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土壤修复及水质监测现状形势及需求释放,未来市场空间分析[图]

    把“大气十条”、“水十条”公布后,后续配套政策以及地方性法律法规出台情况、固定资产投资、上市公司的业绩释放情况进行了跟踪分析,可以看出在政策出台后,地方性法律法规密集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额出现快速增长,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出现了大幅提升,可以预见的是,在“土十条”之后,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配套政策及相关的修复技术标准、评价体系等都将会不断的出台,土壤修复行业将逐步进入黄金发展期。

    我国土壤污染情况严重,土壤总超标率为16.1%,以无机型为主。根据统计局2014年中国土壤污染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目前,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调查的工业废弃地中超标点位占34.9%,工业园区中超标点位占29.4%。在调查的188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地中,超标点位占21.3%,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有机污染严重。调查的采油区中超标点位占23.6%,矿区中超标点位占33.4%,55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个存在土壤污染,267条干线公路两侧的15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0.3%。

我国土壤污染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经济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土壤受到污染,需要修复的土壤大幅度增加。另外,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快速推进,施工场地日益增加,使得城市中污染场地修复需求非常迫切。土壤污染具有多样性、修复难度大、成本高的特点。不同的污染土壤往往有着不同的污染源,污染土壤所处的地质形态(如周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布)也可能影响土壤污染情况。土壤中污染物蒸发后会污染空气,随着水流入河流,对居民赖以生存的大气、水资源产生较大污染。耕地污染不仅造成粮食减产,更会对庄稼产生污染,威胁人体健康。随着我国“退二进三”的进行,部分位于中心区域的污染企业搬离,遗留污染土地,长期闲置不仅危害周边居民,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伴随着“儿童血铅超标”、“镉大米”以及“常外有毒校园用地”等一系列土壤污染导致的安全事件的曝光,公众对土壤污染的担忧日益增加。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近年来土壤污染导致的安全事件

地点
事件
湖南衡阳
由于化工污染导致300余名儿童血铅超标,随后央视对血铅儿童、污染
企业、污染耕地等多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当地土壤铅污染严重,仅衡东
县大埔镇就有超过300名儿童血铅超标。
广东广州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饮食品抽检结果,在18个批次
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检后发现有8个批次的大米镉含量超标,比例高达
44.4%。据统计,不合格大米分别来自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地。而
且由于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未及时向社会公布不合格产品的品牌、生
产单位及销售单位,引来公众质疑。
江苏常州
常州外国语学校自2015年9月份学校搬到新校址后,很多学生因为环境
污染,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
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个别学生查出患有淋巴癌等。而学校附
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是三家化工厂。
河南新乡
2017年3月23日,环保公益组织“好空气保卫侠”在河南新乡市凤泉
区块村营村南开发区河边的麦地取样化验,结果显示,距河4米处的土
壤镉含量为20.2mg/kg,是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67.3倍,三级标准
的20.2倍。在距河100米处取土壤化验,镉含量为12.4mg/kg,是二级
标准的41.3倍,三级标准的12.4倍。而在麦收之时,空气侠再次到新乡
市监督镉麦农地流转的情况,并随机在牧野区、凤泉区已经收割、尚未
收割的不同地块取了12个小麦样品。检测结果显示,12个随机的小麦
样品全部超标,出现从1.7倍至18倍不同程度的超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大气十条”、“水十条”以及“土十条”相继发布,构建我国新阶段环保治理完整的线路图。回顾我国近十年来的环保治理历程,2013年“大气十条”的发布具有标志性意义。2013年1月北京雾霾天气事件中PM2.5无论在在浓度、还是持续时间上都突破了历史记录,其单日小时最高浓度突破了1000µg/m3,当月的雾霾日更是长达25天,在2013年3月后的一年中,北京连续3天以上能见度小于3千米的严重雾霾污染共出现了18次。在1月的雾霾事件发生之后,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的政策密集发布,包括针对水泥、钢铁等“两高一剩”行业的污染防治技术以及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的节能减排等政策。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包括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9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被誉为“我国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大气治理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环保治理新阶段的开始。随后在2015年4月和2016年5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的相继发布,按照大气、水和土壤构建了新一轮完整的环保治理路线图。

