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去哪里了?大型科技公司是热门候选地,华为第一,腾讯第二! [图]

    又到一年毕业季,中国顶级大学的毕业生一般会去哪些城市呢?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被认为是中国名校阵营里的“四大天王”,坊间有“清北复交”一说。

    我们找到这四所大学,以及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热门大学发布的2018年就业质量报告。

    通过这些报告观测名校毕业生的大致流向。众所周知,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城市,能否吸引到清北复交的应届生,既关乎实力,也关乎面子。

    先说结论:最近4四年来,清北毕业生留京比例逐渐下降,而广东,特别是深圳,成为承接北京学子外溢的最大赢家。而在长三角顶级学府,广东的吸引力也相当不俗。

    清华毕业生去向

    华为第一,腾讯第二

    2018年,清华毕业生都去哪里了?

    截至2018年10月31日,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国内升学比例为28.5%,出国(境)深造比例为16.5%,第三方就业比例为39.4%,灵活就业比例为14.7%。其中,本科生就业比例仅为20.5%,继续深造的比例高达78.3%,未就业的为1.2%。

    如图所示,清华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大科技公司、央企和党政机构三类单位。其中央企有11家,科技巨头有6家,党政机构有4家,其他3家分别是中科院、清华大学、上汽集团。

    24个单位中有20个为企事业单位,总部(或外企中国区总部)在北京的有14个,在深圳的有3个,在上海、广州、杭州的分别有1个。

    数据显示,清华本科生毕业后,留京比例为17.3%,而去到上海的有25.2%,去到的广东的占20.3%。也就是说,留在北京的人还没有去到上海和广东的多。

    不过,清华硕士和博士的留京比例就比较高了,分别达到39.9%和49.7%。仅次于北京的是广东和上海,硕士生中有20.3%的毕业生选择了广东,13.8%的人选择了上海。博士中选择广东和上海的比例均为9.1%。

    如果再查看2014年的数据,会发现清华最近4年的留京比例逐步降低。以本科生为例,2014年留在北京就业的比例高达30.3%,而到2018年则降为17.3%,被上海和广东超过。

    除了本科,清华硕士和博士留京就业的比例也有所降低,但由于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这两类毕业生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留京比例,远远高于去广东和上海的。

    北大毕业生去向

    华为第一,腾讯第二

    北大毕业生的就业比例,相比清华高了约10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本部)国内升学比例为20.11%,出国(境)留 学比例为15.21%,就业比例为63.48%,而清华的就业比例为54.1%。

    其中,北大本科生毕业后以升学为主,国内升学占比44.15%,出国 (境)留学占比 30.34%,就业占比 23.54%,略高于清华的20.5%。

    你没看错,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仍然是华为、腾讯两家深圳企业。

    北大学子和清华学子一样,最爱央企和大科技公司。排名前12个单位中,有6家央企,3家科技公司,而中科院、北京大学、深交所也是级别相当高的事业单位。

    从就业地区来看,前12个单位中,有8家在北京,3家在深圳,1家在杭州。

    北大学子就业的留京比例和清华大致相当,均为40%左右。

    但和清华不同的是,北大毕业生对广东的兴趣远远高于上海,就业去到广东的比例高达21.94%,去到上海的只有6.2%。

    数据显示,北大毕业生的留京比例,近年来亦呈现降低趋势。2014年,北大本科毕业生的留京比例还多达58.04%,到2018年则降低到21.99%,而去广东的比例则增加至32.62%。

    有意思的是,北大毕业生不仅对北京的兴趣降低,对上海的兴趣似乎也在逐渐降低。特别是本科生,去到上海的比例从2014年的7.39%降至2018年的1.42%。

    如图所示,北大毕业生离京之后的首选城市是深圳,其次是上海、杭州、天津和广州,特别是对深圳情有独钟。

    复旦毕业生

    最爱去的10个企业有5个在深圳

    复旦毕业生的留沪比例,高于北大清华的留京比例,高达73.86%。而北大、清华的留京比例只有40%左右。

    显示复旦学子对本地就业机会的较高认满意度。

    另有数据显示,复旦2018届毕业生中共有319人赴长三角(除上海市)就业,占协议就业人数的 8.29%。

    共有205人赴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占协议就业人数的5.33%。共有129人赴京津冀地区就业,占协议就业人数的3.35%。

    你没看错,第一名还是华为,但第二名是外企,腾讯只排到了第四名。

    和北大、清华不同的是,复旦学子对外企的兴趣似乎比对央企更高。TOP10单位中,出现了安永、普华永道两个跨国公司,二者均为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而央企只有工行一个。

    从地区来看,这10个单位中,有5个总部在深圳,4个在上海,1个在北京,显示深圳对复旦学子的超强吸引力。

    当然,华为、腾讯、平安、招行等深圳企业均在上海设有分公司或者研发中心,去到这些企业的复旦毕业生,不一定是去到深圳工作。

    上海交大毕业生

    第一华为,第二上汽

    交大毕业生的留沪比例约为73.84%,和复旦基本相当,亦远高于北大、清华的留京比例。

    是的,华为仍然承包了第一名。第二名是上汽这个本地巨头,腾讯排到了第三名。

    和复旦学子不同,交大学子对外企的热衷度似乎不太高,前16个就业单位中,没有一个是外企,央企也只有两个。其他大部分为上海本地企业和深圳、杭州的科技公司。

    从区域分布来看,前16个就业单位中,总部在上海的有6家;在深圳的有4家;在北京的有3家;在杭州的有2家;在无锡的有1家。

    浙大毕业生

    去广东的比去江苏的还多

    浙大毕业生留浙比例约为59.69%,高于北大清华的留京比例,但低于复旦交大的留沪比例。

    从就业地区来看,除了浙江,浙大学子去的最多的地区分别是上海(11.86%)、广东(6.9%)、北京(4.42%)、江苏(3.57%)。

    浙大学子如果离开浙江,首选是上海,其次是广东和北京,然后才是临近的江苏,显示广东对浙大学子的较强吸引力。

    第一名还是华为,第二名居然不是阿里,而是网易。

    观察以上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就在杭州本地,说明杭州虽然是个二线城市,却为名校学子提供了大量的高质量就业机会。

