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碳纤维布作为一种具有高强度、轻质化和优异耐腐蚀性能的高性能复合材料,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卓越的物理特性使其成为多个产业领域转型升级的关键材料,尤其在建筑加固领域表现突出,碳纤维布加固技术通过胶粘剂粘贴于混凝土结构受损部位,能显著提升桥梁、梁板、柱体及墙体等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同时完美保持结构的原有形态和使用功能。除建筑领域外,碳纤维布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飞机部件制造、汽车工业的轻量化革新以及高端体育器材的性能提升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这些行业提供了兼具轻量化与高强度的创新解决方案。随着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中国碳纤维布市场规模呈现快速扩张态势,2024年中国碳纤维布行业市场规模约77.13亿元。未来,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的驱动下,碳纤维布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相关上市企业:光威复材(300699)、中复神鹰(688295)、恒神股份(832397)、中简科技(300777)、吉林化纤(000420)、南京聚隆(300644)、东方盛虹(000301)、万华化学(600309)、中航成飞(302132)、中国建筑(601668)等。
相关企业:南京曼卡特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海拓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同砼碳纤维布有限公司、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民湟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山东天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碳纤维布、市场规模、碳纤维、航空航天
一、碳纤维布行业概述
碳纤维布又称碳素纤维布、碳纤布、碳纤维编织布、碳纤维预浸布、碳纤维加固布、碳布、碳纤维织物、碳纤维带、碳纤维片材(预浸布)等,是一种高性能的材料,由碳纤维长丝编织而成。碳纤维布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刚性、耐腐蚀、抗疲劳等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碳纤维布分类方式多样,按碳纤维原丝可分为PAN基碳纤维布、黏胶基碳纤维布、沥青基碳纤维布;按碳纤维规格可分为1K碳纤维布、3K碳纤维布、6K碳纤维布、12K碳纤维布、24K及以上大丝束碳纤维布;按碳纤维炭化可分为石墨化碳纤维布、碳纤维布、预氧化碳纤维布;按织造方式可分为机织碳纤维布、针织碳纤维布、编织碳纤维布、碳纤维预浸布和碳纤维无纺布。
碳纤维布是由碳纤维经过预处理、编织、模压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复合材料。碳纤维布的制造有两种方法:机织和手织。机织是通过织机进行的,可以生产大量的碳纤维布;手织则是通过手工编织而成,可以制造出更复杂的结构和形状。在编织过程中,需要注意碳纤维的方向和密度,以保证碳纤维布的性能。
二、碳纤维布行业产业链
碳纤维布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包括碳纤维、树脂基体材料、辅助材料、增强材料等。产业链中游为碳纤维布的生产制造。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领域、汽车领域、运动器材领域、工业领域、建筑材料领域、消防领域等。在航空航天领域:由于碳纤维布具有轻质、高强度、耐高温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卫星和航天器的制造。在汽车领域:碳纤维布在汽车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制造车身、底盘和发动机等。其轻质、高强度、耐热、耐磨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在运动器材领域:碳纤维布在运动器材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制造高尔夫球杆、网球拍、自行车等。其轻质、高强度、耐磨等特点能够提高运动器材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在工业领域,碳纤维布用于发动机部件、风机叶片、传动轴以及电器零部件的制造。在建筑领域:碳纤维布在建筑领域中也有应用,主要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防水和防腐等。其高强度、耐腐蚀、耐热等特点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在消防领域,碳纤维布适用于部队、消防、钢厂等特殊类高档的防火服制作。
碳纤维布的原材料主要是碳纤维,这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碳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作为碳纤维布的原材料,碳纤维的优异性能使得碳纤维布同样具有出色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近年来,得益于航空航天、风电、汽车、体育休闲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对高性能碳纤维的需求不断上升,碳纤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24年中国碳纤维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47.6亿元增长至17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8%。随着原材料性能的持续优化和制备工艺的不断创新,碳纤维布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航空航天领域是碳纤维布的重要下游领域之一。凭借其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碳纤维布主要用于飞机、卫星和航天器的制造,不仅能显著减轻飞行器整体重量,更能有效提升有效载荷能力与燃油经济性,为航空航天装备的性能优化提供了重要材料支撑。航空航天是一个涵盖航空和航天两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航空航天主要包括飞机制造、航天器制造、火箭及其发动机制造等。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我国航空航天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出波动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航空航天市场规模约为1.47亿元。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化运营和空间站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推进,航空航天领域对高性能碳纤维布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持续引领碳纤维布技术向更高性能、更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碳纤维布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三、碳纤维布行业发展现状