2016年5月以来我国环保领域相关政策和法规

时间
政策名称
颁发部门
主要内容
2016年
5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简称“土十条”
国务院
到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
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
控。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
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
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
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2016年
11月
《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制实施方案》
国务院
明确到2020年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
证核发工作,简历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现“一
证式”管理。
2016年
11月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
划》
国务院
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和生活方
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
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
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安全屏
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2016年
12月
《环境保护税法》
人大
常委会
环保税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
行。
2016年
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
防治法修正案》
国务院
强化地方责任,突出饮用水安全保,完善排污许可
与总量控制、区域流域水污染联合防治等制度,加严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大对超标、超总量排放等的处罚
力度。
2016年
12月
《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
意见》
中央办公
厅、国务院
办公厅
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加强水资源保护;二是加强河湖
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三是加强水污染防治;四是加强
水环境治理;五是加强水生态修复;六是加强执法监
管。
2018年
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
染防治法》
人大
常委会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政府责任制度,土壤污染责任人制
度,土壤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监
测制度,土壤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控制度,土壤污染风
险管控和修复制度,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大气十条”以及“水十条”发布后,各地“十条”陆续发布。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政策的传播主要按照自上而下的模式进行,中央发布后各地方政府响应速度决定了政策的有效执行进程。我们统计了“大气十条”以及“水十条”发布后,各个省级行政区各自的“十条”发布情况。在“大气十条”发布的当月就有6个地方政府发布了地方版的“大气十条”,在随后的6个月中,发布数量快速上升达到27个,并在2014年5月集中发布完毕,共历时8个月,地方对“大气十条”的集中高速响应也反应了当时各地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迫切。2015年5月“水十条”发布,在发布后的6个月中只有2个地方政府响应,随后在2015年11月至2012年2月这3个月中响应数量急速上升至27个,最终在2016年5月发布完毕,共历时12个月。整体来看,基于2013年大气污染的严重性与直观性,各地政府在大气政策响应上明显高于水质,但是两者总体历时都没超过一年,体现出了地方政府对环保政策的重视。

    伴随着各地对环保政策的快速响应,环境污染治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从时间维度上来看,自2013“大气十条”发布到2014年各地方政府迅速响应后,2015年开始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保持了高速的增长,2015至2017年同比增速分别为33.89%、45.19%及25.30%,远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名义同比,三年分别为9.80%、7.90%和7.00%。分类别来看,大气污染治理率先发力,2015年同比增速为30.93%,而在“大气十条”考核的前一年2016年同比增速达到了72.93%,2017年同比为5.80%,至此大气治理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水十条”发布较“大气十条”晚两年,同时考核期为2020年,目前来看仍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速,2015年至2017年同比增长分别为41.63%、44.04%和27.72%。

    由于2013年严重的雾霾天气,得益于各地政府对污染控制的迫切期望,上市公司大气污染治理营收出现了较快增长,同比达到了41.04%;同时当年“大气十条”发布,随后2014年各地治理方案推出落实具体治理工作,在2015年上市公司的营收再次实现高速增长,同比增长达32.55%;2017年随着大气治理一阶段的结束,营收增速降至8.69%,同年年底大气污染治理二阶段“蓝天保卫战”开启,2018年各地政府仍处于响应布局阶段,上市公司大气污染治理的整体营收仍旧处于8.69%这一较低增速。水污染治理业务的营收增速也表现出了与大气相似的相关性,从时间上来看“水十条”于2015年发布,2016年各地完成了工作部署,2017年上市公司营收出现快速增长,增幅达38.26%,2018年虽然有所回落,但在“河长制”治水工作的强力推进下,但仍旧保持20.56%的增速。

2012-2018年上市公司大气污染治理营收同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18年上市公司水污染治理营收同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2018年上市公司环境监测营收同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土十条”发布,构建完整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纲领,叩开土壤治理市场的大门。“十二五”期间出台的“大气十条”和“水十条”作为环保行动的计划纲领,开启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两项污染防治计划的出台也极大的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2016年,“土十条”的发布构建了完整的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纲领。计划要求在2016年底前,在浙江省台州市、湖北省黄石市、湖南省常德市、广东省韶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和贵州省铜仁市启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重点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力争到2020年先行区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还要求综合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区域代表性,针对典型受污染农用地、污染地块,分批实施20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2020年底前完成。根据试点情况,比选形成一批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适用技术。伴随着“土十条”的发布,土壤修复市场的大门被叩开,2017年土壤修复的订单金额以及修复规模同比增长250%以上,开启了行业的高速增长。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将从2019年1月1日开始执行。作为我国首次制定的规范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解决了防治工作上存留的一些问题。法案落实了土壤污染防治的政府责任,明确了污染的责任主体,建立了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制定,建立了防治基金制度。法案在明确责任主体以及将治理效果与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进行挂钩的情况下,同时提出通过建立防治基金解决历史存量污染地块治理问题。此外,在财政部2019年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关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为支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安排50亿元,增长42.9%。从“政策+财政”层面进一步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促进相关市场的释放。

