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政策、资本、技术、消费合力驱动中国AI+教育,AI教育融资分析[图]

    2020年,全球教育行业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人民币;AI+教育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约7万亿人民币,并将在将来一段时间中占据更大的比重,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至今全球人工智能教育企业总数近3,000家,其中美国企业数量最多,超1,000家;中国则已排名第二,发展到了超600家的规模。澳大利亚的在线人工智能化教育系统有超过400家大学的教员使用;印度的知名自适应教育平台已有超600万的用户。

    当前人工智能的概念虽火热,但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具体赋能与应用落地并非一蹴而就。纵观人工智能行业的应用发展历程,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对人工智能教育的规划和探索,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智能教学系统,开始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发展初期,由于数据的缺失、算法模型的不成熟、市场接受度低等等,AI+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教育在美国的资源积累和技术进步,美国的AI+教育行业飞速发展,涌现了不少明星企业(如

    Knewton,DreamboxLearning,Grammarly,Duolingo,CivitasLearning等)。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美国Top30的人工智能教育公司已累计融资12亿美元,单家企业最高融资额为1.8亿美元,服务领域涵盖了自适应学习、高等教育、K12等等,在全球共已共计积累了超过5,000万的月活用户,覆盖至少27种语言。

    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从2000年互联网普及到在线教育蓬勃发展只走过了10年时间。2012年后,中国国内自适应教育企业开始兴起,AI教育初级显现。2016年前后,国内的众多知名教育机构也纷纷投入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教育智能化进程加速推进。

    一、政策、资本、技术、消费合力驱动中国AI+教育发展

    政府在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发展扮演重要角色,提供政策利好和扶持;而资本、技术、以及消费作为另三个核心发展要素,正推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应用落地和成熟。

    在顶层设计方面,政府先后出台人工智能以及教育智能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从2017年国务院正式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政府在包括教育行业在内的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智能教育,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更加注重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融和发展,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路径,AI+教育的自适应系统则满足了因材施教的战略目标。

与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相关的政策

2016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
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
+人工智能。
2016.3
“人工智能”写入《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7.3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规划》新增
“人工智能2.0”,人工
智能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
略,“人工智能”首次被写
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
2017.7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的通知》构建包含智能学
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
育模式体系,推动人工智能
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
全流程应用,中小学设置人
工智能教程、推广变成教
育,高校增加硕博培养形
成“人工智能+x”模式和
普及智能交互式教育开放研
发平台。
2017.10
人工智能写进十九大报告,
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
融合。
2018
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
用,在医疗、养老、教育、
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
“互联网+”发展公平而有
质量的教育。
2018.4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
划》大力推进智能教育,开
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
教学支持环境建设,推动人
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
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
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
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
境建设与应用模式。
2019.1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创
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
善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
保护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务监
管制度。推进教育治理方式
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
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
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资本支持方面,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正在快速壮大,持续吸引资本入场,地处北上广一线发达省市的人工智能教育公司的融资规模占比最多。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资本方青睐,显示出其发展前景之可观。2016年以来AI教育融资快速增长,2016年与2017年中人工智能教育分别占同期国内所有教育总体投资案例数的4%与7%。随后在2018年该项数据大幅增长至19%;在2019年第一季度已经达到2018年的一半,有望全年数据超越2018年。

中国AI教育融资案例数占教育融资总案例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技术提升方面,数据、算法以及芯片是三大基础,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自适应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虚拟助手、表情识别等是人工智能教育产业的主要技术依赖点。中国一些较大的自适应教育公司已有超220万的注册用户,在大量的活跃用户的使用反馈下,平台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而自适应学习系统能根据分析用户的知识漏洞,从而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具体而言,自适应系统利用贝叶斯网络,判断各知识点、能力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让用户由点及面,最高效地完成能力提升。在算法上,深度学习的出现弥补了机器学习领域的局限,模拟人类的神经元网络,颠覆了应用领域的算法设计思路。从硬件的角度看,GPU、NPU、FPGA等专用芯片的出现,有利于数据处理速度的进一步提升,与边缘计算技术结合,将帮助人工智能教育产业相关的计算力和计算速度得到提高。

    在信息环境建设方面,随着中国5G牌照发放的正式落地,5G商用在未来所能带来的高传输速度与低延时对在线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投资也将起到积极作用,通过5G+VR/AR模式为快速分析和录入复杂的反馈数据、进一步增加学习的沉浸式体验感提供了可能。

    二、中国成为全球AI教育投资最活跃的区域

    对于人工智能教育企业而言,除了政策与技术支持,现阶段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资本的注入。在全球范围里,AI+教育正成为热门的投资标的之一,新兴人工智能公司也层出不穷。美国作为领跑者,多家个性化教育企业已完成多轮融资并购,其中更有自2008年完成八轮融资募集的独角兽企业;其它国家如英国、印度、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家相关企业也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势头,获得资本青睐。

    除人工智能教育产业的传统参与国家外,资本逐渐关注新兴国家的智能教育。印度某知名教育科技公司在2018年获国际私募基金的1亿美元投资,此前该公司已获得著名创投基金和投资公司的注资,包括腾讯的多次参投。在资本支持和近千万的用户基数下,该公司将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扩张。

    虽然中国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于2011年方才起步,发展较晚,但由于近年来应用落地以及市场方面独具优势,从投资频次可以看出中国正迅速崛起,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投资最热门的区域。

    中国的优势首先在于补习、教辅市场发达,有强大需求和购买力,促生了成熟的应用终端企业,如新东方、好未来等教育产业巨头;加之近年来用户对于在线教育付费的意愿度提升,为中国的AI+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商业化土壤。与美国的人工智能教育主要服务于高校不同,K12板块在中国具有更强大的消费市场及成熟的应用终端,其次语言教育等板块也成为热点。

