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期货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期货市场概述

    1、期货市场的形成

    期货交易起源于远期交易,远期交易的集中化和组织化,为期货交易的产生和期货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848 年, 82 位美国商人在芝加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较为规范的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BOT)。交易所成立之初,采用远期合同交易的方式,帮助生产商、经销商和加工商在交易所寻找交易对手并缔结远期合同。待合同期满,双方进行实物交割,以远期交易方式规避季节性价格波动风险。后期,为了进一步规范交易,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于 1865 年推出了标准化合约,同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随后,在 1882 年,交易所还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提高了期货交易的市场流动性。 1925 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结算公司(BOTCC)成立,成为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家结算机构。随着交易规则与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期货交易方式与市场形态发生了质的飞跃。标准化合约、保证金制度、对冲机制与统一结算的实施,标志着现代期货市场的建立。

    2、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

    经过长期的发展,国际期货市场大致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商品期货:商品期货是指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主要包括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和能源化工期货。从 1848 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诞生至 20 世纪 70 年代,农产品期货在期货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和生活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农产品期货的种类进一步丰富,除了小麦、玉米、大米等谷物以外,棉花、咖啡、白糖等经济作物,生猪、活牛等畜产品,木材、天然橡胶等林产品也陆续在期货市场上市交易。 1876 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成立并率先推出金属商品期货,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也于 1933 年成立,促进了全球金属商品期货的发展。全球主要的金属商品期货包括铜、锡、铅、锌、黄金、白银等。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石油危机给世界能源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催生了能源化工商品期货的产生和发展。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能源期货交易所主要包括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和伦敦洲际交易所(ICE),上市品种主要包括原油、汽油、取暖油、天然气、电力等。金融期货: 20 世纪 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浮动汇率制取代了固定汇率制,随着汇率和利率的剧烈波动, 市场对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变得迫切, 金融期货应运而生。1972 年 5 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率先推出了包括英镑、加拿大元、西德马克、法国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等货币在内的外汇期货合约。 1975 年 10 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又推出第一个利率期货合约——政府国民抵押协会债券(GNMA)证期货合约。随后,国债期货、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的丰富带来了金融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期货市场的格局,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他期货品种:随着市场对期货市场机制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期货成为了一种成熟、规范的风险管理工具,并被运用到了经济社会的其他领域。近年来,国际期货市场上陆续推出了天气期货、房地产指数期货、消费者物价指数期货、碳排放期货等其他期货品种。期权交易品种: 1973 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的正式成立,标志着现代意义的期权市场诞生。之后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期权交易品种从最初的股票期权扩展到大宗农副产品、贵金属以及金融产品等领域。

    3、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

    期货市场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变化紧密相连。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速,全球市场逐步形成,国际期货市场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目前,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交易规模的扩大与期货市场结构的变化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全球市场的形成,近 20 年来,以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以及股票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已成为期货市场的核心品种, 交易量已远超商品期货。2017 年,金融期货和期权成交量在全球期货和期权市场中占比 76.28%,其中股票期货和期权合约占比 18.87%、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合约占比 29.83%、利率期货和期权合约占比 15.75%、外汇期货和期权合约占比 11.84%。

单位:除百分比外,张

分类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合约数量
占比
合约数量
占比
合约数量
占比
股票指数
7,515,995,962
29.83%
7,117,487,070
28.22%
8,342,860,438
33.67%
股票
4,754,265,481
18.87%
4,557,878,357
18.07%
4,927,935,476
19.89%
利率
3,967,995,478
15.75%
3,514,907,620
13.94%
3,251,257,586
13.12%
外汇
2,984,103,489
11.84%
3,077,836,847
12.20%
2,784,884,902
11.24%
农产品
1,306,068,499
5.18%
2,214,163,491
8.78%
1,639,668,492
6.62%
能源产品
2,171,206,765
8.62%
1,931,906,582
7.66%
1,407,235,307
5.68%
非贵金属
1,740,499,534
6.91%
1,877,347,155
7.44%
1,280,935,517
5.17%
贵金属
279,133,944
1.10%
312,137,035
1.24%
321,272,201
1.30%
其他
479,719,598
1.90%
616,262,160
2.44%
819,713,435
3.31%
合计
25,198,988,750
100.00%
25,219,926,317
100.00%
24,775,761,354
100.0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交易中心日益集中,交易所上市及合并成为趋势

