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千万别掉以轻心!不采取措施,复工后14亿人还是没饭吃!疫情过后,担忧的不是生产,而是市场没有需求![图]

 

    一切都在好转!

    新增病例屡创新低,根据口罩生产和物流恢复情况,三四月份差不多能全面复工。

    很多企业摩拳擦掌,准备疫情后大干一场,抓住释放的需求,咸鱼大翻身。

    全国各地复工忙。连日来,中央、各地方一手抓防控疫情,一手抓复工复产,努力降低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稳定经济运行。

    各部委明确全力以赴保持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运行;杭州出台“1+12”惠企政策举措,涉及支持企业资金将达100亿元;北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加强员工防护的前提下,通过信息化手段、错峰返岗、弹性工作制等方式,安全有序复工复产;上海制造业企业复工率达到70%,软件行业则为80%以上;深圳发布支持企业共渡难关16条措施,通过减免费用、加大资金倾斜支持等措施援助辖区内企业。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要最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离不开充足的物资保障,这就需要相关企业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做到有序复产。

    疫情防控和生产两不误

    “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向市场传递了明确信号:在全力战“疫”同时,保障经济稳定运行。

    信号一出,各部委积极落实部署。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企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科学、合理、适度、管用的原则制定针对性措施,既要切实做好春节后返程和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要及时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尽早恢复正常生产。

    国资委明确央企要迅速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全力以赴保持中央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运行,为做好“六稳”工作贡献力量。

    复工复产,防控疫情,两者不可偏废。特别对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外来人口融入的地方,更需要早做准备、做好准备,防输入、防扩散,力争万无一失,为此,各地都出台了相应措施。

    北京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对写字楼、商场、餐馆等“三类场所”落实防疫督查。北京市住建委10日起开始,北京市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符合条件后才可以复工。用工单位、劳务企业必须采取专车或包车的方式“点对点”运送劳务人员有序返京。再比如,为了应对返京复工客流,公交地铁制定了预案,通过加大发车频次、限制客流高峰、加强站车消毒等方式,控制病毒传播。北京市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管企业复工复产后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既抓生产、又抓防疫的战略布局正从上到下逐步细化。

    上海相关部门采取的主要防控策略是筑牢“三道防护圈”,即道口防输入、社区防扩散、集中力量抓筛查与救治,“严防死守,把道口守牢、小区管住、单位管好”。在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发布了关于鼓励错峰上下班的通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科研、IT等行业从业人员居家办公、在线办公、错岗上班、分时到岗、轮流到岗。

    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复工复产措施指出,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不能正常经营的民营承租企业免收第一个月租金,减半收取第二、三个月租金;鼓励其他物业持有人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免租金。免租金两个月以上的企业,按免租金月份数给予房产税减免。复工复产措施还强调,要进一步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开通中小企业疫情应对金融服务专区和“绿色服务通道”,统筹省级扶持中小微企业专项资金,依托平台为贷款企业提供贴息和风险补偿服务。梳理确定全省防疫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用足用好国家专项再贷款政策。

    深圳16条鼓励生产防疫物资的企业扩大技术改造投资,2020年2月1日—3月31日购买的设备,按不超过设备投资的5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各区政府对辖区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的疫情防控服务,按在管面积每平方米0.5元的标准实施两个月财政补助。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的受益范围扩大至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对各商业银行2020年2月1日至6月30日新增贷款(展期视同新增)的风险损失补偿比例上限由50%提高到80%。

    广州市人民政府也发布黄埔区、开发区、高新区“暖企”8条,提出多项奖励政策。

    杭州出台了“1+12”惠企政策举措。“1”是指不折不扣把中央和浙江省有关政策决策落细落实落地。“12”是指杭州市的“12条具体措施”,包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免收企业担保费用、临时性降低医保费率、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减免企业房租、补贴商贸服务企业、加大对物业企业扶持力度、发放企业员工租房补贴、统筹解决返工人员过渡性住宿、引导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全力保障防疫物资采供、加大法律援助力度等,涉及金融支持、社保支持、租金减免、财政补助、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据初步测算,该政策涉及支持企业资金将达100亿元。

    成都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分类精准施策,推动企业、经营单位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有序恢复生产。具体举措包括围绕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物资生产供给;发挥金融机构合力,提升融资服务能力;加强贷款贴息补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免中小企业租金,降低场地租赁成本;鼓励企业扩大生产,提高产业配套比率;协助企业拓展市场,扩大产品覆盖网络;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适岗能力;强化能源供给保障,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拓展新型应用场景,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支持重点项目攻关,提升企业研发能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企业税收扶持等几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

