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沿海港口150余个,整体上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港口布局形态和围绕煤炭、石油、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类的专业化运输系统,对满足国际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支持国家外贸快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特点、区域内港口现状及港口间运输关系和主要货类运输的经济合理性,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渤海湾、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体。
环渤海港口群: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服务于我国北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连云港为主,充分发挥舟山、温州、南京、镇江、南通、苏州等沿海和长江下游港口的作用,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以厦门、福州港为主,包括泉州、莆田、漳州等港口组成,服务于福建省和江西等内陆省份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台“三通”的需要。
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由粤东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组成。该地区港口群依托香港经济、贸易、金融、信息和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在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港为主,相应发展汕尾、惠州、虎门、茂名、阳江等港口,服务于华南、西南等部分地区,加强广东省和内陆地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
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有粤西、广西沿海和海南省的港口组成,该地区港口的布局以湛江、防城、海口港为主,相应发展北海、钦州、洋浦、三亚等港口,服务于西部地区开发,为海南省扩大与岛外的物资交流提供运输保障。
一、2017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创历史新高
港口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年吞吐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沿海港口和200万吨以上的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攀升屡创新高,2016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18.3亿吨,截至2017年11月,我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116.2亿吨,同比增长7%。预计2017年全年我国将实现货物吞吐量127亿吨,继续创历史新高。
虽然近年来我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但受宏观经济放缓影响,吞吐量增速有所放缓,在进入2016年后逐渐企稳,自2017年则开始显著提升。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速由2011年的13%逐渐回落至2015年的2%,截至2017年11月,我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同比增速已回升至7%。
2011-2017我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亿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货运港口市场分析预测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运输货物方面,我国港口运输已形成了围绕煤炭、石油、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类的专业化运输系统,其中煤炭及其制品是我国港口运输的主要产品。截至交通部2015年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数我国共完成煤炭及其制品吞吐量20.7亿吨,占全部货物吞吐量的18%;其次分别是金属矿石(16%)、矿建材料(16%)和石油天然气及制品(7%)。
二、港口货物集中度分析
