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用于健康监测的高性能多模态智能纺织品
纺织材料已广泛应用在柔性传感器中,然而,能够区分多种刺激的多模态智能纺织传感器仍然存在挑战。近期,中山大学科研团队开发出能够同时实时测量温度和脉冲/触摸的多模态智能纺织品。
生物医药2023年投资策略:重新站在向上的起点 把握内外循环
目前国内低值耗材行业凭借更高的效率及性价比逐渐受到国际市场认可,疫情加速产业链向中国的转移。
深度*行业*互联网行业业绩点评:暴雪代理权影响有限 各项业务强劲增长
22Q3 公司营业收入244.3 亿元,同比+10.08%,环比+5.47%;归母净利润67.0 亿元,同比+110.55%,环比+26.61%;non-GAAP 归母净利润74.7亿元,同比+93.62%,环比+38.08%。网易代理暴雪相关协议影响有限,公司各项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建议持续关注。
2022年1-10月中国财政收支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6.4%[图]
全国税收收入142579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4%,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8.9%;非税收入308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2%。
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组测序揭示玉蜀黍属适应性进化的遗传机制
玉米是一种具有全球价值的商品,也是研究最广泛的遗传模式的生物之一。过去,对玉米野生近缘植物中发现的遗传变异及潜在用途知之甚少。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利用玉蜀黍属7个野生亚种材料构建了遗传变异图谱,揭示玉蜀黍属适应性进化的遗传机制。
我国科学家发现运动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机制
近期,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药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跑步机运动显著诱导心肌细胞中的辅助受体KLB(β-klotho)表达,从而在运动干预下使心脏成为 FGF21 的直接靶器官。该团队还证实FGF21-SIRT3 轴通过保持线粒体完整性介导运动对 DCM 的保护作用。
自动液相乘法合成复杂聚糖到1080糖
近日,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Nature Synthesi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utomated solution-phase multiplicative synthesis of complex glycans up to a 1,080-mer”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关于糖类化合物自
科学家揭示促进肠道炎症的环境因素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确定了与炎症性肠病有关的风险位点。工业化国家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长,迁入疾病高发区的移民患病风险增加,表明环境因素也是决定炎症性肠病易感性和患病程度的重要因素。由于缺乏系统的调查平台,与炎症性肠病相关的环境因素及影响疾病的机制研究一直未深入开展。美国哈佛医学院研究团队揭示促进肠道炎症的环境因素。
我国科学家在环二鸟苷酸及其类似物的体内递送及肿瘤免疫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核酸是一类能够贮存遗传信息的重要生物分子,其自身及所编码的功能蛋白参与许多生命过程。用以调控基因水平生理过程及疾病治疗的多种功能寡核苷酸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数字经济行业动态跟踪: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 数据要素带动价值增值
事件:11月16日 ,国家发改委微信公众号发布署名何立峰主任的《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2022 年10 月28 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发言稿》。
禽产业链系列研究之四:时来天地皆同力 白鸡景气渐行渐近
白羽鸡行业景气度已触底回升,板块逐步迎来配置机会。
2022年1-10月中国社会用电量累计717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图]
2022年1-10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17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8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
L-半胱氨酸高通量筛选平台开发取得进展
L-半胱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含硫氨基酸,在农业、医药、日化、食品添加剂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对L-半胱氨酸细胞代谢调控的认识不足,通过常规的基因敲除、过表达等策略难以获得L-半胱氨酸高效合成细胞工厂。
人工构建完整的合成肠道微生物组
肠道微生物组是由生活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数百种细菌共同构成的复杂生物系统,对于宿主的神经发育、营养吸收及免疫功能都有重要影响。
我国科学家揭示药用鼠尾草基因组特征及丹参酮进化机制
药用鼠尾草(Salvia officinalis)与我国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同属唇形科鼠尾草属。进化分析表明,丹参在与欧洲鼠尾草类群分化之后丢失了地上部分拷贝的萜类合酶基因。
科学家揭示一项由人工智能增强的心房颤动筛查非随机干预试验
以往的心房颤动筛查试验表明,传统的筛查方法漏诊率较高,需要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美国梅奥诊所研究团队评估了人工智能算法增强的靶向筛查心房颤动方法在识别房颤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