    目前,全球约有百余家期货交易所,但国际期货交易中心仍主要集中于芝加哥、纽约、伦敦和法兰克福等地。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新加坡、香港、德国、法国和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期货市场发展较快,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中国的商品期货市场亦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之一。此外,为了应对交易所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场外交易的威胁,提升交易所的管理和运行效率,提高创新能力并增强市场竞争力,交易所改制上市和交易所之间的合并愈演愈烈。自 1993 年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改制并成为全球首家股份制交易所以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以及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NYSE Euronext)等交易所先后上市。与此同时,各交易所亦通过合并扩大自身规模并提升市场影响力。以芝加哥商业品交易所集团(CME Group)为例, 2007 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合并组成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 2008 年又引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和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截至目前,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集团。

    (3)新兴市场国家期货市场发展迅速

    作为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的期货市场, 其发展情况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长期以来,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在全球期货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但是随着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期货市场交易量显著上升。至 2010 年, 亚太地区的期货和期权成交量猛增至 89.91亿手,首次超过北美和欧洲,成为全球期货和期权交易最为活跃的地区。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的交易所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交易量显著增长,交易品种不断丰富,国际期货市场影响力逐渐提升。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韩国的交易所发展迅速,跻身全球主要交易所行列。

    (4)期货交易方式不断创新,品种进一步丰富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适应新经济形式下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期货市场不断开发出创新的期货品种,使得期货市场的产品体系不断丰富。此外,得益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期货市场的交易方式亦不断革新和发展,由传统的场内公开喊价方式发展为电子化交易方式,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并提高了价格信息的传递速度和交易效率,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

    4、期货市场的功能

    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有资产配置、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

    (1)资产配置功能及其原理

    随着金融期货的迅猛发展以及大宗商品交易金融化程度的提高, 期货产品被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赋予了期货市场以资产配置的功能。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等发生后,期货市场的这一功能愈发得到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重视。期货市场资产配置功能的原理在于:1)投资者通过套期保值交易能够为现货资产对冲风险, 起到稳定收益、降低风险的作用;2)期货合约尤其是商品期货,在货币宽松、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保值功能,能够一定程度上抵御宏观经济及相关政策带来的风险;3)期货合约成本较低,交易方式灵活,能够借助金融工程的方法与其他资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投资组合,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风险偏好。

    (2)规避风险功能及其原理

    规避风险功能是指期货市场能够规避远期商品交易价格波动的风险, 现代期货市场的参与者通过套期保值交易可实现这一功能。套期保值是指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该期货合约进行对冲平仓,补偿因远期现货市场价格变动而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 从而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建立一种盈亏对冲的机制。期货市场以套期保值实现规避风险功能的原理在于:对于同一种商品,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在同一时空内会受到相同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一般情况下两个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相同,并且随着期货合约临近交割,现货和期货的价格将趋于一致。套期保值即是通过利用两个市场的价格趋同关系,通过采取方向相反的交易建立一种相互抵冲的机制, 实现两个市场的盈亏互补, 从而规避价格波动的影响。

    (3)价格发现功能及其原理

    价格发现功能是指期货市场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价格的过程。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原理在于:1)期货交易的参与者众多, 覆盖面较广,成千上万的买方和卖方有着不同的需求和交易初衷,能够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供求情况,有助于市场价格的形成;2)期货交易中的参与者大多熟悉产品的行情,拥有丰富的产品知识、广泛的信息渠道以及独立的分析和预测方法,并基于自身生产成本和预期利润等基本情况进行报价, 由此形成的期货价格能够反映大多数人的预期, 确保不会显著偏离商品的真实价格;3)期货交易的透明度高,竞争公开化、公平化,会有助于形成公正的市场价格。

    (二)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期货市场作为新生事物历经了 20 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逐步走向有序,逐渐发展并走向成熟。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我国正在逐渐融入世界期货市场。

    1、起步探索阶段(1988 年至 1993 年)

