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工业的基础,也是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主要驱动力。放眼全球,汽车工业强国一定 是汽车零部件制造强国,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力代表该国汽车产业的综合水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汽车零部件可以分为整车配套市场和售后维修市场:整车配套市场(即OEM市场)是指在新车出厂“之前,各个汽车零部件厂商为新车零部件进行生产配套的市场,包括汽车的各种零部件;售后维修市场(即AM市场)是指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损耗需要进行更换所形成的市场,一般汽车维修市场主要产品是汽车易损件,如前后保险杠、刹车盘等。
一辆汽车是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大系统组成,各大系统通过零部件的有效组合实现汽车的基本功能。其中,车身是用来容纳驾驶员、载运乘客和装载货物的空间结构,除具有结构性功能、安全性功能外还需具备装饰性功能。
车身系统包括车身壳体、车门、外饰件、内饰件、车身附件、座椅等,具体介绍如下:
车身构成 | 构成简介 |
车身壳体 | 是全体车身部件的安装基础,通常是指主要承力元件(纵、横梁和支架等)以及与其相连的板件共同组成的刚性空间结构。 |
车门 | 是车身非常重要的部件之一,其通常由门外板、门内护板、窗框等部件构成。 |
外饰件 | 主要指保险杠、散热器面罩、灯具和后视镜等附件,以及装饰条、车轮装饰罩、标识等装饰件 |
内饰件 | 主要包括仪表板、顶棚、侧壁、地毯等表面覆饰物。 |
车身附件 | 主要包括门锁、门铰链、玻璃升降器、各种密封件、风窗刮水器、风窗洗涤器、遮阳板、内视镜等。 |
座椅 | 车身内重要装置之一,由座椅骨架、坐垫、靠背、滑轨、调节机构组成。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概况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汽车产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与此同时,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走向独立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原有的整车装配与零部件生产一体化、大量零部件企业依存于单一整车厂商以及零部件生产地域化的分工模式已出现变化。
在注重专业化、精细化的背景下,通用、福特、大众、丰田等跨国汽车公司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其在扩大产能规模的同时,大幅降低了零部件自制率,取而代之与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基于市场的配套供应关系。这一行业发展趋势大大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发展并创造出庞大持续的市场需求,汽车产业也逐步形成了汽车主机厂、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特有的层次分工及供应关系。
当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由美国、德国、法国及日本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主导。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在进行专业化的资源整合,汽车零部件生产区域向全球化转变,零部件企业总数大幅减少,逐渐形成多个全球化专业性集团公司并涌现出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大型汽车零部件集团。
全球各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陆续公布了2018年的销售业绩报告,对这些大型集团汇总如下表:
全球各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陆续公布了2018年的销售业绩报告,对这些大型集团汇总如下表: | ||
企业 | 金额(亿美元) | 类别 |
罗伯特●博世公司 | 877.62 | 销售额 |
大陆集团 | 500.21 | 销售额 |
江森自控 | 314 | 销售额 |
日本电装 | 456.4 | 营业收入 |
爱信精机 | 349.25 | 销售额 |
佛吉亚 | 198.17 | 销售额 |
李尔集团 | 211 | 销售额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上表可以看出,国内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力量仍显薄弱。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迅速崛起,国际领先零部件巨头也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并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纷纷设立独资企业或者与国内汽车主机厂以及有本土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合资设厂。
2、汽车行业特有的供应链关系
随着汽车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稳步发展,零部件在汽车制造业中越来越重要。在注重专业化、精细化生产的背景下,同时也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整车制造商由传统的纵向经营、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转变,即将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交由具有一定规模及实力的企业完成,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技术水平、降低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成本。上述经营模式的转变推动了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OEM市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整车厂、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二级零部件供应商的多层次分工。分工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产业链结构,层级由下而上,供应商数量逐步减少。整车厂处于产业链顶端; 一级供应商直接为整车厂供应产品,双方之间形成直接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则通过一级 供应商向整车厂供应零部件。
层级越低,该层级的供应商数量也就越多,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汽车座椅零部件行业产品供应链中,一级配套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厂供应座椅总成系统,二级配套供应商是一级供应商的上游企业,主要为座椅总成商提供座椅骨架、调角器、滑轨等零部件。目前在我国占据优势地位的合资整车厂",其一级配套供应商主要以跨国座椅总成商在国内的独资或合资企业为主;二级供应商则大多为内资企业,这类企业数量较多,少数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供应商层次 | 企业体制 | 竞争状况 | 主要厂家 |