分港口来看,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中度并不高。截至2017年11月我国沿海主要港口(2009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7000万吨级别的19个沿海港口)累计完成66.24亿吨,占全部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比重达57%。
截至2017年11月,我国19个沿海主要港口中,货物吞吐量规模最大的几个港口依次是宁波-舟山港(9.3亿吨,占比8%)、上海港(6.4亿吨,占比6%)、唐山港(5.2亿吨,占比4%)、广州港(5.1亿吨,占比4%)、青岛港(4.7亿吨,占比4%)、天津港(4.6亿吨,占比4%)和大连港(4.1亿吨,占比4%)。宁波-舟山港依然是我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截至2017年11月,宁波-舟山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9.3亿吨,同比增长10%,全年货物吞吐量有望突破10亿吨规模。
三、2017年港口煤炭发运量大幅增长
目前我国煤炭港口已基本形成以环渤海港口“秦皇岛港、天津港、黄骅港、京唐港、曹妃旬港”为主,“青岛港、日照港、连云港、营口港、锦州港、烟台港”为辅的北煤下水体系;与此相对应的是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州等沿海地区以电厂等大型用煤企业自建的专用码头和公用码头组成的煤炭卸港,主要卸港包括上海港、宁波港、广州港等。
截至2017年11月数据显示,秦皇岛港(1.97亿吨)、黄骅港(1.77亿吨)、京唐港(0.92亿吨)、天津港(0.74亿吨)、曹妃甸港(0.54亿吨),上述环渤海五港合计煤炭发运量5.94亿吨,占我国沿海16个主要煤炭发运港口煤炭发运总量的90%。在环渤海五港中,又以秦皇岛港和黄骅港煤炭发运量规模最大。其中秦皇岛港发运量长期占据我国北煤南运的半壁江山,是北煤南运的主要枢纽港,截止2017年11月秦皇岛港煤炭发运量1.97亿吨,同比增长40.80%;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朔黄铁路)的主要出海口,是继秦皇岛之后的第二大煤炭输出港,截止2017年11月黄骅港煤炭发运量1.77亿吨,同比增长11%。
2012-2017年我国沿海主要煤炭发运港口发运量统计(万吨)
港口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1~11) | 占比 |
秦皇岛 | 23456 | 23564 | 23705 | 22009 | 15911 | 19707 | 30% |
黄骅港 | 10202 | 13223 | 13745 | 11736 | 17361 | 17742 | 27% |
京唐港 | 6930 | 8163 | 8123 | 8683 | 8980 | 9210 | 14% |
天津港 | 7392 | 6484 | 7837 | 9495 | 10921 | 7447 | 11% |
曹妃甸 | 5561 | 7184 | 7516 | 4842 | 3869 | 5356 | 8% |
日照港 | 1223 | 1138 | 931 | 962 | 1304 | 1607 | 2% |
青岛港 | 909 | 755 | 1170 | 1194 | 1047 | 1357 | 2% |
徐州港 | 1248 | 1112 | 1303 | 1387 | 1539 | 1340 | 2% |
锦州港 | 1532 | 2015 | 1457 | 1177 | 769 | 649 | 1% |
南京港 | 548 | 347 | 354 | 335.6 | 644 | 556 | 0.8% |
芜湖港 | 516 | 583 | 519 | 775 | 532 | 525 | 0.8% |
连云港 | 639 | 444 | 423 | 471 | 464 | 374 | 0.6% |
营口港 | 977 | 315 | 535 | 569 | 459 | 315 | 0.5% |
宜昌港 | 212 | 78 | 179 | 179 | 260 | 268 | 0.4% |
防城港 | 636 | 394 | 222 | 228 | 135 | 90 | 0.1% |
烟台港 | 75 | 153 | 32 | 225 | 148 | 55 | 0.08% |
合计 | 62056 | 65953 | 68050 | 64268 | 64341 | 66596 | 100%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受煤炭需求下行、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煤炭发运量增速有所回落,尤其在2015年全年实现煤炭发运量6.4亿吨,更是同比下降5.6%。自2016年起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下游电厂、钢厂需求回暖,煤炭港口发运量逐渐企稳回升,全年实现煤炭发运量6.4亿吨,同比增长0.1%。进入2017年后,港口煤炭发运量更是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11月,我国沿海港口累计实现煤炭发运量6.66亿吨,同比增长13.6%。
