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现制饮品行业规模超5000亿,主要包括现制茶饮/咖啡
现制饮品指现场制作、可立即饮用的饮品,种类多样,包括茶饮、咖啡饮品以及其他饮品(如果汁及酸奶饮品),2023年行业规模约5175亿元,2024年行业规模预计将达6279亿元,2018-2023年CAGR约22.5%;其中按细分市场分类,我国现制饮品行业主要包括现制茶饮及咖啡饮品,2023年二者规模分别为2585/1721亿元,占现制饮品市场GMV50.0%/33.3%,2024年预计规模分别为3127亿/2151亿元。就GMV而言,现制茶饮市场是中国现制饮品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现制咖啡饮品市场是中国现制饮品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现制茶饮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多因素驱动行业发展
历经多阶段发展,新式茶饮蓄势待发。现代奶茶起源于1987年台湾“春水堂”。
1990年代,珍珠奶茶开始登陆珠三角地区以及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的各大西餐厅、咖啡厅,奶茶逐渐成为日常饮品。在产品上,各式椰果、果酱等奶茶出现。21世纪初,街客、地下铁等品牌成立,行业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大陆奶茶繁荣吸引快乐柠檬等品牌创立,同时期来自台湾的coco进入大陆,带来更为标准化的制作方法和加盟理念,行业高速发展,一点点、茶百道等品牌相继进入大陆或成立。
2010年代,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品牌意识日益加强。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品牌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新式茶饮采用天然原料、打造品牌、强调社交属性。
2020年代,茶饮产品方面对质价比产生新需求,供给端开始采用加盟模式规模化扩张,并寻求供应链、研发等方面升级。
需求供给端共同驱动行业发展。1)需求端:中国具备深厚的饮茶文化,且购买力及消费群不断扩大。据灼识咨询及中商情报网数据,2019-2023年我国现制茶饮市场、茶叶市场以及即饮茶市场规模均稳定增长;其中中国现制茶饮的饮用者数量由2018年的2.248亿增加至2023年的3.2亿,CAGR为7.3%,预计2028年将达到4.827亿,年均饮用量从5杯增至11.1杯。2)供给端:产品更新迭代,资本入局、门店扩张,营销及销售渠道如外卖不断扩展,助推行业发展。根据灼识咨询,至2023年底,我国现制茶饮门店共计46.4万家,其中少数品牌门店数达千家以上。
现制咖啡行业相随相生,起步相对较晚但增速快
中国现制咖啡行业起步于1990年代,随外资品牌进入,消费者首次接触到“第三空间”式咖啡文化。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开设首家门店,推动现制咖啡逐步进入主流消费视野。此后,星巴克持续扩张门店,并通过本地化策略适应中国市场偏好,如引入茶饮、移动支付和中式糕点,奠定其市场领导地位。2010年后,伴随消费升级和咖啡文化传播,中国本土现制咖啡品牌迅速兴起。
根据21经济网,截至2024年,我国现磨咖啡门店约17万家,连锁品牌已突破100家,前五大品牌(按门店数计)占据约21%的市场份额,其中瑞幸咖啡/星巴克/库迪门店市占率分别约为9.5%/4%/4% ,CR10约23%。截止2023年,中国现磨咖啡消费人群共1.319亿人,渗透率为9.4%,人均现磨咖啡年消费量约6杯,现磨咖啡饮品市场规模达1721亿元,2018-2023年CAGR约36.3%,其中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咖啡店同期CAGR分别为38.9%/39.5%/35.5%/33.1%。据灼识咨询,预计2028年,中国现磨咖啡消费人群/渗透率/人均现磨咖啡年消费量将分别达2.57亿人/18.3%/13杯,现磨咖啡饮品总体市场规模达4242亿元;整体而言,现制咖啡行业与现制茶饮行业相随相生,起步相对较晚,但增速较快。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转自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杜玥莹/程子怡


2025-2031年中国新式现制茶饮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新式现制茶饮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中国新式现制茶饮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2025-2031年中国新式现制茶饮行业投资机会分析,2025-2031年中国新式现制茶饮行业投资策略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