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山西大同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深耕四大赛道,构建具有大同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图]

内容概要:大同市,山西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和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近年来,大同市聚焦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和文旅消费“四大赛道”,加快构建具有大同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稳妥做好新旧动能的转换衔接。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四大领域发展成果丰硕,产业核心竞争不断增强,产业生态更加繁荣,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


上市企业:大秦铁路(601006.SH)、晋控煤业(601001.SH)、仟源医药(300254.SZ)


相关企业: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山西耀邦环境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大同菲利普斯采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西仟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威奇达光明制药有限公司、山西润生大业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晋能控股山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煤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华润新能源(大同)风能有限公司、华润新能源(大同阳高)风能有限公司、大同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大同中电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大同赢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大同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塞北红食品有限公司、大同市绿苑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同市伊欣园面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大同市天和牧业有限公司、牧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同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大同市旅游集散中心有限公司、大同云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方特欢乐世界(大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如梦(大同)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关键词:大同市新质生产力、大同市先进制造业、大同市农业、大同市能源产业、大同市文旅消费产业


一、大同宏观经济分析


大同市,山西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和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大同市经济仍展现出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2024年大同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0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9亿元,增长4.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第二产业增加值610.5亿元,下降1.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9%;第三产业增加值1072.1亿元,增长4.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813元,同比增长3.3%。2025年一季度,大同市生产总值为388.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

2020-2025年一季度大同市生产总值


大同是工业大市,基础扎实、体系完备。近年来,围绕破除资源型经济路径依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产业转型成色,大同市工业领域集“群”聚“链”,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2024年大同市工业承压发展,全部工业增加值566.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7%。2025年工业生产恢复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2020-2025年一季度大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2024年大同市紧紧围绕“抓住链、依靠核”这一总体思路,抓住数字经济、装备制造、能源装备、现代医药、通用航空等重点产业链,进一步优化招商政策,全面细致挖掘招商资源,全力打造产业生态,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止跌回升。2024年,大同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7亿元,同比增长0.8%。若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9%。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81.6亿元,同比增长25.5%;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29.2亿元,同比增长11.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99.9亿元,同比下降8.0%。2025年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6亿元,同比增长7.5%。

2020-2025年一季度大同市固定资产投资


大同市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增长态势。2024年,大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7.7亿元,同比增长3.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68.4亿元,增长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9.3亿元,增长5.7%。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717.8亿元,增长3.2%;餐饮收入额69.9亿元,增长5.1%。2025年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1.8亿元,同比增长5.1%。

2020-2025年一季度大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二、大同市产业结构分析


1、产业结构


近年来,大同市主动担起省委赋予的“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使命任务,确立了“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和“转型四步走”战略,聚焦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和文旅消费“四大赛道”持续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路和路径更加清晰,转型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

大同市深耕四大赛道


大同市发布了大量政策,支持文旅、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发展,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如2023年11月,《大同市全面创优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正式出台,提出到2025年底,营商环境改革由专项突破向系统集成升级。形成一大批含金量高、突破性强、国内领先的改革创新成果,经营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激发,大同与国际通行规则有序接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5年3月,发布了《大同市省级转型综改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亿元,增速10%以上;工业投资66亿元,增速8%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60个,增速10%以上。

大同市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


2、科技(先进制造业) 赛道


科技(先进制造业)作为四大赛道之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推动和支撑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创新驱动的主引擎、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目前大同市共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省级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冈经开区、新荣经开区、广灵经开区、左云经开区)、2个产业聚集区(天镇产业集聚区、浑源产业集聚区)。

大同市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


3、能源赛道


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煤都”之称。大同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强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产业体系更新,持续推动煤炭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数据显示,2022-2024年期间大同市原煤产量保持在1.6亿吨以上,2024年大同市原煤产量达到1.62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4%,累计建成9座智能化煤矿,煤矿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5%。