2013-2017我国沿海港口煤炭发运量(亿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环渤海5港运力较宽裕,预计2018年可容纳超1.3亿吨新增运量
1、秦皇岛港:第一大运煤港口,预计18年可容纳3500-4000万吨新增运量
秦皇岛港始建于1898年,位于渤海湾备案中部,京津唐经济区的东侧。港口自然条件优良,来自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的煤炭可通过大秦、京秦和京山三条铁路干线直达港内,秦皇岛港位于大秦线的东端,是大秦线所运输煤炭的主要下水港,2016 年秦皇岛港卸载煤炭占大秦铁路运量的50.4%。
秦皇岛主要以煤炭运输为主,杂货、油品、集装箱业务为辅。秦皇岛港现有生产性泊位50个,其中煤炭专用泊位23个、油品及液体化工专用泊位7个、矿石及其他杂货泊位17个、可靠泊集装箱船舶泊位3个。秦皇岛港的设计年通过能力为每年2.24亿吨及75万标准箱。此外,秦皇岛港同时为货物提供仓储服务。秦皇岛港拥有堆存能力1027万吨专业化煤炭堆场,堆存能力219万吨的杂货堆场,15个总仓储能力28.6万立方米的油罐,以及集装箱堆存能力2.3万标准箱的堆场。预计2017年港口煤炭发运量2.15亿吨,同比增长5500万吨左右,作为我国第一大运煤港口,秦皇岛港在西煤东调和北煤南运两项工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受大秦线运量下降、进港资源减少的影响,2016年秦皇岛港煤炭发运量降至近5年来最低值,全年实现煤炭发运量1.59亿吨,同比下降27.7%。2016年秦皇岛港月度煤炭发运量一度降至1200万吨的低点水平,自2016年四季度开始有所回升,进入2017年后则基本维持在1800万吨水平,较2014年月度发运量2000-2200万吨仍有差距。截至2017年11月,秦皇岛港全年累计实现煤炭发运量1.97亿吨,同比增长40.8%。
2014-2017秦皇岛港煤炭发运量(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秦皇岛港合计完成煤炭吞吐量2.14亿吨,同比增长34.7%。从历史高频数据来看,秦皇岛煤炭日吞吐量最高达到90万吨左右,其中2011-2012年煤炭日吞吐量处于相对高位多集中分布在65-80万吨,2016年大幅下跌至20-40万吨区间,进入2017年后则有所回升,大致分布于50-70万吨水平。参照秦皇岛港煤炭日吞吐量历史数据,在2017年基础上合理推算2018年秦皇岛煤炭日均吞吐量至少还有10万吨/天的增量释放空间,预计2018年全年秦皇岛港可容纳煤炭新增运量3500-4000万吨规模。
2011-2017秦皇岛港煤炭日吞吐量(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黄骅港:预计18年可容纳1500万吨左右新增运量
黄骅港位于河北省黄骅市的渤海之滨,恰置环渤海经济圈的中部,是山西地区运距最短的出海口,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输出港之一,由杂货港区、煤炭港区、综合港区和河口港区4个港区组成。黄骅港现有各类生产性泊位35个,码头岸线总长度为7534米,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最大泊位吨级为20万吨,合计煤炭运输能力为1.85亿吨/年,场地堆存能力700黄骅港港口后方主要依赖朔黄铁路(主要运输神木、东胜和榆林矿区的动力煤和无烟煤,除少量供应沿线电厂外,绝大部分在黄骅港和天津港下水)为其集运煤炭。近年来煤炭发运量保持持续增长,截至2017年11月,黄骅港合计实现煤炭发运量1.77亿吨,同比增长11%。高频数据方面,近年来黄骅港煤炭发运量稳步提升,由2014年出的800万吨,逐步提升至2016年的1400万吨,进入2017年以来则基本维持在1600万吨水平,继续创下新高。
2014-2017年黄骅港煤炭发运量(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黄骅港合计完成煤炭吞吐量1.88亿吨,同比增长14.6%。高频数据来看,黄骅港煤炭日吞吐量最高达到过80万吨左右,2017年1-3月达到60-70万吨的相对高位水平,进入2017年以来则多集中分布在50-60万吨水平。参照黄骅港煤炭日吞吐量历史数据,在2017年基础上合理推算2018年黄骅港煤炭日均吞吐量尚有5万吨/天的增量释放空间,预计2018年全年黄骅港可容纳煤炭新增运量1500万吨左右。
2015-2017黄骅港煤炭日吞吐量(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京唐港:预计18年可容纳3500万吨左右新增运量
京唐港区自20世纯90年代初期起步建设,几十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形成港口煤炭码头设计运输能力1.25亿吨/年,其中京唐老港煤炭运输能力2500万吨/年,36-40#煤码头煤炭运输能力5600万吨/年,国投京唐港煤炭运输能力4400万吨/年。港区共有生产性泊位45个,其中经营性泊位有43个,工作船泊位2个。
