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国际产业新闻早知道:东南亚多国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人工智能投资热度维持高位



美国免除部分产品“对等关税” 涉及秘鲁百种农产品


秘鲁外贸和旅游部部长特雷莎·梅拉(Teresa Mera)宣布,美国政府已通过行政令,对超过200种产品豁免所谓“对等关税”,其中约100种属于秘鲁农产品出口范畴。


秘鲁《秘鲁人报》17日报道,梅拉强调,这项措施涵盖牛油果、咖啡、可可、芒果、生姜、柠檬、橙子、天然果汁等本国出口产品。值得关注的是,仅在2024年,这些产品对美国出口额就达到约12亿美元,相当于对美出口总额的24%。


梅拉特别提到:“果汁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产品。我们已开始推动出口供给多元化,不仅限于新鲜产品,更致力于巩固我们在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市场地位。”


随着美国政府近期宣布扩大豁免“对等关税”产品清单,秘鲁输美产品总值的近50%已享受豁免待遇,此举将为秘鲁生产商重塑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准入条件。


梅拉还指出,尽管“对等关税”已经生效,但今年1月至9月,秘鲁对美国出口仍有所增长,因为该措施未对秘鲁产生特有的不利影响。她说:“这10%的‘对等关税’税率并非仅针对秘鲁,而是全球通用的基准关税税率。有些市场面临更高的税率。”


在就业方面,梅拉强调了出口行业的显著贡献。她说:“出口领域创造的直接就业岗位约达100万个。若谈到间接就业,约有300万人从秘鲁对美国出口乃至对全球出口体系中受益。”


据官方预测,今年秘鲁出口总额有望达到850亿美元,这一预期得益于农产品出口表现强劲、渔业复苏,以及高附加值产品品类扩大的共同推动。


日本长期国债大幅下挫 财政刺激担忧加剧


受市场对日本财政状况担忧加剧影响,日本长期国债星期一(11月17日)大幅下挫。此前,市场预计日本政府最早将于本周公布首个经济刺激方案。


彭博社报道,此次跌势与上周后期美英市场的大跌形成呼应。具体来看,日本2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至1999年以来的最高点,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5个基点至3.26%,4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上涨5.5个基点至3.6%。


市场交易员正密切关注首相高市早苗经济方案中的实际支出规模,并权衡因债券发行增加可能给日本市场稳定带来的潜在风险。尽管日本央行仍计划在未来数月内加息,但星期一公布的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数据,无疑为高市早苗推出其雄心勃勃的财政刺激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撑。


冈三证券首席债券策略师长谷川(Naoya Hasegawa)指出:“投资者对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规模持谨慎态度。”


他补充说:“方案对政府债券发行影响的不确定性,给长期债券带来了抛售压力。”


据日媒报道,高市政府目前正考虑编制一份追加预算,以期为本财年的各项支出提供资金。这个预算规模预计将超越去年13.9万亿日元(约1200亿新元)的水平。此举凸显了高市早苗推行其所谓“负责任的扩张性财政”的方针,表明她准备更大幅度地依赖财政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


高盛集团分析认为,随着投资者对可能超出预期的刺激方案日益警惕,日本的财政风险溢价正在卷土重来,这将给长期主权债券和日元带来进一步的压力。在当前的政治背景下,市场对星期三(19日)即将进行的20年期国债拍卖也愈发感到担忧。


东南亚多国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


连日来,东南亚多国相继发布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日经亚洲评论》17日报道称,东南亚六大经济体中有四个第三季度增长放缓,制造业产出疲软与家庭消费低迷是两个主要的拖累因素。


泰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17日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泰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2%,低于上一季度的2.8%,创下了近四年最低水平。拖累整体数据的是制造业的放缓。与第二季度增长1.7%相比,第三季度下降1.6%,这是6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下降。根据报告,机动车、机械和橡胶制品等项目出现下降。


与此同时,泰国第三季度商品和服务出口增速也放缓至6.9%,远低于第二季度的11.2%,反映出电脑和其他制造业产品发货放缓,以及旅游业低迷。根据泰国旅游与体育部的数据,2025年三季度泰国国际游客约743万人次,同比下降约13%。泰国财政部已将全年游客预测从3450万下调到3350万。


泰国央行此前就发布报告称,二季度的强劲出口很大程度来自企业在关税生效前“前置发货”,下半年特别是三季度开始,外需会因为美国关税生效而走弱。另据泰国《民族报》报道,泰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理事会秘书长翁法表示,美国加征关税影响了全球贸易增速。她同时表示,泰国可能会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因为泰国对美国出口中有82%属于美国加征高额关税的类别。“第三季度,主要问题是经济信心不足。”她说。


泰国工业联合会主席张学善将泰国经济描述为“陷入泥潭”。该机构强调,持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外部冲击给泰国经济带来了压力。


除了泰国之外,新加坡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2.9%,较上一季度的4.5%有所放缓。该国相关部门解释说:“生物医药制造业和一般制造业集群产出下降拖累了整体的经济增长。”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美国9月宣布对进口的所有品牌或专利药品征收100%关税。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相关关税可能会打击新加坡制药行业。


