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盐湖提锂是通过吸附、膜分离等技术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盐的产业活动,相比矿石提锂具有资源储量大、成本低、环保性强等优势,是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上游环节。全球锂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集中,我国储量位列世界前列,其中盐湖卤水型锂矿占全国总储量的73.26%,主要集中在青海、西藏地区。在政策支持与下游新能源需求驱动下,行业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2025年碳酸锂价格先抑后扬,盐湖提锂3万-4万元/吨的低成本使其具备显著毛利优势。藏格矿业、盐湖股份、紫金矿业等企业加快重点盐湖项目布局,蓝晓科技、久吾高科等通过技术输出赋能产业,技术革新、格局集中与绿色转型成为行业未来核心趋势,将推动我国锂资源自主可控,为全球新能源产业提供稳定供给。
上市企业:盐湖股份(000792.SZ)、西藏矿业(000762.SZ)、藏格矿业(000408.SZ)、西藏城投(600773.SH)、蓝晓科技(300487.SZ)、久吾高科(300631.SZ)、金圆股份(000546.SZ)、中电环保(300172.SZ)、天齐锂业(002466.SZ)、万德斯(688178.SH)、倍杰特(300774.SZ)、唯赛勃(688718.SH)、争光股份(301092.SZ)、紫金矿业(601899.SH)
相关企业:五矿盐湖有限公司、兰州天道提锂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青海中农贤丰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格尔木藏格锂业有限公司、成都泰利创富锂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南锂业有限公司、青海启迪清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关键词:盐湖提锂、锂矿资源、锂电池产量、盐湖提锂相关政策、盐湖提锂行业产业链、盐湖提锂发展现状、盐湖提锂资源分布、碳酸锂价格、盐湖提锂企业布局、盐湖提锂发展趋势
一、盐湖提锂行业相关概述
盐湖提锂是指借助蒸发浓缩、化学沉淀、吸附或膜分离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从富含锂元素的盐湖卤水中提取并提纯出碳酸锂、氢氧化锂等工业及电池级锂盐产品的技术路径与产业活动。通俗来讲,就是从高盐度的盐湖水中“筛选”出锂元素并转化为可工业利用的锂产品。该方式依托天然盐湖卤水资源,相比矿石提锂,具有资源储量大、开采成本低、环保性更强等显著优势,是支撑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上游环节。
盐湖提锂技术以适配不同卤水成分(如镁锂比、酸碱度)为核心分类逻辑,主要包括工艺简单、成本低的沉淀法,适配高镁锂比卤水的主流吸附法,分离精度高的膜分离法,反应快速但需控制环保风险的萃取法,能耗较高、应用渐少的煅烧浸取法,以及融合多技术优势、应用占比提升的耦合工艺(如“吸附+膜”组合),各类技术根据盐湖特性形成“一湖一策”的应用格局。
二、中国盐湖提锂行业发展背景
锂被誉为“白色石油”,是支撑现代能源转型的关键战略金属。它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中,是新能源产业链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加速转型,锂资源的经济与战略价值日益凸显。此外,锂在合金、制药、玻璃陶瓷等传统工业中亦具有稳定应用。为推进锂资源自主可控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出台《“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青海省加快推进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促进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从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标准建设等多方面系统布局,为盐湖提锂行业构筑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与发展环境。
从全球锂资源储量来看,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高度集中。2024年全球已探明锂资源储量约3000万金属吨(折合15860万吨碳酸锂当量),主要集中在南美“锂三角”地区、中国及澳大利亚。其中智利(930万吨)、澳大利亚(700万吨)、阿根廷(400万吨)和中国(300万吨)为资源主体。按当前年需求约112万吨碳酸锂当量估算,全球锂资源静态采储比达142年,资源保障基础总体稳固,但地缘分布不均衡也为供应链安全带来潜在挑战。