    我国期货市场的起步探索阶段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 1988 年 3 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商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各类批发市场贸易,探索期货交易”,确定了在我国开展期货市场研究的课题。同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商业部等部门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组织力量开始进行期货市场研究,并成立了期货市场研究小组,系统地研究了国外期货市场的历史和现状,并组织人员进行了考察,积累了大量有关期货市场的理论知识,为中国建立期货市场作了前期的理论准备和充足的可行性研究。1990 年 10 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诞生。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同时引入期货交易机制。到 1993 年,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利益的驱动,在缺乏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全国各地各部门纷纷创办期货交易所。 至 1993 年下半年, 全国各类期货交易所达 50 多家, 期货经纪机构近千家。由于对期货市场的功能、风险认识不足,法规监管严重滞后,期货市场一度陷入一种无序状态,多次酿成期货市场风险,直接影响到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

    2、治理整顿阶段(1993 年至 1999 年)

    针对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局面, 1993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提出了“规范起步、加强立法、一切经过试验和从严控制”的原则,拉开了第一轮治理整顿的序幕。在本次治理整顿中,清理前存在的 50 多家交易所中只有 15 家作为试点被保留下来,并根据要求进行会员制改造。 1998 年 8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开始了第二轮治理整顿。 1999 年,我国期货交易所再次精简合并为 3 家,即郑商所、大商所和上期所,期货品种亦由 35个降至 12 个。与此同时,期货代理机构也得到了清理整顿。 1995 年底, 330 家期货经纪公司经重新审核获发《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期货代理机构的数量大大减少。 1999年,期货经纪公司的准入门槛提高,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不得低于 3,000 万元人民币。此后, 为了规范期货市场行为, 国务院及有关政府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1999 年 6 月,国务院颁布《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与之配套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 《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 《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和《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相继颁布实施。 2000 年 12 月,中期协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期货行业自律组织的诞生,将新的自律机制引入了我国期货行业的监管体系。至此,规范发展成为中国期货市场的主题。

    3、规范发展阶段(2000 年至今)

    进入 21 世纪,中国期货市场正式步入平稳较快的规范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期货市场的规范化程度逐步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的期货品种陆续推出,期货交易量实现恢复性增长后连创新高,期货市场服务产业和国民经济的经验也逐步积累。同时,中国期货市场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构建了期货市场法律法规制度框架和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监管体制和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由中国证监会的行政监督管理、中期协的行业自律管理和期货交易所的自律管理构成的三级监管体制,对于形成和维护良好的期货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夯实了我国期货市场的制度基础,为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06 年 5 月,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成立(2015 年 4 月更名为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作为期货保证金的安全存管机构,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为有效降低保证金挪用风险、保证期货交易资金安全以及维护期货投资者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 年 9月,中金所在上海挂牌成立,并于 2010 年 4 月推出了沪深 300 指数期货。中金所的成立和股票指数期货的推出, 对于丰富金融产品、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以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进入了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共同发展的新阶段。经过 20 多年的探索发展,我国期货市场由无序走向成熟,逐步进入了健康稳定发展、经济功能日益显现的良性轨道,市场交易量迅速增长,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同时,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逐渐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交易市场和第一大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并在螺纹钢、白银、铜、黄金、动力煤、股指期货以及众多农产品等品种上保持较高的国际影响力。2017 年,从成交量的国际排名来看,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和中金所分列第 9、10、 13 和 31 位,相比于 2016 年,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和中金所排名都相对稳定,在世界期货交易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大陆地区4 家交易所的成交量情况(单位: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同时,在监管机构的推动下,我国期货市场呈现出众多变化,主要体现在:(1)期货品种逐步丰富。 2012 年以来,我国期货市场陆续推出白银、玻璃、油菜籽、菜籽粕、焦煤、国债、动力煤、石油沥青、铁矿石、鸡蛋、粳稻、纤维板、胶合板、聚丙烯、热轧卷板、晚籼稻、铁合金、玉米淀粉、镍和锡等众多期货新品种。此外,上证 50 指数期货和中证 500 指数期货交易于 2015 年 3 月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白糖期权、豆粕期权交易于 2016 年 12 月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之后,豆粕期权于 2017 年 3 月在大商所挂牌交易,白糖期权于 2017 年 4 月在郑商所挂牌交易;棉纱期货于 2017 年 6月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并于 8 月在郑商所挂牌交易,苹果期货亦于 2017 年 12 月在郑商所挂牌交易。

