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智研产业百科

一、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政策
三、发展历程
四、行业壁垒
1、技术与生产工艺壁垒
2、资金壁垒
3、政策准入壁垒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六、行业现状
七、机遇和挑战
1、发展机遇
2、行业挑战
八、竞争格局
九、发展趋势

己内酰胺

摘要:己内酰胺(CP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属于锦纶产业链重要原料,固体为白色粉末或结晶体,有油性手感,液体为透明状,有薄荷及丙酮气味。随着项目接连落地,我国己内酰胺产能产能不断扩大,2024年中国己内酰胺产能694万吨左右,产量654.3万吨,表观消费量649万吨,消费增速在27%左右。2024年全年己内酰胺企业整体的开机率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总体来看,2024年全年度,己内酰胺的行业供需格局呈现了比较明显的供需两端增长均较为强劲的走势。价格端,2024年己内酰胺价格趋势震荡下跌,整年来看己内酰胺价格阶段性反弹的支撑动力多来自于成本端利好提振,而阶段性下跌的利空影响基本来自于供应端新产能释放的增量消化压力。


一、定义及分类


己内酰胺(CP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属于锦纶产业链重要原料,固体为白色粉末或结晶体,有油性手感,液体为透明状,有薄荷及丙酮气味。己内酰胺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加工性、机械性和耐化学品性,液体主要用途为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PA6)切片,从而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及塑料薄膜,少量用于制造医药中间体;而固体己内酰胺主要用于注塑行业,生产尼龙棒板材等。

己内酰胺按形态分类


二、行业政策


近年来,己内酰胺行业受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和政策大力支持,相关政府部门发布了多项政策,推动己内胺产业发展,提升己内酰胺国产化水平。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发布了《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到2027年,石化化工产业精细化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攻克一批关键产品,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突破一批绿色化、安全化、智能化关键技术,能效水平显著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大幅降低,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培育5家以上创新引领和协同集成能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培育5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建20家以上以精细化工为主导、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化工园区,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上下游企业协同的创新发展体系。

中国己内酰胺行业相关政策


三、发展历程


1899年德国化学家首次合成了己内酰胺,1938年,德国化学公司IG Farben(现巴斯夫前身)的Paul Schlack团队通过贝克曼重排反应将环己酮肟转化为己内酰胺,并实现尼龙6的工业化生产,这一技术奠定了现代己内酰胺生产的基础。随后全球己内酰胺行业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产业格局几经变迁,目前已形成了成熟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市场,己内酰胺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起步阶段(1950s–1980s)、技术引进与消化(1990s–2000s)、产能快速扩张(2010s–2020s)、环保升级与行业整合(2018年至今)四个阶段,反映了中国化工产业从技术依赖到自主创新的转型过程。

中国己内酰胺行业发展历程


四、行业壁垒


1、技术与生产工艺壁垒


己内酰胺生产流程长,制造工艺复杂,质量要求严格。中国石化、恒申集团等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与建设,已具备丰富的技术储备与大规模供应生产能力,掌握了行业最先进技术,形成了较高的准入壁垒。新进入企业需要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稳定的产品供应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竞争,技术壁垒成市场潜在进入者的重要门槛。


2、资金壁垒


己内酰胺是全世界公认的聚酰胺产业链领域中技术含量最高、工艺最为复杂的化工中间体产品之一,属于典型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产设施建设、市场推广,且装置建设具有投入资金大、资金回收期长等特点。后期想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企业需保障充足资金进行生产工艺优化与产品创新,这要求企业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行业资金壁垒较高。


3、政策准入壁垒


为推动己内酰胺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明确将10万吨/年以下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列为限制类目录。对于限制类产业,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核准,各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自然资源、建设、生态环境、水利、市场监管、消防、海关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这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限制规模较小的新企业进入。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己内酰胺处于尼龙产业链中间原料环节,产业链条相对单一,除上游环已酮存在多种生产工艺外,其他原料相对固定,主要原材料为苯和苯酚。中游为己内酰胺生产,已内酰胺生产以一体化装置为主,通常会配套建设环已酮装置。下游为己内酰胺应用领域,包括尼龙6、医药、注塑等领域,其中尼龙6为己内酰胺最大应用领域,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中国己内酰胺行业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己内酰胺行业产业链
苯酚
上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游
尼龙6
医药
注塑
下游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14年2月,是平煤神马集团己二酸己内酰胺项目建设主体。一期工程投资40亿元的15万吨/年精己二酸和1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于2014年4月土建开工,2016年5月实现达产,其中己内酰胺填补了省内行业空自。二期工程总投资30亿元的20万吨/年己内酰胺成套项目和15万吨/年环己酮项目,于2020年8月份实现所有装置联网运行。一期己内酰胺年增产10万吨升级改造、环己醇年增产5万吨扩产改造也已全部完成,目前己内酰胺产能达到40万吨/年,环己醇产能达到25万吨/年。公司自2019年起,先后同普利材料公司和锦纶科技公司实现上下游衔接贯通,开启了尼龙6产业一体化、规模化运营模式,同时实现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6和尼龙66产品优势互补。2024年公司己二酸产量达17.12万吨,己内酰胺产量为36.48万吨,分别圆满完成年度计划的100.72%与101.33%,全年总销售收入成功突破75亿元。

