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研判2025!中国汽车AR-HUD行业发展优势、市场现状、企业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AR-HUD渗透率迅猛增长,本土厂商已牢牢掌握市场主导权[图]

内容概要:车载HUD经历三代升级,分别为C-HUD、W-HUD、AR-HUD。AR-HUD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图像与现实场景拟合叠加,提供更加丰富和直观的驾驶信息。在智能座舱与智能辅助驾驶加快融合的趋势下,用户更加注重驾驶体验,对于HUD提供的内容丰富度和可用性,有了更高要求。当前,AR-HUD以显著优势逐步崭露头角,应用比例不断提高。2025年1-8月乘用车前装AR-HUD搭载量达80.72万辆,同比激增71.37%,占HUD总体市场的30.9%,较2024年全年提升了6.1个百分点。其成像技术主要有TFT-LCD、DLP和LCoS三种,传统的TFT方案虽仍以69%的份额占据市场主流地位,但LCoS技术路线展现出惊人的增长势头,其份额从2023年的不足2%猛增至2025年1-8月的28%。2025年1-8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LCoS方案的AR HUD搭载量达到22.47万辆,同比增速135.53%,成为最具潜力的技术方向。主要系LCoS技术不断成熟,成本逐步下降,加速了市场应用率。与此同时,DLP方案占比不断下降,2025年1-8月仅占比4%左右。AR-HUD成本不断下降,进一步拉动需求,2024年中国AR-HUD前装平均价格已降至千元左右,一方面,国产品牌技术日益成熟,叠加渗透率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为AR-HUD降价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车市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背景下,车企降本增效需求迫切,要求相关零部件厂商降低价格。竞争方面,在传统W-HUD领域,外资企业如日本精机、日本电装、大陆集团凭借深厚的积累曾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几年,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水晶光电、华阳多媒体、怡利电子等国产企业在HUD领域取得了明显突破,并在AR-HUD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本土厂商已牢牢掌握AR-HUD市场主导权。未来,AR-HUD行业将朝着渗透率提升、技术进步、竞争加剧的方向发展。


上市企业:华阳集团(002906)‌、水晶光电(002273)、比亚迪(002594)、德赛西威(002920)、炬光科技(688167)等


相关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疆程技术有限公司、法雷奥汽车零部件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智云谷科技有限公司、瀚思通光电(浙江)有限公司、深圳市锐思华创技术有限公司


关键词:汽车AR-HUD发展优势、汽车AR-HUD搭载量、汽车AR-HUD渗透率、汽车AR-HUD市场价格、汽车AR-HUD企业格局、汽车AR-HUD发展趋势


一、汽车AR-HUD行业相关概述


抬头显示系统(HUD),亦称为平视显示系统,是一种机载光学显示技术,技术起源于飞行器的辅助仪器。HUD 主要由投影单元和显示介质组成,其中投影单元内部集成了投影仪、反射镜、投影镜、调节电机及控制单元等。HUD从车辆数据总线获取车速、导航等信息,在投影仪输出图像,利用光学发射原理,将输出图像显示在显示介质上。显示介质可以是透明树脂玻璃,也可以是前挡风玻璃。HUD起源于航空领域,1988年通用汽车首次将HUD应用在汽车领域。2003年,宝马成为欧洲车企中第一家配备HUD的公司,此后多家整车厂,如奔驰、奥迪、丰田、本田等,也开始推出装配HUD的车型。随着2020年奔驰新S级推出业界首款量产AR-HUD(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系统),整个HUD市场再次按下加速键。

汽车AR-HUD应用图示


车载HUD经历三代升级,成像质量不断优化,信息量持续增加,科技感大幅增强。第一代为C-HUD,组合式抬头显示系统。C-HUD采用半透明树脂板作为显示介质,具有安装便利的优点,但是成像区域小、显示信息少,由于C-HUD是以配件的形式加装在车辆上,在发生事故时容易对驾驶员造成二次伤害。第二代W-HUD风挡式抬头显示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HUD,已经实现量产。W-HUD利用光学反射将行车信息投射到汽车前挡风玻璃上。WHUD较C-HUD显示范围更大、投影距离更远。第三代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AR-HUD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图像与现实场景拟合叠加,提供更加丰富和直观的驾驶信息。AR-HUD不仅可以显示基本的导航和速度信息,还能结合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功能,提供前向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及交通标志识别等提示。特别是在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L2+~L3级别)中,AR-HUD的导入更加迫切,AR-HUD能够将增强现实技术与车辆信息完美融合,为驾驶员提供更为直观、高效的行车信息,从而确保驾驶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得到同步提升。AR-HUD同样应用于前装市场,可以提供更远距离及与实景相结合的图像,因此能够有效地提升驾驶安全性和使用体验。与C-HUD和W-HUD相比,AR-HUD在各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整体来看,C-HUD逐步被市场淘汰,W-HUD为当前主流产品,AR-HUD渗透率迅速提升。

不同技术路径HUD对比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AR-HUD行业市场发展形势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汽车AR-HUD行业市场现状


1、搭载量


在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落地和消费者对更安全、便捷的驾驶体验的需求驱动下,中国车载HUD解决方案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中国HUD市场在智能座舱多模态交互升级的浪潮中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HUD交付356.49万辆,同比增长55.86%,前装搭载率提升至15.55%。2025年1-8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HUD总体搭载量达到261.37万辆,同比增长34.10%,渗透率攀升至18.17%。

