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6年中国健身服务行业发展现状、未来市场规模及发展空间分析预测【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文明的生活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诉求,运动、健身成为一种潮流。从各路明星,到健身网红,到马甲线女神,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了,未来一定是全民健身的时代。健身服务行业产业链的的主体为健身房/健身俱乐部,上游为健身场馆与健身器材,下游直接面对消费者。我国健身服务行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健身产业产值及体育锻炼人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针对20-69岁人群的调研发现,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日益增加,有51%的人群进行健身运动,比2013年提高1.5个百分点。2009-2014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上升,2014年人数达到3.83亿人,庞大的健身人口为健身行业带来巨大的需求。

中国健身产业产值 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相关报告《2017-2022年中国健身器材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二、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及会员人数

    健身俱乐部数量是健身行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自出现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从 2009 年 2959 家增长至 2014年的 3662 家。虽然在 2011-2013 年间,由于健身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行业出现关门潮,健身俱乐部数量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为负。但是,随着近年来健身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专业化指导需求加剧,新一轮的健身风潮带动行业出现复苏迹象,健身俱乐部数量也 随之迅速增长。据国家体育总局《2016年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健身俱乐部数量增长20%,达到4425家。2015年健身俱乐部会员数量达到663.77万人,同比增长21.3%。

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在 2011-2013年间会员人数增长放缓,但近两年随着新一轮健身潮流的兴起以及健身俱乐部的扩张,会员人数又出现了显著的增长。

我国健身俱乐总会员人数及增长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三、我国健身器材销售收入稳健增长

    根据《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白皮书》,我国健身器材行业年销售额由 2006年的175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3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2014年较2013年增长15%,行业销售规模首次突破 300亿元大关。

    我国生产的健身器材主要销往国外,国内的健身器材消费市场规模仍然较小。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家庭平均每百户中仅有 4套健身器材,普及率尚不足5%。高端健身器材市场主要被国际知名品牌所占据,在星级酒店与高档俱乐部使用;英派斯与乔山为代表的中高端国产品牌发展势头也不错,在业内已积累起较大的品牌影响力,主要在连锁俱乐部、酒店等处使用。另外还有大量中小OEM厂家。

我国健身器材销售收入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四、我国健身服务行业发展预测:

    2016年体育总局与国务院分别颁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5万亿元等,目标是把全民健身打造成国家名片。2015年我国健身房市场产值约为仅700亿元,随着我国人民健身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和健身房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成熟,我国健身房市场预计仍将保持稳健发展,在健身俱乐部数量和会员人数迅猛增长的推动下,2017年健身房市场规模将逼近900亿,未来五年有望保持12%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将达到1230亿元。

我国健身房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不少生产企业还处在仿制生产阶段,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消费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健身器材产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于健身运动的人均消费还很低。

中国健身器材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2015年中国运动健身类APP活跃用户规模突破2000万人,同比增长92.1%。预计2016年将达3415万人,同比增长将达70%。而到2018年活跃用户规模预计将突破7000万人。运动健身APP目前还处于用户培育阶段,用户规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中国运动健身类APP活跃用户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我国健身行业发展空间大,居民消费升级注重身心健康,政府层面持续推进大众健身,以及社交媒体共同驱动行业成长。但是目前行业盈利模式单一,主要靠预售卡与私教,正从零售业向服务业升级,未来变现将更加多元化。

本文采编:CY315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