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我国期货市场上的交易品种如下:

交易所
品种数量
交易品种
上期所
14 个
铜、铝、锌、铅、镍、锡、黄金、白银、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燃料油、石油沥青、天然橡胶
大商所
17 个
玉米、玉米淀粉、黄大豆 1 号、黄大豆 2 号、豆粕、豆油、棕榈油、鸡蛋、胶合板、纤维板、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焦炭、焦煤、铁矿石、豆粕期权
郑商所
18 个
强麦、普麦、棉花、白糖、 PTA、菜籽油、早籼稻、甲醇、玻璃、油菜籽、菜籽粕、动力煤、粳稻、晚籼稻、铁合金、白糖期权、棉纱、苹果
中金所
5 个
沪深 300 指数期货、 5 年期国债期货、 10 年期国债期货、上证 50 指数期货、中证 500 指数期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交易机制不断创新。 2013 年 6 月 4 日,上期所发布《上海期货交易所连续交易细则》,并修订了《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细则》、 《上海期货交易所结算细则》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等实施细则,开启了除上午 9:00-11:30 和下午1:30-3:00 之外由交易所规定交易时间的交易。连续交易试点品种为上期所黄金和白银期货,在每周一至周五的 21:00 至次日凌晨 2:30 连续交易(除双休日外的法定节假日前第一个工作日的连续交易不再交易),保证期货公司正常完成日盘结算和覆盖国际主要市场主交易时段,并于 2013 年 7 月 5 日正式上线。 2014 年,郑商所、大商所的相关品种也陆续参与连续交易,期货连续交易品种进一步扩容。

    (3)投资者队伍进一步扩大。 2012 年 2 月,南方基金股指期货交易开户获中金所审批通过, 标志着公募基金正式参与股指期货市场。 2012 年 10 月, 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规定》及《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暂行办法》,允许保险机构以对冲或规避风险为目的参与股指期货等衍生品交易。 2012 年 10 月,新修订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颁布,为境外投资者直接进入期货交易所进行特定品种期货交易预留了空间。此外,中国证监会亦于 2016 年 12 月颁布了《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并于 2017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中期协于 2017 年 6 月颁布了《期货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并于 2017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我国证券期货市场投资者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4)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拓宽,期货市场业务创新步伐逐渐加快。 2012 年 9 月 1日,《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开始实施, 2012 年 11 月 21 日,首批 18 家期货公司获得资产管理业务牌照。 2012 年 12 月 22 日,中期协发布了《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工作指引》, 并于 2014 年 8 月 26 日发布了《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工作指引(修订)》,允许期货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的方式为实体企业提供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定价服务、基差交易等风险管理服务。 2014 年 12 月 4 日,中期协发布了《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则(试行)》对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进行自律规范,进一步体现了中国证监会落实简政放权和推进监管转型的精神,将为期货公司的创新发展打开新的空间。

    (5)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2 年以来,为适应新市场形势下期货行业发展的需要,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颁布或修订完善了《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关于期货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的规定》、《关于建立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夯实了我国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

    (三)我国期货行业基本情况

    1、我国期货行业的发展概况

    经过 20 世纪 90 年代的治理整顿,我国期货行业逐步走向成熟,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获得较快发展。2008 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我国期货行业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期货公司的合并及增资扩股,带动了我国期货行业整体资本规模的快速增长。在市场快速发展和资本快速提升的带动下, 我国期货行业的业绩表现总体呈上升态势。2017 年,我国期货公司共实现手续费收入 145.90 亿元,净利润 79.45 亿元,较 2011 年分别增长43.94%和 244.54%,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 6.26%和 22.9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我国期货行业的发展趋势

