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遮阳行业整体发展概况
(1)建筑遮阳产品定义及分类
根据《建筑遮阳通用技术要求》(编号为JG/T274-2018)的定义,建筑遮阳产品(solarshadingproductofbuilding)是指安装在建筑物上,用以遮挡或调节进入室内太阳光的装置,通常由遮阳材料、支撑构件、调节机构等组成。主要目的是减少太阳对建筑物的紫外线、眩光和热量辐射,阻断太阳所产生的热空气与建筑物之间的对流。建筑遮阳除了具有节能保温、遮阳遮光的用途外,还兼备防雨、防虫、防寒、防潮、防风沙以及隔音降噪等作用。
建筑遮阳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建筑遮阳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 ||
分类依据 | 类别名称 | 类别概述 |
遮阳方式 | 建筑构件遮阳 | 建筑在设计之初或建造过程中专门设置的、建筑交付使用前既已存在的遮阳措施 |
附加遮阳 | 建筑落成后,人们根据实际需求自行安装的遮阳措施 | |
绿化遮阳 | 利用植物为建筑遮阳,如建筑物外的树木、墙体上的爬山虎、牵牛花、爆竹花等爬墙生长 | |
遮阳部件是否活动 | 固定遮阳 | 建筑物上不具备伸展收回、开启关闭操作的遮阳部件 |
活动遮阳 | 可调节的遮阳部件 | |
与外围护结构的位置关系 | 内遮阳 | 设置在建筑开口部位内侧的遮阳设施 |
外遮阳 | 设置在建筑开口部位外侧的遮阳设施 | |
中间遮阳 | 设置在两层窗或透明幕墙之间的遮阳设施 | |
遮阳产品类型 | 遮阳帘 | 安装在建筑物表面通过伸展收回、启闭开合以遮挡阳光,由金属、织物、塑料或木材等材料组成 |
遮阳篷 | 安装在建筑物外表面,通过伸展收回遮挡阳光,或者以固定方式,由支撑构架、织物等材料组成 | |
遮阳窗 | 安装在建筑物表面通过伸展收回、启闭开合以遮挡阳光,由叶片、窗框等组成 | |
遮阳板 | 由叶片、框架和驱动机构组成,安装在建筑外围栏结构上的 | |
遮阳格栅 | 安设在建筑物外表面,呈间隔条状或花饰状 | |
产品主体材料 | 织物类 | 常见原料为棉、麻、聚酯纤维、玻璃纤维面料,也有少量采用无纺布 |
金属类 | 常用金属为铝合金、不锈钢和碳素结构钢 | |
木材类 | 一般用于制作内遮阳百叶窗叶片或户外遮阳的木质平移或推拉百叶窗 | |
塑料类 | 一般使用聚氯乙烯,质地轻,耐腐蚀 | |
玻璃类 | 通过调整玻璃生产配方,在成品玻璃上贴膜或涂膜等方式改善玻璃的遮阳性能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全球建筑遮阳行业发展概况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建筑遮阳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日益严峻,节能减排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目标。2016年4月22日,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签署《巴黎协定》,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摄氏度以内。为达成这一长期目标,各国政府根据自身国情制定了减排或限排目标。欧盟承诺到2020年较1990年减排20%以上,能效提高20%,在2030年减排40%,能效提高32.5%,2050年减排达到80%-95%,能效提高50%;美国通过《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拟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减少17%;英国承诺到2020年和2050年分别减排34%和80%;俄罗斯计划在1990-2030年间减排25%-30%;日本计划到2030年较2013年减排26%。在《巴黎协定》框架下,我国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早日实现,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欧洲遮阳组织”(ES-SO,theEuropeanSolar-ShadingOrganization)于2005年12月发表了研究报告《欧盟25国遮阳系统节能及CO2减排》并指出:采用建筑遮阳设施后,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冬季采暖能节约用能10%,夏季制冷能节约空调用能25%,综合节约建筑能耗约14%,采用建筑遮阳设施被评为建筑最有效的被动节能措施之一,且性价比最高。目前,全球的建筑中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因此,减少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节能减排大目标的必由之路。由于安装功能性遮阳产品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以此达到节约能源、改善建筑物的质量和功能、创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效用,因此,功能性遮阳产品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广,全球功能性遮阳产业规模也在逐年扩大。根据2018年发布的信息,目前欧洲遮阳行业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年销售额超过500亿欧元。
(3)我国建筑遮阳行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筑节能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9.9亿平方米,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降耗提速,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4,450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建筑节能标准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有4,071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4.7亿平方米,确定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11个,实施改造面积4,864万平方米,带动全国实施改造面积1.1亿平方米。
截至2018年底,全国功能性建筑遮阳行业企业数量约3,000余家,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约180余家。2016年功能性遮阳产品年销售额约为150亿元,2017年功能性遮阳产品年销售额约为162.5亿元,同比增长8.33%;2018年功能性遮阳产品年销售额约为177.2亿元,同比增长9.05%,较上年增幅有所增加;预计至2020年,我国功能性遮阳产品市场销售额可达到208.9亿元,较2018年增长17.89%。
