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生物制造行业周刊:配套政策持续完善,生物制造进入产业化加速关键期

111


【重点政策两部门:开展食品加工领域生物制造创新技术应用方向征集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8月19日发布《关于开展食品加工领域生物制造创新技术应用方向征集工作的通知》。征集要求提到,围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食品及饮料加工制造等领域,征集合成生物学、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生物制造创新技术应用方向和可能取得突破的优秀实践案例。应用方向应符合“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求,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推广应用价值,可参考《食品加工用遗传修饰微生物安全性评价申报材料要求(试行)》。应用方向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1、相关产品国内研发完成,已进入小批量试产或规模化生产阶段;


2、相关产品有充分研究成果证明其安全性,或在其他国家(地区)已通过相关审批,允许用于食品加工生产;


3、相关产品已达到或即将达到国内“三新食品”(即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申报条件,但尚未获批。


重点政策海南出台举措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近日从海南省政府获悉,该省出台《海南省关于进一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持续加大创新药械研发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券政策,对产品研发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新成果产业化等全流程,按照阶段性成果给予40万元至1000万元的资金奖励。


《措施》明确,鼓励省内外企业依法兼并重组海南省医药企业,就地盘活资产、发展壮大,对参与兼并重组产生的银行贷款给予50%的贴息,连续贴息2年,最高补贴500万元。鼓励企业进行国际认证,对获得国际权威认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按规定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


此外,继续支持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参与国家带量采购,对参加国家药械集中带量采购中标品种,按照以中标单价完成实际销售额的3%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不仅如此,海南还将培育发展生物制造、医美、特医食品、数字疗法等新兴产业。围绕新型疫苗、抗体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合成生物学、海洋生物制品、航天医药等领域开展研究、转化、应用,发展生物制造产业;大力推进医美、特医食品等产业发展。


【重点政策】湖南常德颁布我国首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地方性法规

2025年08月20日,常德市科技局获悉,该市日前颁布了我国首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地方性法规——《常德市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涉及财政资金支持、助企服务、要素资源保障等方面共计19条内容,于8月20日正式实施,着力为促进该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苠睿称,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是该市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途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常德加快创建国家级生物科技和生物制造产业先导区,聚力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7月,常德市35家合成生物制造相关企业产值达76.89亿元,产业链产值增速达23.52%。


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需制定一部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将现有的政策红利固化为长期的制度供给。7月31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常德市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规定》,8月20日起施行。法规采取“小快灵”的立法体例解决产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规定》致力于为企业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建立了招商引资、投资融资、科技创新等容错机制,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和企业家的干劲和活力。记者注意到,《规定》着力将政策文件中的“软措施”转化为“硬实招”,贡献有表彰,招商引资有奖励,建设平台有支持,技术创新有补贴,成果转化有补助,检验检测有优惠。《规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全生命周期服务,如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首次将“轻微不罚”“首违免罚”写入地方性法规。为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规定》创设了一事一议柔性引才、股权期权激励人才、创设专业培养人才、保留编制使用人才等系列人才制度,探索化解企业人才结构性问题,以及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投资基金,出台金融支持政策,保障用地用能需求等举措,降低企业要素成本。


常德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春辉称,常德市下一步将全力履行《规定》的法定职责,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和材料、生物农业和新食品等领域凝练一批技术攻关项目,力争突破一批新技术,推广一批新产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平台建设上,统筹推进创新创业中心、研发飞地、中试转化基地、加速工厂、孵化器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全力争创国家生物科技和生物制造产业先导区。在人才引培上,积极抓合成生物学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一批基础性专业技术人才。


另据悉,常德市还编制了加快推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发展规划,以本地高校为主阵地,着力打造全省首个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创业中心,建成合成生物产业研究院、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德研发基地等创新平台,并形成了常德经开区、津市、安乡等3个研发基地。当地设立了50亿元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投资母基金和10亿元科创引导基金,并积极与大型企业机构开展融资合作,目前参与及合作基金规模超过400亿元。


【重点事件】上海设立11家新材料中试基地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8月22日消息,上海市经信委等七部门联合公告设立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等11家新材料中试基地,其中8家中试基地涉及化工新材料。