此外,菲律宾和印尼第三季度GDP增长也都不同程度放缓。其中,菲律宾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0%,较第二季度的5.5%明显放缓。


印尼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放缓至5.04%。《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增速放缓的部分原因是私人消费疲软。为激励消费,印尼政府已经公布第四季度近30亿美元的刺激举措。此外,印尼央行在10月份维持利率不动之前,已经连续三次下调利率。


而得益于矿业复苏带来的净出口增加,马来西亚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高于上一季度的4.4%。但数据显示,私人消费增速从第二季度的5.3%放缓至5.0%。


“越南是一个明显的例外。”《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在强劲的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活动的推动下,该国GDP增速从第二季度的8.0%升至第三季度的8.22%。越南总理范明政10月表示,越南预计今年出口将增长超12%。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导致越南对美出口减少多达1/5。


联合国警告全球饥饿危机加剧 粮援资金严重不足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星期二警告,受人道援助资金大幅削减影响,全球正面临日益加剧的饥饿危机,而现有资源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路透社报道,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星期二(11月18日)在《2026年全球展望》报告中指出,预计明年将有3亿1800万人面临“危机级别或更严重”的饥饿状况,是2019年的两倍多。


然而,由于人道援助资金萎缩,世粮署计划在2026年仅向约1亿1000万名最脆弱人群提供援助,预算为130亿美元(约169亿新元)。但目前预测显示,实际到手资金恐怕只有这一数额的一半左右。


世粮署执行主任麦凯恩在声明中指出:“世界正同时面对加沙和苏丹部分地区的饥荒,这在21世纪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我们清楚知道及早且有效的应对能挽救生命,但我们迫切需要更多支持。”


世粮署最大捐助国美国在总统特朗普任内大幅削减对外援助,其他主要捐助国也陆续缩减或宣布削减援助。


世粮署上个月指出,预计2025年所获资金将同比减少40%,预算将从2024年的100亿美元降至64亿美元。


报告指出,冲突、极端天气和经济不稳定将继续推动粮食不安全的严峻情况。今年,世粮署的防饥荒努力使一些社区摆脱了饥饿的边缘,但整体危机仍未显示缓解迹象。


世粮署呼吁各国政府及捐助方出资支持有效的减饥方案,以推动实现“零饥饿”目标。

世粮署呼吁各国政府及捐助方出资支持有效的减饥方案,以推动实现“零饥饿”目标。


中国台湾计划投资1000亿元新台币建设“AI岛”


中国台湾正推进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AI)产业,该计划将涉及约1000亿元新台币(约合32亿美元)的投资。


这笔资金将用于中国台湾的“十大AI项目”,该项目将于2026年全面启动。中国台湾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AI岛”。


这十大AI项目以上世纪70年代推动中国台湾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大建设项目”为蓝本。这一次,AI将成为经济扩张的核心,形成足以与中国台湾芯片产业匹敌的产业核心。


行政院长曹荣泰近期表示,2026年预算草案将为AI计划拨款超过300亿元新台币。该计划总体目标是投资超过1000亿元新台币,目标是到2028年创造7万亿元新台币的附加值,到2040年创造15万亿元新台币的附加值。


该计划确定了提升AI的三大关键技术:硅光子学、量子计算和AI机器人。中国台湾计划设立专注于这三个领域的研发中心。


全球经济体都在竞相投资AI数据中心,中国台湾的目标是跻身世界前五的计算能力之列。中国台湾计划在台南市建设一座大型数据中心。在私营领域,英伟达和富士康计划在高雄市联合建设一座大型数据中心。


但这项规模庞大的AI投资计划可能会在电力供应方面遇到潜在障碍。中国台湾最后一座核电站已于今年5月停止运营,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也未达到最初的目标。


谷歌Google宣布2027年前在德州追加400亿美元建数据中心


11月17日,谷歌Google宣布将在2027年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追加400亿美元投资,用于建设新的云端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并新增6.2吉瓦的发电与储能容量。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谷歌计划在Armstrong County及Haskell County设立全新数据中心园区,承诺以负责任方式扩展基础设施,将新能源资源引入电网,并支持社区能源效率计划。Alphabet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在达拉斯附近的活动上表示,该投资将创造数千个就业机会,并为大学生及电气学徒提供技能培训,同时推动德州能源负担能力计划。


150 亿美元投资 + 300 亿美元算力订单,微软、英伟达与 Anthropic 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1 月 18 日,微软、英伟达与人工智能公司 Anthropic 联合宣布建立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Anthropic 正将其快速增长的 Claude 人工智能模型部署于由英伟达提供算力支持的微软 Azure 云平台,此举将显著扩大 Claude 模型的可及性,并为 Azure 企业客户提供更丰富的模型选择及全新能力。Anthropic 承诺采购价值 300 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2132.89 亿元人民币)的 Azure 计算资源,并额外签约获取最高达 1 吉瓦(gigawatt)的算力容量。


