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安全已成为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石。智慧安检作为科技创新与安全领域深度融合的产物,正以其显著的技术优势重塑传统安检模式,为各类公共场所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安全保障。传统的安检方式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通过安检人员手持设备进行逐一检查,不仅效率相对较低,而且容易出现人为失误。而智慧安检运用了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能够实现对人员、物品的快速、精准检测。更重要的是,智慧安检不仅仅是在检测当下的安全隐患,它还具备强大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对安检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安全态势的全面掌控,做到防患于未然。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在智慧安检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政策持续支持与技术迭代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行业规模实现稳健增长, 2014-2024年中国智慧安检行业市场规模从89.3亿元增长至27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03%。随着技术成熟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慧安检正加速成为安检领域的主流方向,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50亿元,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公共安全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相关上市企业:海康威视(002415)、大华股份(002236)、盛视科技(002990)、*ST声迅(003004)、科大讯飞(002230)、五洲交通(600368)、海峡股份(002320)、浙江交科(002061)、深城交(301091)、迈瑞医疗(300760)等。
相关企业:普天轨道交通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市重投华讯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科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航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名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智慧安检行业发展历程、智慧安检行业产业链、铁路旅客发送量、公路人员流动量、水路营业性客运量、民航客运量、智慧安检行业市场规模、智慧安检行业竞争格局、智慧安检行业发展趋势
一、智慧安检行业概述
智慧安检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对安检过程进行全面升级和优化的系统。与传统安检相比,智慧安检不仅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还能实时监控和分析潜在威胁,及时做出响应。智慧安检可以分为人脸识别系统、人证票自助核验闸机、毫米波人体检查设备、智慧安检通道。
二、智慧安检行业发展历程
智慧安检行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机场开始引入X光安检机等设备进行安全检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安全问题的重视,智慧安检技术逐渐得到应用和发展。在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慧安检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11月,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首次引进全身透视扫描仪,该设备由英国“穿透视觉”公司研发,型号为T5000系统,可生成三维立体图像检测隐藏物品。此后,全球范围内的机场纷纷引入类似的设备,并不断升级改进。2010年以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安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2021年,北京地铁试点实施“信用+地铁智慧安检”模式,该模式采用人脸识别、AI辅助判图等技术,构建“常乘客数据池”分流安检流程,高峰期进站效率提升60%。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推广,智慧安检将成为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智慧安检行业产业链
智慧安检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安检设备制造商、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大数据处理公司等。在硬件方面,他们负责制造一系列先进的安检设备。而在软件和技术研发层面,他们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这些技术能够提升安检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数据分析帮助识别潜在威胁,优化安检流程,从而确保更高的安全性和效率。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交通领域、工业领域、建筑与工业安全、医疗领域等。
智慧安检下游应用高度集中于交通领域,在机场、铁路、公路、地铁等关键交通枢纽的广泛部署,通过引入智能识别、AI辅助判图等先进技术,显著提升了安检通行效率,有效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疏漏与不确定性,全面增强了安全防控水平。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交通出行人数为645.92亿人次,同比增长5.4%。具体来看,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为43.12亿人次,公路人员流动量为592.9亿人次,水路营业性客运量为2.6亿人次,民航客运量为7.3亿人次。未来,随着我国交通出行总量的进一步攀升,以及对公共安全效率与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将为智慧安检行业带来持续增长的市场空间与技术升级的强劲动力。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智慧安检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四、智慧安检行业发展现状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安全已成为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石。智慧安检作为科技创新与安全领域深度融合的产物,正以其显著的技术优势重塑传统安检模式,为各类公共场所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安全保障。传统的安检方式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通过安检人员手持设备进行逐一检查,不仅效率相对较低,而且容易出现人为失误。而智慧安检运用了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能够实现对人员、物品的快速、精准检测。更重要的是,智慧安检不仅仅是在检测当下的安全隐患,它还具备强大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对安检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安全态势的全面掌控,做到防患于未然。