2016-2020年中国功能性遮阳产品年销售额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根据《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区及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建筑节能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现阶段先进水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亿平方米,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经济发达地区及重点发展区域农村建筑节能取得突破,采用节能措施比例超过10%。根据《“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主要节能环保产品和设备销售量比2015年翻一番。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集团,在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培育骨干企业100家以上。建筑遮阳行业需求与建筑节能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当绿色建材成为建筑行业的一种趋势,建筑节能概念的不断深入,以及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升级,将带动建筑遮阳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4)我国建筑遮阳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遮阳行业的发展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朝阳行业,与建筑节能概念密不可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绿色建材的推广运用,建筑遮阳行业也因此起步发展。中国建筑遮阳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还处于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遮阳产品随着建筑物的诞生而存在,产品尚未商业化,建筑遮阳行业也未成型。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住房改革的成功,人民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遮阳产品产生了新的认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装修换窗帘成为时尚,塑料百叶窗帘和铝合金横百叶帘等遮阳产品开始盛行,预示着中国建筑遮阳行业进入了萌芽阶段。
第三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第一幢全部采用进口垂直百叶窗帘进行遮阳的全透明玻璃幕墙大厦——联谊大厦落成,成为中国建筑遮阳行业发展的里程碑。自此之后,我国建筑遮阳企业大量涌现,纷纷学习和引进国外遮阳技术和产品,遮阳技术逐渐成熟,遮阳产品趋于多元化,中国建筑遮阳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第四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建筑节能概念的不断深入、遮阳系列标准的逐步出台、人们对居住环境人文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都推动着建筑遮阳行业的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建筑遮阳产品开始向多功能、多样化、节能环保、规模化方向发展,行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遮阳行业龙头企业开始出现。
(5)我国建筑遮阳行业市场容量
截至2018年底,全国功能性建筑遮阳行业企业数量约3,000余家,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约180余家。2016年功能性遮阳产品年销售额约为150亿元,产量约6.05亿平方米;2017年功能性遮阳产品年销售额约为162.5亿元,同比增长8.33%,产量约6.4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61%;2018年功能性遮阳产品年销售额约为177.2亿元,同比增长9.05%,产量约7.0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84%,较上年增幅均有所增加;预计至2020年,我国功能性遮阳产品市场销售额可达到208.9亿元,较2018年增长17.89%,面料产量可达8亿平方米,较2018年增长13.96%。在国家大力推动建筑节能改造的背景下,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以及对产品认知程度的加深,未来性能优越、价格合理、设计美观的功能性遮阳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二、建筑遮阳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绿色建材概念的深入,推动建筑遮阳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纵观我国绿色建材行业近年来的产业政策,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都被要求进行节能改造。2013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重点任务是: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加快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大力发展绿色建材;2014年5月,住建部和工信部为加快绿色建材推广应用,规范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更好地支撑绿色建筑发展,制定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2017年12月,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认证、标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将现有绿色建材认证或评价制度统一纳入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管理,建立完善的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机制,全面提升建材工业绿色制造水平。到2020年,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以上。”当绿色建材成为建筑行业的一种趋势,建筑节能概念的不断深入,将带动建筑遮阳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2)传统布艺窗帘将被逐步替代,带动功能性遮阳产品市场份额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遮阳产品的选择偏好已逐步从注重装饰性的布艺窗帘转向注重功能性的遮阳产品,对品牌的认知度和产品的附加值要求也逐渐提高,功能性遮阳产品市场需求将迎来快速发展。功能性遮阳产品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是建筑遮阳的主流,普及率和更换率很高,因此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在亚洲市场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目前普遍应用于办公楼、酒店等商用场景,另外随着小户型的普及、消费偏好的升级,家用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
(3)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助力建筑遮阳行业继续向前发展