一级供应商 | 跨国公司、合资公司 | 具有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部分合资公司可以得到整车厂的客户资源,具备极强的竞争力 | 东风李尔、中国李尔、麦格纳、延锋江森、飞适动力 |
二级供应商 | 基本为内资企业 | 该层次的企业大多为独立于整车厂的自主品牌生产商,企业数量较多,竞争较为激烈: 产品种类单一,主要为一级供应商提供座椅零部件,技术水平、价格、成本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小部分龙头企业初步具备与一级供应商竞争的能力,发展较快 | 光启技术(原浙江龙生股份) 、中航精机、 上海沿浦、 常州华阳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级供应商一般依附于二级供应商,负责二级供应商部分零部件或工序的加工,以代工、外协为主。该层次基本为内资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企业数量众多,规模普遍较小,主要生产部分低端配套产品,或者为大中型配套企业代加工,竞争激烈。
3、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基本状况
(1)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起步比世界其他汽车产业发达国家晚,产业发展始于1953年,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为起点,并随着我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立而逐步发展,该时期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均为卡车进行配套。改革开放后,随着轿车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国内企业开始通过与跨国汽车制造商合资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汽车生产。同时,大型跨国汽车厂的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则迅速跟进,通过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在我国设立零部件生产企业,
建立本土化的轿车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进入成长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进一一步开放, 汽车产业配套政策及法规先后颁布,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其在我国合资或独资设厂的进程,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自2013年开始,中国汽车产销量持续突破2,000万辆,新车销售不断推动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同时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零部件后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为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目前中国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和零部件售后服务体系,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2008-2018 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4,558 亿元,同比增长10.47%.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为37,392亿元,同比增长8.20%,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可达40,047亿元。与汽车行业整体相比,汽车零部件产业经济指标稳步提升。
在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方面,从中长期发展来看,受中国汽车市场增速回落及汇率波动的影响将逐步凸显,汽车零部件产业出口形势不太乐观。其主要原因是:首先,全球经济整体低迷,复苏疲软,汽车消费市场萎缩,加之汇率因素影响,使中国汽车出口和海外生产均受到较大的影响:其次,传统出口市场萎缩,同时面临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出口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拉美、俄罗斯、中东和北非等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 上存在不确定性,市场风险比较大,外部环境的不稳定直接导致了市场需求疲软。而传统汽车强国及一些汽车产业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汽车出口市场不断挤压;再次,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依然存在,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出于保护本土企业发展考虑会更加严重,国内企业在向部分海外市场出口产品时受到阻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汽车零配件市场受到整车制造业的影响比较大。我国2019年汽车保有量保持稳定增长,截止到2019年底,汽车保有量达到2.6亿辆。
2009-201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汽车保有量稳定增长这一-趋势 为我国汽车维修、保养等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对该市场更加重视,通过借助互联网发展平台等方式加速扩张后市场版图、提升服务品质,目前已成为零部件企业瞄准的重点。不同领域的零部件企业开始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自身的服务模式,注重于提供解决方案,打通线上电商系统、线下供应链整合、物流配送与专业化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各个环节和产业链条,使汽车后市场服务在透明化、高效化的基础上呈现精细化和人性化,实现消费模式的重构。逐渐实现着"线上线下无缝对接,路上路下无处不在"等更加贴切的服务模式。
(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加剧,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提高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与海外市场开拓能力,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加之传统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地位不断提升,上述因素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持续增长。全球整车厂商对国内汽车零部件采购途径的青睐,国家颁布的多项产业扶持政策对提升零部件企业竞争力的支持,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