    鉴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未来的土壤污染状态调查、监测体系建设以及土壤污染治理设备和技术的投入等将是长期的工作,市场空间的释放也是持续的。目前土壤修复的主要类型包括场地修复、耕地修复以及矿山修复,2018年初中国环联对多方信息进行统计后,预计我国土壤修复潜在的市场空间约为52200亿元,“十三五”期间可释放约4760亿元,其中场地修复的市场空间将占到一半以上。因为场地修复来自于工业用地的经济效应,场地的修复能得到资本的认可从而启动和治理都会相对顺利,所以会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主流应用场景。近两年由于钢铁、化工化纤、造纸、医药、金属制品等工业企业去产能,工厂搬迁等因素,诸多地块需要进行治理,按照中国环联研究院的数据,统计场地待修复的面积大约200万亩,按照一亩的土壤修复成本20-50万元/亩进行计算,潜在市场需求在4千亿-1万亿,未来将在较长时间内逐步释放。耕地修复市场需要政府主导,对修复的结果要求存在差异,按照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18亿亩耕地,超标率19.4%计算,待修复的面积为3.492亿亩,按照每亩地1万元的成本计算,市场需求在3.49万亿元。在治理过程中对药剂的添加处理后是否还适用于种植农作物需要进一步认定,或退耕还林等。

“十三五”期间土壤修复市场空间测算

修复类型
待修复面积
(万亩)
单位面积土壤修复成本
(万元/亩)
潜在市场空间
(亿元)
“十三五”释放
比例(%)
“十三五”市场
空间(亿元)
场地修复
200
20-50
10000
25%
2500
耕地修复
39200
1
39200
5%
1960
矿山修复
300
5-10
3000
10%
300
合计
-
-
52200
-
476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正式发布开启了我国“十三五”期间水环境治理的“新元年”。随后与水环境相关政策频发,极大的推动水环境治理相关工作的推进。环保部门预计“水十条”将带来水环境领域2万亿元的投资规模,高于大气的1.7万亿元,将会给环保市场带来新的利好。作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指向标”,水质监测市场有望率先发力。通过有效的监测可以掌握各水体水质的实时情况和各阶段治理的具体进展,从而为有关部门水环境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在明确责任主体的情况下,水质监测数据又是治理目标考核以及依法追责的有效依据。因此,建设完善而高效的水质监测体系是目前阶段水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的保障基础。

    水质监测设备销售量提升迅速,已超过烟气监测成为第一大细分市场。受益于环保相关政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监测行业发展迅速。根据《环境监测仪器行业2017年发展综述》中统计的数据,2017年,监测仪器行业的总销售额突破了65亿元,同比增长1.56%;共计销售各类环境监测产品56,575台(套),同比2016年增长38.5%。在参与调查的烟尘烟气设备、环境空气、水质设备、采样器、数采仪五类产品中,水质监测设备增长最快,共销售19,345台(套),同比增长86.3%。从分类占比来看2017年水质监测设备销售量首次超过烟气烟尘监测设备,占比达到34%,成为监测设备销售中第一大细分市场。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产品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中提出的到2020年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同时还提出环境保护部将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次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实施方案》,将分三步按照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点监事权上收的工作。监事权上收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由地方政府负责当地监测工作的单一管理体制,实现了由“考核谁,谁监测”到“谁考核,谁监测”的转变,同时带动了监测模式的改变。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制改革思路

-
监测管理体制
设置
管理
重心
监测事权划分
监测财力
分担
监测结果应用
监测结果
支撑国家
监管的模
改革前体制
中央和地方双
重管理
地方
中央:统一法律法规及技
术规范地方:按照国家有关规
范,配套提供人财物开展
监测
中央:
20%,地方:
80%
中央:采用地方监测数据
评价和考核各地环境空气
质量。地方:采用属地的监测数
据评价和考核属地环境空
气质量
考核谁,
谁监测
改革后体制
目标体制下的
中央和地方双
重管理
中央
中央:统一法律法规及技
术规范,配套人财物适当
开展垂直监测和区域监
测。地方:按照国家有关规
范,配套提供人财物开展
监测
中央:
50%,地方:
50%
中央:主要依靠中央垂直
监测和区域监测数据评价
和考核各地环境空气质量。地方:可同时采用中央和
地方的监测数据评价和考
核本地环境空气质量。
谁考核,
谁监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开启第三方运维的模式,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率,降低运维成本。环保部上收生态环境质量国控点监测事权之后,真正的监测工作并非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直接开展,而是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委托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去运行和管理。而第三方运维模式并也非环境监测总站首创,早在2012年山东省就通过公开招标,将17市144座空气自动监测站全部以TO(转让-经营)模式移交给第三方运营,由省、市两级环保部门共同对运营、比对单位进行质控考核,共同出资购买符合质量要求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归省、市环保部门所有。通过采用第三方运维的模式,山东省了全省空气站运行成本(含设备更新)降低了15%,设备运行率和数据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

