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市场投资预测分析[图]

    一、2018年汽车业处下行周期,从二季度开始终端需求低迷,渠道库存高企,车企纷纷降价让利,经销商亏损面加大。原因主要是前两年购置税优惠政策透支+消费信心不足。

汽车行业全景

上游零部件
中游整车
下游应用场景
发动机/电池
动力总成
乘用车
出行平台
变速箱/减速器
轿车
经销商
电机电控
SUV
租赁公司
智能座舱
汽车电子
MPV
车队
自动驾驶
汽车玻璃
内外饰件
商用车
建筑公司
车灯
货车
公交公司
座椅
客车
旅游公司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乘用车主要包括轿车、 SUV和MPV。

    各车型有差异:轿车是最初引入国内的车型,在操控性和主动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势。SUV从2010年左右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车型空间大。MPV前期主要是商务属性,目前也逐渐进入家用领域。

轿车、 SUV和MPV差异

轿车
底盘低,空气阻力小,操控性强,主动安全性好,经济实用
SUV
运动型多功能车,底盘高,越野性能好,空间大,兼顾舒适性。油耗高,风阻大
MPV
多用途汽车,一般为两厢结构,高端MPV多作为商务车使用,空间大,舒适性好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份额变化:2018年与2017年相比,轿车和SUV的份额均有所提升,MPV份额下滑。主要受小型SUV和大7座SUV的影响。

2017年乘用车各车型销量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乘用车各车型销量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乘用车28年首次负增长

    乘用车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乘用车是汽车细分领域中规模最大的,以2018年为例,乘用车新车销售2371万辆,占汽车整体的84%。

    首次负增长由于购置税政策的透支、宏观经济下滑、中美贸易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18年汽车市场(包括乘用车市场)出现了28年来首次负增长。未来或将进入平稳/缓慢增长的时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轿车结构性变化——A0级车占比降低,C级轿车价格下探

    结构性变化,轿车消费中,A级车为主流,B和C级车占比有所提高。 A0级轿车份额从17%缩减到10.1%,受益于消费升级趋势,B级轿车份额持续提高
轿车消费升级趋势明显,A0级轿车明显减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SUV均价下滑,长期有望跑赢轿车

    经济型MPV是主流。从2013年起,MPV市场中A级车占绝大部分比例,份额常年保持在60%以上。MPV车型在国内一直以高端美系日系商务和低端自主品牌(10万以下)为主,缺乏家用的适用型MPV,这是自主品牌很好的突破口。

    缺点是市场容量略小,年销量约为200万,最近两年的下滑主要是SUV均价下移造成的份额挤压导致。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MPV的多功能性将更加显著,其份额将会渐渐提高。

轿车+SUV历年销量 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MPV总量下滑,A级车为主流

MPV总量呈现下滑态势 单位:万辆(左轴),%(右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A级MVP占主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 行业利润下降,自主品牌盈利承压,吉利汽车表现较好,其它自主品牌盈利多下滑,弱势自主亏损额加大;合资品牌表现分化:日系处向上趋势;德系稳固;美系下滑,法/韩系逐步边缘化。

    主流自主乘用车品牌格局分化严重。

    (一)主流品牌:年销量超过50万辆的企业。吉利过去3年为新品周期利润持续增长,其他几家主流自主车企盈利规模、盈利能力逐年下滑

自主品牌扣非净利润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主要车企自主品牌呈毛利率下滑趋势 单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弱势自主品牌亏损加剧。

    弱势品牌:年销量小于50万辆。2018年亏损幅度基本在10-30亿级别,未来的选择只有两种:一是产能整合清退;二是全面转向新能源汽车。

弱势自主品牌2018Q1和2019Q1的扣非净利润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弱势自主品牌2016年-2018年的扣非净利润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代表企业分析——长城汽车

    公司是国内SUV行业龙头,主要产品包括哈弗H6、 WEY品牌、 欧拉品牌等,公司在成本管理、 质量管控方面优势显著,研发实力在国内自主品牌处于第一梯队2009-2010年,受益于汽车行业购置税政策刺激,利润接近2倍增长;2012年-2013年,利润复合增速55%,主要由于哈弗H6上量;2017-2018年,渠道营销体制僵化,H2、 H7等产品定位失误,利润下滑52%。

公司历年营业收入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公司历年净利润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代表企业分析——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是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龙头,产品包括轿车、 SUV、 MPV等,拥有高端品牌领克,其技术实力在国内自主品牌处于第一梯队,公司在资本运作能力、营销能力上优势显著。公司在2016-2017年销量和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众多明星车型上市且赢得消费者喜爱。

公司历年营业收入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公司历年净利润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合资品牌分化:日系强势、德系平稳、美系下滑

    品牌分化:

    受益于新品周期,日系合资车企净利润逐年攀升,日系在华份额有望持续提升。随行业波动,合资品牌格局也不断变动,韩/法(现代起亚、 标致雪铁龙) 已掉队,美系(福特、 通用) 岌岌可危,其中福特在华亏损幅较大,上汽通用也处于下行周期,美系前景不容乐观。