此次合作亦标志着英伟达与 Anthropic 首次建立深度技术伙伴关系,以支持 Anthropic 未来的持续发展。双方将在系统设计与工程层面展开紧密协作,旨在优化 Anthropic 模型在性能、能效与总体拥有成本(TCO)方面的表现,并面向 Anthropic 的实际工作负载,联合优化下一代英伟达硬件架构。Anthropic 此次承诺的算力资源初期将基于英伟达 Grace Blackwell 平台与 Vera Rubin 系统,总容量最高可达 1 吉瓦。


此外,微软与 Anthropic 亦进一步拓展既有合作关系,推动 Claude 模型在企业级应用中的更广泛落地。微软 Azure AI Foundry 的客户将可调用 Anthropic 前沿的 Claude 系列大模型,包括 Claude Sonnet 4.5、Claude Opus 4.1 及 Claude Haiku 4.5。凭借此次合作,Claude 将成为全球唯一可在三大主流云服务(即 Azure、AWS 与 Google Cloud)上全面部署的前沿大语言模型(Frontier LLM)。Azure 客户由此将获得更广泛的模型选择,并享有专为 Claude 定制开发的全新功能支持。


微软同时承诺,将继续在其 Copilot 产品矩阵(包括 GitHub Copilot 及 Copilot Studio 等)中为用户提供 Claude 模型的访问支持。


作为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英伟达与微软分别承诺向 Anthropic 投资最多 100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710.96 亿元人民币)与 50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355.48 亿元人民币)。


英伟达与ODC联合推出美国本土化AI-RAN解决方案


Open RAN Development Company(ODC)已将其AI RAN软件与英伟达技术集成,作为英伟达“All-American”6G无线计划的一部分。该商用就绪解决方案在英伟达GTC DC大会上展示,基于英伟达AI Aerial平台,涵盖用于无线网络管理的加速计算平台、软件及服务。


ODC表示,相较于传统基于CPU的虚拟无线接入网(vRAN)架构,新方案实现物理层(L1)信号处理速度提升40倍,小区容量扩大7倍,单小区能效提高3.5倍。在数据链路层(L2),其实现Massive MIMO处理速度提升380倍。


该解决方案计划于2026年推出,旨在支持面向AI推理用例的6G就绪部署,聚焦实时数据感知、分析与自动响应。ODC董事长Shaygan Kheradpir博士指出,AI-RAN平台致力于构建城市级智能计算架构,使运营商可提供企业AI、自动驾驶系统及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实时智能应用。


ODC首席执行官Srinivas Gudladana表示,其架构可在最优计算资源(CPU或GPU)上运行工作负载,依托英伟达AI Aerial框架与CUDA功能,为开发者提供创建新一代AI驱动型应用的工具,提升运营商敏捷性与性能。


该方案是“All-American AI-RAN技术栈”的组成部分,基于英伟达6G AI-无线智能网络(AI-WIN)项目构建。ODC与博思艾伦、思科、MITRE及T-Mobile等企业合作,共同推进美国首个6G原生AI无线技术栈建设。


AI-WIN参考架构以英伟达AI Aerial平台为基础,核心为分布式用户面功能(dUPF),将数据平面智能推向网络边缘,减少传输延迟,提升AI模型响应速度。目前软银正在日本多个项目中试点该架构。


英伟达近期还向诺基亚投资10亿美元,以扩展其在AI-RAN领域的布局。诺基亚表示,资金将用于5G与6G RAN技术研发,包括基于英伟达Aerial RAN Computer Pro(ARC-Pro)平台开发新型AI-RAN解决方案,并增强其5G/6G RAN产品在CUDA套件上的兼容与应用能力。


直觉公司签署1亿美元协议,将OpenAI模型整合至金融工具中


直觉公司(Intuit)于 11 月 18 日(星期二)表示,已与 OpenAI 签署一份价值超 1 亿美元的多年期协议。根据协议,该公司将采用 ChatGPT 开发商(即 OpenAI)的人工智能模型,为其旗下税务准备软件 TurboTax 等应用程序中的 AI 代理功能提供技术支持。


消息公布后,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公司股价上涨 3.4%。


该公司表示,其旗下的个人财务平台 Credit Karma、会计软件 QuickBooks 等工具将可直接通过 ChatGPT 访问。用户无需跳出聊天机器人界面,就能获取即时财务决策支持,例如估算退税金额、个人贷款额度或抵押贷款额度等。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 7 月,直觉公司就已推出 AI 代理功能(即能代表用户执行操作的系统),并随后上调了 QuickBooks 在线版及薪资订阅服务的价格。而在今年 8 月,该公司曾预测第一季度营收增幅将低于分析师预期,主要受其营销平台 Mailchimp 业绩疲软的影响。


