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导光板是利用光学级PMMA或PC板材,通过特殊工艺形成导光点,将线光源转为均匀面光源的光学组件,具备超薄、高透光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照明等领域。中国导光板行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上游高端基材部分依赖进口但国产化率提升,中游以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集群,头部企业借先进工艺升级产品,下游从消费电子向汽车电子、AR/VR等新兴场景延伸,国产替代加速。近年来,在消费电子升级与新兴产业驱动下,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4年达106.6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111.7亿元,新型显示、车载屏显等产业的增长为其提供支撑。企业竞争呈现本土龙头细分领跑、国际势力高端卡位格局,本土头部企业在不同领域构建优势,正通过技术突破缩小与国际企业差距。未来,行业将围绕技术升级(超薄化、高精度、环保材料)、场景拓展(车载、AR/VR等)与产业整合(集群协同、国产替代深化)发展,竞争焦点转向技术创新与场景适配能力。
上市企业:天禄科技(301045.SZ)、水晶光电(002273.SZ)、三利谱(002876.SZ)、翰博高新(301321.SZ)、南极光(300940.SZ)、瑞丰光电(300241.SZ)、宇邦新材(301266.SZ)、鸿利智汇(300219.SZ)
相关企业:常州丰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绿芯光学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久士兴光电有限公司、安徽新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亿光源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创电子有限公司、福建正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惠州迈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安嵘光电产品有限公司、深圳市新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明纬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导光板、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导光板行业产业链、导光板发展现状、导光板市场规模、导光板竞争格局、导光板发展趋势
一、导光板行业相关概述
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简称LGP)是一种利用光学级亚克力(PMMA)或聚碳酸酯(PC)板材,通过特殊工艺在板材底面印制或形成导光点,将线光源(如LED、灯管)转换为均匀面光源的光学组件。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导光点对光线的折射、反射和散射作用,破坏全反射条件,使光线从正面均匀射出,实现高效、均匀的光传导。导光板具有超薄、超亮、导光均匀、节能环保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照明装饰、广告标识等领域。
导光板可按不同维度进行清晰划分:按制造工艺主要分为印刷式、激光雕刻式和微结构注塑式;按应用场景可分为显示背光类、照明类及特殊应用类;按基材类型则包括PMMA、PC以及复合基材等。各类导光板在性能与成本上各有侧重,共同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二、中国导光板行业产业链
中国导光板行业已形成协同联动、结构清晰的产业链体系。上游以光学级基材(如PMMA、PC)及扩散剂、增亮膜等辅料为核心,配套激光雕刻机、注塑机等设备;尽管高端基材与增亮膜仍部分依赖进口,但在万华化学等企业推动下,PMMA等关键材料的国产化率正稳步提升。中游制造环节以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集群,头部企业通过深度协同开发模式与下游面板厂紧密绑定,并依托微结构注塑、热压成型等先进工艺,持续推动产品向超薄化、高透光率方向升级;中小企业则在利基市场开展差异化竞争。下游应用以消费电子为主导,并不断向汽车电子、医疗设备、AR/VR等新兴场景延伸,终端需求的多元化与高端化正带动全产业链向定制化、高附加值方向演进,国产替代进程亦随之加速。
中国导光板下游应用市场呈现“核心主导、新兴驱动”的结构化格局。显示面板、照明与汽车电子作为三大核心领域,共同占据超过97%的市场需求,其中显示面板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与此同时,车载显示与各类新兴应用正成为推动市场结构重塑与增长的关键力量。在技术持续迭代与终端需求升级的双重推动下,整体市场格局正不断向高端化、多元化方向优化演进。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导光板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
三、中国导光板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导光板作为背光模组的核心光学组件,近年来在消费电子与新兴产业双重驱动下实现规模扩张与持续升级。一方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8K超高清电视等终端产品对导光板的轻薄化、高透光率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带动车用导光板需求快速提升,医疗设备、智能家居与工业控制等新兴领域亦不断拓展,共同构筑行业增长新动力。在此背景下,2024年中国导光板行业市场规模达106.6亿元。随着全球LCD面板产能持续向中国大陆聚集,本土产业链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到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11.7亿元,延续稳健增长态势。
导光板是背光模组的核心光学组件,而背光模组又是液晶显示面板(LCD)的关键组成部分,与液晶膜组共同构成完整的LCD显示体系。作为导光板最主要的下游应用,显示面板领域的需求主要来源于液晶显示面板及各类新型显示模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型显示全产业链市场规模已达6900亿元,同比增长4.55%;预计到2025年,这一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约7200亿元。这一持续扩张的产业背景,为导光板提供了稳定且广阔的市场依托。
