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中国仿制药市场在过去十年规模近5000亿元,未来具有高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在国内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图】

    一、全球仿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过去几年,生物制剂在药品市场中已获得了显著增长。在2013年,生物制剂全球销售额为1500亿美元,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2900亿美元,在全球药品市场中的占比预计将超过四分之一,达到27%。与之而来的是,行业最畅销的生物制品将面临生物仿制药冲击带来的收入损失。对生物制剂支付能力及药品可及性方面的不足,将有力推动生物仿制药市场的增长,尤其是新兴国家地区。在欧盟,目前各国都在积极寻求通过生物仿制药来节省医疗成本,尽管目前生物仿制药的市场份额仍较低。价格方面,通常情况下,生物仿制药比品牌生物制剂低大约30%。

    在美国市场,对生物仿制药销售方面最大的影响是,预计在截止2020年的未来2年内,将有25-30个生物仿制药上市。然而,由于没有明确的调控途径,在美国也存在着逆风向。在研生物仿制药数量方面,亚太地区最多。按国家计,中国以269的数量位列第一。中国有潜力成为生物仿制药的前沿市场。生物仿制药的增长将有效提高生物制剂的使用,同时将推动整个行业进入一个创新期。

    生产制造技术方面的进步也正在被用于生物仿制药的生产。在未来几年,生物仿制药生产预计将占到一些公司全球生物制造容量的10%。

Number of biosimilars in development by country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仿制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仿制药概念始于 1984 年的美国“Hatch-Waxman 法案”,法案规定,只要新厂家证明自己的产品与原研药生物活性相当便可仿制,法案通过简化申请步骤以期新厂商能够认领当时专利过期而无人问津的 150 多种常用药。 随后,仿制药市场迎来了蓬勃发展, 预估 2019 年全球仿制药市场规模将达到 4099 亿美元, 2015~2019 年复合增长率为 8.7%。

2015-2019 年全球仿制药市场规模(单位: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美国仿制药的发展分析

    仿制药使得不享有专利的厂商大大减少临床试验费用,进而大幅度节省药费,在美国逐渐受到欢迎,而政府及私人部门出于减缓医疗支出增长的目的也推崇仿制药。数据显示,在美国医药市场,仿制药占处方药量的比例从 2009 年代早期的 66%增至 2017 年的 86%,虽然金额上只有 13%(相对于专利药,仿制药价格很低),但处方量无疑占据主流。

2009-2017 年美国仿制药处方额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9-2017 年美国仿制药处方量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全球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加深、 新药价格越趋昂贵,使得医保支付压力日益沉重,多国政府开始积极鼓励使用仿制药。美国的医疗卫生费用支出位居全球第一,2016 年美国医疗卫生总支出达 3.3 万亿美元,占 GDP 的 17.9%。低价仿制药的普及给美国医疗卫生体系带来了可观的开支节约,据统计,过去十年共节省了 16700亿美元,其中 2016 年节省 2530 亿美元,超过当年仿制药销售额。

    2018-2022 年将有 1590 亿美元的药品面临专利到期,预计对原研药企业造成的损失为 820 亿美元。面对“专利悬崖”,原研药企业可能会选择退出市场或降低产量,仿制药将迎来快速占据市场的机会。

原研药专利悬崖(美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印度仿制药的发展分析

    印度一直有着“世界药房”之称,在于其仿制药产业十分发达,以其价廉物美的特点流行全球。印度仿制药历程已 40 多年,印度政府对于跨国药企专利的漠视以及强制许可制度,使得印度仿制药产业从无到强,走出了一条扭曲而独特的道路。数据显示,印度医药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从 2011 年的 210 亿美元增长至 2016年的 28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 5.64%。随着印度中产阶级人口比例增加,社会医疗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的完善,预计到 2020 年印度医药市场规模将突破 500 亿美元。政府的默许以及政策的支持使得印度药企仿制风气浓厚,而本土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以2015 年为例,仿制药占比达到 70%, OTC 药物占 21%,专利药仅占 9%。

2011-2020 年印度医药市场规模(亿美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印度仿制药的世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印度是全球主要的药物出口国家,印度的药品销往全球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在内的数十个国家,更是美国仿制药的最大进口来源国。

    根据相关数据, 印度有超过 500 家经过美国 FDA 认证的制药工厂,数据显示,从 2012 年至 2016 年,出口总额由 101 亿美元增长至 169 亿,年复合增长率 13.73%。从出口国家占比来看,美国是印度总体药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2017 年占印度总体出口的38%, 2016 年医药出口占印度全国出口总额 4.9%。