阿里全面进军消费级AI,千问APP上线公测


11月17日,阿里巴巴正式公布“千问”项目,表示将全力进军AI to C(消费级人工智能)市场。当天,千问APP公测版上线。阿里方面表示,千问将基于开源模型Qwen3和免费策略,与各类生活场景生态结合,并与ChatGPT等全球顶尖产品展开全面竞争,阿里核心管理层将“千问”项目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


目前,千问APP公测版已在各大应用商店上架,并同步提供网页和PC(个人电脑)版。面向全球市场的千问APP国际版也将在近期上线,将借助Qwen模型的海外影响力与ChatGPT直接争夺海外用户。


今年2月,阿里已宣布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设定了到2032年将云数据中心能耗规模扩大十倍的长期目标。自2023年全面开源以来,阿里Qwen超越Llama、Deepseek等模型,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开源大模型。截至目前,Qwen系列模型的全球下载量已突破6亿次。近期,阿里发布的旗舰模型Qwen3-Max,性能超过GPT5、Claude Opus 4等国际竞争者,跻身全球前三。


基于性能优势,Qwen正迅速抢占硅谷市场。Airbnb CEO布莱恩·切斯基公开表示,公司正“大量依赖Qwen”,因其比openAI模型更快更好。英伟达CEO黄仁勋也曾表示,Qwen已占据全球开源模型的大部分市场,并在持续扩大份额。


阿里方面提出,AI发展将经历“学习人”“辅助人”和“超越人”三个阶段。目前,大模型的能力已经进入到“辅助人”的Agentic AI时代,阿里大力入局C端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阿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发布的千问APP是一个初级版本,将用最先进的模型打造一个“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除了聊天足够聪明外,“能办事”将是千问APP的一个重要发力方向,千问APP的战略目标是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


目前,千问已经展现出一定的办事能力,比如一句指令就能让其几秒钟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并制作成几十页的精美PPT。不久前,千问在与ChatGPT、Gemini、Grok等全球顶级模型PK的实盘投资大赛中斩获冠军。


据透露,阿里巴巴正在计划将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健康等各类生活场景接入千问APP,让千问具备更强大的办事能力。

据透露,阿里巴巴正在计划将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健康等各类生活场景接入千问APP,让千问具备更强大的办事能力。


美国据悉拟批准向沙特AI企业Humain出售芯片,英伟达和AMD料受益


美国计划批准首批向沙特人工智能公司Humain出售先进AI芯片的交易。知情人士表示,这项批准预计将包含在华盛顿和利雅得之间更广泛人工智能协议。该协议最早可能在本周敲定,内容包括美国政府对经协商确定数量的AI芯片出口沙特申请予以积极考虑。自2023年以来,沙特需要美国的许可才能进行此类芯片采购。美国的授权将为一些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带来胜利,像英伟达和AMD等公司都在寻求开拓中东市场。


意法半导体发布全球首款18nm高性能MCU


芯片制造商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推出了据称是业内首款用于高性能应用的18nm微控制器(MCU)STM32V8,SpaceX已选择将其用于其Starlink(星链)卫星星座。


除了下一代18nm FD-SOI技术外,意法半导体的STM32V8微控制器还配备了先进的相变嵌入式存储器(PCM)。


意法半导体表示,该产品采用4MB非易失性PCM,拥有市场上最小的单元尺寸,可实现高集成度和成本效益。


意法半导体STM32V8芯片配备了Arm的Cortex-M885内核,时钟速度高达800MHz,是迄今为止出货的最强大的STM32 MCU。


该芯片组由该公司位于法国克罗勒的300mm制造工厂生产,“并且与三星代工厂合作生产”。


意法半导体表示,STM32V8微控制器目前处于面向部分客户的早期试用阶段,主要制造合作伙伴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获得该产品。


J.GoldAssociates总裁兼首席分析师JackGold表示,新的Arm架构与18nm工艺的结合使MCU具有更高的性能,“同时功耗大大降低”。


SK集团将牵头开发下一代功率半导体


SK集团将作为龙头企业(牵头企业)参与韩国政府的功率半导体开发项目,该项目是政府推进的“15个超级创新经济项目”之一。这是韩国大型企业首次参与李在明政府的超级创新半导体项目。尽管韩国国内半导体巨头一直对投资功率半导体持谨慎态度,但SK集团率先行动,因为政府提出了涵盖整个供应链的公私合作模式。继SK集团之后,三星电子也开始对功率半导体进行内部市场调研。


功率半导体是未来人形机器人、电动汽车和数据中心等产业的关键产品,因为它们通过使用碳化硅(SiC)等特殊材料来减少发热量和功率损耗。韩国政府预计,到2030年,碳化硅半导体市场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达到103亿美元。


随着韩国半导体行业领军企业SK集团进军功率半导体市场,预计下一代芯片研发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政府计划由SK集团作为私营企业代表,构建涵盖从碳化硅晶圆等材料到封装等后处理环节的完整价值链,之后政府将建立一个连接中小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一体化生态系统。为实现这些目标,政府还将放宽投资法规,包括控股公司的孙公司法规。韩国高级政府官员表示:“功率半导体将像高带宽存储器(HBM)一样,成为产业格局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韩国政府与SK集团携手扶持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产业的背景,在于日益激烈的“下一代芯片”竞争。尽管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器(GPU)及其搭载的HBM目前主导着芯片市场,但能够稳定为高性能GPU供电的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在未来将变得愈发重要。