主要合资企业净利润分化剧烈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海外企业---大众汽车(德系)盈利能力平稳

    品牌分化:

    大众汽车利润呈现强烈的周期性波动。 2013-2014年维持较高的净利率,主要是由于中国市场具备较好的盈利能力。电动化战略实施压制了17-18年的现金流,也给营业利润带来压力。2018年欧洲WLTP测试法规扰动库存+销量,提高了车型开发成本。

大众汽车营业利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海外企业---美系品牌整体表现一般

    1.通用汽车:

    通用2018年国内凯迪拉克品牌+北美皮卡销售增长创造良好业绩表现。1Q19北美全尺寸SUV停产和中国地区销量下滑影响业绩。

通用汽车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单位:亿美元(左轴),%(右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福特汽车:

    福特汽车盈利能力与通用类似,在3-5个点左右,福特2018年、2019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降幅依次为52.4%、 34%。 2018年在华销量是75.2万辆,同比下降了36.9%,1Q19下滑幅度更大。

福特盈利能力较差、在华业务下滑剧烈 单位:亿美元(左轴),%(右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海外企业---日系在中国市场迎来新周期

    丰田汽车盈利能力高于德系和美系,源于其较优越的成本控制能力。2018年丰田汽车全球销量微增达1060万辆,连续两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销售额同比增2.9%,营业利润同比增2.8%,丰田预测2019年全球销量同比增1.3%,但受单价下降影响销售额可能同比略降。丰田在华2018年销量超147万辆,同比激增14.3%,目标2019冲击160万辆。

丰田汽车扣非净利润及盈利能力 单位:亿美元(左轴),%(右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我们判断行业处周期谷底,下半年迎来边际改善。目前我国千人保有汽车170台,发展空间仍大,短期看未来稳态年销量有望达3500万辆。

    汽车市场未来预测——国家政策有很大余力,可实施的刺激政策:

    1、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河北多地已经开始对国二及以下排放车型进行限行,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预计将有更多城市加入限行行列,这将促进老旧排放标准汽车报废更新。国二以下车型保有量占比9%,2000万辆,但是排放占比20%以上。

    2、放开限购限行城市需求

    3、放开皮卡限行

    4、打通报废车辆回收渠道,放开四大总成再造,促进汽车流通,提高报废车辆的价值,刺激消费者更新车辆。

分排放标准汽车保有量构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汽车市场未来预测:

    一)换购需求强烈

    未来十年进入换购需求驱动增长期,类比日本1970-1979,换购需求渗透率将迅速提升。2018年零售销量中换购需求已经占比40.5

换购需求贡献大部分销量增速 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换购需求2018年占终端销量比例接近5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短期看汽车行业销量达3500万辆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2.4亿辆,千人汽车保有量168台,总体而言仍属年轻的汽车消费市场。在人均GDP到1万美元时,日本、韩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约200辆,未来5年中国千人保有量达200台时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达2.8亿台。

    长周期看,中国汽车行业千人保有量有望达350台以上,销量有望达4000万台

中国汽车销量短期预期3500万

千人保有量(辆)
人口(亿)
保有量(亿辆)
换车周期(年)
年销量(万辆)
目前水平:168
-
2.35
-
-
200
14
2.8
8
3500
300
14
4.2
10.5
4000
400
14
5.6
11.2
500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各国家地区千人保有量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历年全国千人保有量(亿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集中度提升,优胜劣汰加剧,大量弱势品牌消失。自主品牌梯队明显,一线品牌高端化初显成效,2019首要目标为提升份额,加大电动化步伐;合资品牌中日系处新品周期;德系加速SUV化及电动平台建设;美系能否复苏尚待观察。

    自主崛起,合资分化

    自主品牌的未来由一线合资决定,合资的未来也由一线合资决定。自主品牌市占率从2006年的28%到现在的37%,已经有了较大提高,在2011-2014年由于合资大量推出低级别轿车车型也经历过一段下降期。

    2018年自主品牌市占率略有下滑,但是自主第一梯队(吉利长城 上汽 广汽 长安 比亚迪)市占率提升2个百分点,高于合资企业的市占率提升幅度。合资品牌(福特等)由于产品性价比低,新车少。且自主品牌向上,豪华品牌下沉,对部分合资品牌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轿车+SUV各品牌市占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主流自主品牌资本开支方向:新能源+智能驾驶趋势:

    从2017年开始整车企业不断提高研发开支,在新能源+智能驾驶的方向上不断加大投入。分为2种发展思路第一是大型自主车企同时提高对燃油车+新能源的开发力度。第二是小型车企将研发方向主要投入到了新能源,变相放弃了燃油车。另外面向放缓的国内汽车市场,多家车企将视野转向海外,积极投放海外CKD全工艺工厂,预计成为未来增长亮点

