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LED车灯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凭借高能效、长寿命等优势成为现代汽车照明理想选择。当前,政策与标准双轮驱动其发展,我国出台多项政策形成“技术引导+需求拉动+场景渗透”组合拳,GB 4599-2024标准也将实施,为市场创新提供支撑。下游汽车市场产销规模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攀升,单车照明系统价值提升,LED车灯向“智能交互+美学设计”演进,战略价值凸显,市场规模随之扩大,2024年达457亿元。细分市场多维创新,前装、后尾灯等领域渗透率提升,车灯功能集成化趋势明显。企业格局上,本土双龙头崛起,外资坚守高端,本土梯队差异化竞争。展望未来,行业将呈现技术、功能与产业链三重升级,加速向智能化、场景化跃迁,构建技术引领、场景定义、全球布局的产业新范式。
上市企业:星宇股份(601799.SH)、鸿利智汇(300219.SZ)、佛山照明(000541.SZ)、比亚迪(002594.SZ)、科博达(603786.SH)、晶科电子股份(02551.HK)
相关企业: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南宁燎旺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利(丽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霍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聚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信耀电子有限公司、佛山市塔孚汽车照明有限公司、聚多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关键词:LED车灯、LED车灯发展政策、LED车灯行业产业链、LED车灯发展现状、LED车灯行业竞争格局、LED车灯发展趋势
一、LED车灯行业相关概述
LED车灯是指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作为光源的汽车照明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通过载流子发生复合引起光子发射而直接发光。
LED是一种电致发光器件,能够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可见光,这一过程不需要传统白炽灯中的灯丝或高压气体。与传统照明技术相比,LED技术具有更高能量转换效率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这些特性使其成为现代汽车照明的理想选择。
LED车灯主要可按功能与安装位置分为三大类:一是外部照明灯,如提供道路照明的智能前大灯(含远光灯、近光灯、自适应远光灯ADB)和日间行车灯,以及担任信号指示的尾灯、刹车灯和转向灯;二是内部照明灯,涵盖仪表盘照明、阅读灯及提升车内科技感的氛围灯;三是智能照明系统,这是技术前沿,包括可精准防眩目的矩阵式大灯和能向路面投射图案的数字大灯(DLP),实现了从基础照明到人车交互的功能跨越。
二、中国LED车灯行业发展政策
LED车灯作为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转型的核心零部件,正迎来政策与标准双重驱动的黄金发展期。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关于开展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等政策,形成“技术引导+需求拉动+场景渗透”的政策组合拳,推动LED车灯市场升级。在标准方面,GB 4599-2024《汽车道路照明装置及系统》整合了原有灯丝灯泡、气体放电、LED前照灯等标准,2025年7月1日起实施,要求重新试验部分灯具(如灯丝灯泡前照灯、LED前照灯等),其他灯具直接换版。这一系列政策与标准的协同发力,为LED车灯市场创新与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三、中国LED车灯行业产业链
中国LED车灯产业链结构清晰且协同紧密:上游为核心元器件供应,包括LED芯片(如三安光电)、光学组件、驱动IC等,高端芯片仍部分依赖进口;中游为产业核心,涵盖车灯设计、模组制造与总成(代表企业如星宇股份、华域视觉),技术正向智能化(ADB/DLP)升级;下游为应用端,主要面向整车前装市场(如比亚迪、吉利等新能源车企)及汽车后市场,由新能源汽车普及和智能驾驶需求驱动,推动产业链持续创新与成本优化。
自2021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加上各地相继推出的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我国汽车产销规模稳定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1-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3.5万辆和182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新能源汽车凭借技术迭代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其单车照明系统价值较传统燃油车提升30%-50%,成为产业链价值跃升的关键环节。2024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629万辆,同比增长25%,其中中国市场占比高达67%,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5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823.2万辆和822万辆,同比激增39.2%和38.5%,市场渗透率攀升至45%。在这场由电动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的产业变革中,LED车灯行业正突破传统功能边界,向“智能交互+美学设计”的融合形态加速演进,其作为汽车智能化“视觉窗口”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为产业链上下游开辟出巨大的增量市场。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LED车灯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