数据中心目前的用电量已相当于一座城市的用电量,而自动驾驶汽车所需的性能甚至超过能够实时计算数百个传感器数据的高性能计算机。人形机器人也需要在高温高振动的环境中精确控制多轴电机。能够解决发热和效率问题的功率半导体对于所有这些设备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如果不优化数据(芯片)和能源(功率半导体),企业将难以在即将到来的全球芯片竞争中生存。特别是,基于碳化硅(SiC)材料的功率半导体,由于其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比现有硅基产品具有更低的功率损耗和更高的耐久性,已成为决定下一代产业电源效率的关键组件。机构预测,到2030年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85亿美元(约合100万亿韩元)。


问题在于,韩国在该市场的竞争力较低,且差距已开始扩大。尽管韩国在HBM等存储器领域拥有压倒性优势,但在基于碳化硅(SiC)的下一代功率半导体市场,韩国却更像是后起之秀。更重要的是,随着功率半导体市场围绕8英寸晶圆进行重组,这种差距的扩大令人担忧。据悉,目前在韩国生产功率半导体的公司主要采用6英寸晶圆进行生产。在半导体行业,生产中使用的更大尺寸晶圆通常被认为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意法半导体(ST)在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其次是安森美半导体(ON Semiconductor)和英飞凌(Infineon)。中国也在功率半导体市场推进材料和后处理环节的垂直整合,随时可能构成威胁。


专家预测,SK有望成为功率半导体市场的最佳领军企业。这是因为SK集团已拥有可随时实现垂直整合的体系,包括SK Siltron(晶圆制造)和SK海力士System IC(晶圆代工)。此外,SK集团与国内合作伙伴在各个环节建立的深厚信任也是其优势之一。业内人士表示:“从SK集团通过HBM技术实现复兴的历程来看,该公司相对而言更乐于接受外部专家的意见。SK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扮演着锚定角色,能够更稳定地构建相关生态系统。”


韩国政府也计划通过制定2030年长期发展路线图来提供横向支持。继9月成立SiC功率半导体推进小组后,11月将制定具体的技术开发任务。在2026上半年经国家科技咨询委员会审议确定发展方向后,将于2027年在8英寸公有晶圆厂启动原型生产和示范合作。目标是在2029年完成最终原型开发,并在2030年实现量产。通过这一目标,计划将碳化硅功率半导体的技术自主率从目前的10%提升至20%。


软银收购芯片设计商Ampere获美国批准,交易额达65亿美元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已结束对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 Corp.)收购半导体设计公司安培计算(Ampere Computing LLC)的审查,为这笔价值65亿美元的交易扫清了障碍。


根据FTC官网上的通知,联邦贸易委员会已批准这些公司提前终止审查程序,这意味着审查程序将结束。


软银在今年3月宣布的全现金交易,标志着其创始人亿万富翁孙正义在增加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能力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安培计算生产的的服务器处理器是数据中心计算机的主要组件之一。


7月报道称,FTC已对该交易展开深入调查。


软银目前已经是Arm控股公司(Arm Holdings Plc)的大股东,Arm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并越来越多地成为服务器芯片的基础。安培计算正是那些许可使用Arm基础技术的客户之一。


孙正义曾表示,通过持有Arm、英国芯片设计公司Graphcore Ltd.以及安培计算的股份,软银将掌握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的关键技术。


台积电全球设厂,两年获政府补贴1470亿元新台币


台积电在美国、日本、德国及中国大陆投资设厂,第三季度获得政府补助 47.7 亿元新台币,今年前三季度累计获 718.98 亿元新台币政府补助,近两年共获得 1470 亿元新台币补助。


台积电财报显示,该公司的子公司TSMC Arizona、ESMC、JASM及台积电南京等,因于美国、德国、日本及中国大陆设厂运营,取得当地政府补助款,主要用于补贴不动产、厂房及设备购置成本,以及建造厂房与生产营运所产生的部分成本与费用。


台积电指出,TSMC Arizona、ESMC、JASM及台积电南京等台积电子公司分别与当地政府签署补助合约,合约内容包含应遵守的建厂时程及其他条件。另TSMC Arizona得针对符合资格的投资,申请投资金额的25%为投资补助。