近年来京唐港港口煤炭发运量基本呈持平状态,进入2017年后开始显著增长,2017年1-11月京唐港累计实现煤炭发运量9210万吨,同比增长13%。高频数据来看,进入2017年后除了4月份煤炭发运量620万吨外,其余月份煤炭发运量均在800万吨以上,创近四年来新高。
2014-2017年京唐港煤炭发运量(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京唐港共实现煤炭吞吐量8098万吨,同比增长2.2%。港口煤炭日吞吐量在2011-2013年间小幅增长,并于2013年来到高位,相对集中分布在25-35万吨,后至2016年开始有所回落。进入2017年后,京唐港煤炭日吞吐量相对集中在20-25万吨水平,参照京唐港煤炭日吞吐量历史数据,在2017年基础上合理推算2018年黄骅港煤炭日均吞吐量尚有10万吨/天的增量释放空间,预计2018年全年曹妃甸港可容纳煤炭新增运量3500万吨左右。
2011-2017年京唐港煤炭日吞吐量(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天津港:受环保禁汽运煤影响,短期增量或有限
天津港包括天津老港和神华天津南疆煤码头。天津老港设计煤炭运输能力为4000万吨/年,老港设计堆存能力300万吨,天津老港主要通过汽运煤集港,部分来自火车运输;神华天津南疆码头设计运输能力为4500万吨/年,主要外运神华煤炭,部分来自内蒙西部地区和晋北地区。未来几年,天津港准备在南疆港区建设神华煤炭码头二期工程,规划建设3个煤炭专用泊位,设计运输能力为3500万吨/年。天津港是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拥有各类泊位总数17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19个,括集装箱泊位23个、煤炭泊位8个、石化泊位29个、通用散货泊位35个、通用杂货泊位45个。
天津港煤炭发运量在2014-2016年呈现小幅上涨趋势,进入2017年以来受环渤海港口禁止接收柴油车运输的集疏港煤炭的影响,其煤炭发运量大幅回落。截至2017年11月,天津港煤炭发运量7446.8万吨,同比下降27.8%。高频数据方面,自2016年四季度开始其煤炭发运量明显回落,由此前的1000万吨水平降至16年年底的600万吨,进入2017年后月度煤炭发运量目前已基本降至500万吨并保持平稳。
2014-2017年天津港煤炭发运量(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天津港港口煤炭日吞吐量在2012-2014间持续下跌,多集中分布在3-7万吨水平;进入2015年后随着港口汽运煤集港优势明显,港口煤炭日吞吐量有所回升至10-15万吨,但受到2016年四季度开始的环渤海禁汽运煤影响,主要依靠汽运煤的天津老港吞吐量遭受阻力并持续下滑。结合当前环保趋严因素影响,预期环渤海区域禁汽运煤政策力度仍将持续,因此预计2018年天津港短期运输增量或将有限。
2011-2017年天津港煤炭日吞吐量(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曹妃甸港:预计18年可容纳3500-4000万吨左右新增运量
曹妃甸港区位于大秦线的支线迁曹线的南端,是迁曹线及张唐铁路运输煤炭的主要下水港,与中国最大的产煤区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连接,将这些地区的煤炭发运至中国华东、华南等地或出口。目前曹妃甸港煤炭码头设计产能1.5亿吨/年,其中国投曹妃甸煤炭运输能力1亿吨/年,曹妃甸煤二期煤炭运输能力5000万吨/年,未来港口拟继续新投入运能(三期、四期项目)1亿吨/年。未来随着在建产能的投入,曹妃甸港区未来煤炭、铁矿石专业化码头通过能力达到3 亿吨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大宗干散货储运中转基地,逐步增强“北煤南运”功能。
2014-2016年曹妃甸港港口煤炭发运量一直处在回落区间,受煤炭需求下行影响,2016年曹妃甸港共实现煤炭发运量3869万吨,同比下降20.1%,进入2017年后有所回升并在下半年开始大幅增长。截止2017年11月,曹妃甸港煤炭发运量5355万吨,同比增长27.7%。高频数据来看,2016年曹妃甸港月度煤炭发运量多处在300万吨水平,四季度开始攀升至400万吨,进入2017年后则一度大幅提升至600万吨,截至目前其月度煤炭发运量基本维持在500
2014-2017年曹妃甸煤炭发运量(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曹妃甸港2017年完成煤炭吞吐量5022万吨,同比增长31.4%。港口煤炭日吞吐量自2012年开始大幅增长,并在2013年一度达到30万吨左右高位水平,其后随着下游煤炭需求回落、大秦线发运量下降,曹妃甸港口煤炭日吞吐量在2016年跌至0-10万吨相对低位。进入2017年以来,曹妃甸港煤炭日吞吐量多集中分布在10-15万吨。参照曹妃甸港煤炭日吞吐量历史数据,在2017年基础上合理推算2018年黄骅港煤炭日均吞吐量尚有10万吨/天的增量释放空间,预计2018年全年曹妃甸港可容纳煤炭新增运量3500-4000万吨左右。
2011-2017年曹妃甸港煤炭日吞吐量(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