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6年中国锂电池导电剂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图】

    导电剂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适量的导电剂加入电极后,能够有效提高电极内部电子的转移速率,降低电极欧姆电阻,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导电剂的微观结构和分布状况也极大地影响着电解质的扩散。无论是锂离子电池的负极还是正极,都需要导电剂。

    市场上普遍应用的正极材料如磷酸铁锂、钴酸锂等,导电性较差,正极材料的低电导率直接限制了电化学反应的活性。当电导率低于 10-6S/cm 时,在快速充放电条件下,极化现象明显加重,循环容量衰减很快。所以,通常在电极活性材料中加入高电导性的导电剂构建导电网络,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性能,满足锂离子电池高功率的要求。添加不同导电剂进入正极材料中服从“渗透阀值”理论,即在不添加或添加少量的导电剂时,电极不能构建有效的导电网络,当添加量增加到一定值后,电极能形成有效的导电网络,从而导电性产生突变,再增加导电剂的含量也不能显著提高导电性,这个添加量就是导电剂的渗透阀值。由于导电剂不能提供锂离子存储,添加量过多不仅增加电极材料的成本和制备工艺过程,而且会降低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因此在能形成有效导电网络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导电剂的用量。 常用的锂离子电池导电剂主要有炭黑、导电石墨、碳纳米管、碳纤维、石墨烯等。

常见导电剂理化参数对比

    炭黑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导电剂,主要采用有机物(天然气、重油等)不完全燃烧或受热分解而得到,并通过高温处理以提高其导电性与纯度。石墨导电剂基本为人造石墨,与负极材料人造石墨相比,作为导电剂的人造石墨具有更小的颗粒度,一般为 3~6μm,且孔隙和比表面更发达,有利于极片颗粒的压实以及改善离子和电子电导率。

炭黑与导电石墨导电机理示意图

    相比之下,炭黑具有更好的离子和电子导电能力,因为炭黑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电解质的吸附而提高离子电导率。另外,炭黑颗粒团聚形成支链结构,能够与活性材料形成链式导电结构,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电子导电率,但团聚也会使炭黑的利用效率降低。而石墨则具有更好的压缩性和分散性,可提高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和改善极片的工艺特性,一般配合炭黑使用。

石墨与炭黑性能对比

    新型导电剂包括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碳纳米管(CNTs),石墨烯(Graphene)等。目前研究最火热的导电剂就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新型导电剂材料理论性能对比,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导电性能优越

石墨烯导电剂能使电极拥有更小极片电阻

    国内炭黑和石墨都有较为成熟的产业,锂电池导电剂并非它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导电炭黑产品导电性、分散性等综合性能与国外产品还有较大的差距,导电性好的产品往往分散性较差,而分散性好的产品导电性又不足。国内炭黑市场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满足不了高端市场需求,高端的导电炭黑市场仍然是依赖进口。导电石墨存在同样的问题。

部分传统导电剂生产企业

    尽管目前业内应用最广泛的还是传统类型的导电剂,但新型导电剂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研究持续火热,随着产品逐步产业化,大有取代传统导电剂之势。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新型材料的研究大多仍处于前期阶段,许多高级应用尚未实现。目前国内最先得以产业化的是它们的粉体材料,粉体材料保有它们良好的导电特性,经过一定的处理,可作为导电添加剂加入电极中,提高电极的导电性能。近年来,不少碳纳米管、石墨烯生产企业从碳纳米管粉体、石墨烯粉体入手,制备碳纳米管导电剂和石墨烯导电剂,如深圳纳米港、中科时代纳米材料中心、青岛昊鑫新能源、宁波墨西、第六元素等。新型导电剂与传统导电剂相比,最大的劣势在于价格。在未来的 3 到 5 年内,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导电剂的价格预计还是会远高于炭黑等传统导电剂。

国内新型锂电池导电剂生产企业

导电剂价格变化(美元/千克)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锂电池导电剂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03
10000 10304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锂电池导电剂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锂电池导电剂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锂电池导电剂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共八章,包含中国锂电池导电剂产业链结构及全产业链布局状况研究,中国锂电池导电剂行业重点企业布局案例研究,中国锂电池导电剂行业市场及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