锂资源矿床类型多样,工业上主要分为卤水型与硬岩型两大类。卤水型以盐湖卤水为主,广泛分布于南美“锂三角”、美国内华达及中国青藏高原等地区,常伴生钾、钠、镁、溴等有益元素;硬岩型则以伟晶岩型为主,集中于澳大利亚西部、中国四川与江西等地,是目前锂精矿供应的主力来源。其他类型如沉积岩型集中于北美、塞尔维亚等地,地热卤水与油气田卤水开发逐步兴起,而黏土型与锂沸石型受技术限制,勘探程度仍较低。
在各类开发方式中,盐湖卤水提锂展现出显著的综合优势。其生产成本仅为4.1–5.8千美元/吨,远低于硬岩矿提锂的8.3–9千美元/吨,成本降幅近半,使其在全球锂供应中占据约45%的份额,成为维系锂电产业链成本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尽管其生产周期较长(通常需18–24个月),但依托盐田蒸发沉淀工艺,可在提锂的同时综合回收钾、硼等高价值副产品,进一步摊薄整体成本。这种“低成本、多联产”的模式,使盐湖提锂在提升资源自给率与保障供应链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三、中国盐湖提锂行业产业链
中国盐湖提锂产业链层级分明且联系紧密,上游聚焦青海察尔汗、西藏扎布耶等核心盐湖的资源开采与初步预处理,盐湖股份、藏格矿业、西藏矿业等企业手握采矿权,通过盐田日晒等方式为产业提供基础卤水原料;中游作为核心枢纽,一方面蓝晓科技、久吾高科等企业提供吸附剂、膜组件等关键技术与装备,助力攻克高镁锂比难题,另一方面盐湖股份、紫金矿业等企业将初级原料提纯加工为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等产品,同时EPC总包方保障产业化项目落地;下游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为核心需求引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将锂盐加工为各类电池供应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场景,同时废旧电池回收企业从中提取锂等金属,形成资源循环补充,共同推动产业链持续运转。
盐湖提锂行业的下游应用市场已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池为双核心驱动、消费电子与其他化工领域多元发展的蓬勃格局。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推动下,锂电池行业持续高速增长:2022至2024年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从750GWh增长至1170GWh,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9%;2025年1-9月,国内动力及其他电池累计产量达1121.9GWh,同比增长51.4%,累计销量达1067.2GWh,同比增长55.8%,产销量均超去年全年总量,显示行业正处于强劲扩张周期。从市场结构来看,呈现出“动力主导、储能爆发、消费稳增”的三足鼎立态势:2024年动力电池产量826GWh,同比增长超22%,持续担当产业基本盘;储能电池产量260GWh,同比增速高达约41%,成为增长最快板块;消费电池产量84GWh,市场趋于饱和,增长平稳。这种层次分明、动力多元的需求体系,为盐湖提锂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盐湖提锂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
四、中国盐湖提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从国内资源储量看,全国锂资源总量约680万吨金属锂,其中可开采储量为300万吨。从地域分布看,青海和西藏是盐湖卤水型锂矿的主要聚集区,青海锂矿储量(以氧化锂计)达186.61万吨,占全国29.37%;西藏为56.29万吨,占比8.86%。若按资源类型划分,盐湖卤水型锂矿占全国总储量的73.26%,而硬岩型锂矿仅占26.74%,显示出盐湖在我国锂资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
我国锂资源储量位列世界前列,约占全球总量的10%,但优质资源稀缺、开采难度高、环保约束严格等问题突出,导致锂资源长期依赖进口锂精矿等产品。从市场价格看,2025年碳酸锂价格呈先抑后扬态势,7月宁德时代暂停江西锂矿运营,直接影响国内锂原料供给格局,引发市场对供给收缩的强烈预期,推动锂生产商股价上涨,国内碳酸锂价格也从7月1日的6.125万元/吨攀升至11月19日的9.5万元/吨。而青海、西藏等地盐湖提锂完全成本仅3万-4万元/吨,当前现货价格下,盐湖提锂企业仍具备显著的“高毛利”优势。
