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揭示儿童肝移植术后心理健康问题及风险因素
肝移植已成为儿童肝病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或进展性终末期肝病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肝移植手术及相关医疗过程会减少儿童的社会活动,干扰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增加患儿术后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科学家揭示心脏发育轨迹和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非编码突变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对发育中的心脏建立了综合单细胞数据的联合图谱,并利用深度学习揭示心脏发育轨迹和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非编码突变。
科学家破解致命脑癌背后的谜团
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也是侵袭程度最高的恶性肿瘤。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几十年来,这种恶性肿瘤仍是最棘手的癌症之一,绝大多数患者的术后生存期仅不到两年。
人工智能利用彩色眼底照片预测视力丧失和中风风险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世界上第二大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由血栓阻塞视网膜静脉系统引发。如果诊断太迟或未能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视力严重下降、视物变形,甚至失明。
研究人员发现具有抗癌潜力的独特肽
泛素化是一种复杂的翻译后修饰(PTM),参与各种细胞过程。因此,为特定泛素链开发有效的粘合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可用于调节各种生物过程,并在药物开发中具有潜在应用。
科学家开发可执行复杂功能的细胞生物计算机
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以色列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共同合作,将电气工程概念与生物工程工具结合在一起,首次在活细胞中创造出用于执行人工神经回路等复杂功能的细胞“生物计算机”。
研究人员发现促进RNA疗法的新机制
人体内有一组特殊的心脏细胞——生物起搏器细胞,负责为心跳设定节奏,但对有些人来说,自然心跳太慢,因此需要电子起搏器。虽然电子起搏器自20世纪50年代发明以来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也存在局限性和副作用。
美容护理行业周报:2022年美护社零低位收官 美丽经济或迎疫后小阳春
节前一周(2023.01.16-2023.01.20)沪深300 指数上涨2.63%,按我们选取的板块重点权重公司(详细罗列于1.1 板块行情)统计,美容护理行业组合上涨0.32%,其中医美/化妆品/个护用品分别下跌0.57%/上涨0.23%/上涨1.29%。
纺织服装行业周报:春节线下客流复苏明显 服饰消费有望接力
春节期间购物中心线下客流恢复情况较好,服装零售复苏。受第四季度疫情反复影响,重点公司特步国际、安踏体育零售端有所波动,2023 年1 月流水情况好转,长期看经营质量稳健。结合防疫防控常态化背景、春节服装零售复苏趋势看,建议关注复苏弹性大和稳增长标的、体育服饰和出口龙头。
科学家开发出可检测大脑深处光线的新型传感器
数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使用光来研究活细胞。但由于生物材料对光的吸收和散射,只允许科学家观察细胞内部和薄片组织,在深层组织和其他不透明环境中对光进行成像非常困难。
我国科学家发现抑制胰岛素分泌、加重糖尿病的新蛋白
胰岛β细胞衰竭是糖尿病的重要标志,如何防止其衰竭是目前糖尿病临床治疗的世界性难题。近期,中南大学科研团队发现一个抑制胰岛素分泌、加重糖尿病的脂肪分泌蛋白Tetranectin。
我国科学家设计出监测平面复杂应变的柔性智能传感系统
应变监测是传感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但常存在低灵敏度和高滞后性问题,无法检测微小的应变;而基于裂纹的高灵敏度传感器虽然可以满足一些监测要求,但其集成度差,只对裂纹垂直方向应变灵敏,难以检测大面积、全方位的复杂应变。
我国科学家揭示肠道微生物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原因
目前,术前新辅助放化疗(Preoperative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nCRT)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模式。不同直肠癌患者对nCRT敏感性不同,肠道微生物被认为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患者对nCRT反应异质性密切相关。
我国科学家揭示调控睡眠时间的关键分子通路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睡眠不可或缺,它在学习、记忆、运动、代谢和免疫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鼠和人类中,睡眠量会受遗传因素控制,并受到年龄依赖性因素的调控。然而,调节哺乳动物睡眠持续时间的核心分子途径和效应机制尚不清楚。
我国科学家揭示调控大脑新皮层神经元空间精细结构排布和环路组装的新机制
哺乳动物大脑新皮层是一个极其复杂并且高度组织化的结构,它占整个大脑体积和质量的绝大部分,调控感知、语言、情感、认知等高级神经功能。哺乳动物大脑新皮层在发育过程中,产生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可以形成特异的神经突触连接,进而组装成精准复杂的神经网络,以调控各种复杂的行为活动。
我国科学家揭示压力性失眠发生的神经机制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障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约3/4人群曾存在睡眠困扰,其中失眠人群占23.5%。生活事件所引起的压力性应激是失眠发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