印度医药出口总额增长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 年印度医药出口国家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美国作为印度医药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其医药进口规模对印度医药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2002 年,美国共进口 216 亿美元医药,其中从印度进口约 2 亿美元,占比 1%。从 2002 至 2016 年,美国进口医药年复合增长率为 10.9%, 总额达到 920 亿。其中从印度进口占 8.1%,总额 74 亿。 2002 至 2016 年印度出口至美国的医药总额年复合增长率为 28.5%。

    从仿制药角度,数据显示,印度仿制药在美国仿制药市场比例逐步提高,从 2006 年的 4.5%增长到 2016 的 11.5%。

    Hatch-Waxman 法案在保护原研药生产商专利权同时, 把价格竞争引入处方药市场。仿制药使得整体药品价格明显回落,最大幅度的价格下降,发生在第二个仿制药上市之后

仿制药数目对于药品价格的影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以氯吡格雷 75mg 片剂为例, RxUSA 网站标示的原研药价格为 7.86 美元/片,而同一规格的仿制药只需 0.30 美元/片,不足原研药价格的 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 日本仿制药的发展分析

    日本医药市场上仿制药占比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显著偏低,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国内仿制药市场占比均在 50%以上,而日本在 2011 年仿制药销售量占比约为22.8%,而销售金额占比仅 8.8%; 从处方量来看,日本的仿制药处方占比不足20%,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日本医药市场仿制药占比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显著偏低, 造成这一对比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医患长期以来对仿制药缺乏认同,在健全的健保体系下对药品价格并不敏感;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日本医保政策中药品定价方式的影响,导致仿制药与原研药之间差价很小,企业缺乏利益驱动。 2002 年开始,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仿制药使用的政策; 2013 年, 厚生劳动省制定了进一步推广仿制药使用的路线图,计划到 2018 年 3 月底将仿制药的销量份额提高至 60%或更高。

    日本在药品价格管理方面的主要特点就是政府只管制药品零售价格而不管制采购价格。《药事法》规定由政府统一制定药品零售价格政策,不存在地区以及医院药店的价格差异。如此以来医疗机构采购价格越是低于零售价格,其获利越大,然后政府再通过对药品出厂价的检测动态地调整零售价与新药采用根据有无类似品来区别定价的方式不同,日本对仿制药的定价方式是参考原研药品对价格直接进行控制, 依据仿制药上市时间先后进行差异定价。 第一个上市的仿制药价格为原研药品的 0.7 倍,日后收载的仿制药其价格为已收录之同规格仿制药品的最低价。 1994 年开始仿制药收录后,频率为一年一次,自 2008开始,频率增加为一年两次。当同规格仿制药品收录超过 20 项时,其后收录的药品再根据同规格仿制药最低价的 0.9 倍核算。

    以阿托伐他汀为例,同规格(10mg/天×30 天)原研药与仿制药在日本药品名录中价格分别为 3408 日元与 2295 日元,患者所需支付费用仅 689 日元, 仿制药的替代可以节约 30%的药物开支。

日本市场阿托伐他汀原研药与仿制药费用对比(日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自 1992 年起,日本政府每 2 年对药品价格目录中收载药品的实际交易价格进行调查,调查期 1 个月,调整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第一是依据药价调查结果调整,另一种是药价重新核算。

    日本政府对整个药品市场的价格实行非常严格的管控, 日本在药品价格管理方面的主要特点就是政府只管制药品零售价格而不管制采购价格。 新药采用根据有无类似品来区别定价的方式不同,仿制药的定价方式是参考原研药品对价格直接进行控制,依据仿制药上市时间先后进行差异定价。

    日本在医保支付端的改革主要精力在于处方改革,从 2008 年开始在处方中增加“可更改为仿制药”的复选框,要求医生仅在不允许选择仿制药时进行署名,明确医生和药剂师的职责,由药剂师确定患者服药史和仿制药使用意向,将仿制药的选择权交给了药店和患者。 在药房端,在完成基本供应基础上额外开出仿制药比例 22-30%、 30-35%、 35%以上分别予以 5%、 15%、 19%的额外加成,使得药师行为选择上更倾向于仿制药。于 2010 年实施医院住院结算时导入仿制药额外加成制度,全面推进仿制药在医保支付端的改革。日本逐年提高医保目录中仿制药的比例,目前日本医保目录中。