近年来,除了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传统消费电子领域,车载显示、商用照明等新兴场景正成为导光板行业重要的市场增长点。在车载显示领域,智能座舱的升级显著推动了每车显示器数量的增加,双联屏、曲面屏的产品占比正稳步提升,直接拉动了对曲面导光板的需求。2024年我国车载屏显市场规模已达1250亿元,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505亿元,车载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导光板开辟了增量空间。作为车载显示背光模组的核心部件,导光板在耐高低温、光学均匀性等性能上的技术突破,既适配了车载场景的严苛要求,也将随车载屏显市场的扩张实现规模与附加值的双重提升。
四、中国导光板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导光板行业企业竞争呈现“本土龙头细分领跑、国际势力高端卡位”的差异化格局,本土企业已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成为全球产能主力。头部企业依托细分赛道深耕构建竞争壁垒:天禄科技、南极光电子聚焦中大尺寸领域,分别以头部终端绑定能力和华南产能规模效应立足;佳恩光电、三利谱则在中小尺寸市场占据优势,前者以柔性技术适配折叠屏需求,后者通过供应链整合强化成本控制。技术突破型企业加速高端化布局,水晶光电主攻AR/VR及车载光波导等高附加值领域,维旺科技凭超薄导光板工艺与专利储备领先,翰博高新的防窥技术在特种场景形成壁垒,长阳科技则稳居曲前光导光板市占率龙头并深度绑定面板厂。此外,丰盛光电以全球布局强化出口优势,鸿利智汇凭借全尺寸产品覆盖拓宽场景。国际企业虽在高端光学材料等领域仍有技术话语权,但本土企业正通过工艺升级、垂直整合及国产化推进,持续缩小差距,行业竞争核心已从规模成本比拼转向技术创新与细分场景适配能力的较量。
天禄科技作为我国本土中大尺寸导光板领域的领先企业,专注于显示面板核心精密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公司以导光板为核心产品,建立了融合光学理论、数学建模与仿真分析的研发体系,配备精密模具加工与光学实验室,持续推进产品向超薄化、高亮度和低能耗方向发展。其导光板产品尺寸覆盖8至86英寸,厚度范围0.3-3毫米,具备高度定制化能力,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台式显示器和液晶电视等领域,客户涵盖联想、惠普、华为、戴尔、小米等全球主流品牌。尽管2022-2023年受全球需求下滑影响,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但2024年已实现显著复苏,导光板产销量分别为8059.22万片和8005.75万片,同比分别增长11.43%和11.23%,展现出良好的业务韧性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巩固了在中大尺寸导光板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
五、中国导光板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导光板行业未来发展将围绕技术升级、场景拓展与产业整合三大主线展开。技术层面,受Mini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驱动,行业正加速向超薄化、高精度微结构方向突破,激光雕刻、纳米压印等工艺逐步替代传统技术,同时材料体系向复合光学树脂、生物基PMMA等环保方向革新,兼顾光学性能与绿色制造要求。需求端,市场增长动力从传统消费电子向多元化场景扩散,车载显示因智能座舱升级带动曲面、耐高温导光板需求激增,AR/VR、医疗设备等领域则催生异形、高稳定性产品需求,推动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型。产业格局上,长三角、珠三角集群协同优势持续强化,头部企业通过全链条管控能力突破高端市场技术壁垒,加速国产替代进程,行业竞争焦点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深度与生态协同能力的较量。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技术迭代:向高精轻薄与绿色材料双突破
技术升级将成为行业核心发展主线,导光板正朝着高精度、轻薄化及环保化方向深度演进。在结构设计上,为适配Mini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微结构加工精度持续提升,激光雕刻、纳米压印等工艺逐步替代传统印刷式技术,实现更优的光效均匀性与更短的混光距离。材料体系也在加速革新,除了优化传统 PMMA、PC 材料的透光率与耐候性,生物基树脂、可回收光学材料的应用占比不断提升,呼应 “双碳” 政策下的绿色制造要求。同时,柔性导光板技术日趋成熟,凭借可弯曲特性适配曲面显示、可穿戴设备等场景,推动产品从 “功能适配” 向 “体验升级” 转型。
2、需求拓展:新兴场景驱动市场结构重构
下游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将重塑行业需求格局,市场增长动力从传统消费电子向多领域扩散。车载显示领域成为核心增量来源,智能座舱的多屏化、大屏化趋势,带动曲面导光板、耐高温车载专用导光板需求激增。医疗设备、工业检测等专业领域对高精度、高稳定性导光板的需求持续释放,推动产品向定制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此外,AR/VR设备、智能家居照明等新兴场景加速渗透,对导光板的集成化功能提出新要求,如集成光波导结构或智能调光模块,进一步打开市场增长空间,推动行业需求结构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型。
3、产业整合:集群协同与国产替代深化
产业生态将呈现“集群协同+高端突破”的整合态势,本土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产业集群凭借完善的上下游配套,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协同效应,从原材料供应、模具开发到成品制造的全链条管控能力不断增强。头部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在超薄、异形、功能型导光板领域逐步打破日韩企业技术垄断,高端产品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同时,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具备核心技术壁垒与全球化客户资源的企业将主导市场,中小企业则向细分利基市场聚焦,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导光板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导光板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导光板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共六章,包含导光板系列细分产品市场分析,中国导光板行业重点生产企业经营分析,中国导光板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规划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