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中试基地主要提供电子化学品、生物制造、绿色化工等领域中试服务;上海高性能树脂新材料中试基地侧重航空级特种树脂、预浸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电子胶黏剂中试孵化;上海巢登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侧重微反应连续流工艺开发、特种化学品中试转化;上海金山新材料孵化器中试基地主要提供高性能纤维、电子化学品、特种有机硅、高性能复合材料等中试服务;上海博康化学有限公司信息化学品中试基地聚焦光刻胶原料及树脂中试转化;上海试四特种功能材料中试基地侧重提供特种聚酰亚胺、电子级树脂、新材料单体连续流工艺中试服务;上海生物制造生物基新材料中试基地侧重于重组多肽生物制造、发酵工艺中试放大等中试服务;叶心集团新材料中试基地(上海)主要提供高端胶膜成型技术、复合材料粘结技术等材料加工成型中试服务。


上海市要求各单位定期开展中试基地成效跟踪,切实做好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运营工作,提升新材料研发成果产业化转化能力。相关单位如有改扩建需求的,需符合规划管理相关要求。


【重点事件】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8月21日,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常德市人民政府等多方代表出席,详细介绍论坛筹备情况、议程设置及产业背景,正式宣布论坛将于9月25日至26日在湖南常德举办。发布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杨建波主持。本次论坛以“生机无限 制引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高端交流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吴赴清:清华牵头,共筑生物制造产学研高地


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秘书长吴赴清在发言中指出,生物制造不仅具备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更可能重构传统制造模式、替代天然产物获取方式、颠覆农业种养殖方式。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的基础科学与关键技术研究,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生物制造领域已经进入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加速的关键阶段。”吴赴清说,推动生物制造领域创新深度融合需着力于三方面:加强核心菌种、基因编辑、生物反应器等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要素配置水平,畅通中试转化环节,引入“长线资金”;构建友好的政策与应用环境,加快新产品市场准入。


清华大学是较早进入生物制造领域的高校之一,多年来持续深耕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领域。吴赴清介绍了清华大学在构建跨学科创新体系、推动原始创新突破及孵化科技企业等方面的重要进展。下一步,清华将继续聚焦底盘菌种、关键技术和高端装备攻关,加强行业人才培养,深化产学研合作。他表示,本次论坛将汇集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融资及科技服务机构,共同探讨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最新进展,分享前沿成果,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张学军: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打造“1+3+N”论坛新格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张学军强调,生物制造是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重要赛道。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行业共同努力下,我国生物制造原创成果不断涌现,产业化进程明显提速。2024年首届中国生物制造大会成功推出“生物制造产业方阵”和多项行业倡议与案例评选,有效凝聚了行业共识。在此基础上,本届论坛将进一步突出三方面特色:聚焦创新带动,推动创新链上下游“破圈”交流;突出融合发展,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深度融合;树立标杆引领,借助常德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成熟创新链条,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他介绍,论坛设计了“1+3+N”的内容架构:包括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3场平行会议——分别聚焦合成生物学技术、产业转化促进和新兴技术赋能,以及N项特色活动,如创新成果征集、科普报告会、行业观察发布、媒体调研行等,全面展现生物制造的多维创新与应用前景。


周振宇:常德准备好了!“九个一”举措夯实产业基础


常德市人民政府市长周振宇就论坛落地常德的背景和地方筹备工作作了详细介绍。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常德,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全力推进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周振宇说,为高效筹备论坛,常德采取“校地联动、部省市协同”机制,成立市级工作专班,推出多项特色配套活动,包括产业能力展示、投资邀约、信息驿站和媒体调研行等。此外,常德还致力于提供“桃花源式”贴心服务,确保与会嘉宾体验优良、交流顺畅。


“今年1-7月,全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链产值增速达23.5%。”周振宇系统阐述了常德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九个一”举措,包括制定一部产业规划、成立工作专班、组建专家智库、出台支持政策、建立基金矩阵、立法保障、搭建一批平台、对接高端资源、举办系列重大活动,显示出常德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的系统性布局与决心。


王苠睿:首部合成生物制造地方性法规,为企业发展全程护航


“常德市发展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有基础、有前景。”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苠睿指出,《常德市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作为国内该领域首部地方性法规,以“小快灵”立法方式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


该法规不仅提供“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还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法治保障,包括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实施“轻微不罚”“首违免罚”、设立“四个禁止”制度防止干扰企业运营等,致力打造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赋能增势、保驾护航。