    (1)行业竞争集中化

    参考国际期货行业的发展经验,金融创新将推动期货公司规模化发展,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期货公司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行业集中度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随着中国证监会推动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指标体系,以及对期货公司分类监管思路的贯彻执行,我国期货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期货公司扩大业务规模、经营各类业务的资格条件与其净资本规模挂钩。在新的监管体系下,期货公司的业务规模及业务范围将直接取决于资本规模。期货公司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而且主要表现为资本实力的快速提升。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机制确立了净资本在决定业务牌照和潜在业务规模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使得扩充净资本成为期货公司未来发展的当务之急,而行业经营环境的好转也为期货公司通过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兼并重组等途径扩充资本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我国期货创新业务一般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推进方式。期货公司获取试点资格通常以分类评级和净资本规模作为硬性条件,优质期货公司具备先试先行、资本、规模、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期货行业处于由分散经营、低水平竞争逐步走向集中的演进阶段。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机遇、行业内外的压力将促使国内期货公司转变经营理念和模式,提高经营水平和能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快创新步伐,最终将形成少数几家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型期货公司及在某些细分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小期货公司并存的行业格局。

    随着行业内部分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期货公司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期货行业的内部分化将会日趋明显,市场集中度也将逐步提升。从保证金分布情况看,, 2016 年,按客户保证金排名前 20 的期货公司客户保证金总额 2,600.55 亿元,占市场总额的 59.53%;前 50的期货公司客户保证金总额 3,583.33 亿元,占市场总额的 82.02%。相比 2014 年, 2016年前 20 家期货公司和前 50 家期货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占有率分别上升 2.83 和 0.83 个百分点,期货市场集中度稳中有升。在全球最发达、最成熟的期货市场——美国期货市场中,按客户保证金排名前 20的期货经纪交易商掌握着近 90%的客户保证金,集中度显著高于我国期货市场。同时,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国的期货市场均经历过由分散化向集中化发展的过程。随着期货市场规模的增长,创新业务的不断推出,我国期货市场的集中度将会持续提升。

    (2)业务模式多元化

    我国期货市场的管制在风险可控、规范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放松,监管机构大力推动期货行业发展的思路逐步明确,陆续推动期货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 2011 年以来,国务院、中国证监会、中期协颁布或修订了《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试行办法》、《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2017)、《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和《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工作指引(修订)》等规章制度,促进了期货行业的业务创新和发展。2014 年 10 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期货公司需审批的股权变更事项以及部分已取消审批事项的备案要求,降低准入门槛,优化期货公司股东条件,完善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划分,将期货公司可从事的业务划分为公司成立即可从事的业务、需经核准业务、需登记备案业务以及经批准可以从事的其他业务等四个层次,并为未来牌照管理和混业经营预留空间,放松对期货公司的资本管制,鼓励期货行业有序竞争、创新发展。目前,我国期货公司盈利模式单一,收入主要来自于期货经纪业务, 金融改革为期货公司实现从纯粹的交易通道中介向衍生品金融服务商的转型提供了机遇。近年来, 我国期货行业规范程度的快速提升为各类创新业务的推出和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内在基础,监管部门已推出并着手筹备多项期货创新业务。期货公司代理基金销售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及通过设立子公司开展的风险管理服务业务等创新业务已逐步开展。此外,期货公司子公司做市等业务正在积极推进中,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有望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上述创新业务与其他创新举措的推出将共同推动我国期货行业走向多元。

    (3)竞争形态差异化

    随着创新业务的不断推出,我国期货公司的特色化经营特点将逐步凸显。各家期货公司将能够根据自身产品和服务优势、股东背景、区域特征等因素确立战略发展重心,打造核心竞争力。期货公司的特色化经营将推动行业内部形成细分市场, 改变目前以手续费率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局面,推动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型。我国期货市场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前期,有利于管理理念先进且制度灵活的期货公司制定科学的差异化竞争战略,打造特色化的核心竞争优势。

    (4)业务网点国际化

    目前,通过子公司开展境外业务已经进一步放开。随着境外业务的发展壮大,国内期货公司在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的同时,亦会将战略目光投向海外市场,进行海外市场的网点和业务布局。海外市场网点布局主要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引领国内投资者“走出去”,在国际期货市场的竞价过程中充分表达中国的价格信息;二是将海外投资者“引进来”,促进我国期货市场投资者背景的多元化,汇聚全球各地的大宗商品价格信息,推动我国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建设。

