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肾透明细胞癌抗PD-1反应和耐药性关键因素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占据了肾癌病例的75%,而治疗这类癌症的很大希望就在免疫疗法上,但很多患者却对该疗法不产生反应。PD-1抑制剂已经在ccRCC中显示出不错的疗效,既往研究也已证实nivolumab(抗PD-1的一款单抗药物)可明显改善ccRCC患者的总生存期,但不同患者疗效差异较大,探究ccRCC抗pd -1反应和耐药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在阿尔兹海默症发展进程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有研究表明,这一神经退行性疾病与两种在大脑中异常累积的蛋白有关: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Aβ)。
我国科学家开发新型仿生免疫调控策略治疗慢性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是全球广泛流行的疾病,其全球发病率高达10%,作为一种牙齿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进展最终会导致牙齿的松动和脱落。调节性T(Treg)细胞在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表型在富含炎症因子的微环境中容易受损。
科学家揭示人类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排斥关键因素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为常见,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由于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更易扩散转移和复发,一直是乳腺癌治疗的难点。
我国科学家首次解析病毒RNA与宿主蛋白质互作网络
以流感为代表的由RNA病毒引发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甚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RNA作为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在致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很少有研究报道病毒RNA与宿主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科学家揭示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在内体融合中的作用机制
内体(endosome)是细胞质膜内吞作用形成的膜结构囊泡,参与细胞代谢、神经递质的释放、激素分泌等多项重要生命活动。内体融合是内体发挥相关功能的重要环节,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
科学家发现人体内RNA的新功能
RNA是关键的生命活动调节因子,不仅可以编码蛋白质,还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近期,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了RNA在细胞核内划分不同空间区域的重要功能。相关研究在《Cell》发表,题为:RNA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spatial compartments in the nucleus。
我国科学家开发新型口腔粘膜修复材料
口腔粘膜病容易反复发作并且常伴有明显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口腔溃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期,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光固化水凝胶粘合剂,可以用于修复口腔黏膜损伤。
我国科学家开发高效基因组序列分析工具
人类的疾病易感性和生理特征等常见性状的差异,往往由DNA序列变化造成,这些DNA片段缺失、增加、异位等变化被统称为遗传变异。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通过比对大量人群的遗传信息,利用统计学检测遗传变异和性状之间关联性的方法。
奥密克戎毒株波及45个国家和地区,感染者飙至336例,美国已蔓延约1/3州[图]
奥密克戎毒株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后,仅两周不到就在多国蔓延开来。奥密克戎毒株的“踪迹”已遍及该组织划分的全球6个区域,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该毒株感染病例。
又一家央企成立,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竞争优势有哪些?[图]
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以综合物流作为主业的新央企——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物流集团”)正式揭牌成立。
内衣厂变身芯片王者,麻糊厂逆袭为OLED大佬,近千家公司合计跨界1341次,“跨界王”两年一变[图]
芯片封测巨头长电科技前身是一家内衣厂,OLED大厂维信诺由黑芝麻糊厂脱胎而来……上市公司还有哪些知名的跨界,影响几何?
又一家央企成立,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竞争优势有哪些?[图]
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以综合物流作为主业的新央企——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物流集团”)正式揭牌成立。
浙江医药奈诺沙星注射液进入医保目录,创新药蓄势待发[图]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7年5月组建的大型股份制综合制药企业。1999年8月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了人民币A股5800万股,同年10月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截止2016年末,注册资本9.3亿元,总资产88亿元。
我国科学家完成迄今为止最短的紫杉醇全合成路线
紫杉醇(taxol)是最著名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之一,因其新颖的化学结构、独特的作用机制、确切的抗癌活性和严重的资源不足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全球范围内曾有40多个课题组开展紫杉醇的全合成研究。
科学家开发出高精度纳米孔蛋白测序法
长期以来,直接读取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存在许多困难。科学家通常会根据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密码子表来“破译”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由于转录后修饰和翻译后修饰等生命活动的存在,氨基酸序列破译结果并非完全正确,甚至与真实序列有很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