【重点事件】从实验室到市场高校创新在这里加速落地


近日,由新微创源孵化器(简称新微创源)承办的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简称研电赛)商业计划书专项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通过技术可行性、市场容量、团队执行力等多维度评选,高商业价值获奖项目将获得新微创源全链条孵化支持,完成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和落地。


研电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以政产学研协同办赛为特色,是国内电子设计领域公认的品牌赛事。赛事由技术类竞赛和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两大部分组成,本届赛事共吸引333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8241支队伍参与,其中,商业计划书专项赛约200所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共1751支队伍、7282名师生参赛,122个项目晋级全国总决赛。


今年是新微创源第三次承担研电赛商业计划书专项赛的赛事组织与评审工作。“本届赛事,在原有的应用赛道基础上新增探索赛道,赛事规模进一步升级。”新微创源董事长兼总经理任佳介绍,“应用赛道聚焦行业实际痛点,要求作品是具备明确市场价值的电子信息系统、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探索赛道面向未来技术前沿,覆盖汽车电子、未来运载、btit(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交叉)、医工交叉、光电子、机器人、人工智能七大方向,鼓励颠覆性创新。”


不止于竞赛,更是产业创新的起点,作为高校技术创新的新高地,商业计划书专项赛旨在打通“商业论证”与“价值表达” 的最后一公里。


在一等奖获奖项目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源芯能团队的“动力电池并联梯次利用系统”同时获得“最具商业价值奖”,这样的潜力项目,下一步将有机会进入新微创源孵化体系,获得技术验证、资本对接、产业链融入的全生命周期赋能。


研电赛通过“以赛促创” 机制,筛选出兼具技术根基与商业远见的项目;新微创源凭借其“离科学家最近”的深度孵化能力,为这些项目提供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条护航。“二者协同构建了‘竞赛筛选—资源注入—产业落地’的闭环生态,持续将高校创新‘火花’转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爆点’。”任佳表示。


迈振电子、芯微言迪、上海迈铸、仁芯生物等新创科技企业,都是在新微创源的孵化体系下,快速完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产业化落地。迈振电子创始人于海涛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在新微创源的孵化下,完成从“研究者”到“企业家”的跨越,目前,迈振电子落户嘉定工业区,已成长为新型mems分析芯片和科学分析仪器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遍及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生化传感、材料研发、催化研究等材料相关领域。


新微创源位于菊园新区“嘉定科创核”,为上海市首批高质量孵化器,以“六位一体”孵化模式,为科创初期企业提供专属孵化服务,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截至当前,已累计孵化服务200余家科技企业。

新微创源位于菊园新区“嘉定科创核”,为上海市首批高质量孵化器,以“六位一体”孵化模式,为科创初期企业提供专属孵化服务,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截至当前,已累计孵化服务200余家科技企业。


【重点事件】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成功举办


8月21日,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在宁波开幕,涵盖四大专场,同期举办青年论坛、高层座谈会等活动。开幕式上,深圳理工大学与宁波酶赛生物举行校企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专家指出,AI技术正成为合成生物学新引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是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跨越式发展机遇。


【重点事件】滨海新区生物制造中试平台联盟启动


滨海新区生物制造中试平台联盟由12家单位组成,聚焦发酵、细胞、核酸、疫苗方向,提供中试服务,并发布设备、地址等信息,同时开放资源增加收益,滨海新区提供资金支持。


【重点事件】中越合成生物跨国协同


中越企业与大学合作,共建合资企业研发量产合成生物制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瞄准东盟农业绿色转型与粮食安全需求,百亿市场前景广阔。


【重点事件】深圳理工出手,AI+合成生物大动作,牵手融资超5亿的明星企业


深圳理工大学与酶赛生物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聚焦AI驱动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推动生物制造技术在多领域应用,打造智能生物制造平台。


重点企业30年攻关厚积薄发——齐鲁制药15款生物药陆续上市行业领先


近日,央视频报道了齐鲁制药MabPair技术平台亮相湖北省医疗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的消息,齐鲁制药生物技术开发研究院执行院长安振明博士在会上分享了这一全球首创技术平台,孕育出全球首个PD-1/CTLA-4双功能组合抗体——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注射液(艾托组合抗体,商品名:齐倍安®)背后的故事。