    稳岗补贴来了,31省份发力稳就业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正在对2020年“稳就业”形成挑战,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稳岗压力持续加大。为此,继推出缓交社保费等政策之后,人社部、财政部等五部门就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工作印发通知,明确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适当放宽标准。统筹使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定岗位、保障基本生活等支出。

    除了中央的暖企政策之外,地方也已经行动起来,在地方层面上,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也成为各地方政府稳定就业的主要手段之一,共有31省份发布了稳就业措施,基本的举措包括了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等。

    其中,北京规定,急需物资生产企业可享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中小微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可返还部分失业保险费,各类用人单位不得以来自疫情严重地区为由拒绝招用相关人员。河北规定,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现阶段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河南明确,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用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江苏则推动在线就业服务,开展线上照片,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允许参保企业和个人延期办理业务。上海放宽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中的裁员率条件,统筹使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定岗位、保障基本生活等支出。

    在开发公益持岗,鼓励就近就业方面,多地也有举措。辽宁提出,春节假期过后,着力为农民工群体提供更优质的线上就业信息服务,鼓励和引导农民工群体密切关注网上招聘信息,在本地就业、就近就业,暂时尽量避开疫情高发区。做好农民工群体延迟回单位的沟通协商工作,如无法协商,产生劳动纠纷,可在疫情解除后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提起仲裁。

    吉林也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包括根据疫情变化,以县为单位积极开发一些临时性扶贫特岗,优先安排暂时不能返岗的贫困人口就业;安排公益特岗5000个,对因疫情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群体等,给予3至6个月的临时性兜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在11日的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将采取充分挖掘现有的就业机会、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等措施,积极帮扶有意愿的劳动者就业创业,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

    千万别掉以轻心,复工不是万事大吉,挑战才刚刚开始!

    我非常担心,不采取措施,复工以后,14亿人还是没饭吃!

    不担忧复工 核心问题是:创造需求!

    疫情爆发,医疗资源遭到挤兑,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物品短缺。

    物流中断后,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也短缺。

    这就是紧急状态!不发生挤兑,不资源短缺,还能像平日那样从容,就不叫紧急状态。

    紧急状态,特定物质短缺,等复工复产、物流恢复正常后,很快就能解决。

    疫情过后,担忧的不是生产,而是市场没有需求!

    全世界,只有特斯拉只担心造不出车,不担心车卖不出去。试问,除了特斯拉,还有哪个公司敢说,自己的产品不愁没人买?

    如果没有需求,企业复工加快生产,商品只会囤积在仓库里!

    现在还不能掉以轻心,不能盲目乐观,认为经济会重复2003年,疫情过后需求会报复性反弹。

    简单考虑一下,当时居民储蓄多高,现在剩下多少?当时居民杠杆多高,现在多高?

    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现在都比不过2003年。看几个数据:

    1、加入WTO以后,2003年中国的出口同比从2001年7%升至30%左右;2019年,中国对外、对美出口分别为0.5%和-12.5%,创2008年以来新低。2、2003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占比为7.5%,当下已经飙升至12.6%,经济增速从2010年以来已经持续下降10年。3、服务业消费受疫情影响最大,与2003年相比,当前第三产业、消费占比更高,消费的贡献率高于2003年22.4个百分点。

    再回想一下,疫情爆发之前,我们这些年一直做的是什么?去产能,供给侧改革。

    什么意思?

    就是我们的生产能力太强了,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但是需求不多,东西卖不出去,生产设备都闲置浪费了。

    一场疫情,解决了此前需求不足的问题吗?当然没解决。

    这次疫情只会对经济造成拖累,李迅雷甚至做了一季度经济负增长的假设,黄奇帆的底线是,全年经济增长5%。

    经济下滑,大家对未来的预期悲观,原本推迟的消费,很可能就消失了,这只会让需求更加短缺。

    供给不足时代早过去了,经济恢复正常后,只要有需求,生产一定会跟得上,一定会满足需求。

    所以,疫情过后,复工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创造需求!

    上次开启史无前例房地产大潮 这次靠什么?

    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这场疫情的确把经济拖入特殊时刻!

    特殊时刻,特殊政策,创造需求,托底经济才是首要目标。

    2003年灾后重建,恢复经济,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房地产,靠的是投资!

