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开发监测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讯的技术
监测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间通讯对于理解胚胎发生和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开发了一种用于监测小鼠细胞-细胞动态接触的技术,并通过永久性标记细胞间的接触来追踪细胞接触过程。
近红外二区比率荧光探针用于转移前哨淋巴结的无创检测和精确导航手术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活检是确定肿瘤转移情况和治疗方案的关键诊断程序。然而,目前的SLN活检需要通过手术导航切除SLN,然后进行耗时的病理检查判断其良恶性,不仅耽误癌症患者治疗进程,而且给淋巴结阴性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
海上风电小专题:降本持续进行、平价还需时日
海风增速明显快于陆风。国内风电快速增长,海上风电增速高于陆地风电。国内陆地风电起步较早,2021年进入平价之后总体增速相对稳定,海风在经历2021年抢装之后,2022-2025年新增装机总量绝对数有所下降,但十四五期间海风整体增速高于陆风。
传媒行业专题研究:海外电影院线疫后复苏的启发
22 年11 月以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陆续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新十条”及“乙类乙管”,这为我国电影行业复苏带来曙光。本报告对海外北美、日韩等电影市场疫情后复苏的路径和节奏进行了梳理和复盘,以希对我国电影市场的复苏和相关板块的走势有所启发。
实现“双碳”目标应加强绿色金融与电力市场之间的协同
根据中国2020年分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统计显示,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居各行业之首,达到40.6亿吨,占比超过40%,因此,电力行业脱碳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3.96万亿元 同比增长6.7%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3.96万亿元,同比增长6.7%;发生营业成本105.12万亿元,增长8.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23%,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
科学家开发出诊断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新方法
近些年来,全球范围内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病率均有上升趋势。孤独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儿童精神疾病第一位。
我国科学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颌骨关键特征点自动还原实现复杂颌骨缺损精准重建
颌骨分上颌骨及下颌骨,是面部中、下部的主要骨骼结构,对面形、语言和吞咽等生理功能都非常重要。肿瘤、外伤、感染等因素均可造成上、下颌骨的缺损,继而造成毁容,甚至危及生命。然而,对于跨过中线的大范围颌骨缺损病例,无法参照健侧进行重建,仅依靠医生的经验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科学家使用铁磁机器人实现灵活高效的自动化病毒检测
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病毒诊断和监测检测能力是流行病预防的关键。核酸扩增检测(NAATs)相比抗原抗体检测具有更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快速部署能力。然而,当前基于 NAAT 的自动化检测平台无法灵活实现集成的液体处理、分析和自动反馈流程,并且它们的设备笨重、昂贵、试剂损耗大,需要繁琐的安装和维护要求,因此限制了其检测能力。
使用叶酸受体α靶向双模态纳米探针对胶质母细胞瘤进行PET/NIR-II荧光成像和术中导航成像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是最常见、最致命的脑肿瘤之一。目前,治疗脑胶质瘤最常用的方法是手术切除,并辅以术后放疗和化疗。然而,GBM浸润性生长的特性使神经外科医生难以准确识别肿瘤边缘进行最大程度切除。
荧光分子成像可改善口腔鳞状细胞癌术中前哨边缘检测
为在术中完全清除肿瘤组织,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以保护患者正常呼吸、说话、吞咽等功能。需要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进行精准的切缘判断。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术中切缘的判断主要依赖外科医生的视诊、触诊以及术中冰冻切片,易受标本采样误差的影响。
氢能源行业发展深度复盘报告:全球第三次能源转换 未来能源格局之争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高碳、低碳到零碳的第三次能源转换。从全球能源结构看,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体系中占比依旧最高,若想实现2050年迈入“零碳经济”的愿景,未来全球能源结构的重大调整势在必行。
化工行业周报: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氟化液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1、氟化液是一种用于数据中心液冷散热的冷却液。数据中心是指全球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于在网络上处理、存储和传递数据信息。
我国科学家发现血液中的嵌合常染色体变异有望作为一类新型标志物预测肺癌的发病风险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人群风险筛查可有效降低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遗传和非遗传因素都会影响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确定了肺癌的许多遗传基因易感位点。通过结合这些易感位点构建的多基因风险评分(PRS)已被证明可有效地量化肺癌的个体风险。然而,由于非遗传因素的影响,PRS的预测性能在个体之间差异较大。
我国科学家开发全新痴呆症预测模型可提前预测发病风险
作为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痴呆症由于病程缓慢,临床诊断缺乏有效的早诊手段,患者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因此迫切需要针对痴呆症早期诊断、早期预测、早期干预的研究。
科学家提出APOE4通过胆固醇失调损害少突胶质细胞的髓鞘形成
载脂蛋白E4(以下简称“APOE4”)是阿尔茨海默病关联性最强的遗传风险因素。但APOE4表达水平及功能对人脑的影响尚不明确,这限制了对携带APOE4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因素个体开发靶向治疗的方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研究团队发现,APOE4通过少突胶质细胞中胆固醇失调从而损害髓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