汽车零部件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是通过全新的设计和工艺,将以往由多个零部件分别实现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组件中,以实现由单个模块组件代替多个零部件的技术手段。模块化指零部件制造商以模块制造为单元,利用不同的零配件,按照一定的空间位置组织装配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便于整车厂在总装配线上直接安装,以模块为采购单元成为整车厂配套供应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化、模块化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与单个零部件相比,集成化、模块化组件的重量更轻,有利于整机的轻量化,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其次,集成化、模块化组件所占的空间更小,能够优化整机的空间布局,从而改善整机性能;再次,与单个零部件相比,集成化、模块化组件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从设计上看,模块化要求企业具有同步设计和开发的实力,冲压件企业在整车开发的早期就参与到开发设计之中,完成一部分原来由整车厂承担的产品开发、模块组装工作。在模块化生产方式下,汽车技术创新的重心在供应商方面,冲压件生产厂商要在早期就参与到整车企业的产品设计当中。实现系统化和模块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要求供应商具备系统模块的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和物流仓储协调管理能力。由于模块化的出现,汽车行业将出现整车厂与零部件模块供应商在开发、制造、销售服务方面产生更加紧密的合作,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
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上市场容量最大、最具增长性的汽车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素质也不断提高,相比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更具成本优势。随着国际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开拓新兴市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始加速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国际整车厂基于优化产业链、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纷纷推行整车制造的全球分工协作战略,将部分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转移至中国。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的技术的引进和自主研发,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制造水平正逐步得到全球厂商的认可,来自于全球整车厂商的订单也出现大幅.上升的趋势。中国将不仅为国内整车厂商提供配套,而且还将为全球整车行业输送汽车零部件,并有望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集散地。
③零部件采购全球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把大量的人力、资金等资源集中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和优势业务,而与主机厂或汽车总成部件作配套的零部件则主要采用外包的模式。汽车厂商或总成厂商为了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采购有竞争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逐渐减少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全球化采购已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技术的引进和自主研发,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制造水平正逐步得到全球厂商的认可,来自于全球整车厂商的订单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除了为国内整车厂商提供配套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的背景下还将为全球整车行业输送汽车零部件。
④新能源汽车促进零部件新技术发展
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节能环保技术将成为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未来的技术趋势。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发展,同时对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零部件轻量化设计、电子化和智能化设计以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等正逐步得到应用。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才能迎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4、我国汽车座椅零部件行业基本情况
(1)我国汽车座椅市场发展概况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汽车座椅配件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投资前景趋势报告》数据显示:汽车座椅是提供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主要分为单独座椅和长条座椅两类。汽车座椅的组成包括座椅金属零部件和外饰材料,其中金属零部件包括座椅骨架、滑轨、调角器、升降器、弹簧以及坐垫前倾角调节器等;坐垫、靠背等座椅外饰材料主要由发泡和织物材料等构成。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座椅也出现功能多样化的趋势,电动座椅逐渐在座椅市场上崭露头角,配置了高度调节电机、滑动电机、电子控制模块、加热器、按摩器、记忆等功能。由于汽车座椅是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起着支承、定位和保护等功能,是汽车上的重要功能件,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内饰的观感,在整车整体安全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主机厂对座椅的技术要求高,核心部件需要达到很高的制造精度和较高的强度,制造难度较大。
在国内汽车座椅市场方面,汽车座椅总成几乎全被几家外资和合资企业所掌控。佛吉亚、延锋安道拓、中国李尔等,这三家企业(含其合资公司)约占中国60%的市场份额。还有一些全球著名的汽车座椅企业如麦格纳、丰田纺织等看好中国汽车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在华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除服务于其全球固有客户外,还为中国自主品牌整车厂提供汽车座椅零部件产品,并逐步占据了中国汽车座椅总成的部分市场,形成了垄断竞争的局面。中国本土企业平均规模较小、整体装备水平相对落后、技术创新层次较低,在与安道拓、李尔、佛吉亚等这些大型企业的竞争中很难得到整车企业的订单支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本土汽车座椅企业更多地是活跃在二级配套市场。
我国汽车座椅总成配套构件的主要生产厂家
我国汽车座椅总成配套构件的主要生产厂家 | |
座椅零部件 | 主要生产厂家 |
