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当前如此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逐渐意识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而林业造林工程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丰富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目前造林方式包括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和人工更新。
造林主要方式
造林方式 | 介绍 |
人工造林 | 人工造林是通过植苗或播种的方式进行的植树造林活动.是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
飞播造林 | 飞机播种造林,是一种采用飞机在空中播种的方法进行造林的技术。 |
封山育林 |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适封区,实行定期封山,以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 |
人工更新 | 更新造林方式有三种:即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更新,人工更新造林可以按照要求选择目的树种,合理密度或合理混交等加速更新过程。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造林工程产生的生态效益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积极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尤其是自然环境恶劣地区,造林工程能够有效改善环境,但从造林工程的实施来看,其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这些因素中有许多内容不可控制,因此也就增加了造林工程建设的难度,从而导致质量问题频繁出现。
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问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全国林业和草原发展统计公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完成造林面积10949万亩(729.95万公顷),较2017年11521万亩减少了4.96%。
2009-2018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情况
资料来源:《2018年全国林业和草原发展统计公告》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造林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数据显示:分方式来看,人工造林、新封山育林以及退化林修复是造林的重要手段,其中2018年人工造林完成面积5517万亩,占全国造林完成面积的50.39%,较2017年有所降低,新封山育林和退化林修复完成面积分别为2677万亩和1994万亩,均较2017年有所上升,分别占全国造林完成面积的24.45%、18.21%。
2017-2018年全国造林面积按方式完成情况
资料来源:《2018年全国林业和草原发展统计公告》
2018年全国造林完成面积按方式占比
资料来源:《2018年全国林业和草原发展统计公告》
我国人工造林按林种主导功能可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5种,其中2018年防护林面积为2789万亩,占人工造林完成面积比重达到50.55%,其次为经济林面积1812万亩,占人工造林完成面积的32.85%,排在第三位的是用材林884万亩,占人工造林完成面积的16.02%。
2018年我国人工造林造林面积按林种主导功能完成情况
资料来源:《2018年全国林业和草原发展统计公告》
2018年我国人工造林按林种主导功能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2018年全国林业和草原发展统计公告》
分省市来看,2018年全国造林面积超过500万亩的省份有9个,较2017年新增甘肃省和山西省,2018年造林面积分别达到589万亩和510万亩,其余7个省份分别是河北901万亩、内蒙古900万亩、湖南876万亩、四川655万亩、云南562万亩、陕西522万亩以及贵州520万亩。
2017-2018年全国造林面积超过500万亩的省份
资料来源:《2018年全国林业和草原发展统计公告》
2018年我国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665万亩,其中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完成造林面积1341万亩,其次为退耕还林工程1085万亩,排名第三的市天保工程,完成造林面积601万亩。
2018年我国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情况
资料来源:《2018年全国林业和草原发展统计公告》
为了更好地发挥林业造林工程的效益,提升林业造林工程质量应作为林业部门的重点工作,科学规划、科学落实,从造林工程长远利益角度出发,从规划、管理、技术等多个角度展开造林工程优化,促进造林工程朝着现代化、长效方向发展。
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问题解决措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5-2031年中国造林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造林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中国造林行业投资前景,2025-2031年中国造林企业投资战略与客户策略分析,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