    第三方运维更进一步,“三快一省”搭建全域水质监测的“水上天网”。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通过BOO模式打造全国第一个市级全域水质监测“水上天网”工程。台州市采用向第三方机构采购监测数据的模式,来完成全市县域交接断面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工作,并实现了水质监测网络建设的“三省一快”。省钱:采用数据采购的模式有效的减轻财政压力,节省高达40%的项目成本。省力:全面实现了水质的实时监控。省心:减轻了政府的工作压力,政府只需做好监管工作。快速:项目建设周期短,一年的时间就可基本实现了对全市县域交接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状况的全天候跟踪监管。

    政策层面持续推进,国考水质断面“监测天网”全部采用第三方运维模式,示范效应强烈。在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2015年2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全面放开服务性环境监测市场,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性环境监测业务,要创造条件,全面放开。同年12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环境监测市场化改革迈向深入,第三方托管运营机制普遍实行。2017年8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做好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水质采样检测和水质自动站运维工作,既可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节约政府管理成本,又可最大程度保证监测数据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保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责任考核的客观公正性。国家地表水监事权上收工作已于2017年年底完成,今年年初开始国考水质断面“监测天网”的搭建工程,新增断面和点位的自动监测水站的建设以及所有国考断面和点位的运维工作都将采用第三方运维的模式,相关交接工作将在年底之前完成。此次水质国考断面监事权上收后全部交由第三方运维方案的高效执行,对于各级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在水质监测运维模式上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及示范效应,将有力的推动第三方运维市场的释放。

    目前,水质监测主要包括地表水监测、污染源监测以及地下水监测三个部分。对三个部分未来自动监测站点建设以及第三方运维的市场空间进行了相关测算。

水质监测市场总体规模测算

-
2019E
2020E
2021E
地表水监测
-
-
-
建设费用(亿元)
100.18
101.4
101.41
运维费用(亿元
38.6
67.14
95.67
建设及运维合计(亿元)
138.78
168.53
197.08
污染源监测
-
-
-
建设费用(亿元)
57.19
57.19
57.19
运维费用(亿元)
97.23
91.51
85.79
建设及运维合计(亿元)
154.42
148.7
142.98
地下水监测
-
-
-
运维费用(亿元)
5.44
10.88
16.32
水质监测费用合计
-
-
-
建设费用(亿元)
157.37
158.59
158.6
运维费用(亿元)
141.27
169.53
197.78
建设及运维合计(亿元)
298.64
328.11
356.38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前期政府在大气治理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目前治理的工作重心已经由大气向水转移。中央层面对此高度重视,快速建立了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水环境治理工作体系。今年年底随着河长制工作新阶段的开启,后期将尽快推动具体治水工作的落实。作为水环境治理方案制定、效果考核以及责任追溯等工作的主要依据,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现有的监测体系将无法满足河长制治水工作对监测数据全面覆盖、实时有效的要求。治水工作的推进将有力推动水质监测市场的释放。在目前水质监测的各细分类别中,河长制治水带来的地表水监测需求将受政策推动率先发力。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河长制治水在未来三年的市场空间将占到地表水监测市场空间的66.36%,三年的CAGR为20.23%,将有力的支撑地表水监测市场未来三年发展,到2021年整个地表水监测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97.08亿元,将占到当年水质监测市场规模的55.30%。

    国控站点的监事权上收后全部交由第三方运维的模式,将对后期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在监测模式的改变上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第三方运维模式在经济性、便利性、效率性以及数据准确性上的优势是现有监测模式不可比拟的。各类别来看,地表水监测运维受益于自动监测站点的快速增长,其第三方运维市场将呈现高速增长,未来三年CAGR高达57.43%。污染源监测运维由于自动监测对手动监测的逐步替代,以及对应的自动监测运维费用低于手动监测费用的影响,未来三年的运维市场规模将缓慢降低,但是受益于污染源监测较大的体量,未来三年运维市场的总份额仍可占到水质监测运维市场的53.98%。地下水监测体系建设已经全部完成,未来三年可贡献32.64亿元的运维市场。受益于监测模式的改变,第三方运维在未来三年的CAGR将达到18.32%,2021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近200亿元,并且随着后期站点的建设以及第三方运维模式的继续推进,运维市场的规模仍将继续扩大。

    受益于环境治理重心的转变,水环境治理的推进,水质监测市场未来三年将保持约10%的稳定增长,预计三年合计将释放近千亿的市场空间。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水质监测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37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广东省环保行业市场专项调查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广东省环保行业市场专项调查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广东省环保行业市场专项调查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共十章,包含2019-2023年广东省环保产业政策法规分析,广东省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广东省环保产业前景趋势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