    2003年8月份,国家印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明确将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这是中国经济的一个转折点,从此我们开启了史无前例的房地产大浪潮!

    这次靠什么?

    减税降费,降低成本,比如降低社保缴费率,养老、医疗缴费率,降低企业负担,降低个人税费等等。

    问题是,这很难,而且是一个长期工程!

    短期内,扩大内需的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加大投资!

    当年,经济处于上行周期,尚且靠投资来恢复元气。更别说当下,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我们就需要投资拉动。

    当然,疫情过后,我们不能靠房地产,而是靠基建,这或许又将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为什么不能靠房地产?因为地产差不多饱和了!

    房地产大浪潮,人均居住面积从6.7平米增长至40平米,户均住房1.1套,住房短缺时代已经过去。

    目前,房价泡沫严重,拉高了租金,挤压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居民家庭杠杆也急剧攀升,挤压了消费。

    总之,当下房地产已经偏离了居住属性,继续发展房地产,弊端远大于好处。

    相反,我国的基建空间还非常大!

    1、公路交通,总量较高,但密度、人均水平较低。

    2017年,我国公路密度为0.51公里/平方公里,低于世界均值0.76公里/平方公里,更低于英法德日韩,甚至低于印度,在主要国家中仅高于巴西、俄罗斯。

    2、铁路交通,总里程和人均水平均有较大空间。

    2017年中国铁路总里程为12.7万公里,仅低于美国(22.8万公里)、高于俄罗斯(8.5万公里)、印度(6.6万公里);密度为13.5米/平方公里,低于世界均值22.3米/平方公里,

    3、航空运输,发展空间还很大,几亿人没做过飞机。

    2017年,中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229个,美国有近两万个机场。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布局370个,其中规划建成约320个。

    更重要的是,基建做好以后,能够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美国就是靠二战后的基建浪潮,奠定此后70年的经济发展基础,美国的产业转移,产业升级,都靠庞大的交通网络实现。

    目前,美国拥有超过22万公里的铁路、656万公里的公路、1200公里地铁、1万余个机场和380万公里的输油与输气管线,基础设施整体和人均规模均居于全球主要国家前列。

    基建,只要实实在在的落实下去,就不会浪费,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项目,更是一个民生工程。

    修路建桥搞基建,比鼓励开发商建房子,掏空大家的钱包强!

    创造需求 这里才是未来的方向!

    从历史上看,每次大型瘟疫,基本都是一个经济结构转换的新起点。

    2003年,SARS疫情爆发,算上加入WTO,以及美国攻打伊拉克,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化朱格拉周期结束,以房地产行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化朱格拉周期开启。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算上中美签约,美国再次引爆中东局势,又一个轮回出现。

    当下正处于百年大变局,全球主义和孤立主义、精英主义和民粹主义等矛盾激化,最终一定会寻找到一个出口。

    这次疫情过后,中国经济也必将出现一个大的经济结构调整。

    有哪些新迹象呢?

    1、生鲜市场从线下搬到线上。

    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业务需求量爆发,业务增长3、4倍,客单价从85元-90元飙升至120元-125元,火爆到员工都不够用了。

    2、办公从线下搬到线上。

    企业在线办公,学校在线教学,钉钉、企业微信、石墨文档、飞书等协同软件爆发式增长,阿里钉钉超过微信跃居排行榜第一。

    3、房产、家具、销售从线下搬到线上。

    全国线下门店关闭,房产经纪人和销售员,采取网络视频直播等方式,全部转战线上。

    ……

    这种案例很多,这次疫情极大的培养了线上“工作”的习惯,影响非常深远。

    接下来,经济活动还将继续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完成“虚拟化”转型,这是更高效的经济模式,也是未来的大趋势。

    最近几年,虚拟经济投资增速也一直高于其他行业,是行业里面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顺应大趋势,未来最有前景、影响最深刻的投资,就在虚拟经济领域。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经济出清,低效产业暴力去杠杆,去产能,为新兴行业腾出空间和资源。

    开工的感染的死亡率2%,不开工没钱吃饭的死亡率100%。

    复工只是时间问题,更难的是创造需求,不要让延后的需求消失!

    每次瘟疫,都是经济结构大调整的起点,加大投资虚拟经济,创造新需求。

    不要让这场瘟疫变为彻头彻尾的灾难!

本文采编:CY315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