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在智慧安检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政策持续支持与技术迭代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行业规模实现稳健增长, 2014-2024年中国智慧安检行业市场规模从89.3亿元增长至27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03%。随着技术成熟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慧安检正加速成为安检领域的主流方向,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50亿元,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公共安全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智慧安检项目在机场、物流等关键场景的落地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安检环节的通行效率与准确率,而且还有效优化了旅客体验,为构建更高效、更智能的现代化公共安全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智慧安检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全球智慧安检行业呈现出清晰的梯队化竞争格局。以美国阿森纳、意大利启亚、美国盖瑞特及迈特为代表的,凭借深厚技术积累与品牌优势主导高端市场的国际巨头,构成了行业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则主要由在技术研发、市场应用方面具备显著优势的中国本土企业组成,其中包括在全球安检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同方威视,其智能安检系统与全系列产品应用广泛;安防龙头海康威视通过其子公司海康睿影深耕一站式安检解决方案;此外,大华股份、盛视科技、声迅股份等企业也在这一阵营中积极竞争。数量众多的其他规模较小企业共同构成了行业的第三梯队。
1、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注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司。公司秉承“专业、厚实、诚信”的经营理念,践行“成就客户、价值为本、诚信务实、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二十余年来,海康威视以视频技术为起点,逐步构建和完善以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的智能物联(AIoT)技术体系,为千行百业提供安防和场景数字化产品与服务。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已在杭州亚运会、G20杭州峰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APEC会议、北京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康威视的智慧安检业务,聚焦安检场景下的X-ray成像技术应用,致力于X光安检设备、人车核验设备及X光图像智能识别系统的研发、生产制造与销售服务。以“联网+智能”为主要技术发展方向,将可见光图像处理、视频分析、AI智能等领域技术应用于X光安检领域,从而提升安检质量、提高安检效率,推进安检业务场景需求升级。从经营情况来看,2025年上半年,海康威视营业收入为418.18亿元,同比增长1.48%。
2、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围绕城市、企业的数智化创新与转型,从智能到融合智能,公司深入践行Dahua Think#2.0战略,推动城市业务从改善城市管理到城市高效治理、保障运行有序到城市运行自治、提升公共安全到安全体系升级、生态环境监测到生态协同治理,企业业务从优化安全体系到构建大安全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到构筑数智生产力、辅助经营管理到提升经营决断力,致力于让社会更智能,让生活更美好。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与安检行业深度创新融合,安检智慧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全球领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公司视频、AI等技术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可以有效地与智能安检技术形成协同效应,有利于提升公司相关领域解决方案的竞争能力。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大华股份营业收入为151.81亿元,同比增长2.12%。
六、智慧安检行业发展趋势
1、无感通行:实现“走过即安检”的零停留体验
未来,中国智慧安检的核心趋势之一是“无感通行”的全面实现。随着太赫兹、毫米波等先进感知技术与高精度人工智能视觉算法的深度融合,传统需要旅客驻足、配合操作的物理安检环节将被彻底重构。旅客无需停留,只需在正常行走过程中通过特定通道,其随身携带的物品与体表潜在风险即可被高速、高分辨率的传感系统瞬间捕获并完成智能判图。这将把安检流程无缝嵌入到通行动线中,极大提升枢纽场所的通行效率,有效解决排长队、拥堵等痛点,为公众带来“零感知、零介入、零停留”的全新安检体验,是智慧出行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2、预防式安检:通过旅客数字画像实现风险前置识别
未来的智慧安检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深刻转型。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多方数据融合技术,系统能够在旅客抵达安检口之前,就对其形成动态、合规的数字画像。这一画像综合了旅客的行程历史、信用记录、购票行为等多维度可信信息,从而对潜在风险进行精准评估与分级。安检资源得以据此实现智能化预分配,对绝大多数低风险旅客提供快速通道,而将检查重点聚焦于识别出的高风险目标。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安全裕度,实现了风险的前置识别与精准布控,更推动安检标准从“一刀切”向“一人一策”的个性化、精细化安全管理模式演进。
3、全流程溯源: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安检数据信任链
为确保智慧安检中海量、敏感数据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区块链技术将成为构建安全信任基石的关键。从身份核验、行李追踪到风险判定,每一个安检环节产生的关键数据都将被加密并生成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记录。这形成了一条完整、透明、可追溯的数据信任链,有效防止信息在流转过程中被恶意伪造或篡改,为安检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完整性保障。同时,该技术也有助于在确保隐私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跨部门、跨机构的安全数据可信共享与协同,并为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调查提供全程可追溯的权威数据凭证,最终构建起一个多方协作、高度可信的智慧安检生态系统。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智慧安检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智慧安检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智慧安检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中国智慧安检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融资并购分析,中国智慧安检行业重点企业布局案例研究,中国智慧安检行业市场前瞻及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建议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