碳纤维布作为一种具有高强度、轻质化和优异耐腐蚀性能的高性能复合材料,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卓越的物理特性使其成为多个产业领域转型升级的关键材料,尤其在建筑加固领域表现突出,碳纤维布加固技术通过胶粘剂粘贴于混凝土结构受损部位,能显著提升桥梁、梁板、柱体及墙体等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同时完美保持结构的原有形态和使用功能。除建筑领域外,碳纤维布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飞机部件制造、汽车工业的轻量化革新以及高端体育器材的性能提升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这些行业提供了兼具轻量化与高强度的创新解决方案。随着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中国碳纤维布市场规模呈现快速扩张态势,2024年中国碳纤维布行业市场规模约77.13亿元。未来,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的驱动下,碳纤维布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四、碳纤维布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当前中国碳纤维布行业已形成国际化竞争格局,国际知名品牌与本土领军企业同台竞技。以TORAY东丽、Hexcel赫氏、SGL西格里、TENAX东邦和三菱化学为代表的国际巨头凭借技术积累占据高端市场,而光威复材GW、恒神HS、中复神鹰、曼卡特等本土企业则通过持续创新快速崛起。随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注重品牌价值塑造和市场渠道建设,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还需建立敏捷的市场响应机制,精准把握轻量化、高性能化等行业发展趋势,动态优化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以适应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在碳纤维布这一战略性新兴材料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1、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为支撑,业务涵盖碳纤维、经编织物和机织物、系列化的树脂体系、各种预浸料、复合材料构制件和产品的设计开发、装备设计制造、检测(CNAS/DIlAC认证国家和国防实验室)等上下游,依托在碳纤维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复合材料业务的系统方案提供商。公司业务主要包括碳纤维板块、通用新材料板块、能源新材料板块、复材科技板块、精密机械板块、光晟科技板块。其中,碳纤维板块坚持高强、高模、低成本的“两高一低”碳纤维业务发展战略,紧跟国际前沿和国家所需,形成系列化、多元化碳纤维、经编织物和机织物等产品。数据显示,2024年光威复材碳纤维及织物营业收入为14.52亿元。
2、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专业从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推动国内碳纤维的产业化发展,长期专注于高性能碳纤维创新研究,实现了高性能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主要产品型号包括SYT45、SYT49S、SYT55S、SYT65、SYT70、SYM35X、SYM40J、SYM40X、SYM46J、SYM50J级,2024年成功开发了SYM46X、SYM50X、SYM55J、SYM60J级产品,产品规格覆盖1-48K的大小丝束,形成了高强标模型、高强中模型、高强高模型全系列的碳纤维品种,实现了聚丙烯腈碳纤维可商品化产品的全覆盖。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压力容器、碳/碳复材、电子3C、新能源汽车、体育休闲、风电叶片、建筑加固等领域,并积极开发产品在低空经济、碳陶制动盘等领域的拓展应用,极大满足了国内各碳纤维应用领域的使用需求。据统计,2024年中复神鹰碳纤维营业收入为15.43亿元。
五、碳纤维布行业发展趋势
1、轻量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对减重需求的持续增长,碳纤维布凭借其优异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将成为替代传统金属材料的关键选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通过优化编织工艺、开发超薄型碳纤维布(如0.1mm级产品)来满足极端轻量化需求,同时智能铺层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材料利用率,实现结构减重与性能提升的协同优化。
2、高性能化
未来碳纤维布将突破T1000级及以上超高强度产品量产技术,并通过纳米材料改性(如石墨烯掺杂)显著提升抗冲击性和疲劳寿命。在树脂体系方面,耐高温聚酰亚胺树脂和自修复树脂的开发,将使碳纤维布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获得质的飞跃,满足航空航天、深海装备等高端领域日益严苛的应用要求。
3、多功能化
新一代产品将集成导电、导热、电磁屏蔽等附加功能,例如通过金属镀层工艺实现导电性能的碳纤维布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智能碳纤维布更是融合了传感特性,可实时监测结构健康状态。此外,阻燃、耐腐蚀等特种功能碳纤维布的产业化将打开建筑、化工等新市场空间。
4、低成本化
低成本化是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突破点。通过原丝生产工艺优化(如快速预氧化技术)、大丝束碳纤维(48K以上)的普及,以及回收再利用技术的成熟,碳纤维布生产成本有望显著降低。同时,干法预浸料、快速固化树脂等新工艺的应用将缩短生产周期,进一步降低综合成本,为汽车、风电等民用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创造条件。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碳纤维布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碳纤维布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碳纤维布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三章,包含中国碳纤维布产业市场竞争策略建议,2025-2031年中国碳纤维布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对中国碳纤维布行业投资的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