中国盐湖提锂已从技术探索迈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成为重塑全球锂供应格局的核心力量。在电池需求持续爆发与资本加速涌入的背景下,国内盐湖提锂产能于2025年进入密集落地期,主要企业纷纷加快重点项目布局。藏格矿业全力推进麻米错盐湖5万吨/年碳酸锂项目,并规划后续5-8万吨产能,同时通过战略投资布局龙木错和结则茶卡盐湖的13万吨远期产能;盐湖股份新建的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采用先进工艺提升收率,目前已形成8万吨/年产能规模,成本优势持续强化;紫金矿业在拉果错盐湖应用“钛系吸附+膜耦合”新工艺,2025年上半年产能加速释放;蓝晓科技则以技术输出为核心,累计参与产能近10万吨,包括结则茶卡盐湖氢氧化锂产线及罗布泊盐湖扩能项目。久吾高科、唯赛勃等企业通过提供纳滤膜系统、吸附剂等关键技术与材料,共同推动行业向高效、绿色方向持续发展。
五、中国盐湖提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盐湖提锂行业未来将沿着技术革新、格局集中、绿色转型的方向稳步推进,呈现多维升级的发展态势。技术层面,直接提锂、膜耦合与吸附技术的优化迭代将持续突破资源禀赋限制,不仅缩短生产周期、提升锂收率与资源利用率,还将通过核心材料成本下降推动工业化应用普及,同时老旧产能技术改造同步推进。产业格局上,头部企业加速西藏等重点区域优质盐湖项目布局,资源、技术与资本的深度绑定成为核心竞争力,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与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中小企业向细分领域差异化发展。绿色发展方面,零碳工艺、风光绿电配套及水资源循环利用成为重要方向,在生态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协同推进中,行业将从成本优势向可持续发展优势延伸,为全球新能源产业链提供稳定供给。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从适配到引领,突破资源与效率瓶颈
未来,盐湖提锂技术将向更高效、更适配复杂资源的方向深度演进。针对国内高镁锂比、低锂浓度等复杂盐湖禀赋,吸附法与膜分离技术的耦合优化将持续推进,同时新型吸附剂、低温纳滤等核心材料与装备的国产化替代会进一步提速。技术研发重心将聚焦锂回收率提升、生产流程缩短及能耗降低,通过工艺革新破解低品位盐湖开发难题。此外,零水耗、零碳工艺成为技术创新重要方向,结合风光绿电配套,实现提锂过程的绿色化转型,推动行业从“能提锂”向“提好锂、绿色提锂”跨越。
2、资源技术绑定,一体化与集中化并行
行业竞争将从单一资源或技术比拼,转向“资源-技术-资本”深度绑定的综合实力竞争。头部资源型企业将通过自主研发或长期合作锁定核心技术,避免对外依赖;技术型企业则可能通过参股资源方巩固市场份额。同时,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成为主流,企业向上掌控盐湖资源,向下延伸至电池级锂盐、锂电材料环节,形成闭环优势。资源、技术、资本向头部集中的趋势将加剧,具备综合竞争力的企业持续扩产,中小企业若无法形成差异化优势,将逐步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
3、绿色低碳引领,价值从成本优势向综合效益延伸
绿色低碳将成为行业核心竞争维度与发展底色。盐湖提锂企业将更注重生态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通过矿区生态修复、水资源循环、副产品协同提取等方式,实现开发与环保的协同发展。同时,低碳锂盐产品将获得下游市场溢价,推动企业加大绿电配套、节能改造投入,降低碳足迹。行业价值将不再局限于低成本优势,而是向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环境友好效益、产业链协同效益多维延伸,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稳定、可持续的锂资源供给核心。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盐湖提锂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盐湖提锂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盐湖提锂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6-2032年盐湖提锂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盐湖提锂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