    广东企业对浙大学子的吸引力不俗,除了华为,腾讯、中兴、招商银行、万科、富力、恒大也榜上有名。

    相比而言,上海企业的存在感在这个表格中不高,只看到上汽、安永(中国)两个大企业。

    华科大毕业生

    恒大、华为、腾讯、TCL、美的……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后,留在湖北就业的比例为25.56%,是以上所有大学中留本地比例最低的。

    北大清华的留京比例为40%左右,复旦交大的留沪比例约为73%左右。

    从就业单位地区分布来看,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去得最多的是广东,比例多达26.74%,高于留在湖北的比例(25.56%),其次是上海(10.05%)、浙江(6.09%)、北京(5.82%)、江苏(5.82%)。   

    华为这次没有霸屏,只排到了第三。但华科大和华为的历史渊源是非常深厚的,华为在创业期不少高管都来自这所武汉名校。

    排在第一的是中建这个央企,其次是恒大。此外,万科、富力等房地产公司也榜上有名,这可能和华科大的土木工程专业较强有一定关系。

    无论是哪个榜单,广东企业的占比都在50%以上。除了常见的华为、腾讯、招商银行,还有恒大、万科、富力、TCL、美的、比亚迪等企业。

    说明华科大到广东的就业面,非常的宽。

    中大毕业生

    留穗比例高达76.77%

    中山大学毕业生的留穗比例高达76.77%,是以上大学中留本地比例最高的,说明中大学子对本地就业机会的满意度极高。

    数据显示,中大本科生就业有42.47%的选择广州,其次是深圳(23.99%),珠三角其他城市占比11.43%,北京和上海分别只占3.13%和2.97%。

    数据显示,中大本科生继续深造的比例为51.55%,而选择就业的比例为36.66%,比清华复交等京沪名校大约高10个百分点。

    不过,中大毕业生最喜欢去的企业,这个数据没有找到。

    总结

    感受一下“地球经济中心”的吸引力

    由于工作量较大,本文只统计了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华科大、中山大学7所大学的毕业生流向。

    写完这篇文章,最大一个感受是,华为对中国顶级名校学子的超强吸引力,“清北复交浙”五所顶级大学毕业的第一流向,全部是华为。华为每年近千亿的研发投入,现在明白花到哪里去了吧?

    除了华为,腾讯、中兴、招行银行、中国平安、万科等深圳大企业同样受到名校毕业生的追捧,这导致深圳的存在感特别高。

    这两天还有一则新闻是,深圳中学的超豪华师资阵容引发热议,众多名校毕业生对其趋之若鹜。

    经济学家张五常说深圳是“地球经济中心”,也许言过其辞,但从顶级名校学子的去向来看,深圳的优秀是不容置疑的。

    受益于深圳的虹吸效应,广东省在吸纳名校毕业生方面,底气越来越足,这对提升广东的人才层次,有很强的信号意义。

    特别是清华北大等北京名校,留京比例持续降低,而离京之后最大的流向就是广东,原因是什么呢?

    我猜想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方面,是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国企和外企对名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大不如从前,取而代之的是大科技公司,而深圳是除北京之外大科技公司最多的城市。除了深圳,广州、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同样有众多高收入的大民营企业。

    另一方面,广东本土的大学实力较弱,无法为本土大科技公司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外地大学生过来比较容易找到工作。比如,像武大、华科这类学校的毕业生,如果去到北京、上海,竞争优势很小,但去到广东,竞争优势马上就出来了。这也是武汉学子为什么特别喜欢来广东的重要原因。

    有意思的是,广东企业对长三角顶级名校来说,也有较大的吸引力,复旦、交大、浙大的毕业生,如果不留在本地,去到外地最多的也是广东,而非京津冀和其他地区。

    一般来说,珠三角的经济总量和文化底蕴,都不如长三角,但珠三角胜在塔尖企业多、高收入民营企业多,这类企业的工资水平已经超过了国企和外企,是吸引名校学子的重要筹码。

    北京学子的留京比例为什么相对较低?北京虽然工作机会多,但北京名校也多啊,竞争太激烈,但如果去到外地,优势就非常大了。

    上海和广州的高校,留本地比例都非常高,一方面是因为本地存在大量的高质量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因为本地人才的竞争没有北京那么激烈,比较容易找到好工作。

    总结来说,名校学子热衷于追捧大企业,哪里的大企业多,哪里就成为名校学子的聚集区。只不过,过去是追捧大国企和大外企,现在是追捧民营大科技公司。
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

    当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无论是名校学子,还是大科技公司,都不应该过度追捧,名校学子+大科技公司的配置,不过是追求确定性的“消费者逻辑”。

    一个应聘者如果具备“投资者逻辑”的话,应该多发掘一些高成长性企业,比如华为、腾讯、阿里在创业之初,名校学子往往是看不见的,这就给二三线大学的毕业生创造了机会。

本文采编:CY321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