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处理产业链的上游是污水处理设备,中游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厂)及污水处理工程或设施设备投入运营之后的运营、管理、监督、维护等以及其他管理性质工作,下游是需要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及生产污水处理的农户。
一、污水处理产业链
污水处理设备按处理污水的来源可分为工业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前者适用范围适宜住宅小区、办公楼、商场、学校、部队、工厂等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废水,后者主要满足一般生活污水的处理需求。
污水处理设备按处理污水来源分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按处理污水的过程不同,污水处理设备还可以分为污水预处理设备,包括拦污设备、沉沙设备等;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包括鼓风曝气设备、滗水器等;污泥处理设备,包括排泥设备、污泥浓缩设备等。
污水处理设备按处理污水过程分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乡村污水处理发展规模
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差距较大。2017年农村污水处理率不足50%,其中,建制镇和乡的污水处理率分别为49.35%和17.19%,而同期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为94.54%和90.21%。根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要求“十三五”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等于60%,市场空间较大。从污水处理厂数量和处理能力来看,2018年,全国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有5048座,而乡污水处理厂仅为865座;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1788万立方米/日,乡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仅为43万立方米/日,镇乡污水处理厂数量和处理能力差距较大。
2010-2018年中国建制镇及乡污水处理厂数量统计情况(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0-2018年中国建制镇及乡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政策细化,可行性较强。由于资金缺乏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乡村环境问题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乡村环保一直处于缓慢发展态势中。自2018年初以来,多项乡村环保政策发布,其中,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大方向和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六大任务,《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落实了一号文件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强化了污染治理、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2019年4月,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继续加大支农投入,农村部与财政部发布《2019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强化项目统筹整合,出台了较为全面的农村资源环境保护惠农政策。人居环境和农业治理是乡村环境保护的基础,而乡村环保的推进既符合基建补短板的需求又是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近年乡村环保重点政策
近年乡村环保重点政策 | ||
时间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18.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 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和“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四个维度提出意见。提出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和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方向性要求 |
2018.2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 具体目标。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 重点任务。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分别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和粪污治理以及道路建设等方式执行任务。 资金来源。支持政府投入、金融支持和社会力量参与,明确PPP等模式的重要作用。 |
2018.9 |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具体目标。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到2022年,农村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村庄绿化覆盖率32%,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超过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5%。 重点内容。主要投资方向为农村环卫、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首次列入“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 |
2018.11 |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 | 具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一保”,即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农村饮水安全更有保障;“两治”,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三减”,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四提升”,即提升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超标水体水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村居民参与度。 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三是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四是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五是提升农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 多项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经济政策,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污水垃圾处理农户缴费制度;加强村民自治,建立农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直接受益机制;培育市场主体,采取城乡统筹、整县打包、建运一体等方式,吸引第三方治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地方为主、中央适当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强化监督工作,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纳入政府考核范围 |
2019.4 | 《2019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 | 政策目标。2019年,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两会”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继续加大支农投入,强化项目统筹整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具体乡村环保惠农政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渔业增殖放流,渔业发展与船舶报废拆解更新补助,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地膜回收利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农村污水处理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市场空间潜力较大。从投资规模角度来看,2017年,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投资规模增长到144.2亿元,同比增长46.10%,2018年投资规模达到164亿元左右,同比约增长13.77%。由于目前农村污水处理缺口仍然较大,未来投资有望持续扩大。从行业总产值来看,2018年中国农村污水处理行业总产值大约614亿元,2022年总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市场空间广阔。
2013-2018年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投资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2024年中国农村污水处理行业总产值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我国农村供水安全堪忧、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覆盖率远低于城镇。而农村在我国的二元城乡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未来在农村饮水安全、污水处理等领域,国家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将有较大提高,农村污水处理市场有望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其次,我国地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域间农村差别较大,加之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居住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污水处理方式不能过于单一,而应根据农村具体现状、特点、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经济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模式。
第三,我国一些地区农村水务市场初具雏形,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涉足这一市场。现行的“连片整治”及“拉网式全覆盖”可能是未来主要的推进方式,社会参与型的第三方委托运营模式也将获得发展。
最后,污泥最终处置向无害化、资源化方向迈进。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在最终处置上,可以根据污泥的分类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可以用化处置。比如,纯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用做农肥;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污水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也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制作用于园林、绿化、鲜花的肥料;纯工业废水在进行无机化过程和有毒害气体的处理后,污泥可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