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
6月26日,为保障航空运行安全,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这一政策出台源于近年频发的航空安全隐患,充电宝内置的锂电池在受到高温、挤压、碰撞等外部干扰时,极易引发内部短路并产生大量热量,一旦发生热失控将导致起火甚至爆炸,且具有“起火快、威力大、扑灭难”的危险特性。而截至目前,2025年中国民航已记录15起旅客充电宝起火冒烟事件。
政策内容
2025年6月28日实施的新规是民航局基于安全风险评估的必要举措,这些新规旨在减少因劣质充电宝引发的航空安全事故。新规核心限制条件集中在充电宝的容量、3C标识及产品召回情况方面。
强制3C认证要求
所有充电宝必须带有清晰的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标识,无标识或标识模糊的产品禁止登机
2024年8月后生产的充电宝必须符合新版3C认证标准,否则不得销售或携带
召回型号禁令
品牌官网公示的缺陷型号、被召回型号的充电宝(如罗马仕PAC20-272、安克A1642)
严禁托运,必须随身携带,并在安检时单独取出检查
风险研判
民航充电宝新规的发布,彻底改变了充电宝行业的游戏规则,将行业从“野蛮生长”的增量市场推入了“合规至上”的存量洗牌市场。目前行业整体风险主要来自包括政策、供应链、个体生存等方面,风险与机遇在不同类型的企业间呈极端分化态势,建议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密切关注政策动向。
01政策风险
新规设置了极高的准入门槛。未来监管部门可能进一步升级安全标准(如引入更严格的电芯测试、强制阻燃外壳),导致企业持续投入研发和认证,合规成本永久性提升。
02竞争格局风险
行业或将从“完全竞争”加速走向“寡头垄断”。头部品牌凭借认证、供应链和品牌信任,逐步形成竞争垄断。新进入者壁垒高不可攀,中小品牌生存空间不断压缩。
03替代风险
新规显著提升了用户自带充电宝的“隐性成本”(购买成本、安检焦虑),直接强化了共享充电宝的竞争优势。在机场、火车站等核心场景,共享服务将对自带市场形成持续分流。
04供应链风险
行业出清导致所有幸存品牌涌向少数顶级电芯供应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这将加剧品牌对优质电芯的争夺,可能导致核心元器件成本上升、供应紧张,削弱品牌方的议价能力。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转自湖南识微科技有限公司


2025-2031年中国充电宝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充电宝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共十二章,包含2025-2031年充电宝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2025-2031年中国充电宝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025-2031年中国充电宝行业投资和风险预警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