    这些概念与应用都直击当下中国教育产业的核心痛点,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突出个性化,同时素质与应试教育兼顾。在应试教育这一刚性需求下,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人工智能赋能中国的教育产业能让教师避免机械化批改,更直观、系统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且能让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在2018年的资本寒冬下,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在中国依旧获得了客观的融资频次与数额,可见投资方对AI+教育的价值认可。在未来几年中国将继续领军人工智能教育的投融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自2012年来持续增长,同时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政策扶持和投资频出;教育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不断攀升,种种因素加强了资本方对于人工智能教育的乐观预期。

    三、一线城市领跑AI教育投资

    从地区上来看,得益于国内领先的科技实力及高度发展的教育产业,地处一线发达省市的人工智能教育公司获得了最多的投资。其中,北京为2018年人工智能教育公司融资频次最多的城市,其次是上海、广东省。一线城市是资本集聚地,对于AI+概念的接受度及认可度较高,大量相关企业的总部设立在北上广深。从另一角度来看,由于不少人工智能教育企业提倡线下名师与线上AI系统结合的教育模式,一线城市优质师资集中,故形成了一线城市领跑的形态。人工智能作为AI教育的核心技术部分,其分布情况与AI教育投资高度相关。截至2019年5月,中国人工智能企业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城,占到整体的78%。同时,在一线城市的优质教育系统上,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支持,有望建成智慧校园,使教学生活更加智能化,使学习更高效。不仅是一线城市,除上海外的长三角地区、福建以及中西部地区也出现了AI+教育公司的投融资,侧面反映出智能教育行业的发展有向二三线城市下沉的趋势。人工智能教育产业的初衷之一便是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实现一线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让二三线城市的学生也能更加高效地学习。

    四、K12领跑AI教育投资细分市场

    整个人工智能投资领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形态。从细分行业上来看,人工智能也渗透包括K12、语言、教学信息化、素质教育等诸多行业中,其中K12成为人工智能教育最热门的获投细分领域。此外,部分利用了人工智能的早教、职业教育等公司也获得了一定数目的融资。从传统教育行业来看,K12在中国一直为热点概念,用户的付费意愿度高,一直受到资本关注。人工智能赋能K12领域,抓住孩子12岁前的“黄金起跑线”,因材施教,抓住了市场的核心需求。同时随着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教学信息化所代表的在线教育、学生画像大数据分析也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站上风口;外语、STEAM教育也逐渐成为市场刚需,受到广泛关注。

2018年中国AI+教育细分行业融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投资轮次上看,人工智能教育初创公司获得早期轮次(种子、天使轮、pre-A轮,A轮)融资的频次最高,超过五成,显示了目前AI教育行业还是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由于教育行业本身的特殊性,成长周期长,需要较多时间见证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此来获得良好反馈与评价,形成行业口碑。加之整个市场未饱和,所以资本会倾向于流向初创公司,给新鲜血液成长机会;另一方面,早期轮次投资的估值相对较低,成长潜力较大,出于对行业的整体看好,部分投资机构会倾向于在早期进行分散性投资。

2016年到2019年第一季度人工智能K12教育轮次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趋势与未来

    自适应学习系统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提供实时个性化学习解决方案,包括知识状态诊断、能力水平评测以及学习内容推荐等。在“教”与“学”这两个环节,由于个体学习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不同,自适应课程系统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知识点提炼、学习方法归纳等教学重难点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形成一套高效、标准化的系统课程,帮助不同程度的学习者适应不同类别的课程。在评测和练习环节,系统将识别和收集学习者的反馈数据,深度学习,根据预设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估,并利用大数据预测学习行为,提供个性化题目组合,查漏补缺。在整一套自适应学习系统下,教、学、评、测、练形成完整闭环,学生学习效率和精度提高。

    在国内课外付费辅导行业发达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业有很大的潜在盈利空间。然而,自适应学习技术在国内积累的数据量稍有落后,技术也不够成熟,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在内容方面,自适应教学企业倾向于自己开发教材内容,国内应试教育教材版本众多,需要针对不同的版本开发不同的考点内容,知识点较为细致且主要针对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辅导行业在中国是刚需,而个性化教育和应试教育不应该站在两个对立面上,而是让应试教育有更大的个性化空间,人工智能技术就充当了其中的媒介。

    在现今的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市场上,英语AI教育发展速度较为迅猛,如VIPKID等,一是因为英语+AI既能满足应试教育需求,又能提升学生的外语学习素质,兼具趣味性;二是因为英语的词汇、语法点等的现存知识点体系较为细化和系统,AI技术的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有迹可循,便于针对学生进行知识图谱分析。

    为了提高用户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不少应用终端还做了提高学习趣味性的尝试与研究。总体而言,整个产业呈现出了高活跃度。自适应教育企业在B端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同时也发展自身销售能力从而进行品牌沉淀,培养C端市场。

    国外的AI+教育行业中,学生的多元化去向明显。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占了更大比重。因学习技术在美国和欧洲使用时间超过十年,所以各年龄段都有大量用户使用,累计用户超过1亿。教学内容主要为学校和出版社提供,知识产权明晰,内容体系相对完整。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国内的AI+教育在内容方面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传统教育行业、政策、技术等的多方面助力。

    在中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下,整个生态圈面临角色、职责的双改变。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参与企业类型除了以往的教育机构,更多的技术初创企业开始入局——这也解释了为何相关领域的投融资偏向早期。而传统的教育机构、综合类教育集团,通过战略投资、自建以及加强对外合作的方式打通包括技术、资源、数据、人才等在内的多个环节,入局人工智能教育。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市场运营状况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本文采编:CY337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