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没有足够的废料供这些稀土废料综合回收企业处理,很多废料回收企业很可能进行非法矿的分离,这样又给非法矿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1.稀土黑色产业链猖獗的原因
(1)认定难如何界定合法企业,经过谁审批、什么时间审批、通过什么程序才算是合法企业?对于合法企业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为界定非法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打击难
缺乏法律法规支持,未明确责任主体。稀土矿开采缺乏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规定行政审批,而且行政处罚缺乏法律体现与认可,稀土冶炼加工未设立相关法律法规。
违法成本低,监管手段单一,缺乏有效的行政处罚手段,无计划生产有恃无恐。
多头管理,权责不清,有关部门和地区出发点和利益取向不同,相互间没有形成统一整体,各自为政,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状况一直存在。
(3)利益驱动
非法暴利。北方矿资源税在5000~14000 元/吨,南方矿资源税在6000~36000元/吨,资源税加各种税费,占每吨矿销售价格的50% 以上,私挖盗采不需要交税费,成本低有市场。
指令性计划不匹配。由于矿的指令性计划和生产指令性计划不匹配,留下了分离工厂的需求空间,也导致私挖盗采的稀土矿产品有销售去向。
2012 年,南方矿产品指令性计划总计1.34 万吨,南方矿分离冶炼企业获得3.32 万吨指令性计划。据协会统计分析,南方矿2012 年至少生产了3.7 万吨。由此可推出南方分离冶炼企业获得的离子矿70%来源不明。显然,南方矿指令性计划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超计划生产。协会对2012 年112 家会员单位统计数据显示,采、选、分离冶炼企业实现矿产品产量14.32 万吨,冶炼分离产品产量11.18 万吨。在指令性计划下达后,落实监管不到位,超指令性计划生产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可见,指令性计划管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4)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个别地方政府违反国家稀土产业政策,越权审批稀土冶炼分离项目,甚至纵容非法稀土企业生产。
全国综合回收企业各省分布图(共56 家)
全国稀土综合废料回收产能统计表(吨)
2.综合回收调研情况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按照4 月20日常务理事会决定,分别对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56 家稀土回收企业情况进行了调研。被调研的综合回收稀土企业分布情况详见图3。其中江西39 家,江苏4 家,内蒙古2 家,山西2 家,其他省份都是1家。全国稀土综合废料回收产能情况详见表4。
调研发现部分综合回收企业进行非法矿分离活动。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稀土产业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全国钕铁硼年产量8 万吨,废料按30%计约2.4 万吨。这些企业年加工量超过了这一数值,总的来看,没有足够的废料供这些稀土废料综合回收企业处理,很多废料回收企业很可能进行非法矿的分离,这样又给非法矿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3.稀土园区发展无序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
2012 年以来,很多地区进行了稀土园区规划和建设。全国现有约18 个稀土产业园区。这些园区规划类同,多以资源为核心向中下游产业链延伸,包括稀土永磁、光功能、储氢、抛光粉、催化剂等主要稀土新材料。这些稀土园区建设将导致产能的进一步过剩。
4.轻稀土国际竞争力正在弱化协会对美国钼公司、澳大利亚莱纳公司及我国的包钢稀土、四川江铜等集团公司的投入产出及成本构成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对比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轻稀土采选、分离冶炼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已不明显。
一是国外这两家轻稀土公司的生产成本仅略高于国内两家主要轻稀土供应商;
二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稀土矿的边界品位比较高;
三是澳大利亚莱纳稀土矿和南非詹德稀土矿(Zandkopsdrift)的元素配分好,从而每吨原矿价值较高。
钼公司情况如下:
(1)钼公司矿山边界品位大于9%,包头矿边界品位仅为5%;
(2)钼公司自建热电厂,用天然气发电,电费成本仅为人民币0.2元/千瓦时;
(3)自建氯碱厂,化工原料实现循环自给;
(4)钼公司芒廷帕斯的放射性本底值较高,加利福利亚州法律规定:放射性废渣达到本底值1.2 倍,可以就地储存,没有额外费用;
(5)钼公司废水循环使用,自发电蒸发闭路循环。
(6)钼公司没有资源税。
以上对比仅为生产成本对比,并未考虑我国稀土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受到出口关税和配额等影响产生的成本。若考虑上述两因素,国内稀土产品总成本需应再增加国际市场成本约20%左右。我国轻稀土企业国际竞争力将弱化。


2025-2031年中国稀土行业竞争战略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稀土行业竞争战略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共十二章,包含中国稀土行业投资分析,中国稀土行业前景展望,中国稀土行业研究结论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