台积电董事长暨总裁魏哲家在10月的法说会上表示,台积电所有海外设厂都以客户需求、地理弹性及政府支持的三大原则作为决策的考量基准,同时满足客户与股东最大价值。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魏哲家指出在联邦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厂区建设与产能扩充进展顺利,并因AI需求强劲,计划加速导入更先进制程,同时购地规划第二座大型基地,以支撑多年度的高阶产能需求,最终形成独立的先进制造聚落。至于日本熊本厂,第一座特殊制程厂已于2024年底开始量产并达良率目标,第二座厂也已动工,后续进度将依市场状况与客户需求调整。在欧洲德国德勒斯登,台积电在欧盟及德国中央、州与市政府支持下,也启动建厂作业,主攻车用与工业特殊制程。在中国台湾,则持续强化先进制程与先进封装能力,目前在新竹与高雄科学园区同步准备多座2nm基地,预计未来几年持续投资,以确保本土制造与全球布局并进。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魏哲家指出在联邦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厂区建设与产能扩充进展顺利,并因AI需求强劲,计划加速导入更先进制程,同时购地规划第二座大型基地,以支撑多年度的高阶产能需求,最终形成独立的先进制造聚落。至于日本熊本厂,第一座特殊制程厂已于2024年底开始量产并达良率目标,第二座厂也已动工,后续进度将依市场状况与客户需求调整。在欧洲德国德勒斯登,台积电在欧盟及德国中央、州与市政府支持下,也启动建厂作业,主攻车用与工业特殊制程。在中国台湾,则持续强化先进制程与先进封装能力,目前在新竹与高雄科学园区同步准备多座2nm基地,预计未来几年持续投资,以确保本土制造与全球布局并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0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5.6万辆 同比增长99.9%


11月1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0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5.6万辆,环比增长15.4%,同比增长99.9%。2025年1—10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01.4万辆,同比增长90.4%。


比亚:公司计划到2026年底将欧洲销售网络规模扩大一倍


11月17日,比亚迪欧洲区总经理Maria Grazia Davino表示,该公司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将其在欧洲的销售网络扩大一倍,这是其积极拓展欧洲市场战略的一部分。


Davino在法兰克福的一次活动上称:“到2025年底,我们将在欧洲拥有1000个销售点,明年我们将把这个数字翻一番。”


Davino负责比亚迪在德语区、东欧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业务, Davino表示:“与成功的竞争对手一样,我们需要与欧洲客户保持紧密联系,并赢得他们的青睐。比亚迪在欧洲拥有长期本地化战略,目前公司已进入欧洲29个市场。比亚迪在匈牙利即将投产的工厂将是其在欧洲的首家工厂。”


此外,比亚迪计划在土耳其建设第二家工厂,并正在考虑在欧洲设立第三个生产基地,西班牙是热门候选地。


比亚迪在欧洲的销量在2025年前九个月达到80807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两倍多,这得益于该公司开始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在欧洲这样成熟的市场实现本地化生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项目,这需要在各个层面都投入知识、精力、资金和资源,”Davino表示。


吉利与雷诺巴西合资公司启动运营,斥资51亿元布局拉美新能源市场


11月19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其与雷诺集团联合成立的雷诺吉利巴西公司(Renault Geelydo Brasil)战略合作启动仪式在巴西埃尔顿・塞纳工业园区正式举行,标志着双方在拉美市场的新能源合作正式落地。


据介绍,雷诺吉利巴西公司计划投资38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51亿元),核心聚焦新能源技术平台及车型在巴西的本地化落地。此次投资不仅将显著提升埃尔顿・塞纳工业园区的产能利用率,更成为吉利加速拓展拉美新能源市场的关键举措,为当地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根据双方共同制定的投资规划,合资公司将分阶段推进产品落地与技术布局。短期内,将基于吉利GEA新能源架构本地化生产两款全新车型,预计2026年下半年正式投放巴西市场;面向长期发展,合资公司还将打造全新新能源技术平台,基于该平台开发的雷诺品牌全新车型计划于2027年实现投产,进一步丰富当地新能源产品矩阵。


在本地化运营层面,双方将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优势:依托雷诺巴西工厂的现有产能基础,快速推进生产落地;借助雷诺成熟的本地经销网络,加速产品市场渗透。目前,吉利EX5与吉利EX2(星愿)两款车型已通过雷诺经销网络在巴西成功上市,凭借产品力迅速打开市场局面。后续,合资公司还将重点构建完善的本地生态体系,持续提升本地化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及服务能力,为品牌在巴西及整个拉美市场的快速、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巴西合资项目是吉利与雷诺深化全球战略合作的重要延伸。此前,双方已携手推进韩国整车合作项目,并共同成立全球动力总成公司浩思(HORSE Powertrain),此次拉美布局进一步完善了双方的跨洲际协同版图,形成“技术共享、产能互补、市场共拓”的全球化合作格局。


吉利汽车集团CEO金家阅则强调:“此次合作是继吉利雷诺韩国整车合资项目和浩思动力总成公司成立之后,吉利与雷诺战略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双方将继续探索新市场和新机遇,共创共赢,通过协同战略与跨洲际合作形成规模效应,将最优质的产品、最优化的成本和高质量的服务推向市场,为全球用户创造令人振奋的消费体验。”


宝马全场景领航驾驶辅助2026年投产,国产新世代BMW iX3首发搭载


11月17日,宝马集团正加速推进其在华智能驾驶技术的本土化进程。继今年7月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达成合作后,双方目前正联合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该系统计划将首搭于2026年投产并上市的国产新世代BMW iX3车型,随后逐步应用于宝马未来的其他车型。