    随着仿制药获批数量的增长,其品质与原研药的差异(主要是口服固体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差异)逐步暴露出来。日本政府借鉴美国 FDA 进行的药物有效性研究实施项目(DESI),结合日本国内医药行业的实际情况,实行了日本版的仿制药再评价制度。

日本与中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比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药品再评价制度分为药效再评价与品质再评价。 其中,药效再评价又分为:第一次再评价、第二次再评价和新再评价。日本于 1971 年开始第一次药品再评价,以1967 年 9 月以前批准上市的药品为对象,共进行了 29 次,历时 17 年,评价了约18000 个品种,占全部对象品种的 98.6%。第二次评价是从 1984 年始,以 1967年 10 月~1980 年 3 月间批准上市的药品为评价对象。第三次是 1998 年推出的“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主要目的是保证不同厂家生产的仿制品均能具有相同的生物等效性,至今完成了约 700 个化学品质再评价主要针对 1995 年 3 月前审批的处方药。因为 1994 年 9 月日本颁布《新药品标准及试验方法设定相关指导原则》,其中增加了对片剂等的溶出试验要求。1997 年颁布的《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对溶出试验进行了更加严格、细致的规定。

    目前日本“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总共评价了 700 多个化学药(API), 1300 多个制剂规格,最后批准通过 4000 多个品目数(批准文号),未通过数目有 400 多个。通过“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对体外溶出度的要求更加严格,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对生产工艺的深入研究,大幅度提高了仿制药品质,同时也促进了日本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另外由于“品质再评价工程”是采用药品的多条体外溶出曲线,而不是 BE临床实验作为评价的方法,这也为对通过一致性评价并上市的仿制药进行定期治疗核查提供了可能性,对于上市药品的长期质量监管是十分重要的。

    经过三次药效再评价以及药品品质再评价的层层筛选,日本医药市场上的仿制药质量大幅提升, 为大规模采用仿制药替代昂贵的原研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日本劳动厚生省在发布的《骨太方针 2015》中的统计数据,在可以预计的将来仿制药的市场份额会得到显著提升,2015 年仿制药数量份额到达 56.2%,预计到 2020年仿制药数量份额将达 80%。

日本仿制药占比显著提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为了控制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品质差异, 日本政府借鉴美国 FDA 进行的药物有效性研究实施项目(DESI), 实行了日本版的仿制药再评价制度。

    自 1971 年以来, 经过三次药效再评价以及药品品质再评价的层层筛选,日本医药市场上的仿制药质量大幅提升。

    二、中国仿制药的发展分析

    中国仿制药市场在过去十年发展迅猛,仿制药规模近5000亿元,有近5000家药企,已有的药品批准文号总数高达18.9万个,仿制药在处方量中占比达95%。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02-2006上半年,国内仿制药批件数量之巨大,2005年,超过1万种药品获批上市。而且,当时获批上市的药品到目前为止,依旧是市场上的主力军。

仿制药在处方量中占比达95%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长期以来,我国仿制药在与原研药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近年我国制定一系列政策,旨在药品审评审批、招标采购、医保支付等环节大力扶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优质仿制药品种。 2018 年是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通过的元年,也是我国由仿制药大国崛起为强国的起点。美国、日本仿制药市场的发展历史对于我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新的政策推动下,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优质仿制药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长期来看,专利过期原研药的品牌溢价将会逐渐消失,仿制药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能够实现进口替代,出口转内销以及工商一体化企业将受益,成为仿制药“红海”中的“蓝海”。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以下简称“8号文”)政策要求,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2016年3月)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其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

    一致性评价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根据CFDA上市药品数据库批文数量统计,需要进行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约涉及11.6万个批文,原则上应在2018年前完成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涉及17740个批文、1800多家企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工作任务量大,时间紧迫。

一致性评价涉及仿制药品种繁多,任务量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72家企业的82个品种已备案BE试验。截止2017年9月21日,一致性评价BE备案平台共备案82个品种,共134家备案,涉及72家生产企业。其中33个品种为289目录品种,共68家备案,重复备案最多的品种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9家、阿莫西林胶囊8家,头孢呋辛酯6家。

    一致性评价耗时20-28个月,超过20个品种的28项BE试验已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从参比制剂备案到最终获批预计需要20-28个月,其中BE试验约需7个月。目前已有京新药业的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等超过20个品种的28项BE试验完成。

超过28项BE试验已完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也是仿制药生产和使用大国。从需求端来看,2017 年我国仿制药市场规模达到 5000 亿元左右,占总药品市场约 40%的份额。 从供给端来看,在我国现有的 18.9 万个药品批文中, 其中 95%是仿制药批文, 所有制药企业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仿制药。

