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杀菌剂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图】

    通常称凡是能够杀死或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而又不至于造成植物严重损伤的化学物质为杀菌剂。植物病害品种繁多且容易被忽视,有数据显示全球仅由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就多达一万多种,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占作物年度总损失的 10%-30%。从作用方式来看,杀菌剂通常分为保护性与内吸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外或体表直接与病原体接触,杀死或抑制病原菌,使之无法进入植物,从而达到保护植物免受细菌危害的目的;内吸性杀菌剂施用于作物的某一部位后被作物吸收,并在体内运输到作物体的其他部位发生作用。

常见杀菌剂分类

项目
光汽生产工艺
氧化亚硫生产工艺
保护性杀菌剂
硫及无机硫化合物
硫黄悬浮剂、固体石硫合剂等
铜制剂
波尔多液、铜氨合剂等
有机硫化合物
福美双、代森锌、代森铵、代森锰锌等
酞酰亚胺
克菌丹、敌菌丹、灭菌丹等
抗生素类
井冈霉素、灭瘟素、多氧霉素等
其他保护性杀菌剂
叶枯灵、叶枯净、百菌清、叶穗宁等
内吸性杀菌剂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等
三唑类
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氟环唑、腈菌唑、腈苯唑等
苯并咪唑类
苯菌灵、多菌灵、噻菌灵、硫菌灵、甲基硫菌灵等
二甲酰亚胺
异菌脲、乙烯菌核利等
有机磷类
稻瘟净、异稻瘟净、三乙膦酸铝等
苯基酰胺
甲霜灵等
甾醇生成抑制剂
甲菌啶、十三吗啉、嗪胺灵、丁硫啶等
其他内吸性类
噁唑菌酮等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 年全球农药销售量下降 2.4%,剔除汇率影响,实际增长 0.52%,杀菌剂和杀虫剂销售额依然难分伯仲,除草剂仍然领先。 受到耐除草剂和抗虫转基因作物推广的影响,全球除草剂和杀虫剂市场发生剧烈变化,而转基因抗病作物的研究进展缓慢,而且农作物疾病种类繁多且容易突变,利用基因技术的难度很高。同时,复合型转基因作物的普及,使得多数作物在耐除草剂的同时具有抗虫功能,因此杀虫剂市场规模增速放缓,被杀菌剂追赶上。 后续杀菌剂预计仍然将保持稳健需求增长,主要原因来自于经济类作物的种植面积提升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提升。

2016 年其全球农药销售格局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杀菌剂产品的产生历史悠久, 从几千年前的硫, 到近代的波尔多液, 至今仍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 比如, 利民股份子公司就存在波尔多液的产能。现代杀菌剂进入了有机合成的时代,有三大里程碑事件:(1) 20 世纪 60 年代,苯并吡唑类杀菌剂问世,使杀菌剂进入了选择性的时代,他们的主要品种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苯菌灵等,其中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是公司的主打品种。(2) 20 世纪 70 年代,三唑类杀菌剂上市,使杀菌剂的活性明显提高,它是通过抑制原菌细胞膜的 C14 甲基甾醇的合成而致效,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及芳基酰胺抑制剂类杀菌剂类别的作用机制不同。三唑类杀菌剂品种最早于 1976 年上市, 20 世纪 80~90 年代系此类杀菌剂开发、上市高峰,共有 20 余个品种问世。 此后数十年,三唑类杀菌剂成为各类杀菌剂之首。(3) 1969 年,捷克科学家发现 Strobilurin A,随后,越来越多具有杀菌活性的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天然抗生素被发现, 科学家对其研究越来越多, 1982 年, 英国捷利康和德国巴斯夫最早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捷利康在 1992 年开发出嘧菌酯,并在 1996年成功上市, 2000 年又公布啶氧菌酯, 2002 年上市。捷利康开发的专利阻碍了巴斯夫对天然毒性基团的研究,但是随后其发现(E) -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的电子等排体,其余合适骨架连接后也能提供活性,并最终在 1997 年向市场推出醚菌酯,之后,在 2002、 2004、 2007年又成功上市了吡唑醚菌酯、醚菌胺、肟醚菌胺。吡唑醚菌酯是目前活性最高的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近三十年来发展迅速,并于 2004 年取代了三唑类成为杀菌剂市场新霸主。目前全球市场容量仅次于氨基酸类除草剂(草甘膦为代表)。 预计 2020 年全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销售额将会达到 41.5 亿美元。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杀菌剂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0304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杀菌剂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杀菌剂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杀菌剂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共八章,包含主要作物对杀菌剂的需求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杀菌剂产业链代表性企业案例研究,中国杀菌剂行业市场及投资策略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