艾托组合抗体作为国家1类创新药,已于2024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这也是齐鲁制药在国内上市的第13个生物药,开启了公司大分子创新药的新篇章。该技术能实现同一细胞覆盖两个靶点、表达两种抗体。两种抗体如同“双子星”协同作用,在激活与强化免疫细胞的关键环节完美配合,实现疗效优化与不良反应最小化,在宫颈癌、非小细胞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治疗中展现出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艾托组合抗体的成功,见证了中国生物创新药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这一突破并非孤立事件。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齐鲁制药即涉足基因工程药物研发。历经三十余年发展,公司生物药布局广泛,在研项目及临床批件数全国领先,涵盖重组蛋白、多肽、单抗、双抗、ADC等多个领域。公司已上市的15款生物药,治疗领域覆盖实体肿瘤、肿瘤支持治疗、风湿免疫、眼科、血液肿瘤等多个重要方向。


这其中,除了在生物创新药领域的亮眼表现,公司在生物类似药研发上同样成果卓著:


齐鲁制药围绕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壁垒展开攻关,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于2019年12月国内首家上市了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安可达®),自此公司抗体药物研发进入发展“快车道”。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的一线标准治疗药物,安可达经过近十年科研攻关,其疗效和安全性良好,价格约为原研药的五分之一,为患者提供了质优经济的治疗选择,是国内生物类似药中实现国产替代的代表性产品之一。


2020年以来,公司成功在国内上市地舒单抗注射液、注射用罗普司亭N01(商品名:瑞立升®)、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商品名:卓初明®)等11款生物药,齐鲁生物药迎来收获期。


雷珠单抗注射液,是齐鲁制药在生物类似药研发的前沿阵地深耕细作、成功缔造的又一个“国内首款”。2024年初,齐鲁制药雷珠单抗注射液接连获得欧盟和英国上市批准,是首个欧盟获批的国产雷珠单抗,也是我国首个“出海”的眼科生物制剂;同年8月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雷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继雷珠单抗注射液(瓶装)成功登陆欧盟和国内等市场后,该项目成功突破眼科预装式注射器的技术瓶颈,向欧盟提交了预装式注射器规格的补充申请,并获得欧盟审评积极意见,这标志着雷珠单抗预充注射液的再次成功出海,具备了参与全球生物制品竞争的实力,为眼底病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


除此之外,安可达®、瑞白®、巨和粒®、新瑞白®市场占有率常年保持全国领先,其中,瑞白®曾获200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巨和粒®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厚积薄发,齐鲁制药在生物类似药领域展现强劲实力。


【重点企业AI创造分子获提名“医药界诺贝尔” 中国药企孵化胃癌新药开辟新路径


中新网北京8月21日电 近日,国际生物医药界最高荣誉之一——2025年美国盖伦奖(Prix Galien USA)公布提名名单,深圳晶泰科技孵化企业希格生科(Signet Therapeutics)凭借全球首款弥漫性胃癌靶向药SIGX1094R,成为唯一入围此次“最佳生物技术产品奖”的中国生物制药企业。


这也是首个获艾伦奖提名的AI(人工智能)创造分子,意味着AI与类器官药物研发新技术登上历史舞台,驱动新药研发范式的升级。


国家癌症中心在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胃癌的年发病人数超过35万,位列所有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人数超过26万人,位列恶性肿瘤第3位。


传统单靶点抑制剂因代偿机制导致疗效受限,希格生科通过建立首个弥漫性胃癌类器官疾病模型,并与晶泰科技联合攻关,率先研发了针对弥漫性胃癌的全球首款靶向药物。该药物不仅是首个基于类器官和AI技术平台开发出的药物,同时也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 FAK/SRC双靶点抑制剂。晶泰科技运用自主研发的Xpose算法与XFEP自由能微扰技术,仅用6个月即完成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开发,较传统研发周期缩短60%以上。


目前,SIGX1094R已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ODD)与快速通道认定(FTD);正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展I期临床试验。


盖伦奖创立于1970年,有“医药界的诺贝尔”之称,被誉为医药行业最高荣誉。此奖项2025年的评审委员会成员由11人组成,包括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晶泰科技董事长温书豪表示,SIGX1094R是晶泰科技最早的新药“从头发现”项目。晶泰科技作为源头创新平台,不仅与全球顶尖制药公司深度协同,更以强大的AI+机器人一体化平台为底层支撑,积极赋能并加速前沿科学进展向管线资产与临床的转化。