    我国仿制药政策变革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96 年-2015 年,以行政手段降价为主。 第二阶段,也就是 2015 年 8 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标志着以鼓励创新为主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正式开始。 第三阶段, 2017 年 10 月 8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提出建立上市药品目录集,将新批准上市或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纳入。 2018 年 4 月 3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集中体现了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政策红利, 标志着“进口替代”正式成为我国仿制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长期以来,我国仿制药在与原研药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其因素无外乎: “人优我劣” , “人有我无”, “人先我后”。“人优我劣”即国内市场有相应仿制药,但品质难以保障,临床上更倾向于使用疗效确切、品质优良的原研药, 这种情况是现阶段国内仿制药面对的主要障碍。 在美国市场,原研药专利过期后, 首仿药会以原研药 50%-80%的价格销售,并抢占大量市场份额。原研厂商往往会主动降价,以应对仿制药的竞争压力。然而在我国,尽管有为数众多的仿制药企业参与竞争,仿制药在中标价格低于原研药物的同时,占据的市场份额也远少于原研药物。 例如二甲双胍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降糖药之一,其原研药是百时美施贵宝的“格华止”, 自 1999 年在国内上市以来, “格华止”牢牢占据 70%以上的市场份额, 目前市场上参与竞争的 110 多家国产二甲双胍厂商总市场份额低于 30%。价格方面,单片“格华止”常常是国产二甲双胍的 2倍以上, 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目前, 全球销售额前十的药品在国内均无国产仿制药上市, 但在多个品种上, 国内仿制药企业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例如, 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依那西普的原研产品是安进和辉瑞的 Enbrel, 国内已有中信国健、塞金生物、海正药业三家公司的生物类似物上市; 连续多年位居销售额榜首, 打破多项销售记录的阿达木单抗(品牌名 Humira)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效果最佳的药物之一, 目前国内的信达生物和百奥泰的生物类似物产品已经处于 III 临床; 来那度胺、 阿哌沙班、 利伐沙班三款仿制药已有多家公司申请上市。

    长期以来,我国仿制药在与原研药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因素无外乎: “人优我劣” , “人有我无”, “人先我后”,针对以上痛点, 近年来, 我国制定一系列政策,旨在药品审评审批、招标采购、 医保支付等环节大力扶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优质仿制药品种,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优质仿制药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 长期来看,专利过期原研药的品牌溢价将会逐渐消失,仿制药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技术先进、 品种独特的仿制药企业将受益, 真正实现“进口替代”。

    1、进口替代情况分析

    进口替代的受益品种面临的也可能只是阶段性利好, 因为在质量和疗效相当的前提下,医院会倾向于选择更具有价格优势的品种,因此国产仿制药对原研药的进口替代会受到外资药企价格策略和营销策略的影响,特别是原研药的降价可能会显著影响进口替代的进程。同时,进口替代受益品种的受益幅度还取决于国内竞品获批的速度,如果竞品获批较快,一致性评价不能显著改善竞争格局,受益度也就相对较小。
阿卡波糖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结合碳水化合物分解酶(α-糖苷酶)竞争性与可逆性地抑制小肠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的血糖高峰,目前为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2015 年阿卡波糖销售额占全部糖尿病药品比例的 18.17%,占据口服降糖药份额约 40%。由于阿卡波糖的特殊药理作用,更适合以米饭、面食等淀粉为主食的中国市场;原研厂家拜耳对中国的市场教育比较好,医生、患者更认可阿卡波糖;另外,相比于其他糖尿病口服药,阿卡波糖具有性价比高的特点,因此阿卡波糖在中国具有较好的市场占有率。阿卡波糖(商品名:卡博平)为华东医药主力品种, 2017 年华东医药阿卡波糖销售收入突破 20 亿。根据样本医院销售数据也可以看到,华东医药阿卡波糖品种始终保持高速增长, 2017 年样本医院销售额 3.17 亿,同比增长 14.45%; 2018 年一季度样本医院销售额 0.80 亿,同比增长 14.02%。随着未来华东医药阿卡波糖的在基层的市场推广,阿卡波糖未来三年仍可保持 20%-30%的复合增速,远期目标可达 30-40 亿销售额。