座椅骨架 | 天津丰爱、延锋安道拓、李尔、重庆宏立至信、西德科东昌、上海沿浦 |
滑轨 | 上海博泽、光启技术、常州华阳、中航精机、上海沿浦、中精集团、佛吉亚 |
调角器 | 延锋安道拓、光启技术、常州华阳、无锡藤昌科技、中航精机 |
发泡材料 | 江森、李尔、天津合众达、上海华特、重庆贵美浙江俱进 |
头枕 | 佛吉亚、延锋江森、麦格纳、上海岱美、 宁波继峰 |
升降器 | 佛吉亚、延锋江森、麦格纳、浙江龙生、常州华阳、常州晋美 |
电机/电控 | 博泽、江森自控、佛吉亚、博世、大陆、广州三叶电机、捷温汽车系统 |
弹簧 | 江苏大昌、浙江美力无锡华光、立洲集团、广州卫亚、溧阳泓业 |
面套 | 佛吉亚、李尔、延锋江森、麦格纳、丰田纺织、浙江万方江森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汽车产业近几年快速发展,未来一段时 期还将稳步发展,这对座椅有大量的需求,因此乘用车座椅行业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就发展趋势来看,合资趋势明显,未来的本土企业将会逐步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纯粹的本土企业将会消失。另外,中国未来的乘用车座椅行业将会出现整车企业培养多个供应商、自主品牌产品供应市场竞争激烈、外资企业降价竞争、本土企业逐步与外资合并等的发展趋势。
(2)我国乘用车座椅骨架生产概况
根据我国颁布的《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3730.1-2001)这一国家标准,汽车类型按用途可划分为商用车和乘用车两类。其中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临时物品,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商用车则是指除乘用车以外,主要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车辆,可细分为卡车、客车两种类型。
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具体车型和分类
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具体车型和分类 | ||
类别 | 主要车型 | 释义 |
乘用车 | 基本型乘用车 | 轿车 |
SUV | 运动型多功能车 | |
MPV | 多用途车 | |
交叉型乘用车 | 俗称面包车 | |
专用乘用车 | 房车(旅居车)、防弹车、殡仪车、救护车等 | |
商用车 | 客车 | 城市公交客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铰接客车、无轨电车、专用客车、越野客车 |
货车 | 普通货车、多用途货车、专用作业车、专用货车、全挂牵引车、半挂牵引车、越野货车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商用车座椅功能相对于乘用车简单,附加值较低,同时应用范围较窄, 商用车的订单量相对较小,不适宜大批量生产。我国人口众多,主要用于私人使用的乘用车需求量比商用车更大。
我国近几年各种类型的乘用车产量(单位:万辆)
我国近几年各种类型的乘用车产量(单位:万辆) | ||||
年份 | 基本型乘用车(轿车) | 多功能乘用车(MPV) |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 | 交叉型乘用车 |
2010年 | 938.6 | 43.84 | 121.85 | 253.22 |
2011年 | 995.07 | 49.95 | 147.15 | 223.9 |
2012年 | 1,060.41 | 49 | 187.46 | 226.58 |
2013年 | 1,192.23 | 131.6 | 288.18 | 163.68 |
2014年 | 1,234.38 | 196.92 | 402.5 | 129.95 |
2015年 | 1,151.35 | 212.28 | 609.59 | 107.96 |
2016年 | 1,196.25 | 248.58 | 890 | 66.94 |
2017年 | 1,193.78 | 205.18 | 1 ,028.70 | 53.01 |
2018年 | 1,145.64 | 167.76 | 993.22 | 42.25 |
2019年1-6月 | 489.6 | 65.35 | 422.17 | 20.41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乘用车每种车型座椅骨架和滑轨的实际配置情况,不同类型的乘用车使用座椅配件的数量如下表:
不同类型的乘用车使用座椅配件的数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以上两个表格,可以大致测算出2009年-2019 年1-6月我国乘用车座椅骨架以及座椅滑轨的需求数量,如下表所示:
2009年-2019 年1-6月我国乘用车座椅骨架以及座椅滑轨的需求数量
2009年-2019 年1-6月我国乘用车座椅骨架以及座椅滑轨的需求数量 | |||||
年份 | 主驾座椅骨架(万副) | 副驾座椅骨架(万副) | 中排座椅骨架(万副) | 后排座椅骨架(万副) | 滑轨(万件) |
2010年 | 1 ,357.51 | 1,357.51 | 297.06 | 1 ,357.51 | 5,430.04 |
2011年 | 1 ,416.07 | 1 416.07 | 273.85 | 1,416.07 | 5,664.28 |
2012年 | 1 ,523.45 | 1 523.45 | 275.58 | 1, ,523.45 | 6,093.80 |
2013年 | 1,775.69 | 1,775.69 | 295.28 | 1,775.69 | 7,102.76 |
2014年 | 1 ,963.75 | 1 ,963.75 | 326.87 | 1 ,963.75 | 7 ,855.00 |
2015年 | 2,081.18 | 2,081.18 | 320.24 | 2,081.18 | 8,324.72 |
2016年 | 2,401.77 | 2,401.77 | 315.52 | 2,401.77 | 9,607.08 |
2017年 | 2,480.67 | 2,480.67 | 258.19 | 2,480.67 | 9,922.68 |
2018年 | 2,348.87 | 2,348.87 | 210.01 | 2,348.87 | 9,395.47 |
2019年1-6月 | 997.53 | 997.53 | 85.76 | 997.53 | 3,990.12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每辆车座椅骨架和滑轨的配置数量是固定的,因此其使用量与汽车产量呈紧密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汽车产量的增长而增长。2018 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为2.4亿辆,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70辆,跟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保有量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汽车需求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包括座椅骨架和滑轨在内的汽车零部件需求也将受益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


2022-2028年中国汽车座椅零部件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2022-2028年中国汽车座椅零部件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共十三章,包含汽车座椅零部件行业投资价值评估,2022-2028年中国汽车座椅零部件行业发展预测分析,2022-2028年汽车座椅零部件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