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军用无人机领域长期占据霸主地位,至今已研制了上百种无人机系统,路线图则涉及40多种。同时,美国国防部对军用无人机研发的大量投入也是保证其技术领先的重要因素。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更是促使美军在无人装备上持续加大投入。根据美国国防部计划,自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到2013年,美国在军用无人机领域已累计投入了近300亿美元。
美军列装和计划发展的高性能军用无人机类型多达数十种,其中包括"全球鹰"、"捕食者"等机型已向韩国、以色列等国出售。美国军用无人机目前正向性能高端化;设备小型化和任务特殊化等方向发展。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成立了一个无人机应用中心,专门开展无人机的各种民用研究,它同美国海洋与大气局(NOAA)合作利用无人机进行天气预报、地球变暖和冰川消融等科学研究。2007年森林大火肆虐时,美国宇航局使用“伊哈纳(Ikhana)”的无人机来评估大火的严重程度以及灾害的损失估算工作,这种无人机比全球鹰稍小一些,其翼展为20米,巡航高度可达1.2万米。“伊哈纳”无人机是军用无人机“捕食者”的一种改型,用于民用和环境监测用途。
美国已将无人机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行各业中。NASA将军方原本用于战场的大型高空无人机改造,用来进行对飓风和热带风暴的监视和研究工作,无人机在美国也被广泛地用于土地管理和野生动物监测等领域。
美国其它联邦政府部门和私人机构也正使用更加小型的无人机进行着各项工作,从监测科罗拉多的鸟类数量到监测夏威夷火山的活动。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的科学家们在蒙大拿州的上红石湖发射一架“大乌鸦”无人机,机上搭载的热成像相机将帮助科学家们搜寻湖面以下温泉的位置。借助1.2米的翼展和电池驱动的马达,大乌鸦无人机的滞空时间长达90分钟,飞行高度也可以达到305米,造价仅3000美元。
RQ-16“沙漠蛛蜂”是美国霍尼韦尔(Honeywell)公司制造的垂直起落的无人机,通常一个操纵人员用一个专有的背包就可以移动,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件中也担任过监测任务。
考虑到无人机巨大的民用市场潜力,2012年2月14日,奥巴马签署了《2012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现代化与改革法》,该法核心是向民用无人机开放空域,促进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015年底为最后期限。法案要求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修改规定,允许地方政府、私营公司和普通人使用小型无人机。目前美国AAI公司的一架“阴影200B”(Shadow 200B)民用无人机已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授予的试验用适航证,这使该机可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东南部的一处通用航空设施机场中使用。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无人机制造技术,2011年美国无人机市场规模为43.69亿美元,2014年为44.16亿美元。美国在21世纪初就确立了无人机通信网络发展战略,对无人机通信网络的发展进行规划。
2014-2015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无人机管理动态汇总
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