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是中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重要作用,中国养猪业正由传统养猪业向现代养猪业转变,无论是养殖模式、区域布局还是生产方式、生产能力都在发生显著变化。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劳动力成本增高、原种依赖进口、疫病严重、环保压力大、饲料资源匮乏等诸多挑战。但也有自主创新条件改善、国际市场空间大、国内市场稳步增长、政府支持力度大等机遇。
养猪行业的上游主要为养殖业、饲料加工业、屠宰加工。中游为深加工(冷鲜肉与冷都肉)。下游则是冷链物流、商超渠道、农贸市场和终端餐饮消费。
养猪生产中,能量、蛋白质原料占饲料配方的90%以上,一般采用玉米、豆粕等这些常规饲料原料配制。饲料是猪维持正常生长和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饲料品质不佳、加工与贮存不当或含有毒物质时,都有可能危害猪的健康,使畜牧业生产遭受较大的损失。
2012-2018年全球饲料产量(亿吨)
-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猪饲料 | 2.18 | 2.43 | 2.56 | 2.54 | 2.72 | 2.89 | 2.93 |
反刍饲料 | 2.53 | 1.96 | 1.96 | 2.01 | 2.21 | 1.93 | 2.13 |
家禽饲料 | 4.18 | 4.44 | 4.39 | 4.64 | 4.52 | 4.39 | 4.58 |
水产饲料 | 0.34 | 0.4 | 0.41 | 0.35 | 0.4 | 0.43 | 0.4 |
宠物饲料 | 0.2 | 0.21 | 0.22 | 0.23 | 0.25 | 0.32 | 0.27 |
其他饲料 | 0.11 | 0.12 | 0.11 | 0.08 | 0.08 | 0.11 | 0.72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国内商品饲料产量约22788万吨,同比2017年的22161万吨增长了2.83%,从品种看,表现为“猪弱禽强、水产反刍快涨”,其中猪饲料9720万吨,同比下降0.9%。
2009-2018年我国猪饲料产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一、现状
生猪存栏量方面,2012-2017年,中国生猪存栏量维持在4.3亿头以上。2017年,全国生猪存栏量达4.33亿头,同比下滑0.5%;2018年,生猪存栏量4.28亿头,同比下降1.2%。
2012-2018年中国生猪存栏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生猪出栏量及存栏量同样反映中国养猪行业体量之大。先来看生猪出栏量,2012-2017年,中国生猪出栏量保持在6.6亿头以上。2017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达6.89亿头,同比增长0.5%;2018年中国生猪出栏量为6.94亿头,同比增长0.7%。
2012-2018年中国生猪出栏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451.8万吨,2018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404.0万吨,从近5年来的猪肉产量来说,猪肉市场一直供应良好。
2007-2018年全国猪肉产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在健康、环保的推动下,素食消费逐步发展。据统计,2008-2015年,美国素食主义者的人数从700多万增长到1000多万,占比从3.2%增长到3.4%。86.0%的英国民众一周会吃一顿至两顿素食,弹性素食者数量庞大。这一浪潮,可能会传至中国。未来,猪肉可能会受到影响。
二、格局
目前中国主要生猪养殖企业是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大集团(中国)、正版科技、雏鹰农牧、中粮肉食、宝迪、新希望、天邦股份、大北农、唐人神等。
近年来,中国市场涌现出土猪、黑猪品牌,像网易味央,是网易旗下农业品牌。专注于提供高品质肉类生产及行业解决方案,通过创新技术引领现代农业革新,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安全、美味的优质食品。
中国市场涌现土猪、黑猪品牌
品牌 | 创立时间 | 业务特色 |
网易未央 | 2009 | 采用全球第四代养殖模式,智能摄像头全程监控,猪的身体状况、进食量、甚至排泄物等都可以通过传感器远程监控,在猪粮的喂养上则是自动业态饲喂系统 |
精气神 | 1998 | 采用智能养殖解决方案,运用神农大脑、神农物联网设备和神农系统所独创的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3D农业级摄像头等先进设备与技术,实现养殖基地的智能化、数字化和互联网化 |
壹号土猪 | 2004 | 集育种研发、养殖、屠宰、配送、零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体系 |
首弄黑六 | 2002 | 集黑猪品种保护、食品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与一体 |
膳博士 | 2003 | 涵盖种猪繁育、材料添加、养殖、屠宰等业务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我国共出栏生猪6.94亿头,其中九大上市养殖企业共出栏4476.3万头,出栏量占6.45%,而2017年共出栏3442.46万头生猪,占据4.9%的市场份额,2018年行业集中度比2017年有所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
2018年中国九大上市企业生猪出栏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的养猪业将不再是一味地贪求过大规模化,适度规模将是以后发展的重点,也是社会和国家层面给予地指导性要求,而家庭农场这种准规模化正好体现了“适度”的含义,它如下的特性确定了它的超强生命力。
1、抗市场风险能力更强
不是说准规模化家庭猪场的资金实力有多雄厚,而是这样规模的猪场更能很好地把控资金,以存栏母猪60头的准规模化家庭猪场为例。如果能很好地把控经产母猪的配种、怀孕、哺乳、断奶到肥猪出栏,平均每个月份,也就是说每半年中60头母猪总有1/6的数量在每个月中产仔,这样一来也就能保持总有10头母猪所提供的育肥猪在每个月份出栏,也就是说每月有100头育肥猪出栏。就算按现亏损300元/头,一个月也就在3万左右的亏损,这个对于一个经营多年的准规模化家庭猪场,不会构成致命的打击,更何况这样的猪场在之前好行情时应当积累了资财实力。
只要准规模化家庭猪场不在一个月内把600头猪集中出栏,或是压栏几个月,就是这样行情维持7~8个月也不会有太多资金断裂的风险。当然前提是这样的准规模化家庭猪场的生产水平不差,在行情好的前几年积累一定盈利资金。
2、更加有助于追求精细化管理
家庭猪场的老板,往往既是饲养员,又是技术员等多重身份,他们时刻坚守在养猪的第一线,能及时发现猪场的问题,从而做出准确快速的猪场管理调整,达到最佳的养殖水平。这相比人事复杂的规模化猪场,问题的发现、解决往往因为当事人的责任心原则,以及层层管理的设定,加上最终决策的老板对问题真相把控不到位,导致管理不到位,致使猪场问题频现,管理水平反到不如家庭猪场。
3、成本控制能力强
现在养猪最大的成本之一就是人力成本,而家庭猪场因为规模的适度,所以不需要大量的饲养员,而且往往他们本身就是饲养员,就这一块儿很好地节省了人力开支。另外他们也不存在场地租赁支出等费用开销,不存在高额贷款利息等。
4、生产指标易提高
准规模化家庭猪场是唯一常年坚守在生产第一线的“老板”,他们把小猪当自己的“儿子”养,把母猪当自己的“老婆”养,他们的投资是自己的全部家底,他们倒不起,所以决定了他们能很用心地把猪养好,生产指标差不了。可以总结一点:养得多不如养得精,大规模猪场相对小猪场来说,效益并非和规模成正比,甚至有相反的结果。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养猪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生猪养殖行业领先企业经营情况分析,中国生猪养殖行业风险分析及前景展望,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投资机会与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