作为AI制药领域的先行者,2023年,晶泰科技与礼来签订2.5亿美元的AI+机器人药物发现合作,创下当时中国单一管线AI制药最高合作额纪录;2025年8月,晶泰科技与创新生物制药公司DoveTree签订AI药物研发合作,总订单规模约470亿港元(59.9亿美元),再次刷新AI新药研发订单规模纪录。


【重点企业】赛托生物:探索运用前沿AI技术助力合成生物学研究和研发


赛托生物正与英矽智能合作,探索将AI技术应用于菌株优化和工艺设计,以提升效率。目前尚无实质性进展,公司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


【重点企业】微远生物宣布完成亿元级Pre-A轮融资,加速拓展AI赋能生物制造布局


中国合成生物学新锐力量——杭州微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远生物”)宣布,公司已成功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熔拓资本领投,道彤投资跟投,种子轮老股东大晶创投、真石资本持续坚定追加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强化AI驱动的智能化技术平台,加速关键发酵生产中试基地建设,为大规模产业化奠定坚实根基,打造全球领先的绿色生物制造引擎。


【重点企业】合成生物学企业,馨海生物完成B轮融资


馨海生物完成B轮融资,由瑞鹏资产投资,将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和产品商业化。

馨海生物完成B轮融资,由瑞鹏资产投资,将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和产品商业化。


重点事件湖北省农业微生物重大专项启动 聚焦高效固氮菌剂研发与应用


人民财讯8月21日电,2025年8月20日,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主导的“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重大专项”——“高效作物固氮菌剂创制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在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总部顺利举行。该项目由富邦科技牵头,联合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长江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共同推进。项目负责人、富邦科技危军伟博士系统介绍了项目背景、研究思路与总体目标。他从当前我国农业氮肥利用效率低、面源污染等现实问题出发,阐述了研制新型固氮菌剂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项目计划开发不少于4种固氮菌剂产品,建成千吨级生产线,并在2000亩示范区实现减氮30%或固氮效率提升10%的核心目标。


【重点事件】呼和浩特:集“群”成势 激发生物智能制造新活力


前不久,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驻区企业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动物疫苗新型佐剂和疫苗递送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成功筛选出细菌多糖类纳米佐剂,并在小动物模型中验证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这一突破为提升动物疫苗效果、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标志着我国动物疫苗佐剂技术迈上新台阶。


呼和浩特“逐新”,不是盲目上新,而是下足“绣花功夫”,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呼和浩特市聚焦非洲猪瘟、mRNA、基因工程、牛支原体、布鲁氏菌等疫苗技术攻关,引入AI技术赋能数字化生产线,全力推进兽用疫苗、宠物疫苗项目建设,金宇保灵全球首个mRNA疫苗及核酸药物智能化制造项目顺利通过GMP静态验收,科拓微生态制剂、特瑞尔生物、大溪生物、华希生物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开始规模化生产运行,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奥普赛生物神康医疗进入试生产阶段,双奇药业、映生水凝胶等一批生物制造企业开启投产前厂房装修,安迪科、海阁堂等一批新项目开工建设。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合成生物研究北方中心、深圳基因组所固态中试平台建设为核心的生物智造谷项目快速推进。


【重点企业】临沧万物生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临沧万物生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韩志勇,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许可项目:肥料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肥料销售;化肥销售;土壤与肥料的复混加工;复合微生物肥料研发;生物有机肥料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使用;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水果种植;蔬菜种植;新鲜水果批发;新鲜水果零售;新鲜蔬菜批发;新鲜蔬菜零售。


【重点企业】2025年黄淮地区科技支撑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暨生物育种产业化观摩交流会举办


近日,2025年黄淮地区科技支撑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暨生物育种产业化观摩交流会在辛集市举办。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科技推广处处长刘培磊、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总工程师葛毅强,我市领导王贺、甄文超,以及来自全国8省(市)农业农村部门,河北省各县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和种植主体代表,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河北农业大学专家等80余人参加。


会前,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农业现代示范展示基地、生物育种产业化基地、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建设等,了解我市在推进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生物育种产业化、中兽药研发创新平台等方面的科技成果。


座谈会上,副市长王贺作《从农业大市走向农业强市》主题报告;副市长、河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甄文超作《科技赋能示范带动——全面助力小麦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主题报告;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科研处处长王友华作《生物育种产业变革与未来重点思考》主题报告。