在住建部、建筑遮阳材料协会以及协会会员单位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2019年底,住建部已发布《建筑遮阳通用技术要求》《建筑用遮阳金属百叶帘》《建筑一体化遮阳窗》《建筑用遮阳非金属百叶帘》《建筑用遮阳软卷帘》等多项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建筑遮阳材料协会会同窗饰遮阳行业龙头企业等单位编制的国家标准《建筑室内窗饰产品通用技术要求》规范了窗饰产品的质量,提升了行业技术水平,进一步促进了遮阳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随着建筑遮阳行业标准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遮阳行业的产品质量和发展方向将进一步得到规范,从而推动建筑遮阳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助力我国建筑遮阳行业健康发展。
(4)市场集中度提高,加快优质企业品牌升级
未来建筑遮阳行业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向优质遮阳企业聚集,促进优质企业实现品牌升级。建筑遮阳材料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的提升。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瓶颈、突破固有工艺路线和开发新型产品,已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工艺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建筑遮阳行业将朝着创新技术与工艺充分结合的方向发展,呈现多元化、特色化、功能化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建筑遮阳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品牌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在研发设计、产品创新、工艺水平、客户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建筑遮阳企业将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
三、影响行业发展有利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助力建筑节能改造不断推进,功能性遮阳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功能性遮阳产品符合国家节能降耗的要求,成为政府大力推广的建筑节能改造手段,政策推动给遮阳产品带来了巨大的需求。200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鼓励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住建部在《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断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因此,除了新建建筑物对遮阳产品的广泛需求外,既有建筑物的建筑节能改造也为建筑遮阳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
(2)功能性遮阳产品市场需求处于快速增长期,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建筑遮阳产品在欧美市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需求旺盛且保持稳步增长。我国功能性遮阳产品在写字楼、酒店、大型场馆等公共建筑的运用上相对普遍,但绝大部分消费者对功能性遮阳产品了解甚少,因此住宅类建筑中使用功能性遮阳产品的比例还处于较低水平,功能性遮阳产品在国内市场整体的开发程度仍然较低,市场开发潜力巨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意愿的转变,功能性遮阳产品的性能与优势将被消费者充分挖掘,产品有望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未来,国内功能性遮阳产品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市场的巨大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3)行业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进一步规范行业的产品质量和发展方向
在住建部、建筑遮阳材料协会以及协会会员单位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2019年底,住建部已发布《建筑遮阳通用技术要求》《建筑用遮阳金属百叶帘》《建筑一体化遮阳窗》《建筑用遮阳非金属百叶帘》《建筑用遮阳软卷帘》等多项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建筑遮阳材料协会会同窗饰遮阳行业龙头企业等单位编制的国家标准《建筑室内窗饰产品通用技术要求》规范了窗饰产品的质量,提升了行业技术水平,进一步促进了遮阳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随着建筑遮阳行业标准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遮阳行业的产品质量和发展方向将进一步得到规范,从而推动建筑遮阳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助力我国建筑遮阳行业健康发展。
2、不利因素
(1)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国内建筑遮阳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投入不足、高级技术人才匮乏,导致产品附加值低、更新换代缓慢,与国外大型品牌商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产品的创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才、长期的资金以及时间成本,国内企业目前主要以低技术附加值的简单仿制为主,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新产品开发、改进产品功能、优化工艺路线等方面的再创新能力。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了我国建筑遮阳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2)产业集约化程度低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建筑遮阳企业已经初具规模,虽然也涌现了部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但目前从事建筑遮阳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就行业整体而言,产业集中度不高。
(3)劳动力成本上升
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有加速上升的趋势,使许多企业面临着更高的用工成本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提升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单位生产效率,否则将对行业内企业的盈利带来不利影响。


2025-2031年中国建筑遮阳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建筑遮阳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建筑遮阳行业产业链梳理及全景深度解析,中国建筑遮阳代表性企业案例研究,中国建筑遮阳行业市场及投资策略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