据了解,这套新方案的技术核心是一个由AI大模型驱动的“感知-规划-控制”一体化架构。该技术旨在融合Momenta的AI算法、数据驱动能力与宝马在安全及人机交互方面的积累,使车辆能以更接近人类驾驶员的方式理解复杂路况并进行决策控制,目标是实现覆盖高速及城区道路的全场景领航驾驶辅助。


为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该项目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测试方式。一方面,宝马位于慕尼黑的驾驶模拟中心(占地11,400平方米,拥有14台模拟器)正进行高频虚拟仿真测试,模拟危险或罕见的道路场景。另一方面,宝马中国研发团队已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四大基地及全国范围内启动大规模实车路测,结合上亿公里的模拟仿真数据,重点验证系统在中国特有的高密度车流和复杂工况下的表现。


这套本土驾驶辅助系统是宝马“新世代”车型向“软件定义汽车”转型的一部分。宝马方面表示,在开发中会综合考虑智能交互、操控与驾驶辅助的协同。新世代车型将搭载的全新3D抬头显示、视平线全景显示等界面将与驾驶辅助系统深度配合,同时车内摄像头会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确保行车安全。


业内认为,宝马与本土科技力量Momenta的深度合作,是将其全球汽车安全工程标准与中国尖端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的尝试。宝马将这一开发理念定义为“智能驱动、共驾思维、安全为本”,旨在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一套安全、可靠且适应本土环境的智能驾驶体验,构建其在智能汽车时代的差异化优势。


中国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实现突破


11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在京组织召开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化应用及质量提升“质量强链”成果交流推进会。会议总结了“质量强链”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正式发布升级版的“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2.0”,同步上线国产汽车芯片认证审查专家库和认证审查数字化平台。标志着我国在构建自主可控的汽车芯片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取得关键进展。通过建立完整的认证审查体系、突破关键标准、构建数字化平台,创新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的技术体系。

11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在京组织召开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化应用及质量提升“质量强链”成果交流推进会。会议总结了“质量强链”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正式发布升级版的“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2.0”,同步上线国产汽车芯片认证审查专家库和认证审查数字化平台。标志着我国在构建自主可控的汽车芯片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取得关键进展。通过建立完整的认证审查体系、突破关键标准、构建数字化平台,创新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的技术体系。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管理办法》发布 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


自然资源部11月18日晚间发布《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管理办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测绘法、数据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这一办法,强调基准站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坚持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


基准站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事关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落地应用的关键配套设施,不仅在维持国家测绘基准、提升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促进北斗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自动驾驶、灾害监测、城市建设、低空经济等领域广泛应用。


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基准站建设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基准站建设单位应向基准站所在地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跨省建设多个基准站要向自然资源部备案。


办法要求强化权威性和公益性,提高数据安全防护和应用水平,特别是加强向境外传输数据的监管,规定了重要数据管控以及出境安全评估要求,对外提供涉密测绘成果要依法履行审批手续。


办法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加强对基准站建设和运行维护单位的政策指导,促进北斗产业规模化发展,推进基准站数据共享,为经营主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同时要守好安全底线,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基准站的安全监管,切实保障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近年来,基准站应用需求不断涌现、扩展,全国站点从2015年的4000多座增至现在的33000多座,应用对象从测绘活动为主扩大至交通、农业、大众消费、低空经济等各行各业,随之而来出现了重复建设、数据安全风险隐患。同时数字中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对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等新型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美欧新一代海洋监测卫星成功发射 延续海平面观测任务


美国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联合研发的新一代海洋监测卫星于美国西部时间星期天(11月16日)晚发射升空。


新华社报道,美国航天局直播画面显示,美国西部时间16日21时21分(新加坡时间17日13时21分),名为“哨兵-6B”的卫星搭乘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火箭,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哨兵-6B”将在距离地球1300多公里的轨道上运行,以每秒7.2公里的速度绕地球运行,大约每112分钟绕地球一周。这个卫星及其搭载的六台科学仪器计划在轨运行约五年半,将持续收集海平面上升趋势及其对地球影响的相关数据。在完成与其“姊妹”卫星——2020年11月发射的“哨兵-6迈克尔·弗莱利奇”卫星的数据交叉校准后,“哨兵-6B”将接替后者,延续已开展数十年的从太空进行海平面监测任务。


美航天局称,任务收集的海平面及大气观测数据将有助于提升公共安全和城市规划能力,保护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并改进天气预报及飓风预测等。美航天局还将利用这些数据优化大气模型,以支持未来参加美国“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的宇航员安全再入地球大气层。


