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环境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与其他工业污染一样,是危害人类环境的公害。噪声污染有其自身的特点:噪声是暂时性的,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消失;环境噪声源分布是分散性的,噪声影响的范围是局限性的。
一、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现状
(一)功能区声环境质量
1、2019年现状
(1)全国城市
2019年,全国共有31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报送了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各类功能区2820个点位共监测了22438 点次,昼间、夜间各11219点次。昼间共有10362 监测点次达标,达标率为92.4% ;夜间共有8342监测点次达标,达标率为74.4%。总体来看,2019年度全国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点次达标率高于夜间。
2019年全国城市各类功能区监测点次达标情况
功能区类别 | 0类 | 1类 | 2类 | 3类 | 4a类 | 4b类 |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
监测点次 | 100 | 100 | 2624 | 2624 | 3720 | 3720 | 2143 | 2143 | 2536 | 2536 | 96 | 96 |
达标点次 | 74 | 55 | 2259 | 1873 | 3440 | 3117 | 2080 | 1904 | 2417 | 1313 | 92 | 80 |
达标率(%) | 74 | 55 | 86.1 | 71.4 | 92.5 | 83.8 | 97.1 | 88.8 | 95.3 | 51.8 | 95.8 | 83.3 |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其中,0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74.0%,夜间为55.0% ; 1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86.1%,夜间为71.4% ; 2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2.5%,夜间为83.8% ; 3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7.1%,夜间为88.8% ; 4a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5.3%,夜间为51.8% ; 4b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5.8%,夜间为83.3%。
2019年全国城市各类功能区监测点次达标率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2)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2019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各类功能区共监测3438点次,昼间、夜间各1719点次。昼间共有1523个监测点次达标,达标率为88.6% ;夜间共有1033个监测点次达标,达标率为60.1%。总体来看, 2019年度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功能区昼间点次达标率高于夜间。
2019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各类功能区监测点次达标情况
功能区类别 | 0类 | 1类 | 2类 | 3类 | 4a类 | 4b类 |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
监测点次 | 12 | 12 | 332 | 332 | 671 | 671 | 300 | 300 | 392 | 392 | 12 | 12 |
达标点次 | 9 | 2 | 272 | 191 | 593 | 506 | 288 | 236 | 349 | 89 | 12 | 9 |
达标率(%) | 75 | 16.7 | 81.9 | 57.5 | 88.4 | 75.4 | 96 | 78.7 | 89 | 22.7 | 100 | 75 |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其中,0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75.0%,夜间为16.7% ; 1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81.9%,夜间为57.5% ; 2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88.4%,夜间为75.4% ; 3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6.0%,夜间为78.7% ; 4a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89.0%,夜间为22.7% ; 4b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100.0%,夜间为75.0%。
2019年全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各类功能区监测点次达标率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与全国城市各类功能区监测点次达标率相比,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除0类和4b类昼间以外各类功能区监测点次达标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9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功能区总点次达标率
城市名称 | 总点次达标率(%) | |
昼间 | 夜间 | |
北京市 | 93.8 | 75 |
天津市 | 90 | 63.8 |
石家庄市 | 93.8 | 70.8 |
太原市 | 94.4 | 75 |
呼和浩特市 | 100 | 42.1 |
沈阳市 | 96.4 | 67.9 |
长春市 | 93.8 | 45.3 |
哈尔滨市 | 79.4 | 38.2 |
上海市 | 90.4 | 66.8 |
南京市 | 99 | 86.5 |
