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是以燃气轮机为核心动力源的高效发电装备,通过燃料燃烧驱动涡轮旋转并带动发电机实现电能转化,具有快速启停、运行高效、排放清洁等技术优势,成为电力调峰、工业驱动及数据中心等关键领域的核心设备。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天然气发电装机规模从2019年0.90亿千瓦稳步增长至2024年1.44亿千瓦,在“风光气储”多能互补模式推动下,预计未来将持续扩张,为行业提供稳定增长空间。2024年中国燃气轮机市场规模达750亿元,已形成覆盖15-200兆瓦的完整产品体系,东方电气等企业实现15兆瓦纯氢燃机、80兆瓦级分轴燃机等突破性创新,轻型机组占据88%市场份额,重型机组则向高端调峰、氢电耦合等方向延伸。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从2024年415太瓦时预计增长至2030年945太瓦时,其中美国占比达45%,其数据中心建设投资规模巨大且地域集中,但老化的电网设施难以满足AI算力激增的用电需求,而天然气发电占美国电力结构42%,这为我国燃气轮机出口创造重要机遇。
上市企业:航发动力(600893.SH)、上海电气(601727.SH)、东方电气(600875.SH)、中国动力(600482.SH)、杰瑞股份(002353.SZ)、潍柴动力(000338.SZ)、应流股份(603308.SH)
相关企业: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三菱重工东方燃气轮机(广州)有限公司、杭州汽轮控股有限公司、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哈尔滨广瀚燃气轮机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北京重燃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汽轮控股有限公司
关键词: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电力设备、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行业产业链、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展现状、天然气发电装机规模、燃气轮机市场规模、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展趋势
一、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行业相关概述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是以燃气轮机为核心动力源的发电设备。燃料在燃气轮机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涡轮旋转输出机械能,再通过联轴器驱动发电机,最终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它具有启动快、效率高、污染低等特点,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之一。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主要可按结构型式分为重型、航改型和轻型,其中重型机功率大、寿命长,用于大型电站;航改机效率高、启动快,适用于调峰;轻型机则介于两者之间。按技术循环可分为简单循环和联合循环,后者通过利用余热驱动蒸汽轮机,能显著提升发电效率。此外,还可按使用燃料分为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及双燃料机组,以适应不同的能源供应环境。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与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两类主流动力发电设备,核心差异体现在工作原理、性能特性与应用场景上:燃气轮机遵循布雷顿循环,通过燃气直接驱动涡轮,功率多在1MW以上,联合循环效率极高,以天然气为燃料且排放清洁,初始投资与维护专业性要求较高,启动为分钟级,更适用于电站、区域能源等大功率连续发电及清洁能源项目;柴油发电机组采用狄塞尔循环,靠燃油压燃推动活塞,功率覆盖kW至20MW+,单机效率与部分负荷性能较好,初始投资低且维护简便,启动达秒级,以柴油为燃料但排放颗粒物与氮氧化物较多,更适配应急备用电源、偏远地区供电及移动电站等场景。
二、中国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作为能源转换与电力输出的核心装备,凭借其高效能、快速启停及灵活调峰等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力调峰、工业驱动、数据中心供电及分布式能源等关键领域。其中,天然气发电领域凭借其清洁低碳、运行稳定的优势,已成为燃气轮机应用的核心场景。近年来,在《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等政策驱动下,我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转型,鼓励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端配套建设燃气调峰电站,通过“风光气储”多能互补模式提升电源侧稳定性,并开展了一系列示范项目验证技术可行性。在此政策与市场双重推动下,天然气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张。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从2019年的0.90亿千瓦增长至2024年的1.44亿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双碳”战略深入实施及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电力负荷特性变化,天然气发电作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关键支撑,其装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进而为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行业创造持续的市场需求增长空间。
当前,我国燃气轮机行业正处于技术攻坚与市场扩容双轮驱动的关键发展期,已构建起覆盖15-200兆瓦的完整产品谱系,核心技术自主化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例如:东方电气等龙头企业牵头攻克高温合金材料、燃烧室设计等"卡脖子"环节,首台15兆瓦纯氢燃气轮机(HG15)实现全工况氢能燃烧,填补国内氢能发电装备技术空白;80兆瓦级G80分轴式燃机打破国外大功率调峰机型垄断,高温透平叶片、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实现自主化生产与规模化应用。随着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推进,配电网调峰、分布式能源、工业热电联产及"风光气储"多能互补等领域需求持续释放,推动行业市场规模稳步扩张。2024年我国燃气轮机市场规模达750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轻型机组(5-50MW)凭借分布式能源和油气管道增压场景的主导优势占据88%市场份额,而重型机组(>50MW)在F/H级技术突破和政策扶持下,正加速向高效灵活调峰、氢电耦合等高端应用领域延伸,形成轻型与重型协同发展、传统与新兴场景深度融合的产业新格局。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三、中国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行业产业链
从产业链来看,中国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行业已形成结构完整、协同联动的产业体系。上游作为技术壁垒最高的核心环节,聚焦于高温合金等尖端材料以及涡轮叶片、燃烧室等关键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以应流股份、万泽股份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正加速实现国产化突破;中游整机设计与制造领域,由GE、西门子等国际巨头与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国内“国家队”同台竞争,国产F级重型燃机已实现技术突破,显示出强劲的追赶态势;下游覆盖电力调峰、石油化工等多个应用领域,在能源结构转型与AI算力需求爆发的双重驱动下,市场对清洁灵活的气电以及配套后服务的需求持续旺盛,推动产业链整体迈向高质量发展。
数据中心作为现代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承担着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存储任务。自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算力市场持续高速增长,谷歌、Meta、微软与OpenAI、亚马逊、xAI等国际科技巨头竞相投入,掀起算力“军备竞赛”;与此同时,国内主要通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也积极跟进布局。随着全球数据中心规模的快速扩张,其电力需求急剧攀升。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总耗电量已达415太瓦时(TWh),约占全球总用电量的1.5%;预计到2030年将翻倍至945太瓦时,到2035年进一步攀升至约1200太瓦时。从地域分布来看,美国在全球数据中心电力消耗中占比高达45%,欧洲约占15%,显示出全球数据中心能源负荷的高度集中特征。