四、中国LED车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与电动化进程的加速,车灯功能已突破传统照明范畴,演变为集环境感知、人机交互与美学设计于一体的核心载体,市场关注度持续攀升。LED光源凭借高效能、长寿命及快速响应等特性,全面取代卤素灯成为主流,并推动行业从单一“亮度竞争”向“场景化创新”转型。头部企业率先推出智能氛围灯系统,通过RGB动态色温调节技术实现驾驶模式智能联动(如运动模式冷光强化专注力、舒适模式暖光营造松弛感),重新定义了光与人的交互边界;激光大灯领域,中国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光峰科技与法雷奥联合研发的ALL-in-ONE全能彩色激光大灯,集成ADB自适应远光、车载影院等功能,支持路面信息投影、个性化迎宾动画等场景,加速高端市场渗透率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LED车灯市场规模达457亿元,同比增长9.9%,行业正从规模驱动转向技术赋能与品质升级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LED车灯细分市场正呈现多维创新与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前装领域,2024年乘用车LED前大灯标配率攀升至81.3%,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90%,高端车型已全面搭载ADB自适应远光灯、矩阵式LED等智能技术,中端车型加速推进基础LED前大灯普及;后尾灯市场则迎来形态革新,贯穿式设计渗透率从2022年的25%跃升至2024年的42.7%,预计2025年将突破55%,LED灯源成为主流造型趋势。与此同时,智能驾驶技术的渗透正驱动车灯向“功能集成化”演进。ADB智能远光系统通过动态遮蔽对向车辆光源,显著提升夜间行车安全与ADAS夜间感知精度,而AFS自适应前大灯系统则与变道辅助、NOA导航辅助驾驶深度协同,在夜间弯道场景中为前向感知提供精准照明支持。据统计,2024年标配ADB/AFS功能的新车占比已达38%,智驾系统与车灯的软硬件融合正从概念落地为行业新标准。
五、中国LED车灯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LED车灯行业已形成“双龙头主导、外资坚守高端、本土梯队差异化竞争”的格局。华域视觉与星宇股份作为本土双龙头,2024年赶超外资企业成为行业前二,合计占据超40%市场份额,通过规模化生产、模块化供应及快速响应能力,主导中低端市场并向中高端渗透;小糸制作所、法雷奥、海拉等外资企业凭借激光大灯、DLP投影灯等高端技术,仍占据30%以上份额,但受本土企业冲击,小糸中国区营收下滑至583亿日元并关闭福州工厂,法雷奥、海拉则聚焦豪华品牌配套;南宁燎旺、鸿利智汇等本土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如商用车车灯、新能源汽车专用照明)占据细分领域份额,佛山照明通过收购德国企业进入大众供应链,形成多强格局。
从企业布局看,国内星宇股份凭借新能源客户深度绑定和领先的ADB技术实现2024年营收登顶,华域视觉保持重要地位,而欧系巨头(法雷奥、海拉)稳健投资、日系厂商(小糸、斯坦雷)则呈现战略收缩态势。行业竞争正从传统照明向智能化(ADB/DLP)、数字化(Micro LED)和集成化(灯光域控制器)快速演进,在新能源汽车爆发和自主品牌崛起的双轮驱动下,市场份额持续向头部企业集中,呈现出“自主崛起、技术为王”的鲜明特征。
六、中国LED车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LED车灯行业正呈现技术、功能与产业链三重升级的深度变革趋势:技术层面加速向智能化与场景化跃迁,2025年ADB自适应远光灯渗透率预计突破45%,激光大灯照射距离达800米,车灯与ADAS系统形成光控闭环,智能车灯市场规模占比超35%;功能维度突破传统照明边界,贯穿式尾灯、像素化交互灯成为标配,车内氛围灯集成生物识别实现情绪化光效调节,ADS自动驾驶标识灯通过光信号提升道路安全,形成“安全+交互+服务”三元功能体系;产业链竞争力全面跃升,本土企业构建从12英寸硅基芯片到光语交互系统的完整生态,全球市场份额预计达35%,通过墨西哥、匈牙利等海外基地实现本地化研发与柔性制造,同时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推动全球产业向“中国方案”迁移,最终形成技术引领、场景定义、全球布局的产业新范式。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技术迭代加速,智能化与场景化重构产业边界
中国LED车灯行业正从单一照明向智能光控系统进化,技术迭代呈现“硬科技+软协同”特征。2025年,ADB自适应远光灯渗透率预计突破45%,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实现毫秒级光束动态调整,夜间会车眩光事故率降低70%;激光大灯采用氮化镓材料创新,体积缩小50%、能耗降低60%,照射距离突破800米,成为高端电动车标配。更值得关注的是,车灯与ADAS系统深度耦合,例如AFS自适应前大灯与高精地图联动,在弯道前0.5秒自动调整照射角度,配合NOA功能形成“光感知-光控制-光反馈”闭环。据预测,2025年具备L3级自动驾驶协同能力的智能车灯市场规模将达120亿美元,占整体市场35%以上。
2、功能边界拓展,个性化与交互性定义新体验
LED车灯正从“功能性部件”升级为“人机交互界面”,功能维度向“安全警示+情感表达+场景服务”三元融合延伸。外观设计上,贯穿式尾灯采用Micro LED柔性封装技术,实现动态流光效果,2025年渗透率预计达60%,成为新能源车型标志性设计语言;功能创新层面,车内氛围灯集成生物识别模块,通过监测驾驶员心率、表情自动调节色温与亮度,疲劳驾驶时触发红色警示光波;车外交互方面,像素化前大灯可显示充电状态、剩余续航等实时信息,像素密度达3万点/平方米的DLP尾灯支持AR导航投影,将道路标识直接投射至地面。此外,ADS自动驾驶标识灯通过特定频闪模式向外界传递车辆状态,例如蓝色脉冲光表示L3级自动驾驶接管,红色渐变光提示紧急制动,该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亿美元,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标准配置。
3、产业链全球化布局,从技术跟随到标准引领
中国LED车灯产业已构建“芯片-封装-模组-系统”完整生态链,2025年本土企业全球市场份额预计提升至35%,形成“内资主导、外资协同”新格局。上游环节,三安光电12英寸硅基LED芯片量产,光效达250lm/W,耐温性150℃,成本较国际大厂低20%;中游封装领域,星宇股份COB技术使模组体积缩小40%,光利用率提升至92%;下游系统集成方面,华域视觉与华为合作的“光语交互系统”集成激光雷达与4D成像毫米波雷达,单灯价值量达3000美元。海外市场拓展上,企业通过墨西哥、匈牙利基地实现本地化研发与柔性制造,2025年出口占比预计达45%,同时主导制定的《智能车灯通信协议》国际标准进入立项阶段,推动全球产业向“中国方案”迁移。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LED车灯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LED车灯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LED车灯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共十三章,包含2020-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运行形势透析,2025-2031年中国LED车灯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2025-2031年中国LED车灯产业发展预测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