    (5)交易品种丰富化

    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数量较少, 显著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交易品种来看,我国期货市场仍以商品期货为主,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品种的扩容和期货市场结构的改善将是我国期货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交易品种的扩容开始加速。从扩容品种看,在商品期货持续丰富的同时, 金融期货及期权也加快推出步伐。 在商品期货方面, 扩容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战略性品种,如原油、焦煤、玻璃和铁矿石等;二是以服务“三农”为导向的农产品期货,如油菜籽、菜籽粕和鸡蛋等。在金融期货方面,上证50 指数期货和中证 500 指数期货于 2015 年 4 月 16 日正式挂牌交易,继 2013 年重启国债期货后,进一步丰富了金融期货品种。在期权方面,上证 50ETF 期权已于 2015 年 2月 9 日正式上市交易。 2016 年 12 月,中国证监会已批准郑商所、大商所分别开展白糖期权、豆粕期权交易。期货行业是产品推动型行业,其成长性很大程度决定于期货交易品种的增长。随着市场中交易品种的增加,交易参与主体的数量和活跃度将会提升,整个期货市场的交易量将随之进一步扩大。

    3、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目前,期货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是期货经纪业务的利润收入,期货市场交易规模与手续费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手续费收入,进而对期货行业的利润水平产生较大影响;除期货经纪业务之外,客户保证金带来的利息收入也是期货行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2011 年以来,随着国内期货市场交易规模与客户保证金的持续提升,整体期货行业的利润水平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2011 年期货市场整体交易额(双边口径)为 275.03 万亿元,保证金总规模为 1,513.70 亿元,至 2017 年期货市场整体交易额(双边口径)提升至 375.79 万亿元,保证金总规模提升至 4,016.08 亿元,交易额增长了 36.64%,保证金规模增长了 165.32%。在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期货行业的整体净利润从 2011 年的 23.06 亿元增长至 2017 年的 79.45 亿元,行业整体利润增长 244.54%。

    (1)期货市场交易规模

    目前,我国期货公司的业务模式较为单一,手续费收入是期货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手续费收入与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量、交易额高度相关。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直接影响我国期货公司的总体利润水平。2011 年至 2017 年,我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快速增长。2017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额 3,757,928.20 亿元,成交量 615,229.95 万手,较 2011 年分别增长 36.64%和 191.83%。 2011 年至 2017 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额和成交量的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 5.34%和 19.54%。

2011-2017年成 交 量(万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2017年成交额(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保证金规模和利息收入

    除手续费收入外, 期货保证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是我国期货公司的另一项主要收入来源。 2011 年至 2017 年,我国期货行业的保证金规模迅速增长,从 2011 年的 1,513.70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4,016.08 亿元。我国期货行业利息收入已经成为期货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3)期货交易的手续费率

    除交易规模外,期货行业的利润水平也与期货交易的手续费率密切相关。 2011 年至 2016 年,尽管我国期货市场的整体交易规模增长迅速,但期货公司收入及利润水平的增速却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在于手续费率的下滑。由于我国期货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降低手续费率成为近年来行业内竞争的主要手段。预计随着期货行业创新业务的开展,期货行业将逐步摆脱单一的手续费率竞争,未来我国期货行业的平均手续费率将可能趋于稳定。

近年行业平均手续费率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交易所手续费率

    一般而言,期货公司收取的手续费率是在交易所手续费率的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因此,交易所手续费率水平被作为调节期货市场活跃程度的工具之一。2012 年 4 月,我国四家交易所同时大幅下调交易所手续费水平,各品种降幅从 12.5%至 50%不等,整体降幅 30%左右。下调交易所手续费水平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活跃期货市场投资,带动行业利润水平的提升;但同时,由于期货公司手续费与交易所手续费水平直接挂钩,使得期货公司手续费费率有所下降。后续,交易所多次调整手续费水平,对期货公司的手续费费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期货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期货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期货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期货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共十四章 ,包含2024-2030年中国期货行业投资分析与风险规避,2024-2030年中国期货行业盈利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