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费能力:人均GDP、杠杆率与80年代的美国接近
实际消费&可透支消费能力与1985年左右的美国接近。考虑到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存在汇率变动、购买力不同的问题,采用经购买力平价换算过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进行比较。2017年,中国基于购买力平价下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32国际元,超过10,000元大关;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13国际元。2017年,中国基于购买力平价下的人均GDP为16,762国际元,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均GDP水平最为接近,可以推测中国当前实际消费能力与当时的美国也较为接近。
消费信贷方面,2018年三季度中国居民杠杆率为51.5%,同样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居民杠杆率类似。综上,无论是从实际消费能力看,还是从可透支消费能力看,中国均与80年代中期的美国接近。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国际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消费观念:品牌消费与理性消费并行
中国消费群体基数大,收入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消费观念呈现多元化、变化快的特征。一方面,中国依旧为奢侈品消费大国,品牌消费盛行。消费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中,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将达到44%。奢侈品消费群体主要特征有受过高等教育、年轻(大学及以上学历消费者占比71%,平均年龄28岁),与美国“雅皮士”的特征极为相似。
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总量占全球比重超三分之一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18-30岁占比68%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7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另一方面,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越来越关注质量及性价比,呈现一定的理性消费时代特征。调查结果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认为在购买商品时质量是首要考虑因素,性价比是第二个因素。
质量为购物决策首要考虑因素,性价比是第二个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消费结构前瞻:参照美国经验,服务消费尚有提升空间
从消费结构上看,目前我国居民食品烟酒、居住、衣着等刚需消费占比过半,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性消费占比上行。2018年,全国居民衣、食、住合计占消费支出比例为58.3%,对比2013年有所下降(61.7%);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占比分别为11.2%、8.5%,对比2013年占比上行(10.6%、6.9%)。
农村居民食品烟酒必需消费占比高于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比不及城镇居民。受可支配收入绝对水平低的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较大一部分花费在食品烟酒上,2018年占比30.1%,高于城镇居民(27.7%)。
农村居民所面临的租房、购房压力低,住房支出占比要低于城镇居民,分别为21.9%、24%。农村居民及城镇居民在整体衣、食、住必需消费方面的支出占比相差不大,分别为57.4%、58.6%。服务性消费方面,农村居民受医疗保险普及度不高等因素影响,医疗消费占比较城镇居民高,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相应受到挤压,加之农村教育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相对没有那么完善,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占比较低。
2018年衣、食、住仍为居民消费支出最主要组成部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农村居民食品烟酒占比高于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比低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人口、消费能力、消费观念等方面看,我国居民消费大致可以与70-80年代的美国相对标,那时美国服务消费占比已过半。我国食品烟酒、衣着等非耐用品占比下降,服务性消费占比上升的消费结构变化趋势与美国非耐用品-耐用品-服务的消费结构变迁路径相吻合,预计未来服务性消费仍有广阔上升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