2021-2024年大同市原煤产量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大同市不断深耕新能源赛道,优化新能源空间布局。2024年大同市电力总装机达到1754.69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54.35%,高于全省值近4个百分点。从产业布局来看,风电主要布局在云州区、广灵县、浑源县、灵丘县、天镇县、左云县;采煤沉陷区光伏储能基地主要位于新荣区、云冈区、浑源县、左云县等区域;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集中在阳高—天镇一带;浑源县积极推动抽水蓄能项目建设。

2022-2024年大同市电力总装机规模


4、农业赛道


近几年,大同市坚持把农业作为转型发展的“四大赛道”之一,聚焦“6+2”农业产业体系(即:种植业、畜牧业、设施蔬菜、渔业、林下经济、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黄花、黄芪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农业农村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首都特优农产品供给地,持续深化科技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激发乡村振兴蓬勃发展。2024年大同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完成91.6亿元,同比增长3.6%。

2021-2024年大同市农业产值


围绕农业,大同市构建了“一心两带三区”的发展格局,“一心”为科技创新发展核心区,“两带”为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带、新业态多元化发展带,“三区”为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优质农业高效生产示范区、特色产业集聚样板区。

大同市“一心两带三区”的农业发展格局


5、文旅


在文旅领域,大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同市多措并举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35家。2023年大同市旅游市场走出了历时三年的疫情影响,2024年旅游市场加速恢复,全市6家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718.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107.78%、35.29%。

2022-2024年大同市6家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数及门票收入


大同市不断完善历史文化遗产要素保护体系,构建了“6+2+N”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即6个历史文化主题展示区(古城古堡文化展示区、云冈石雕文化展示区、大同火山群文化展示区、广灵文化展示区、恒山文化展示区、灵丘红色文化展示区)、 2条历史文化廊道(长城军堡文化廊道(外长城段)、长城军堡文化廊道(内长城段))、 N个历史文化资源点

大同市“6+2+N”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三、大同市重点企业


截至2025年5月末,大同市共有3家A股上市企业,分别为大秦铁路(601006.SH)、晋控煤业(601001.SH)、仟源医药(300254.SZ)。

大同市上市企业分析


经过多年的培育,大同市在四大赛道拥有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如在能源领域,拥有晋能控股山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煤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大同市吴官屯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同中煤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大同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新旺煤业有限公司等煤炭企业及大同市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华远陆港远大装配式园区(大同)有限公司、华润新能源(大同)风能有限公司、华润新能源(大同阳高)风能有限公司、大同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大同中电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大同赢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大同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新能源企业。在农业领域,拥有山西塞北红食品有限公司、大同市绿苑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同市伊欣园面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大同市天和牧业有限公司、牧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大同市四大赛道重点企业(部分)


四、大同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总结


近年来,大同市聚焦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和文旅消费“四大赛道”,加快构建具有大同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稳妥做好新旧动能的转换衔接。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四大领域发展成果丰硕,产业核心竞争不断增强,产业生态更加繁荣,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此外,大同市在加快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福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未来,大同市将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全力培育资源型经济转型新动能。强化特色优势产业引领力,推动传统能源与新型能源统筹发展,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换电重卡、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龙头景区为引领,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加快把文旅产业建设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强化未来潜力产业支撑力,做大绿色低碳产业,做强低空经济和通航产业,做精大健康产业。

近年来,大同市聚焦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和文旅消费“四大赛道”,加快构建具有大同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稳妥做好新旧动能的转换衔接。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四大领域发展成果丰硕,产业核心竞争不断增强,产业生态更加繁荣,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此外,大同市在加快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福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未来,大同市将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全力培育资源型经济转型新动能。强化特色优势产业引领力,推动传统能源与新型能源统筹发展,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换电重卡、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龙头景区为引领,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加快把文旅产业建设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强化未来潜力产业支撑力,做大绿色低碳产业,做强低空经济和通航产业,做精大健康产业。

本文采编:CY353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