    虽然阿卡波糖生产厂家有三家,但从销售数据上来看,拜耳与华东医药基本是霸占整体市场,绿叶份额较小。根据 PDB 数据可以看到,自 2012 年开始,华东医药市场份额增长较快,直至 2018 年第一季度,华东医药样本医院市场份额占有率已从 2012 年的 15.77%提升至 29.13%,华东医药的卡博平对进口原研药拜糖苹的进口替代效应明显。考虑到基层市场华东医药的卡博平占主导,预计目前公司阿卡波糖实际的市场份额约在三分之一左右,未来替代拜耳的空间较大。

中国样本医院阿卡波糖销售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药品质量和疗效方面,虽然卡博平仍需要在 2018 年之前完成一致性评价,但已有众多学术研究结果表明卡博平和拜糖苹的降糖效果没有显著差别,而且其阿卡波糖原料药已经通过了美国 FDA,欧盟 COS 以及澳大利亚的 TGA 认证。华东医药也在积极准备开展制剂产品的国际注册及认证,公司的阿卡波糖原料药和制剂产品均获得了欧盟 GMP 证书。通过对知网上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自 2002 年以来,至少有 30 篇文献比较过卡博平与拜糖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结果均显示国产阿卡波糖片剂治疗 2 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拜糖苹相近。 卡博平与拜糖苹质量和疗效的差异较小将是保证进口替代的重要前提,一致性评价也会进一步证明卡博平的质量和疗效。

    华东医药的卡博平能够逐渐实现进口替代的过程,最主要的原因为华东医药抓住了基层市场的机遇。 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较大,但治疗率较低,糖尿病用药市场潜力大。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年)》, 2012 年中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 9.7%,其中城市为 12.3%,农村为 8.4%,患者人数约1 亿。18 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为 36.1%,治疗率为 33.4%,控制率为 30.6%。
糖尿病为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逐步推进,未来糖尿病基层医疗机构用药市场潜力巨大。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 2013 年 5 月份开始实施的 2012 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增加了降糖药物阿卡波糖,为基层放量奠定了基础。从公司的层面来看,华东医药深耕国内药品市场多年,对基层渠道的掌控力高于外企。从时间维度来看,华东医药进口替代的受益时间较长。 受益时间主要取决于国内其他竞品获批时间快慢,目前国内阿卡波糖销售商除了华东医药和原研拜耳,还包括绿叶制药。但是绿叶制药目前市占率仅 5%,与华东医药相距较大,且市占率增长缓慢,因此对华东医药的冲击较小。未来如果华东医药和绿叶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则其他企业再进入的成本就更高,动力也更低,因此预计阿卡波糖的市场竞争格局不会出现恶化。一致性评价过程中,目前华东医药进展顺利,登记时间也早于绿叶制药半年以上,预计华东医药会率先通过一致性评价,这也使得华东医药进口替代进程会更加顺利。

阿卡波糖生物等效性试验开展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另一方面,三大厂家阿卡波糖的销售平均价格接近,未来拜糖苹若大幅降价,则会对卡博平的进口替代进程造成冲击。 2017 年,华东医药卡博平 50mg 剂型每片平均销售价格为 1.64 元,绿叶制药贝希每片平均销售价格为 1.41 元,拜耳的拜糖苹 50mg 剂型每片平均销售价格为 2.09 元,只比卡博平和贝希分别高出了 0.45 元和 0.68 元。与奥沙利铂注射液使用一次国产药就可以节省2000 多元的情况不同,对于一个需要常年口服阿卡波糖的患者,在每天吃 6 片的情况下, 1 年下来使用拜糖苹的花费只比国产阿卡波糖多出 986~1490 元,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因此,阿卡波糖进口替代的进程,一定程度上收到原研厂家拜耳的价格策略影响,如果拜糖苹在未来采取降价策略,则卡博平的优势将进一步减弱。

阿卡波糖中标信息及价格维护情况(价格单位: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模拟了一致性评价前后,三家市场份额的变化。 测算过程如下:

    1、 2017 年拜耳、华东医药、绿叶制药的阿卡波糖在样本医院的市场份额分别是66.36%、 29.06%、 4.58%。估计华东医药阿卡波糖 2015 年-2017 年整体销售额分别为 10 亿、 15 亿、 20 亿,绿叶制药的 2015 年-2017 年整体销售额分别为 1.59亿、 2.27 亿、 3.07 亿。 考虑到华东医药在基层市场表现更好,其整体市场份额在三分之一左右,据此推算出 2015-2017 年拜耳阿卡波糖的整体销售额。