杭州市 | 84.8 | 44.6 |
合肥市 | 75 | 73.3 |
福州市 | 86.3 | 53.8 |
南昌市 | 87.5 | 62.5 |
济南市 | 83.3 | 63.3 |
郑州市 | 75 | 31.3 |
武汉市 | 81.3 | 54.2 |
长沙市 | 78.3 | 50 |
广州市 | 65.9 | 40.9 |
南宁市 | 96.4 | 46.4 |
海口市 | 100 | 68.8 |
重庆市 | 96.6 | 70.5 |
成都市 | 84.2 | 47.4 |
贵阳市 | 93.8 | 25 |
昆明市 | 96.9 | 65.6 |
拉萨市 | 87.5 | 81.3 |
西安市 | 96.9 | 34.4 |
兰州市 | 82.1 | 42.9 |
西宁市 | 65 | 40 |
银川市 | 95 | 77.5 |
乌鲁木齐市 | 96.7 | 66.7 |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2、与上年比较
(1)全国城市
与2018年相比,全国城市各类功能区点次达标率变化为: 0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上升2.2个百分点,夜间下降1.3个百分点; 1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下降1.3个百分点,夜间下降0.2个百分点; 2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下降0.3个百分点,夜间上升1.6个百分点; 3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下降0.4个百分点,夜间上升1.2个百分点; 4a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上升1.3 个百分点,夜间上升0.4个百分点; 4b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下降4.2个百分点,夜间上升4.9个百分点。
2019年全国城市功能区监测点次达标率与上年比较
达标率(%) | 0类 | 1类 | 2类 | 3类 | 4a类 | 4b类 |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
2019 | 74 | 55 | 86.1 | 71.4 | 92.5 | 83.8 | 97.1 | 88.8 | 95.3 | 51.8 | 95.8 | 83.3 |
2018 | 71.8 | 56.3 | 87.4 | 71.6 | 92.8 | 82.2 | 97.5 | 87.6 | 94 | 51.4 | 100 | 78.4 |
增幅 | 2.2 | -1.3 | -1.3 | -0.2 | -0.3 | 1.6 | -0.4 | 1.2 | 1.3 | 0.4 | -4.2 | 4.9 |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2)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与2018年相比,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各类功能区点次达标率变化为: 0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上升8.3个百分点,夜间下降8.3个百分点; 1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上升1.6个百分点,夜间上升2.6个百分点; 2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下降2.3个百分点,夜间上升3.3个百分点; 3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下降0.2个百分点, 夜间上升2.7个百分点; 4a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上升6.3个百分点,夜间上升2.5个百分点; 4b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与上年持平,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与上年持平。
2019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功能区监测点次达标率与上年比较
达标率(%) | 0类 | 1类 | 2类 | 3类 | 4a类 | 4b类 |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
2019 | 75 | 16.7 | 81.9 | 57.5 | 88.4 | 75.4 | 96 | 78.7 | 89 | 22.7 | 100 | 75 |
2018 | 66.7 | 25 | 80.3 | 54.9 | 90.7 | 72.1 | 96.2 | 76 | 82.7 | 20.2 | 100 | 75 |
增幅 | 8.3 | -8.3 | 1.6 | 2.6 | -2.3 | 3.3 | -0.2 | 2.7 | 6.3 | 2.5 | 0 | 0 |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二)区域声环境质量
1、2019年现状
(1)全国城市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噪声污染治理行业市场前景规划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有3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报送了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共监测了55220个点位,覆盖城市区域面积28623.0平方千米。全国城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平均值为54.3dB。在321个城市中,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达到一级的城市为8个,占2.5%;二级的城市为215个,占67.0% ;三级的城市为92个,占28.7% ;四级的城市为6个,占1.8% ;五级的城市为0个,占0.0%。
2019年全国城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分布比例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2)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2019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共监测了7702个点位,覆盖面积9847.1平方千米,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平均值为54.9dB (A)。其中,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达到二级的城市为19个,占61.3% ;三级的城市为12个,占38.7% ; 一级、四级和五级的城市为0个,占0.0%。
