度而定。
在实施主体方面,基于前期富临精工与川发龙蟒的合作框架,将由江西升华与川发龙蟒全资子公司德阳川发龙蟒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阳川发龙蟒”)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并以合资公司为主体投建一期年产17.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
据悉,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6.6亿元,江西升华、德阳川发龙蟒持股比例分别为51%、49%。
富临精工表示,本次投建磷酸铁锂产线是为了满足公司核心客户对高端产品供应的预期和产能订单需求,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能布局,提升公司在磷酸铁锂正极行业的地位。
对于项目资金,富临精工表示主要来源为江西升华的自筹资金,短期可能会对流动资金造成一定压力。后续,公司将统筹资金安排,合理确定资金来源、支付方式等,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关注到,富临精工提及的核心客户,系锂电龙头宁德时代。今年以来,江西升华被宁德时代频频锁单,并获得后者大额预付款及战略入股。
上半年,宁德时代斥资4亿元认购江西升华新增注册资本,并取得后者18.74%股权。6月,双方对此前达成的业务合作协议进行修订,将磷酸铁锂合作数量由“2025年至2027年每年至少14万吨”修改为“2025年至2029年期间采购量不低于承诺产能的80%”。9月,双方签署预付款协议,约定宁德时代向江西升华支付15亿元预付款,用于锁定磷酸铁锂供应量。
不止于此,目前江西升华正在筹划新一轮增资扩股,宁德时代以25.63亿元认购部分新增注册资本,交易完成后,将持有江西升华51%股权,实现控股。现阶段,江西升华相关审计、评估工作正在进行中。
作为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草酸亚铁技术路线的开创者,江西升华现有30万吨高压密磷酸铁锂产能,居行业领先地位。据介绍,公司磷酸铁锂产品具备高压密、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等技术优势,在高端动力市场颇受青睐。
富临精工表示,目前磷酸铁锂行业已经进入了技术性能与成本兼顾并重的发展阶段,产品升级加速格局分化。公司高压密磷酸铁锂快充产品从第二季度开始实现满产满销,出货量迅速提升。在盈利能力方面,磷酸铁锂业务在一季度已经实现扭亏为盈,目前正在持续改善中。
【重点事件】广东惠州金龙羽固态电池材料项目公示
10月27日,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金龙羽新能源(惠东)有限公司新能源固态电池材料项目受理信息公示。
资料显示,金龙羽(002882)总部位于深圳,主营电线电缆,全资控股子公司惠州市金龙羽电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惠州金龙羽”)成立于2005年4月14日,系金龙羽工业园的运营主体,是集团唯一生产基地,承担集团全部生产任务。惠州金龙羽设检测中心实验室对外提供行业产品检测服务。
金龙羽集团自2017年进入资本市场后,对新能源产业进行了布局,2021年8月成立重庆研发中心,研究开发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发中心总投资近3亿元,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目前已公开和取得的授权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公司硬件设施完善,研发中心配备了国内外先进实验及分析检测设备,可实现基础科学研究、前沿材料开发、固态电芯单体及Pack系统开发等多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项目的产业化,金龙羽集团在2024年初设立控股子公司金龙羽新能源(惠东)有限公司(简称“惠东金龙羽”),惠东金龙羽新能源固态电池材料项目拟选址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白花镇谟岭村地段(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内),项目总投资120,100万元,总占地面积79,561.2㎡,总建筑面积85,394.79㎡,建设3个丙类厂房、3个甲类厂房、1个甲类仓库、1个丙类仓库、1个综合楼。主要从事固态电池材料的生产,生产锂离子电池涂覆隔膜1550吨/年,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10,0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1000吨/年,固态电解质3000吨/年,其中固态电解质约90%外售、10%自用。
【重点事件】新进展!甘肃4万吨锂电池回收项目
据甘肃古浪县融媒体中心消息,位于古浪工业集中区土门园区的年处理4万吨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及零碳资源再生产业园项目正在加速建设,现已完成综合楼主体结构及墙体砌筑、消防水池主体结构、门房主体结构和墙体砌筑工程,以及一号厂房钢结构主体框架搭建。
该项目由甘肃尘越裕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集锂电池梯次利用、材料再生和储能系统集成于一体,满产后年可处理退役电池4万吨。
资料显示,项目建设方甘肃尘越裕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的高科技企业,此次投资建设的年处理4万吨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及零碳资源再生产业园项目集锂电池梯次利用、材料再生和储能系统集成于一体,计划于今年12月建成投产。
电池回收是新能源产业的关键环节。作为填补区域锂电池精细化回收空白的重点工程,年处理4万吨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及零碳资源再生产业园项目的落地将有效补齐甘肃新能源产业链短板,形成从材料生产到电池制造再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条,为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当前,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正进入爆发期,甘肃省抢抓机遇,全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新突破。特别是在锂电领域,甘肃省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金昌、白银、兰州新区、酒泉、张掖、天水等地布局发展锂电产业链。
近年来,甘肃不断引进装备制造、电池及电池材料企业,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24年,甘肃全省共有锂离子电池产业相关企业41家,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铜箔、动力型/储能型/消费型电池电芯、系统集成等领域。
根据《甘肃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将全力促进电池材料技术,推动动力电池材料产业与有色金属优势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力争到2035年,甘肃将建成新能源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全国重要生产基地。
在线订购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