SpaceX在美国推出每月40美元的星链家庭套餐


电动汽车分析师索耶·梅瑞特发帖称,SpaceX公司在美国推出了一项新的更便宜的Starlink家庭套餐,每月40美元,速度最高可达100mbps。


新的“住宅100mbps”计划包括:上传速度不受限制,每月无限流量,0美元套件和免费安装,最高100mbps。


SpaceX目前在美国推出的Starlink家庭服务包括:40美元/月(最高100mbps),80美元/月(最高250mbps),120美元/月(速度400+ mbps)。


新的40美元/月套餐目前只在美国的部分地区提供。


中国首批“月壤砖”太空暴露一年归来状态良好


11月17日电 经过为期一年的舱外暴露后,中国科研团队研制的首批“月壤砖”日前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顺利返回地球。本次编号R5的样品单元完成暴露实验返回地面后,经专家交接确认状态良好。


首批“月壤砖”于2024年11月15日被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送往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环境测试,开展为期1年、2年和3年的舱外暴露实验。“月壤砖”被放置于空间站外暴露实验装置中,“月壤砖”加上暴露板装置总重约1000克,共74小块,每块只有10多克。整个测试周期为三年,每年都取样返回地球。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模拟月壤烧结样品的空间服役性能与工艺优化研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丁烈云教授主持。“月壤砖”由丁烈云院士团队通过分析真实月壤成分,配制出与月球环境相似的模拟月壤,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成。这种砖块密度与普通砖相当,但抗压强度是普通砖三倍以上,能在月球极端温差(-190℃至180℃)和宇宙辐射环境下保持稳定。


“月球上要建科考基础设施,先就地取材直接用月球上的土。”丁烈云介绍,科研团队借鉴中国传统砌筑拼装建造方式,利用月面太阳能烧结月壤技术,可以烧制出不同大小的“月壤砖”,再用机器人“像搭积木一样”在月球上建科考基础设施。


据介绍,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利用舱外暴露后返回的“月壤砖”,开展“月壤砖”天地对比研究,揭示烧结“月壤砖”空间环境服役后宏微观性能演变规律及其影响机制,以此推演及预测“月壤砖”在月面环境下的长效服役行为,为月面原位建造提供科学和工程依据。

据介绍,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利用舱外暴露后返回的“月壤砖”,开展“月壤砖”天地对比研究,揭示烧结“月壤砖”空间环境服役后宏微观性能演变规律及其影响机制,以此推演及预测“月壤砖”在月面环境下的长效服役行为,为月面原位建造提供科学和工程依据。


中国甘肃稀土无钴低镍NFC贮氢粉实现产业化突破


据包钢集团,近日,由甘肃稀土自主研发的无钴低镍NFC贮氢粉顺利通过客户中试验证,并成功签订2吨采购订单,标志着该公司无钴低镍贮氢技术在产业化应用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Endeavor银锌矿启动作业 精矿运输持续进行


据Polymetals Resources11月18日披露,Endeavor银锌矿其矿石提升和研磨作业于11月15日启动,采矿团队现已从仅白班转为连续轮班生产,在恢复运营前其已完成对器材操作和使用规程的严格审查。并且继10月份首次成功发运锌精矿后,其银铅精矿的运输持续进行,为12月初的预定发运做准备。


印尼北加里曼丹新铝厂12月中旬试运行


印尼PT Alamtri Minerals Indonesia确认,其位于北加里曼丹的新铝厂计划于今年12月中旬启动试运行,该项目是印尼推动资源本地化加工战略的旗舰工程,旨在将丰富的铝土矿资源转化为更高附加值的铝产品。公司董事Wito Krisnahadi表示,新厂将在12月开始运行,产能爬坡将持续到明年。公司规划在2026年10月实现年产50万吨的满负荷生产。更长期的计划则是将北加里曼丹基地扩建至年产150万吨,从而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铝生产中心之一。


ADMR位于北加里曼丹的新铝厂将于12月中旬投产


PT Alamtri Minerals Indonesia Tbk(ADMR)已正式确认其新铝厂的初期运营将于12月中旬启动。该工厂位于北加里曼丹,将成为印尼同类工厂中最大的工厂之一,也是该公司的旗舰项目。据Alamtri董事维托·克里斯纳哈迪(Wito Krisnahadi)称,公司将于下个月开始初期运营,随后的产能爬坡阶段将持续到明年。该工厂预计到2026年10月将达到每年50万吨的初始满负荷产能。展望未来,Alamtri有一个雄心勃勃的长期计划,即大幅扩展北加里曼丹项目,目标是最终实现每年150万吨的总产能。

PT Alamtri Minerals Indonesia Tbk(ADMR)已正式确认其新铝厂的初期运营将于12月中旬启动。该工厂位于北加里曼丹,将成为印尼同类工厂中最大的工厂之一,也是该公司的旗舰项目。据Alamtri董事维托·克里斯纳哈迪(Wito Krisnahadi)称,公司将于下个月开始初期运营,随后的产能爬坡阶段将持续到明年。该工厂预计到2026年10月将达到每年50万吨的初始满负荷产能。展望未来,Alamtri有一个雄心勃勃的长期计划,即大幅扩展北加里曼丹项目,目标是最终实现每年150万吨的总产能。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