2019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分布比例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2019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等效声级
城市名称 | 昼间平均等效声级 |
哈尔滨市 | 59.7 |
福州市 | 57.2 |
杭州市 | 56.4 |
贵阳市 | 56.1 |
沈阳市 | 56 |
郑州市 | 56 |
西安市 | 55.8 |
长春市 | 55.6 |
广州市 | 55.6 |
海口市 | 55.4 |
太原市 | 55.1 |
武汉市 | 55.1 |
乌鲁木齐市 | 55 |
石家庄市 | 54.9 |
上海市 | 54.9 |
济南市 | 54.9 |
合肥市 | 54.6 |
成都市 | 54.5 |
兰州市 | 54.5 |
南昌市 | 54.4 |
长沙市 | 54.4 |
西宁市 | 54.3 |
南宁市 | 54 |
天津市 | 53.8 |
呼和浩特市 | 53.8 |
拉萨市 | 53.8 |
北京市 | 53.7 |
南京市 | 53.4 |
昆明市 | 53.1 |
银川市 | 53.1 |
重庆市 | 52 |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2、与上年比较
(1)全国城市
与2018年相比,全国城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一级的城市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二级的城市比例上升3.5个百分点;三级的城市比例下降2.0个百分点;四级的城市比例上升0.7个百分点;五级的城市比例下降0.6个百分点。
2019年全国城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分布与上年比较
年份 | 监测城市总数(个) | 各评价等级城市比例(%) |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 ||
2019 | 321 | 2.5 | 67 | 28.7 | 1.9 | 0 |
2018 | 323 | 4 | 63.5 | 30.7 | 1.2 | 0.6 |
增幅 | -2 | -1.5 | 3.5 | -2 | 0.7 | -0.6 |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2)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与2018年相比,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一级的城市比例下降3.2个百分点;二级的城市比例上升12.9 个百分点;三级的城市比例下降9.7个百分点;四级、五级的城市比例与上年持平。
2019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分布与上年比较
年份 | 监测城市总数(个) | 各评价等级城市比例(%) |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 ||
2019 | 31 | 0 | 61.3 | 38.7 | 0 | 0 |
2018 | 31 | 3.2 | 48.4 | 48.4 | 0 | 0 |
增幅 | 0 | -3.2 | 12.9 | -9.7 | 0 | 0 |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2019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与上年比较
城市名称 | 2019年 | 2018年 | 增幅 |
拉萨市 | 53.8 | 49.1 | 4.7 |
西宁市 | 54.3 | 52.1 | 2.2 |
济南市 | 54.9 | 53.3 | 1.6 |
沈阳市 | 56 | 54.7 | 1.3 |
长沙市 | 54.4 | 53.9 | 0.5 |
郑州市 | 56 | 55.6 | 0.4 |
乌鲁木齐市 | 55 | 54.7 | 0.3 |
上海市 | 54.9 | 54.6 | 0.3 |
哈尔滨市 | 59.7 | 59.5 | 0.2 |
银川市 | 53.1 | 53 | 0.1 |
广州市 | 55.6 | 55.5 | 0.1 |
北京市 | 53.7 | 53.7 | 0 |
南昌市 | 54.4 | 54.4 | 0 |
兰州市 | 54.5 | 54.7 | -0.2 |
长春市 | 55.6 | 55.7 | -0.2 |
西安市 | 55.8 | 56.1 | -0.3 |
杭州市 | 56.4 | 56.8 | -0.4 |
福州市 | 57.2 | 57.6 | -0.4 |
天津市 | 53.8 | 54.3 | -0.5 |
太原市 | 55.1 | 55.7 | -0.6 |
呼和浩特市 | 53.8 | 54.4 | -0.6 |
海口市 | 55.4 | 56.1 | -0.7 |
南京市 | 53.4 | 54.1 | -0.7 |
合肥市 | 54.6 | 55.4 | -0.8 |
成都市 | 54.5 | 55.3 | -0.8 |
石家庄市 | 54.9 | 56 | -1.1 |
重庆市 | 52 | 53.2 | -1.2 |
昆明市 | 53.1 | 54.4 | -1.3 |
武汉市 | 55.1 | 56.4 | -1.3 |
贵阳市 | 56.1 | 58.2 | -2.1 |
南宁市 | 54 | 56.6 | -2.6 |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三)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
1、2019年现状
(1)全国城市
2019年全国共有32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报送了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共监测了21039个点位,共监测道路长度36492.6千米。全国城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6.8dB (A)。其中,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强度评价为- -级的城市为221个,占68.6% ;二级的城市为85个,占26.1% ;三级的城市为15个,占4.7% ; 四级的城市为2个,占0.6% ;五级的城市为0个,占0.0%。