座谈会上,副市长王贺作《从农业大市走向农业强市》主题报告;副市长、河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甄文超作《科技赋能示范带动——全面助力小麦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主题报告;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科研处处长王友华作《生物育种产业变革与未来重点思考》主题报告。


【重点企业】赛业生物入选 国家工信部首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布了“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第一批)”入选名单。广州赛业百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业生物)“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人源抗体药物发现技术革新”项目成功入选。


本次典型应用案例的评选经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各级推荐、专家评价、网上公示等程序,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深度融合,促进生物制造全产业链提质升级。此次评选出16个典型应用案例项目中,赛业生物自主打造的AbSeek™抗体智能计算平台,通过灵活和可扩展的多层架构设计,构建“干湿结合”全人源抗体发现系统,突破天然抗体库限制,极大压缩抗体筛选周期和抗体药物研发成本。本次成功入选,不仅是对赛业生物研发创新实力的肯定,更是对其持续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领域创新与发展的激励。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人源抗体药物发现技术革新


2024年,赛业生物凭借扎实的技术创新实力以及自主研发的TurboKnockout®ES打靶技术,构建了下一代HUGO-Ab®全人源抗体小鼠,并得到多家跨国药企、生物制药公司和学术机构的认可,为治疗性抗体新药提供了高效的研发引擎。


基于在抗体研究领域的专业积累,赛业生物于今年正式推出了AbSeek™抗体智能计算平台(Intelligent AntibodyComputationalPlatform)。这是一个专为抗体发现和抗体工程打造的智能计算平台,融合尖端AI与生物信息技术,覆盖抗体开发全流程,配备了自研及开源的计算模块与可视化模块,将复杂计算“化繁为简”,为科研人员提供一站式抗体开发智能解决方案,助力新药研发提速增效!平台已全面改版升级,正式接入会员系统,欢迎访问注册试用。


未来,赛业生物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的理念,深耕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领域,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进步与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


【重点企业】蔚来汽车科技注册NOMI商标 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再成功注册两枚“NOMI”商标,国际分类为科学仪器,已申请商品/服务包括:教学机器人;科学研究用具有人工智能的人形机器人;生物芯片传感器;芯片(集成电路)等。据了解,蔚来汽车的NOMI是其自主研发的车载人工智能交互系统,被誉为“懂我”的智能伙伴。


【重点企业】磐升生物:皮肤再生技术破冰到多赛道协同


在位于济南的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有这样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它用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用十几年的耕耘培育出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及3家省级“瞪羚”企业。它就是磐升生物工程集团(以下简称磐升生物),正以布局五大千亿级赛道的步伐,成为山东省和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一张创新名片。


【重点企业】迈克生物:果壳生物自主开发临床筛查定制基因芯片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08月22日讯,有投资者向迈克生物(300463)提问, 官网显示,公司参股的北京果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ASA芯片、GSA芯片等多款芯片产品。请问:这些芯片是否主要用于基因测序领域?相关芯片是否果壳公司自主研发?与公司主营业务有何协同性?


公司回答表示,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上述基因芯片主要用于基因检测领域,其中ASA芯片、GSA芯片属于illumina公司商业化产品,果壳生物基于ASA标准版开发了ASA-CHIA半定制芯片,主要应用于慢病、肿瘤、风险暴露等科研临床的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发现可能用于疾病风险评估、新的用药靶点等;同时,果壳生物自主开发了临床筛查定制基因芯片,基于该芯片开发的遗传病携带筛查产品乐芯筛和精神类疾病精准用药精芯宁正在与诸多临床医院展开临床前测试,为我国精准医学检测提供助力。公司聚焦体外诊断主业,围绕智慧化实验室,后续将根据实际业务发展情况探索协同机会。

公司回答表示,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上述基因芯片主要用于基因检测领域,其中ASA芯片、GSA芯片属于illumina公司商业化产品,果壳生物基于ASA标准版开发了ASA-CHIA半定制芯片,主要应用于慢病、肿瘤、风险暴露等科研临床的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发现可能用于疾病风险评估、新的用药靶点等;同时,果壳生物自主开发了临床筛查定制基因芯片,基于该芯片开发的遗传病携带筛查产品乐芯筛和精神类疾病精准用药精芯宁正在与诸多临床医院展开临床前测试,为我国精准医学检测提供助力。公司聚焦体外诊断主业,围绕智慧化实验室,后续将根据实际业务发展情况探索协同机会。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