2021-2025年8月中国乘用车前装标配HUD总体搭载量


在智能座舱与智能辅助驾驶加快融合的趋势下,用户更加注重驾驶体验,对于HUD提供的内容丰富度和可用性,有了更高要求。当前,AR-HUD以显著优势逐步崭露头角,应用比例不断提高。2025年1-8月乘用车前装AR-HUD搭载量达80.72万辆,同比激增71.37%,占HUD总体市场的30.9%,较2024年全年提升了6.1个百分点。

2021-2025年8月中国乘用车前装标配AR-HUD搭载量


2、技术路线


AR-HUD硬件结构主要包含PGU成像与空间光学两部分。PGU成像单元是AR-HUD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HUD的成像效果与产品化成本等。PGU主流成像技术主要有三种:TFT-LCD、DLP和LCoS,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不同,在HUD上的应用表现存在很大差异。目前TFT方案仍为市场主流,DLP方案由于成本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国产化难度较大。相比之下,国内多家企业在LCoS 技术领域具备较丰富的经验,可以实现产品与技术的高性价比。

AR-HUD技术路径对比


AR HUD正迎来新一轮技术迭代,传统的TFT方案虽仍以69%的份额占据市场主流地位,但LCoS技术路线展现出惊人的增长势头,其份额从2023年的不足2%猛增至2025年1-8月的28%。2025年1-8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LCoS方案的AR HUD搭载量达到22.47万辆,同比增速135.53%,成为最具潜力的技术方向。主要系LCoS技术不断成熟,成本逐步下降,加速了市场应用率。与此同时,DLP方案占比不断下降,2025年1-8月仅占比4%左右。

2025年1-8月中国AR-HUD技术路径分布


3、市场规模


AR-HUD成本不断下降,进一步拉动需求,2024年中国AR-HUD前装平均价格已降至千元左右,一方面,国产品牌技术日益成熟,叠加渗透率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为AR-HUD降价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车市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背景下,车企降本增效需求迫切,要求相关零部件厂商降低价格。

2020-2024年中国AR-HUD前装平均价格


以此计算,中国乘用车前装市场中,2024年AR-HUD市场规模8.84亿元,同比增长86.7%。虽前装市场AR-HUD需求实现大幅增长,但价格降幅较大,导致市场规模增幅远低于需求量增幅。

2020-2024年中国乘用车前装AR-HUD市场规模


汽车AR-HUD行业企业格局


在传统W-HUD领域,外资企业如日本精机、日本电装、大陆集团凭借深厚的积累曾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几年,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水晶光电、华阳多媒体、怡利电子等国产企业在HUD领域取得了明显突破,并在AR-HUD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本土厂商已牢牢掌握AR-HUD市场主导权。


AR-HUD行业集中度较高,以7米以上投影距离AR HUD细分市场为例,2025年1-8月其搭载量占比64.89%。其中华为、水晶光电、弗迪、江苏泽景、华阳多媒体五家企业占据前装市场超80%的份额。华为凭借在光通信、光器件、光算法等领域的巨额研发投入和大规模行业应用,其AR HUD产品陆续搭载在上汽、问界等车型,占据了33.8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其次为水晶光电,市场占比22.95%,其AR HUD已经在长安深蓝、岚图、长安马自达等主机厂上实现规模化量产出货。弗迪科技(比亚迪旗下)凭借集团整车优势快速上量,以11.04%的份额跻身三强。

2025年1-8月中国AR-HUD前装市场企业格局(7米以上投影距离)


汽车AR-HUD行业发展趋势


1、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在高阶智驾时代,车内屏幕将承担着更多的信息获取功能,保证驾驶员对于车况的全面了解,其中AR-HUD显示信息更加丰富。另外,随着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汽车已成为集成感知、决策、控制的移动终端,而AR-HUD技术能将车辆的智能能力与驾驶者视觉完美融合,实时在前方视线显示关键信息,显著提升了驾驶安全性和舒适度,将有望成为智驾时代第一屏,未来AR-HUD渗透率将不断提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技术进一步优化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AR HUD产品在虚实融合的精准度、画面稳定性等方面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如何通过车端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预测算法,并且基于整车姿态捕捉、延迟补偿等算法能力提升,进一步提升AR显示与真实场景的稳定贴合,已经成为提升AR HUD交互体验的核心关键。


3、行业竞争加剧


未来,AR HUD行业将进入大洗牌阶段,头部企业凭借在技术、成本、市场等多方面优势,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而中小型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一方面,为实现更清晰、更大尺寸的虚拟图像显示,企业需在光学设计、显示技术、算法优化等多领域持续创新,需要投入巨大的研发资金进行技术攻关。另一方面,AR HUD 需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深度融合,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工作,这要求企业具备跨领域技术整合能力。

AR-HUD行业发展趋势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汽车AR-HUD行业市场发展形势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53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汽车AR-HUD行业市场发展形势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汽车AR-HUD行业市场发展形势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汽车AR-HUD行业市场发展形势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共十二章,包含汽车AR-HUD投资建议,中国汽车AR-HUD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对中国汽车AR-HUD投资的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