2019年全国城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比例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2)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2019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共监测道路长度9906.6千米,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8.5dB (A)。其中,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强度评价为一级的城市为10个,占32.3% ;二级的城市为19个,占61.3% ;三级的城市为2个,占6.4% ;四级和五级的城市为0个,占0.0%。
2019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比例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2、与上年比较
(1)全国城市
与2018年相比,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强度评价为一级的城市比例上升2.2个百分点;二级的城市比例下降2.6个百分点;三级的城市比例上升0.7个百分点;四级的城市比例下降0.3个百分点;五级的城市比例与上年持平。
2019年全国城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分布与上年比较
年度 | 监测城市总数(个) | 各评价等级城市比例(%) |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 ||
2019 | 322 | 68.6 | 26.1 | 4.7 | 0.6 | 0 |
2018 | 324 | 66.4 | 28.7 | 4 | 0.9 | 0 |
增幅 | -2 | 2.2 | -2.6 | 0.7 | -0.3 | 0 |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2)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与2018年相比,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一级的城市比例下降3.2个百分点;二级的城市比例上升3.2个百分点;三级的城市比例上升3.3个百分点;四级的城市比例下降3.2个百分点。
2019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分布与上年比较
年度 | 监测城市总数(个) | 各评价等级城市比例(%) |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 ||
2019 | 31 | 32.3 | 61.3 | 6.5 | 0 | 0 |
2018 | 31 | 35.5 | 58.1 | 3.2 | 3.2 | 0 |
增幅 | 0 | -3.2 | 3.2 | 3.3 | -3.2 | 0 |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2019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与上年比较
城市名称 | 2019年 | 2018年 | 增幅 |
西宁市 | 69.9 | 68.2 | 1.7 |
南宁市 | 69 | 68.2 | 0.8 |
拉萨市 | 67.8 | 67 | 0.8 |
杭州市 | 68.6 | 67.8 | 0.8 |
西安市 | 70.5 | 69.8 | 0.7 |
北京市 | 69.6 | 69 | 0.6 |
贵阳市 | 69.8 | 69.3 | 0.5 |
广州市 | 69.3 | 68.9 | 0.4 |
天津市 | 67.6 | 67.3 | 0.3 |
兰州市 | 68.8 | 68.5 | 0.3 |
昆明市 | 67.4 | 67.1 | 0.3 |
沈阳市 | 70 | 69.8 | 0.2 |
南京市 | 67.5 | 67.5 | 0 |
济南市 | 69.6 | 69.7 | -0.1 |
长春市 | 69.4 | 69.6 | -0.2 |
海口市 | 68.9 | 69.1 | -0.2 |
石家庄市 | 66.9 | 67.2 | -0.3 |
呼和浩特市 | 68.3 | 68.7 | -0.4 |
合肥市 | 68.6 | 69 | -0.4 |
南昌市 | 66.7 | 67.1 | -0.4 |
成都市 | 69.2 | 69.7 | -0.5 |
长沙市 | 69.4 | 69.9 | -0.5 |
福州市 | 67.4 | 69.3 | -0.6 |
武汉市 | 68.7 | 70.1 | -0.8 |
银川市 | 69.3 | 66.8 | -0.9 |
郑州市 | 65.9 | 68 | -1 |
太原市 | 67 | 69.7 | -1 |
上海市 | 68.7 | 69.3 | -1.1 |
重庆市 | 65.6 | 67.1 | -1.5 |
哈尔滨市 | 71.8 | 73.9 | -2.1 |
乌鲁木齐市 | 64.9 | 67.7 | -2.8 |
资料来源: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二、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对声环境监测的重视以及《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噪声测量值修正》、《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等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对噪声监测技术提出了更加规范的操作性,对噪声监测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噪声自动监测仪器的开发研制起步较晚,全国大部分噪声监测站的噪声自动监测仪器普遍存在着技术含量低、功能单一、稳定性和可靠性差等问题,噪声自动监测仪器急需更新换代,建设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已是迫在眉睫的现实要求。
在未来,构建一个自动化、网络化的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是声环境监测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现代化的自动监测系统,是全面推进声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的重要一环。因此,声环境自动监测仪器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