当前,美国数据中心投资布局呈现出“规模巨大”与“地域集中”的显著特征。从建设投资来看,2024年全美数据中心建设投资达1232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2137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11.64%。在地域分布上,数据中心主要集中在电价较低、光纤网络发达的地区,如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和弗吉尼亚州等。随着人工智能等高性能计算需求激增,数据中心用电负荷快速攀升。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AI数据中心用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的比例已从2022年的1.9%跃升至2023年的4.4%,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升至6.7%-12%。从发电能力角度看,CNBC报道指出,2024年美国数据中心带来的能耗需求已达45GW,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104-130GW,占全国总发电功率的16%,远高于2022年的2.5%,凸显出数据中心扩张对电力供给带来的持续压力。
AI数据中心催生了激增的电力需求,然而美国当前的基础电力设施难以支撑这一快速增长的负荷。数据显示,美国电力基础设施平均寿命已达35–40年,老化程度位居全球前列,大部分设备已接近服役极限,输电稳定性严重不足,导致近年来区域性断电事件频发。在此背景下,电力供给能力不足已成为影响美国数据中心稳定运行的主要风险来源。
美国是全球页岩气生产大国,得益于成熟的页岩气开采技术,其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推动天然气发电长期占据国内电力结构的首位。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24年数据,全美电力来源构成为:天然气占42%、可再生能源(包括风电、水电和光伏)合计占24%、核能占19%、煤炭占15%。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作为天然气发电的核心设备,在美国电力系统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行业有望迎来持续增长,这也为我国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出口至北美市场创造了重要机遇。
四、中国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中国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行业已形成“国际巨头主导高端市场、国内整机企业加速追赶、核心零部件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的竞争格局。在整机制造领域,通用电气、西门子能源和三菱重工三大国际巨头凭借完整产品谱系和领先技术主导高端市场;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国内领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实现突破,其中东方电气G50燃机实现100%国产化,上海电气通过收购安萨尔多掌握先进技术;哈尔滨电气则深耕中小型燃机及细分市场。产业链上游,航发科技、派克新材、应流股份等企业专注核心零部件制造,已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成为涡轮叶片、环锻件等关键部件的专业化供应商。全行业正围绕国产化替代、氢能技术与细分市场应用展开全方位布局,呈现出整机与零部件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五、中国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行业未来将围绕自主化、绿色化、智能化与全球化四维协同发展:在技术层面持续突破重型燃机等关键装备的自主研制与全谱系布局,强化产业链协同与国产化替代;同时加速向氢氨等零碳燃料适配转型,提升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调峰与多能互补能力;深化数字技术与智能运维融合,推动价值链向后市场服务延伸;更值得关注的是,行业正积极重构全球供应链布局,通过“零部件先行、整机跟进”的出海路径,从成本依赖型出口向技术-品牌双驱动战略升级,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构建安全、高效、清洁且具全球竞争力的能源装备体系。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自主化突破与产业链协同升级
中国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行业正持续向自主化、谱系化深度迈进。国家层面已明确将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系统性支持覆盖从中小型到H/J级高参数机组的全谱系燃气轮机装备体系的自主研制。企业及科研单位是攻关主体,例如,中船七〇三所通过突破大功率燃机单晶叶片设计及加工等20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实现了多型高端装备“零的突破”。与此同时,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日益凸显,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正积极切入全球供应链,这将有力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国产化替代进程,逐步构建起更为安全可控的产业生态。
2、绿色低碳与燃料多元化转型
为服务"双碳"目标,燃气轮机的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技术研发的重点正向低碳/零碳燃料领域倾斜,具体路径包括攻关氢氨等低碳燃料的掺烧乃至纯烧技术。部分国内研究机构已在氢氨燃料燃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为后续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行业积极探索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模式,例如通过开展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结合的多能互补项目示范,旨在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燃气轮机因其快速启动和运行灵活的特性,将在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调峰角色,并与储能、氢能等装备共同构成多元化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3、智能化赋能与服务化延伸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正深度赋能燃气轮机产业,驱动其迈向高质量发展。行业着力于将智能感知、智能运维等数字产品与燃气轮机技术深度融合,旨在构建覆盖"感知-规划-决策-执行"的全链条闭环体系,从而全面提升机组的运行效率、安全水平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例如,基于大数据的燃气轮机智能健康管理技术已取得关键进展。另一方面,行业的价值重心持续向后市场服务领域延伸,稳定的维保业务不仅能改善企业现金流,更成为核心的盈利增长点和构建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4、全球化出海与供应链协同
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中国燃气轮机企业正积极重构全球供应链布局,加速全球化出海进程。为应对国际关税政策等挑战,企业采取“区域制造中心+本地化生产”等模式优化全球产能布局,并加速开拓东南亚、中东、东欧及拉美等新兴市场,结合本地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出海路径也呈现出从“成本依赖型出口”向“技术-品牌双驱动”的战略转变,企业更加注重高附加值产品输出与技术壁垒构建。此外,上游零部件企业已率先融入全球供应链,热端叶片、环锻件等关键部件成功配套国际主流机型,形成了“零部件先行、整机跟进”的协同出海新态势。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国内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生产厂商竞争力分析 ,2026-2032年中国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行业前景分析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企业投资战略与客户策略分析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