    2、 渗透率方面,拜耳和绿叶制药渗透率会延续往年趋势,分别小幅下跌和上升。而华东医药渗透率增速为三家中最快,预测其 2018 年渗透率达到0.63%(通过此渗透率验证,2018年销售额增速约为 28.52%),以此逐年上升 0.11%。

    3、 中标价格方面, 预测 2018 年之后,拜耳平均中标价会以 0.02 元/年速度小幅降低,但不会出现大幅降价。同时,根据政策要求,华东医药和绿叶制药的阿卡波糖也不会出现提价情况,预测它们的中标价也会随着拜耳小幅下降,基本维持目前的价格差

2015-2023年中国阿卡波糖样本医院销售额/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23年中国阿卡波糖样本医院销售额增长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23年中国阿卡波糖实际收入测算/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23年中国阿卡波糖实际收入增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23年中国阿卡波糖平均中标价/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23年中国阿卡波糖人均年治疗费用/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23年中国阿卡波糖渗透人数/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23年中国国内糖尿病患病人数/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23年中国阿卡波糖渗透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未来 5 年华东医药阿卡波糖在糖尿病患者中渗透率快速提升,逐渐实现国产仿制药对外资原研药的替代,预计 2020 年 PDB 市场份额达到 42.20%,总市场份额达到 46.88%。

2017 年阿卡波糖 PDB 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计 2020 年阿卡波糖 PDB 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 年阿卡波糖总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计 2020 年阿卡波糖总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氯吡格雷行业发展分析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 ADP 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抑制 ADP 介导的糖蛋白 GPⅡh/Ⅲa 复合物的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疾病,如近期发作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确诊的外周动脉疾病。氯吡格雷口服吸收迅速,血浆中蛋白结合率为 98%,在肝脏代谢,主要代谢产物无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我国抗血栓药市场中,抗血小板聚集药占到主要部分,其他抗血栓药还包括抗凝药和溶栓药。

    根据南方所数据,抗血栓药物 2016 年市场规模超过 194 亿元,其中抗血小板药物市场规模 2016 年超过 115 亿元,同比增长 5.12%,未来仍有增长空间。

    目前国内氯吡格雷的市场销售厂家有三家,从销售数据来看, 赛诺菲和信立泰占据绝对份额,但乐普医疗近年来份额增长较快。根据 相关数据可看到, 2013 年及以前,信立泰对赛诺菲的进口替代效应明显,然而 2014 年起赛诺菲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反而是信立泰市场份额逐渐被乐普医疗所占据。目前赛诺菲仍然占据 60%的市场,在泰嘉和帅克通过一致性评价后,有望对赛诺菲氯吡格雷形成替代。

中国样本城市医院氯吡格雷销售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 年 75mg 剂型的氯吡格雷, 信立泰平均招标价格 8.42 元/片,乐普医疗平均招标价 6.80 元/片,赛诺菲平均招标价高达 15.98 元/片,比信立泰高出 89%,比乐普医疗高出 135%,价格差异与阿卡波糖相比悬殊。一方面,较大的价格差距便于信立泰和乐普医疗进口替代的开展,而另一方面,未来赛诺菲降价空间仍然较大, 不排除原研赛诺菲会采用降价的策略来获取市场。

氯吡格雷中标信息及价格维护情况(价格单位: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信立泰的氯吡格雷 25mg、 75mg 两个规格均已通过一致性评价,预计乐普医疗氯吡格雷也将在 2018 年内通过一致性评价。 乐普医疗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存在较强的竞争优势,这一点将会有助于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氯吡格雷的营销,成为后起之秀

    3、出口转内销情况分析

    尽管短期内进口替代品种会享有一致性评价的阶段性政策红利,但是随着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越来越多,过期专利药的价格可能会有逐步下行的空间。只有那些品种线丰富,质量有保证的仿制药企业才能够在一致性评价这一药品的“供给侧改革”中获得持续性的改善。出口转内销便是实现持续性改善的途径之一。 出口转内销之所以会成为长期受益品种,主要在于国内BE 临床实验机构资源有限,并且完成一致性评价全过程时间较长,需要接近 2年左右时间。因此部分已经在欧盟、美国和日本上市的优质仿制药, 可以利用一致性评价中的政策优势,在时间上相比于竞争者具备先发优势,从而使得其受益时间更长。

    近年来,华海药业在美国仿制药市场表现活跃,成绩显著,获得 ANDA 数量呈现加速态势。公司前期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了诸如赖诺普利等品种的 ANDA 文号,2011 年公司首个自主研发申报的 ANDA 品种多奈哌齐获批; 2014 年起,公司ANDA 文号获批明显加速, 2015 年和 2016 年各获得 5 个, 2017 年获得 10 个,2018 年公司新获批吡格列酮和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两个 ANDA 品种,逐步从申报期进入收获期。