2024年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情况


(2)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兰花科创成立于1998年12月,是一家以煤炭、化肥、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现代企业,所属化肥化工企业以煤炭为原料进行生产,形成产业一体化优势。公司煤炭产业现有各类矿井13个,年设计能力1,990万吨。其中生产矿井11个,年煤炭生产能力1500万吨;参股41%的亚美大宁年生产能力400万吨;在建资源整合矿井1个,设计年生产能力90万吨。化工产业现有二甲醚生产企业2个,年二甲醚产能20万吨;己内酰胺生产企业1个,年己内酰胺产能14万吨。2024年公司生产己内酰胺11.01万吨,同比增长9.01%;销售己内酰胺10.79万吨,同比增长6.73%。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6.97亿元,同比下降11.95%,利润总额8.27亿元,同比下降74.31%。

2023-2024年兰花科创己内酰胺产销量


六、行业现状


随着项目接连落地,我国己内酰胺产能产能不断扩大,2024年中国己内酰胺产能694万吨左右,产量654.3万吨,表观消费量649万吨,消费增速在27%左右。2024年全年己内酰胺企业整体的开机率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2024年全年度,己内酰胺行业呈现了供需两端增长均较为强劲的走势。价格端,2024年己内酰胺价格趋势震荡下跌,整年来看,己内酰胺价格阶段性反弹的支撑动力多来自于成本端利好提振,而阶段性下跌的利空影响基本来自于供应端新产能释放的增量消化压力。

2020-2024年中国己内酰胺产量


七、机遇和挑战


1、发展机遇


1)利好政策相继出台


为推动化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己内酰胺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将受益于政策利好,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己内酰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此外,我国还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尼龙产业做大做强,也为己内酰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2)下游需求持续增加


尼龙6是己内酰胺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占比超95%。近年来,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民用纺丝、产业用丝、尼龙工程塑料、尼龙薄膜等行业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尼龙6切片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尼龙6切片高端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成为己内酰胺市场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


(3)国内供给能力不断加强


过去,由于国内生产技术和产能受限,己内酰胺严重依赖国外企业。2002年,中石化与荷兰帝斯曼成立南京帝斯曼公司,推动了国内己内酰胺产业的大发展,己内酰胺依赖进口的现状逐渐被打破。随后国内产能迅速膨胀,从2012年起,我国己内酰胺进口量开始连年下降。目前,我国己内酰胺逐步摆脱了进口依赖,基本接近实现自给自足,产业链韧性明显提升。


2、行业挑战


(1)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风险


近几年,随着下游需求的增长以及原料苯或者环己酮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中国有多套新建或者扩建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建成投产,2024年内新增产能115万吨,分别为湖南石化30万吨新装置,鲁西化工30万吨新装置,湖北三宁40万吨新装置和华鲁恒升装置技改扩产,产能集中释放。供给能力提升的同时产能过剩风险也不断加剧,未来随着在建项目的投产,市场将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市场价格有望下行,从而导致行业利润水平下滑。


(2)环保压力不断加大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倡导化工生产的“生态绿色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要求企业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己内酰胺行业内企业面临较高的环保要求,需要不断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装备,不断优化、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


(3)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


原材料价格直接影响着己内酰胺的生产成本与利润水平。己内酰胺的主要原料为苯和苯酚,国内纯苯主要来源于石油苯和加氢苯,其中石油苯产量约占国内产量的86%,是主要供应端,因此其价格受到原油以及石脑油的价格影响。2024年,纯苯市场延续过去的强势行情,2024年纯苯均价为8307.61元/吨,较2023年上涨14.54%。预计2025年期间,虽然供需双方均有增量预期,但下游增速将超过上游,在供应端存缺口的基本面下,纯苯市场或将维持高位运行态势。


八、竞争格局


由于己内酰胺的生产对设备、技术和管理有较高的要求,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小,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生产厂商为大型国有企业及部分资金实力较强的大型民营企业,如恒申集团、华鲁恒升、兖矿能源、兰花科创、旭阳集团、海力集团、鲁西化工等。

中国己内酰胺行业竞争格局


九、发展趋势


在结构性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己内酰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及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己内酰胺市场变化趋势主要有四大方向:产能大型化、装置一体化、市场集中化、国际市场影响力增强。

中国己内酰胺行业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扩展阅读
2021年中国己内酰胺产量、产能、价格及进出口情况分析[图]
2021年中国己内酰胺产量、产能、价格及进出口情况分析[图]

2021年中国6-己内酰胺进口数量为105777654千克,同比下降60.6%;中国6-己内酰胺出口数量为3611154千克,同比增长583.2%。

己内酰胺 2022-07-14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