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
165447
0
2
2025年山东省菏泽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链长制强基、新质能跃迁,菏泽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进入“加速期”[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近年来,菏泽市深入推进工业经济“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三年行动,10条重点产业链实现集聚集群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基础。
2025年江苏扬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巩固提升六大主导产业集群,攻坚突破13条新兴产业链[图]
当前,扬州市正在聚焦“613”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六大主导产业集群,攻坚突破13条新兴产业链。6大主导产业集群为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生命健康。13条新兴产业链为航空、工业母机及机器人、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智能电网、晶硅光伏、储能、氢能、高性能合成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型食品。“613”产业体系是扬州市工业经济的基本盘。近年来,扬州市工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613”产业体系的扩量提质。
2025年四川省南充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围绕低空经济、氢能、人工智能三大新赛道产业,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优势[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近年来,南充市推动“链长制”推动集群发展,针对汽车汽配、化工轻纺、食品医药等传统产业,以及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实施“一链一策”,设立8个产业链专班,为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基础。
2025年浙江绍兴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4151”计划,重点打造“10+2”产业集群[图]
绍兴市是浙江省辖地级市、II型大城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近年来,绍兴市坚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主阵地,聚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4151”先进制造业强市计划,积极探索“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之路。在政策大力支持下,绍兴市“10+2”重点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2024年绍兴市现代纺织产业集群产值2598.9亿元,同比增长9.5%;绿色化工产业集群产值为1134.1亿元,同比下滑1.8%。
2025年山东省济宁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聚焦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格局[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近年来,济宁市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战略,以"工业经济倍增计划"为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基础。
2025年山东烟台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推进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优化提升16条重点产业链[图]
烟台市是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近年来,烟台市经济运行保持稳健向好、 进中提质良好态势,2023年烟台市生产总值成功突破万亿元,成为山东省第3个万亿级城市、全国第26个GDP过万亿的城市。2021年,烟台深入研判全市产业发展特点,发布了《烟台市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研究确定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16条重点产业链。16条重点产业链分别为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汽车、海洋工程、黄金精深加工、食品、葡萄酒、消费电子、生物医药、光电、清洁能源、航空航天、文化旅游、绿色建造、工业互联网生态、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
2025年湖北省襄阳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重点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近年来,襄阳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加快推进产业向高端化迈进、技术向智能化升级、发展向绿色化转型,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年江苏徐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已培养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图]
近年来,徐州产业强市步伐持续加快,“343”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工作机制不断调整优化。2024年,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规模达到7800亿元。其中,徐州食品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与工程机械、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共同构成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新材料、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工业产值超500亿元,加上精品钢材产业,500亿级产业集群共达3个。
2025年湖北省宜昌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聚焦“3+2”主导产业,打造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图]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宜昌市作为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工业体系以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2025年江西赣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壮大“1+5+N”产业集群,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图]
赣州市是江西省地级市,同时也是省域副中心城市、Ⅱ型大城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经济延续稳定向好态势,2024年赣州市生产总值4940.4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近年来,赣州市瞄准产业高端、产品终端、科技前端,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壮大“1+5+N”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