主要整车企业未来投入方向

整车企业
投入方向
上汽集团
新能源,智能网联,出行平台建设
广汽集团
电动化,国际化,互联化;大力发展自主品牌
长城汽车
新能源:打造多个平台与品牌,基于不同平台,分别衍生出多款产品;车联网,无人驾驶,出口市场。
吉利汽车
新能源:引进新能源和电气化产品,大幅增加其销量占比; 出口成为主要发展动力
长安汽车
新能源,智能化,海外发展。
比亚迪
发力新能源:加快新车型研发和上市的速度,新能源商用车业务向专用车领域渗透,实现物流车、渣土车等专用车的全面电动化。
江淮汽车
发力新能源:与大众汽车、蔚来汽车等合资合作项目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海外企业-未来投向:投入新能源和自动驾驶

主要全球整车企业未来投入方向

整车企业
未来投向
通用汽车
未来布局电动化:北美重型皮卡继续开垦暴利市场+雪佛兰全尺寸SUV上市,别克+凯迪+雪佛兰品牌未来3年推出SUV改善零售端投入方向主要为自动驾驶Cruise(Top2 自动驾驶公司,员工总数超过1000名),经历多轮融资。另外是电动车技术,其采用多技术方案策略,包含纯电、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等。
大众汽车
未来布局重点:亚太、电动平台鉴于SUV战略的快速实施,大众预计在2019年将实现营收的继续增长,另外成本削减计划也将给公司带来利润率的提高未来3年大众的未来重心将放在亚太市场,计划在中国SUV占公司份额40%左右。研发投向将集中在MEB电动汽车平台领域,是目前为止所有车企中最为激进的电动车策略。
福特汽车
针对性布局:在北美市场主推皮卡,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更加本土化。并在自动驾驶和电动化领域和大众合作
丰田汽车
2050年彻底以HEV、 PHEV、 FCV和EV代替传统燃油车。丰田制定了全固态电池-锂空气电池的技术路线。同时布局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全球汽车巨头均积极向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出行领域拓展。

(一)整车联盟布局移动出行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整车联盟布局自动驾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整车布局氢能源燃料电池

整车企业
氢燃料电池领域进展及未来战略规划
长城汽车
2018年8月,收购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51%股权,成功控股上海燃料电池,使得长城汽车具备了为各种应用开发和部署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燃料电池驱动技术。 10月,长城汽车入股德国加氢站运营商H2 MOBILITY。
上汽集团
早在2006年成立燃料电池事业部,上汽大通燃料电池轻客产品在国内3座城市率先实现商业化批量运营;成立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上汽300型燃料电池长堆开发取得重要阶段成果,试制试验功率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丰田汽车
掌握了氢燃料电池的多项核心技术。 2014年12月,技术与安全性能相当成熟的氢能源汽车“Mirai” ,正式推向市场,并实现了量产。计划到2020年,使其燃料电池车全球年销量达到3万辆以上。
吉利汽车
5月29日,吉利汽车发布两款新型客车:氢燃料电池公交客车F12和纯电动城间客车C11。将于2025年推出采用氢燃料电池的量产乘用车车型。
戴姆勒奔驰
2018年推出了氢燃料电池车型GLC F-Cell,是市场上第一辆同时具有燃料电池与锂电池双系统的车型。 1997年成立了驰燃料电池有限公司,未来将重点着手氢燃料电池专属动力系统的开发,除普通家用轿车外,其应用范围还可能涉及公共交通领域。
大众汽车
此前,大众曾和宝马、奔驰三家巨头达成共识,将在未来10年全力发展纯电动汽车,暂且搁置对燃料电池的研发。然而,由于长期受到电池产能不足的影响,大众集团将重启对于氢燃料电池的研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后或将出台新的刺激政策

资质审批收紧,改为备案制,但是仍然鼓励有技术实力且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企业进入。
目前新能源产能严重过剩,未来获得资质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不仅与企业自身的实力有关,还和当地汽车环境息息相关,同时地方政府会分担一部分责任。
政策会逐步放开,允许外资独资建厂生产,未来资质更是会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手中。
现金补贴会退出,政府在购置和使用层面推出引导性政策来鼓励,政府可能会限制燃油车的路权,增加排放费用等,变相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
积分价值低于预期,可能对行业促进力度不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将快速发展,其中纯电动车将占有更高的份额。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总量将达到665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型为399万辆,插电混合车型为266万辆。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测 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能源汽车参与者众多

类型
发展特点
外资品牌
• 全球市场有一定技术积累,但在中国市场尚未推广
• 传统品牌建设完善,有较高的正向溢价
• 全球采购平台,核心零部件议价能力强
自主品牌
• 政府补贴下,过去五年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有一定积累
• 品牌意识加强,正在逐步提升品牌形象
• 核心零部件有一定布局,拥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能力
新造车品牌
• 依靠资本,大规模投入研发
• 一般有“互联网”,“新事物”等标签加成,品牌正在建设中
• 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
低速电动车转型
升级
• 现有产品有一定市场基础积累,但存在法规问题,研发投入薄弱
• 现有供应商难以满足汽车行业标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本文采编:CY346
10000 106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起重举升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起重举升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起重举升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4-2030年起重举升汽车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起重举升汽车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