2012 年以来华海药业在美 ANDA 获批情况(单位:个)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我国仿制药、创新药行业发展空间分析

    我国医药政策的发展正逐步向规范化、合理化,前行在正确的的道路上。从时间上看, 2015年实际上可以看成药政改革的关键的新起点,从 2015 年 7 月临床数据自查开始至今相关政策文件条例超过 60 余条,涉及临床、审评审批以及上市全环节。

    2017 年 10 月 8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向社会全文公布。《意见》 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意义在于为我国医药产业未来发展做了顶层设计, 其中两大主题会持续贯穿未来医药行业发展:即鼓励创新,同时也鼓励高端仿制,提升中国制药工业的创新和制造水平。通过鼓励创新、优待创新,提高我国企业创新研发的实力与积极性, 让老百姓吃上先进药;通过仿制药一直性评价提升制造水平, 让老百姓吃得起好药、 也能放心吃药;另外对于进口抗癌药,国家亦通过降低关税或是零关税的方式,将部分药品价格降低,以满足患者对进口药品的需求,保障药品的健全供给;同时对于境外创新药在国内的上市也将简化程序,满足临床急需。

    2015 年以前,我国药政监管领域面临诸多积弊,药品审评批件积压现象严重,药品上市周期过长,许多同类靶点药物与发达国家上市时间相隔 5-10 年,导致临床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

    2015 年以来,随着临床自查核查打响药政改革的第一枪,政府逐步对药品准入监管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制度化构建,同时,在 CFDA 和 CDE 审批监管层面,自下而上的改革和监管方式的改变自此开始已经在润物细无声的悄然变化。2017 年 10 月,国务院《创新意见》的出炉以及后续《药品管理法》修正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两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更是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接下来的药政改革进行了方向性的指导。后续更多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的出台将从执行层面给予行业更多的催化剂。随着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相信未来患者急需、疗效安全等高价值临床药品在国内上市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尽管可能这些高临床价值的药品在国内上市初期可能价格尚比较昂贵,但确实有药可供使用了,而下一步则是重点解决用得起的问题在老龄化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对支付端进行改革是必要的。目前国家顶层设计鼓励创新药, 推动一致性评价加速国产替代,以价换量未来仿制药价降价,这些举措都会使得未来在国内药品市场,药效可以衡量,这是医保支付调整的基础,医保调整未来将更多的以药物经济学为考量,加快创新药的报销覆盖,同时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以及推行按病种付费等改革挤出性价比不高的药品,实现医药用药结构的腾笼换鸟,真正让老百姓吃上好药,并且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老龄化是医保资金无法规避的一个问题。截至 2017 年末, 我国 60岁以上老人已达 2.41 亿人,占总人口的 17.3%;其中, 65 岁以上人口已达 1.58 亿人,占总

    人口的 11.4%。 根据国际通行惯例,当一个国家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10%,或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7%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处于老龄化社会。 以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7%以上为标准,我国早已经在 2001 年开始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正在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

    老龄化的深入会直接带来大量的医疗需求,这对医保而言又是持续的压力,事实上,作为我国现有医疗体系医疗产品(药品、耗材、服务等)主要的支付方,医保资金一直都捉襟见肘。

    医保控费仍是医药行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主线,而自从 2012 年开始医保控费以来,医保支出增速开始下行,带动了医药工业收入增长逐步下行。具体来看: 2015年我国医保收入 14479.5 亿元,同比增长 13.9%,医保支出 12305.6 亿元,同比增长 11.6%。从 2008 年到 2015 年医保收入与支出数据来看,我国医疗保险收入从 2011 年起增速逐渐下滑的态势, 医保支出的增速则从 2012 年开始也相应的下降。

    从样本医院的用药结构来看, 国内的抗感染用药仍然是销量最大的细分种类, 高临床价值的抗肿瘤用药占比较小,但正在正逐步提升。在医院用药终端,药占比的考核使得医生开具处方时会更多的考虑用药结构的影响,辅助用药成为药占比限制的最先受损方,而治疗性用药在临床上占比越来越高。随着医保支付改革的持续推进, 我国用药市场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作为全球第二大药品消费单边市场的中国市场,创新药为代表的高临床价值用药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

