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洛阳市传统制造业家底厚实,已形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过硬的产业基础为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良好支撑。目前,洛阳正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制造业企业“脱胎换骨”;一手抓风口产业引进培育,竞逐产业新赛道,以新能源、新材料、新IT、新文旅、智能装备等“四新一装备”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抢占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上市企业:中信重工(601608)、一拖股份(601038)、国机精工(002046)、中钢洛耐(688119)、凯盛新能(600876)、花溪科技(872895)、通达股份(002560)、新强联(300850)、科创新材(833580)、隆华科技(300263)
相关企业: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洛阳辰汉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新强联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博盈轴承有限公司、洛阳圣瑞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洛阳美锐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洛阳博智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中铝铝箔(洛阳)有限公司、优箔(洛阳)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中铝河南洛阳铝箔有限公司、新星轻合金材料(洛阳)有限公司、洛阳龙鼎铝业有限公司、洛阳绪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洛阳钛鑫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洛阳市宏观经济分析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近年来,洛阳市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持续抓好“三项重点工作”,着力用好“三个重要抓手”,统筹推进稳增长、扩内需、强创新、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提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洛阳实践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洛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818.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全市GDP增速逐季加快,全年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加快3.4、0.9、0.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6.6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362.7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219.4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为4.1:40.6:55.3。
洛阳是新中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项目有7项在此布局。2024年,洛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较2023年提高6.8个百分点,创下“十四五”以来的增速新高,工业经济呈现出加速上扬的良好态势。洛阳市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谋划,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2024年,洛阳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5%,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58.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速3.5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的7.1%,较2023年提高4.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暖,2024年,洛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3.1%,高于全市投资增速47.9个百分点,占投资比重达5.0%,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5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6倍。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6.3%,占工业投资比重达13.5%。
二、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洛阳市始终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构建“755”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755”现代产业体系即为培育壮大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七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特色新材料、高端石化、电子信息、旅游“五大主导产业”,提质发展文化、科技服务、牡丹产业、健康养生、现代农业“五大特色产业”。
十四五期间,洛阳市发布了《洛阳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洛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年洛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构建了涵盖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整机制造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以中国一拖为龙头、产业链上下联动发展的格局,关联企业300余家,年产值约600亿元、占全国约30%,拥有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智能农业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10多家,是我国综合实力领先的农机装备产业集群。此外,洛阳市还培育了1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安县轴承制造产业集群。
洛阳市辖老城区、西工区、瀍河回族区、涧西区、洛龙区、偃师区、孟津区、新安县、栾川县、嵩县、汝阳县、宜阳县、洛宁县、伊川县。在辖区中,偏西北方向的区县普遍在装备制造产业具有优势,如洛龙区、涧西区等老“工业基地”;超60%的区县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布局新材料产业,如南部区县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布局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石油化工产业主要依托孟津区。
在《洛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洛阳市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及目标。提出把具有坚实发展基础和持续增长趋势的领域作为核心支撑,拓展转型升级路径,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推动功能集成构建,做大做优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产业为重点,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动创新突破和融合应用,加快细分领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集群。瞄准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关键技术转化应用,加大项目孵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加快布局储能与氢能、关键战略材料、生物制品与健康服务、大数据与智能机器人等重点前沿领域,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三、洛阳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分析
伴随中国经济70多年风雨历程,装备制造业已成长为洛阳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以农机装备、矿山装备、交通装备、轴承及基础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21-2024年洛阳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持续扩大。2024年,洛阳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速3.9个百分点。
洛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集中在涧西区、孟津区、新安县、洛龙区等地,其中涧西区以农机装备、高端轴承、工程装备、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人工智能装备为主,孟津区以工程装备、农机装备、机器人专用精密轴承、高端齿轮、电动汽车零部件为主。
在装备制造领域,洛阳市拥有中国一拖、中信重工、LYC轴承、河柴重工、轴研科技等众多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在企业的努力下,洛阳诞生了我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第一批汽车变速箱轴承等众多“全国第一”,铸就“洛阳制造”金字招牌。随着更多“世界领先”“全国首创”等行业突破在此诞生,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工友”队伍越发壮大。
四、洛阳市新材料产业分析
洛阳市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有钼、铝、金、银、钨等甲类矿产资源50多种,矿藏储量大、品位高,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当前,洛阳市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已超千亿,其中先进铝基新材料、先进铜基新材料以及先进合金材料等领域优势突出。
洛阳新材料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链加速完善。在铝钛领域,洛阳拥有中铝铝箔(洛阳)有限公司、优箔(洛阳)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中铝河南洛阳铝箔有限公司、新星轻合金材料(洛阳)有限公司等企业。在钨钼领域,拥有洛阳市福斯特钨钼工业有限公司、洛阳科硕钨钼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耐火材料领域,拥有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安耐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君威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偃师中岳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
五、洛阳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总结
“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对于洛阳来说,传统制造业家底厚实,已形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过硬的产业基础为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良好支撑。目前,洛阳正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制造业企业“脱胎换骨”;一手抓风口产业引进培育,竞逐产业新赛道,以新能源、新材料、新IT、新文旅、智能装备等“四新一装备”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抢占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阵地”。未来,洛阳市将加快传统制造业优势重塑。实施新一轮“三化改造”升级行动,完成重大技改项目300个,培育智能工厂、绿色园区等40家以上,争创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稳定在58%以上。推动新兴产业集群链式发展。突出“四新一装备”风口产业引领作用,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行动,力争“5+17”产业链群营收达到5200亿元。加快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构建“技术+产业+应用”链式发展格局,推进新安经开区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
在线订购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