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宝鸡市作为陕西第二大城市,是西部工业重镇,拥有“中国钛谷”称号,钛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2024年以来,全市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效显著:重点产业链呈现集群式发展态势,13条主导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速达8.2%,"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助推宝鸡首次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位列第84位),标志着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宝鸡市构建起"45511"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格局:重点打造装备制造、钛及新材料、食品工业、能源化工4大千亿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5个百亿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5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能源化工高端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基础产业-新兴产业-服务支撑"三维协同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市企业:宝钛股份(600456.SH)、秦川机床(000837.SZ)、宝光股份(600379.SH)、烽火电子(000561.SZ)
相关企业: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宝鸡巨成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宝鸡力兴钛业有限公司、宝鸡市晟鑫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宝鸡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陕西海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宝鸡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宝鸡法士特智能传动有限责任公司、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宝钛装备制造(宝鸡)有限公司、宝鸡秦能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长青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陕西麟北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宝鸡旭阳新能源有限公司、陕西西凤酒厂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齐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和氏乳业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陕西省宝鸡市、新质生产力、高端装备制造、钛及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工业、能源化工、航空航天、新能源、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设备
一、新质生产力行业概述
新质生产力(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载体的先进生产力。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
二、陕西省宝鸡市经济运行情况
宝鸡市作为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战略支点,深入贯彻落实"一四五十"发展战略,以打好"八场硬仗"为抓手,扎实推进"十项重点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以来,全市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消费市场运行平稳有序,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效显著,经济运行实现高质量开局。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6%,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7%,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4%,工业经济持续发力;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8%,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
宝鸡市作为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和西部重要工业基地,凭借"中国钛谷"的全球领先优势(钛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构建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近年来,宝鸡市聚焦五大优势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钛及钛合金、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工业、能源化工),通过产业链延伸和创新协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全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秦创原"两链"融合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秦川机床、烽火宏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油气钻采装备等3个产业集群跻身省级特色产业集群;西凤酒、吉利汽车斩获陕西质量奖,19个商标入选"陕西好商标"(数量全省第一)。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显现,中墨纺织产业园等延链补链项目相继落地,大窑饮品智能工厂等70个新增产能项目建成投产,带动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增长25.6%,汽车整车产量创22.76万辆历史新高。
2025年1-4月,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分门类看,采矿业(+13.7%)和制造业(+10.7%)拉动明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长10.7%,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9%,其中食品工业(+18.1%)贡献突出,单产业拉动全市增长6.3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宝鸡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2024年,全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成功获评国家"千兆城市"称号,新增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56家,汉德车桥荣膺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示范单位,中国移动数字经济产业园启动建设,全省首条5G-A商用航空专线正式投入运营。园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扶风、千阳等5个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省级开发区数量达11个,位居全省首位;宝鸡高新区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企业培育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首次突破千家大关,达到108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分别达352家和237家,总量分别达到953家和888家,均位居全省第二;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累计分别达到7家和33家,继续稳居西北地区城市第二位,彰显了宝鸡工业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和创新活力。
三、陕西省宝鸡市新质生产力政策背景
2024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理论,将其确立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和关键驱动力。这一重大理论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新发展机遇,宝鸡市迅速响应、主动作为,先后出台《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宝鸡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宝鸡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宝鸡市工业园区建设指引》《宝鸡市推进科技创新五项改革实施意见》等政策,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备、操作性强的政策组合拳,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宝鸡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工业稳中提质。在创新方面,重点建设秦创原"两链"融合示范区,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科技项目,培育创新型企业梯队;在产业方面,实施产业链提升行动,推进170个重点工业项目和50个新增产能项目,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数字化方面,制定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数字基建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氢能装备、机器人、无人机等未来产业,规划建设蟠龙塬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陕西省宝鸡市现代化产业体系
宝鸡市作为陕西第二大城市,是西部工业重镇,拥有“中国钛谷”称号,钛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2024年以来,全市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效显著:重点产业链呈现集群式发展态势,13条主导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速达8.2%,"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助推宝鸡首次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位列第84位),标志着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宝鸡市构建起"45511"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格局:重点打造装备制造、钛及新材料、食品工业、能源化工4大千亿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5个百亿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5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能源化工高端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基础产业-新兴产业-服务支撑"三维协同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五、陕西省宝鸡市新质生产力产业空间布局及产业链集群
宝鸡市以“三区三线”为空间治理基石,构建“一核引领、三屏维育、三带协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以主城区、凤翔城区、蔡家坡片区为市域发展核心引擎,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都市功能极核,辐射带动全域高质量发展;以秦岭、千山、关山三大生态屏障为绿色基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战略防线,强化渭河、嘉陵江水系生态廊道保护与耕地红线管控,构建“北果畜、南生态”的特色农业产业带;以渭河百公里现代城镇产业带、渭北县域经济带、秦岭绿色生态带为轴线,推动产业集群化与生态经济融合发展,形成“生态屏障筑基、城镇体系提质、产业集群赋能”的协同发展体系。同时,通过精准定位各县区功能(如渭滨区打造西部智能制造高地、岐山县建设汽车产业强区),优化村庄分类布局,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与乡村振兴深度衔接,最终实现生态安全屏障稳固、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城镇空间集约有序、城乡融合共荣共生的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新范式。
宝鸡市新质生产力产业空间布局呈现"一核引领、三带协同、多点支撑"的立体化发展格局。以主城区、凤翔城区、蔡家坡片区为核心引擎,沿陇海铁路城镇发展带串联岐山汽车产业基地、眉县新材料园区等节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钛及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沿国道344城镇发展带布局陇县奶山羊全产业链、千阳有机食品基地等特色农业集群,联动凤县生态康养旅游、太白高山蔬果等绿色经济板块;同时,在渭滨区建设西部智能制造核心区,在凤翔区打造中国西凤酒城,在岐山县建设汽车产业及先进制造业基地,通过核心辐射、轴带联动、多点支撑,形成新质生产力与生态农业、文旅康养协同发展的空间体系。
宝鸡市作为陕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已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钛及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工业、能源化工等为核心的产业链体系,并积极布局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龙头企业矩阵实力雄厚,集聚了宝钛集团(全球钛材龙头)、秦川机床(数控机床领军企业)、法士特(世界级变速器供应商)等一批行业标杆企业。全市企业呈现"三高"特征:一是产业集聚度高,76%的钛企和65%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中在高新区;二是技术含量高,钛合金航空航天应用、工业母机精度等关键技术全国领先;三是链式发展成熟,从宝钛原材料到力兴钛业深加工、从法士特变速箱到吉利整车的完整产业链已经形成,正加速向"基础材料高端化、终端产品智能化、产业集群生态化"方向升级,为全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
六、陕西省宝鸡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
宝鸡市传统产业优势,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围绕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布局钛及钛合金、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未来,宝鸡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如下:
1、高端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引领产业升级
宝鸡市未来将进一步聚焦高端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以数控机床、钛及钛合金等优势产业为突破口,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附加值与核心竞争力。同时,智能制造将在全市制造业中加速普及,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将不断深化,带动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实现质的飞跃,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2、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协同培育塑造新增长极
宝鸡市将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布局,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同时,超前谋划氢能装备、机器人、无人机等未来产业,抢占科技竞争与未来发展的制高点,通过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协同发展,塑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3、绿色低碳与开放合作协同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宝鸡市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降低能耗与排放,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同时,加强区域协同与开放合作,深化与西安等周边城市的产业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绿色低碳与开放合作的协同推进中,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线订购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