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省肉牛产业现状
河南省肉牛产业
年份 | 牛年末存栏头数(万头) | 牛出栏数量(万头) | 牛肉产量(万吨) |
2005年 | 1447 | 689 | 100.78 |
2006年 | 1051.88 | 546.98 | 82.05 |
2007年 | 1030.76 | 547.54 | 82.11 |
2008年 | 1051 | 560 | 84.1 |
2009年 | 1044.69 | 559.78 | 83.97 |
2010年 | 1010.2 | 551.94 | 83.05 |
2011年 | 955 | 545 | 82 |
2012年 | 908.21 | 534.65 | 80.44 |
2013年 | 905.11 | 535.5 | 80.56 |
2014年 | 918.2 | 546 | 82.1 |
2015年 | 934.0 | 548.2 | 82.6 |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肉牛养殖市场分析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二)河南省肉牛养殖成本收益与人工费用
2013-2015年河南牛(毛重)生产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河南肉牛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是畜牧业大省,也是全国的肉牛生产大省,肉牛饲养量、牛肉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南肉牛产业地位不断巩固,发展态势日趋向好。一是养殖积极性明显提高。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肉牛政策的有力推动、肉牛市场刚性需求的强力拉动、产业集群链式发展的示范带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肉牛养殖、特别是母牛养殖效益有所增加,肉牛养殖场户发展积极性不断提高,为肉牛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肉牛加工企业竞相发展,恒都集团、科尔沁集团、皓月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都看好河南,纷纷入驻河南;焦作伊赛、新乡世魁等本土企业也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牛肉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据统计,全省年屠宰5万头以上的肉牛加工企业年屠宰加工能力达92万头,初步形成了南阳科尔沁、驻马店恒都、焦作伊赛等10个肉牛产业化集群,有力推动了肉牛产业链式发展、生态发展、安全发展。产业化集群的加快建设,为促进全省肉牛产业转型升级增添了巨大动力。三是科技支撑明显增强。我省不仅拥有南阳牛、郏县红牛、夏南牛等3个全国知名肉牛品种,而且拥有河南鼎元、洛阳洛瑞等4个国家级种公牛站,同时还建立了南阳牛、郏县红牛等2个国家级资源保种场,全年可生产冻精800万支,制种供种能力日益增强。依托国家和省级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加快推进了皮南牛和德南牛新品种培育步伐、生物技术应用步伐、优质高档牛肉开发步伐。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为肉牛产业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国际合作明显加快。河南的肉牛企业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快在国外布局养殖加工基地。


2025-2031年中国肉牛养殖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肉牛养殖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共十三章,包含中国肉牛养殖企业竞争力与财务状况分析,2025-2031年中国肉牛养殖业前景展望与趋势,2025-2031年中国肉牛养殖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