样本医院药品的用药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国内 TOP20 的药品集中在抗感染、辅助用药、大输液等领域,以发达国家规范市场为主的全球用药市场结构与国内存在巨大的差异,未来具有高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在国内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据相关报道,英国利物浦大学安德鲁·希尔曾做个一项调查,其根据印度政府提供的药物成分成本价加上50%的利润空间(并不包含研发费用),推算部分抗癌药物的生产成本,结果发现,以诺华药物公司生产的“格列卫”为例,该药一年用量的实际成本仅为159美元,而在美国一年用药量的实际价格为10.6万美元;罗氏抗肺癌药“特罗凯”的成本为236美元,实际价格为7.9万美元;诺华公司抗癌药“泰立莎”的成本为4000美元,实际价格达7.4万美元。

    据了解,高昂的知识产权费用,是进口药高价格的主要构成。而中国药企研发新药的能力相对较弱,并且缺乏仿制药,因此在市场上无法构成竞争。相关药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进口药物除了医保谈判的价格明显下降外,其他品种价格依然很高。虽然降低关税对其价格下降影响不大,但基于进口药的疗效优势,因此国产仿制药恐难撼动其竞争力。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仿制药较之印度仿制药,价格明显偏高,一旦后者的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国产仿制药在竞争力上将更加处于弱势。在询证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印度仿制的“格列卫”官方售价折合人民币为980元,而一些国内药企同等规格的“格列卫”仿制药售价却在1100元至1500元不等。记者又查询了爱必妥、泰莉莎等其他抗癌类仿制药物,印度的仿制药价格都低于国产仿制药品。在网络上,有不少消费者咨询关于印度代购药物的问题。
创新药企业有望受益

    在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看来,降低关税,短时间内将对国内药企特别是仿制药企业的价格和利润带来巨大压力,但是却能帮助像贝达药业这样的创新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扩充后续产品线,因为国家政策是建立在充分的知识产权保护基础上的,会使国际创新成果第一时间进入到国内市场,促进我国医药创新水平的提高,比如会使首仿药或生物类似药得到快速发展。中长期,将会促进中国企业向“一流企业”发展,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据了解,我国仿制药与印度仿制药有15年左右的发展差距,但中国的创新药市场并非毫无看点。中国医药企业在针对血液瘤的CAR-T疗法临床研究上已处于全球第一梯队,目前登记开展CAR-T临床研究项目超过百余项,在数量上超过欧洲,仅次于美国。从研发进度上看,南京传奇的CAR-T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已获批临床,另有多家药企也在积极布局CAR-T免疫疗法,而美国在2017年8月和10月刚刚先后批准两个CAR-T疗法上市。有国内药企相关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国内疗法如果上市,价格将明显低于美国的市场价格,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监管创新”是中国这一轮细胞疗法得以快速推进的重要基石,也是未来行业获得确定性成长的基础。2017年10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大力支持国内创新药物发展。同年12月28日,再次补充发布关于鼓励药品创新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不断推动创新药物发展。

    当月,根据《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发改委制定了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明确鼓励创新药开发和产业化,加快临床需求大、价格高的专利到期药品仿制,推动药品拓展国际高端市场,提升重点产品质量水平,提高药品供应保障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其中,方案明确提出:实现10个以上创新药产业化;通过国产首仿药或生物类似药上市,降低药品消费支出50亿元/年以上;在欧美市场制剂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新药注册实现零的突破。
维生素“领跑” 医药类公司首季业绩大面积预增

    医药板块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告正陆续发布,在21家已预告业绩的公司中,约九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7家公司预计业绩增幅超过100%。记者注意到,占据业绩增幅前四的公司皆涉及维生素业务,其净利润大增的主因就包括维生素的涨价。

    基金聚焦医药行业细分领域龙头

    3月以来,沉寂许久的医药股在多重利好因素带动下,出现了一轮强劲反弹。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中证医药卫生指数均于近期走出两年来新高,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医药股掀涨停潮 创业板强者恒强

    昨日蓝筹与成长继续共舞。医药板块继续飙涨,10多只医药股齐齐涨停,除医药外,银行、煤炭石油等传统蓝筹板块也涨幅居前。创业板指数大涨1.18%,软件和电子设备板块继续领涨,多头情绪明显,部分成长股本周已经录得两连扳。

    医药板块大涨2.38% 四大机构斥资逾17亿元布局绩优股

    随着3300点关口之下股指盘整时间的延长,市场中对防御性板块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升,医药板块经过前期调整目前已刷新年内高点,有望成为攻关急先锋。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16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四章,包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分析,中国领先医药企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发展分析,中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